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某橡胶厂1,3-丁二烯(BD)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选择该厂BD作业人员200名作为接触组,同厂不接触BD的锅炉工人和行政人员89名作为对照组,比较接触组和对照组血常规主要指标水平。结果表明,接触组肝功能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B超异常率(脂肪肝、肝血管瘤、肝囊肿和胆石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心电图、高血压、高血脂、肾和胆囊B超异常、尿血阳性和白细胞降低(低于4.0×109/L)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或者女性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压积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BD导致工人血红蛋白含量增高,男女工人均如此,男性更为明显。提示,长期接触低浓度BD,对身体各项指标的影响不大,但可引起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原因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2.
1,3-丁二烯作为确定的人类致癌物,对职业接触人群造成健康损害。DNA和血红蛋白加合物作为一种体内暴露标志物,在生物检测和致癌机制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该文具体总结了丁二烯体内加合物形成种类,并分析了该加合物与基因多态性、肿瘤相关基因关系及在性别和种属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1-溴丙烷是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氟利昂类物质的替代物,随着近年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不断出现职业中毒的个案报道。本文就1-溴丙烷的毒性以及国外对其职业接触限值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为今后国内制定1-溴丙烷的职业接触限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对非常规工作制的劳动者使用职业接触限值时进行调整的需求,本文对《非常规工作制容许接触限值调整指南》进行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利用魁北克模型对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调整的原理以及调整原则、方法、步骤和特点。在文中将有害物质按照OSHA的原则分为6类进行不同的调整,并以表格形式列出了703种常见有害物质的分类,还针对不同类别的物质分别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1,3-丁二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致癌物1,3-丁二烯对职业接触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生物标志物常被用来监测接触水平、评价损伤效应及预测可能的作用机制.寻找1,3-丁二烯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揭示1,3-丁二烯暴露与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生物学事件,提高危险度评价的精度.本文回顾了1,3-丁二烯3种生物标志物近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好地保护职业接触者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1,3-丁二烯生产车间工人职业接触监测及健康影响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3-丁二烯(1,3-Butadiene,BD)生产车间作业工人职业接触水平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现场调查BD车间生产工艺与作业工人工作流程,结合受试对象一般健康与生活习惯背景资料,选择BD接触组(74人)与对照组(157人),确定空气监测采样点,测定BD含量,并且对受试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BD接触组工作地点空气中BD浓度为(20.79±34.95)mg/m^3,而对照组工作地点均低于仪器检测下限(〈0.5mg/m^3);在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的主诉症状方面,BD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接触组血红蛋白含量(121.38±21.74)g/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接触组的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T波低平。结论BD对职业接触人群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可能在人体内存在多种靶器官和组织。  相似文献   

7.
015 非常规工作制容许接触限值调整指南——魁北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对非常规工作制的劳动者使用职业接触限值时进行调整的需求,本文对<非常规工作制容许接触限值调整指南>进行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利用魁北克模型对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调整的原理以及调整原则、方法、步骤和特点.在文中将有害物质按照OSHA的原则分为6类进行不同的调整,并以表格形式列出了703种常见有害物质的分类,还针对不同类别的物质分别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1.3丁二烯是一种人类潜在的致癌物有必要对这些易燃气体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环保机构的早期回顾调查表明,该化合物在大鼠和小鼠可致癌,OSHA已建议,通过工艺控制措施,结合工厂实际、加强个人防护设备等措施,将目前使用的接触限值降低,这个限值为15年时间重  相似文献   

9.
建立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1,3-丁二烯的气相色谱方法.用活性炭管采集空气中的1,3-丁二烯,经INNOWAX毛细管柱分离后,用FID检测器测定.结果表明,1,3-丁二烯溶液质量浓度在5.0~250.0 μg/ml范围内成线性,线性方程为y=6.48x-2.57,相关系数r为0.999,检出限为0.14 μg/ml,最低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NA修复能力与1,3-丁二烯(BD)职业暴露致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学损伤的关联性。[方法]收集个人职业史、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状况等信息,气相色谱法检测作业环境的BD浓度,利用染色体断裂试验评价60名职业BD暴露工人和60名非暴露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对诱变剂博莱霉素所致DNA损伤的修复能力。[结果]作业区空气中BD浓度为1.8(0.59~2.76)mg/m3。职业BD暴露组染色体断裂率[(1.06±0.41)%]高于对照组[(0.85±0.36)%,P〈0.01]。职业BD暴露人群中饮酒者的b/c值高于不饮酒者(P〈0.05)。[结论]DNA修复能力的下降可能是BD致癌过程中的重要生物学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职业性低水平接触1,3-丁二烯(BD)所致周围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与DNA修复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某石化企业60名BD作业人员为接触组,按照年龄和工龄1∶1匹配,以该企业无职业性接触BD的60名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BD水平;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和碱性彗星试验评价2组人群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DNA损伤水平,采用博莱霉素(BLM)诱变剂敏感性试验评价周围血淋巴细胞对BLM所致DNA损伤的修复能力。结果接触组人群工作场所空气中BD的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59~2.76(1.80±0.20)mg/m3,对照组工作场所空气中未检出BD。接触组人群周围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核质桥率、核芽率和Olive尾距均高于对照组[(1.81±0.96)‰vs(1.02±0.68)‰,1.00‰(0.00~3.00)‰vs 0.00‰(0.00~1.00)‰,3.00‰(1.00~5.00)‰vs 1.00‰(0.00~3.00)‰,5.25(3.96~5.73)μm vs 2.38(1.35~3.88)μm,P<0.01]。接触组人群周围血淋巴细胞平均每细胞染色体断裂率(b/c率)高于对照组[(1.06±0.41)%vs(0.85±0.36)%,P<0.05]。对照组人群b/c率与微核率呈中度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S)=0.542,P<0.01],但均与核质桥率、核芽率和Olive尾距不相关(rS分别为0.213、0.273和-0.120,P>0.05);而接触组人群b/c率与微核率、核质桥率、核芽率均呈中度正相关(rS分别为0.730、0.515和0.660,P<0.01),但与Olive尾距不相关(rS=-0.120,P>0.05)。结论低水平BD可能导致职业接触人群周围血淋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其与DNA修复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3-丁二烯(BD)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广泛用于合成橡胶、树脂、酸酐等石油化工行业[1].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存在于汽车尾气、烟草和木材燃烧烟雾等生活环境中[2].BD是一种多位点多系统致癌物,累及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乳腺、肺、前胃、肝、肾等,这在啮齿类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实[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BD的职业暴露与淋巴细胞癌和(或)造血系统的癌症有因果联系[4].200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BD确定为1A类人类致癌物,可引起白血病[5].研究认为,BD致癌性源于它在体内的活性中间代谢产物.笔者对BD的代谢通路和遗传损伤易感性分别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多态性在1,3-丁二烯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方法(CB-MN)评价166名1,3-丁二烯接触工人和41名正常人染色体损伤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接触工人第19染色体上的XRCC1第6外显子194密码子,第9外显子280密码子和第10外显子399密码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的微核发生率分别为(3.39±2.42)‰和(1.48±1.26)‰,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剂量接触组工人比低剂量接触组工人更容易发生染色体损伤(FR=1.30,95%CI1.14~1.53,P0.05)。XRCC1194突变基因携带个体的微核发生率比野生纯合型个体显著增高(FR=1.13,95%CI1.07~1.27,P0.05);XRCC1280突变纯合型个体的微核率较野生纯合型显著增加(FR=1.67,95%CI1.10~2.42,P0.05);XRCC1399杂合型个体以及杂合型和突变纯合型个体的微核率均显著增加(FR=1.26,95%CI1.03~1.53;FR=1.24,95%CI1.03~1.49,P0.05)。CAG/TGG双体型个体微核率显著降低,结论 XRCC1194、280、399突变位点携带工人染色体损伤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4.
1,3—丁二烯的生物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1,3-丁二烯生物标志物(包括接触标志物和效应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1,3-丁二烯可以造成职业损伤和环境危害,其在机体内的代谢产物对机体遗传物质造成的损伤主要以加合物的形式出现,可能参与损伤修复的通路主要有碱基切除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本文回顾了近期国内外有关1,3-丁二烯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对遗传物质的损伤以及参与损伤修复的XRCC1和ERCC2基因多态性的文献,以探讨修复酶基因多态性在1,3-丁二烯遗传学损伤中的作用和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6.
接触0.5ppm二氧化氮的豚鼠蛋白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在小鼠接触NO_2的研究中曾介绍过动物发生肺内蛋白渗出。并推论上皮和内皮细胞损伤可导致这两种细胞脱屑和肺泡及支气管内蛋白渗出。由于体液因素受累,可能存在有肺脏以外的毛细管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3-丁二烯(BD)接触工人的内剂量生物标志物,为BD接触工人生物限值的制定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选择某橡胶厂BD接触工人44名作为接触组,不接触BD的25人为对照组(同一企业锅炉车间工人12名,为内对照;某机构文员13名,为外对照).收集班末尿,用固相微萃取柱对尿液进行处理,UPLC-MS/MS检测,同位素内标定量尿液中BD代谢产物3,4-二羟基硫尿酸(DHBMA)和1-羟甲基-2-苯硫酚尿酸(MHBMA)的浓度,同时用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工人作业场所空气中BD浓度,比较其内外暴露指标间的相关性.尿中DHBMA和MHBMA及空气中BD测 定数据均经对数转换后统计分析.结果 接触组尿中DHBMA [(2.51 ±0.44) μg/L]和(MHBMA+DHBMA)[(2.68±0.27)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DHBMA:(2.20±0.25) μg/L,(MHBMA+DHBMA):(2.49±0.3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中DHBMA的含量受空气中BD浓度影响明显(r=0.539,P=0.001),回归方程为y=2.417 +0.520x,模型的调整R2为0.262;尿中MHBMA不受到吸烟、饮酒和工龄的影响.结论 在职业环境暴露水平下,班末尿中DHBMA可以作为BD接触的内剂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职业人群遗传多态性与 1,3-丁二烯致癌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丁二烯(BD)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轮胎及其他聚合物的生产.2002年,美国环境保护局将BD定为以吸入方式接触时为人类致癌物.实验室和职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接触对象的遗传多态性影响着BD致癌作用的程度.机体对BD致癌作用的反应涉及到代谢通路、DNA损伤修复过程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代谢过程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s)、微粒体环氧化物水化酶(mEH)、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等代谢酶的不同基因型及DNA修复过程中的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XRCC3)等都可能与BD的致癌作用有关.本文拟就近年来关于BD的遗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与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续前)@刚葆琪$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张忠义$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相似文献   

20.
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在职业卫生监督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劳动卫生工作实践中 ,对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常规定一个接触限量 ,简称为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在不同国家、机构或团体对职业接触限值所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我国对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接触限值分为三种 :最高容许浓度 (MaximumAl lowableConcentration ,MAC)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ermis sibleExposureConcetration Time W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