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由轮状病毒引起,多于秋冬季发病,感染的主要群体为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白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重者可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临床上无特异性药物治疗,我院用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秋委腹泻是婴幼儿期常见病和多发病。集中发生在八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以九月份为高潮。发病年龄多在两岁以下。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目前西药尚无有效的抗轮状病毒药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8例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二岁半。排便次数最多为15次,最少为8次。病程2天~7天不等。患儿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病初期多并发有上呼吸道呼吸感染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最高达39.8℃,或有的伴呕吐,多有严重口渴及烦躁,伴有脱水。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因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秋季腹泻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该院儿科89例因轮状病毒感染的秋季腹泻,作为实验组,87例非轮状病毒感染的秋季腹泻,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情况。结果: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0~24个月的患儿,实验组轮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6~24个月患儿;实验组临床各项症状中实验组的酸中毒(75.28%)、CK-MB升高(82.02%)等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43.68%)、(3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具有酸中毒和CK-MB升高率大,好发于6~24个月小儿等临床特征,医护人员可根据其特点实施针对性合理性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梁翠萍 《广东医学》2007,28(11):1830-1830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24个月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而秋冬季以水样便性腹泻为主,多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由于目前尚无特异性抗轮状病毒药物,病程较长,危害较大.近期,我们应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我院于2008年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120例,男61例,女59例;年龄3个月~4岁.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有报道在秋冬季婴幼儿胃肠炎中,70~80%由轮状病毒引起。感染主要发生于18个月以内的小儿,尤以6个月~1年的小儿发病率最高。目前国内尚无抗肠道病毒的特异性药物,临床治疗重点是补液及支持疗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关于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治疗的药物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小儿腹泻病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404例小儿腹泻病的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404例小儿腹泻病患儿中检出轮状病毒感染282例,占64.85%,并且好发于秋冬季节;多见于6个月-2岁的患儿.阳性率为76.3%。6个月以内的婴儿及〉2岁幼儿较少见。结论在小儿腹泻病的患儿中以轮状病毒感染的患病率是较高的.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两种方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1-3d,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今年10-11月份在晋城地区形成了流行。我们观察了单纯口服补液方案和综合措施治疗方案对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秋季腹泻为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是婴幼儿发生腹泻常见原因之一,发病年龄多在6~24个月,〉4岁者少见。发病季节多为秋冬季,每年都有流行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大便,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危及患儿生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调动患儿自身的积极因素以及准确地实施护理措施,对婴幼儿秋季腹泻的转归,提高小儿成活率,减少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现将98例小儿秋季腹泻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秋冬季是小儿腹泻病高发季节,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因多发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称为"秋季腹泻"。本病经粪-口传播,多发生在6个月~4岁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可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发生。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我院儿科门诊2005年9月-  相似文献   

11.
秋季腹泻为小儿秋冬季节的常见病,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4个月至3岁婴幼儿。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笔者用干扰素肌肉注射加灌肠治疗80例小儿秋季腹泻,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60例患儿均为我院住院病例,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涕、呕吐及腹  相似文献   

12.
王冬凌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0):188-188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好发于6个月~3岁婴幼儿,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夏秋季最多,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由于婴幼儿年龄小,抵抗力弱,腹泻仍会给婴幼儿造成一定的伤害。现就笔者工作二十多年来在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方面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秋冬季多见,呈散发或小流行,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腹泻,可导致一系列临床并发症如肠套叠、  相似文献   

14.
潘生丁联合双黄连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化 《广东医学》2006,27(12):1782-1782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之一。对婴幼儿健康威胁很大。在全世界腹泻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婴幼儿腹泻以全球性、季节性、流行性和自限性为特征,临床多发于深秋初冬季节,叉称为秋季腹泻,最喜侵犯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秋季腹泻是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轮状病毒是双链RNA病毒,我院采用潘生丁与双黄连联合治疗秋季腹泻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邓迎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54-154,156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粪便中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736例小儿腹泻病患儿采用胶体金法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736例粪便标本中,291例感染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9.54%。291例中6个月至2岁251例,占42.83%,由此表明,6个月至2岁组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2岁以下特别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感染率高,粪便中轮状病毒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儿秋季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原菌主要是人类轮状病毒,多发生于6个月至2岁之间的婴幼儿,近几年来本人在临床上收治105例小儿秋季腹泻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ELISA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海斌  陈友土  胡含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5):345-345,351
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63例秋冬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检测病毒抗原的方法,测定其大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结果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163例,阳性率62%。将6个月~2岁婴幼儿组分别与<6个月婴儿组、>2~6岁幼儿组作比较均(P<0.05),表明6个月~2岁婴幼儿为轮状病素感染的高发期。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较敏感的方法,对临床诊断该病可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华 《吉林医学》2006,27(5):545-545
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的一组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尽管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如:加强预防水污染、婴幼儿喂养的卫生宣传教育等,仍有较高的发病率。东北地区秋、冬季为发病高峰时期。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病因主要是轮状病毒感染。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林云  贾雁平  覃荣权 《海南医学》2006,17(10):122-122
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一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1],也可发生在新生儿,国内对该病毒引起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报道尚不多.现将我科2003年-2005年住院腹泻患儿30例,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用醋酸铅法检测粪便乳糖含量,其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一般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流行,年龄在5个月~2岁的小儿易发,该病起病急,潜伏期1~3 d,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色淡黄、质稀薄如水样或蛋花汤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可伴有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纳差、呕吐等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