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给予丘脑底核(STN)电刺激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观察STN电刺激治疗对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等的改善作用 。 方法 15例接受双侧或单侧STN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PD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3,6,12,24个月应用Schwab&England 日常活动分级、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Zung 量表评价PD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日常活动、运动检查及情感状态等生活质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DBS术后日常活动改善率: "开"状态下为66.8%, "关"状态为71.9%;精神、情绪改善率:"开"状态下为19.5%, "关"状态为23.2%;运动功能改善率:"开"状态下为44.4%, "关"状态为66.5%。 结论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能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靶点下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立体定向微电极植入丘脑底核(STN)与苍白球内侧核(GPi),术后观察PD症状的改善情况,分别计算"关"状态下和"开"状态下肢体症状改善率,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1年对患者进行UPDRS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评分的随访分析,并比较手术前后左旋多巴服用剂量变化情况。结果 DBS对PD症状有效率达到100%,且术后在"关"状态下较"开"状态的改善率更高,效果更明显。术后UPDRS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且STN-DBS术后左旋多巴用量在减轻PD症状的同时可减少术后药物使用量。结论 DBS治疗帕金森病具有显著疗效,其中尤以STN-DBS在保证疗效同时可减少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3.
程振国  高国栋  王学廉  李维新 《医学争鸣》2004,25(19):1755-1758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iton,DBS)丘脑底核(the subthalamic nucleus,STN)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治疗机制、方法和疗效.方法:PD患者30例,应用CT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将刺激电极植入丘脑底核,术前1 wk及术后1 mo采用UPDRS和Webster评分,随访6~12 mo.结果: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患者30例,术后肢体僵直、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UPDRS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评分和Webster评分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口服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深部电刺激可使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全面改善,同时可通过调节刺激参数达到长期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用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1999~2004年期间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510例和DBS治疗帕金森病62例,其中脑核团毁损术组中行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385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91例,行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12例,进行同期双侧PVP 8例,分期双侧PVP 10例,分期双侧PVP Vim术4例.DBS组中,刺激靶点为丘脑底核(STN)61例和Vim 1例,其中单侧31例,双侧31例.结果:脑核团毁损组于术后进行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47.3%;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23.4%.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220例平均随访11.6个月,其中显效130例(59.9%),改善75例(34%),无效15例(6.8%).DBS组术后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改善率为45.2%,在"开"状态下改善率为25.7%,平均随访11.8个月,其中40例于1个月内调整参数后再无调整,12例术后需再次调整参数.结论:根据患者的症状合理选择不同的脑核团毁损靶点,可明显控制患者症状.DBS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调节参数,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和分期双侧丘脑和(或)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比较。方法:2001年至2005年在该科接受双侧STN-DBS患者29例为DBS组,分期双侧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患者59例为毁损组,采用统一的PD评定量表(UPDRS),在“关”状态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双侧DBS及第2次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计算其差值及改善率,并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评价。结果:DBS组患者ADL差值为15.93±3.98,改善率为(57.9±9.5)%,运动功能差值为29.45±5.17,改善率为(62.8±9.0)%,并发症1例。毁损组患者ADL差值为12.17±4.050,改善率为(53.8±1.2)%,运动功能差值为22.80±5.59,改善率为(59.8±1.0)%,长期及短暂并发症14例。两者术后1个月ADL及运动的UPD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0.05),并发症比较(P=0.017)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均较好,但STN-DBS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老年中晚期帕金森病(PD)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寻求行之有效、方便使用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全麻下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双侧丘脑底核,并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重点进行围手术期心理、药效观察、预防并发症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14例PD患者行STN DBS术后症状改善好,无发生颅内出血、偏瘫、癫痫或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老年帕金森病人行DBS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药效观察、预防并发症及安全护理对保证手术效果,促进症状改善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老年中晚期帕金森病(PD)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寻求行之有效、方便使用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全麻下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双侧丘脑底核,并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重点进行围手术期心理、药效观察、预防并发症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14例PD患者行STN DBS术后症状改善好,无发生颅内出血、偏瘫、癫痫或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老年帕金森病人行DBS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药效观察、预防并发症及安全护理对保证手术效果,促进症状改善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资讯     
脑深部电刺激可明显改善PD患者临床症状 据本报通讯员、CMJ刘冬云报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赵永波等医师的研究表明,脑深部电刺激在帕金森病(PD)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研究检测了双侧丘脑底核慢性电刺激术(STN DBS)对晚期PD患者静止期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和UPDRS评分。研究发现,DBS使P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局部糖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双侧豆状核、  相似文献   

9.
深部电刺激术 (Deepbrainstimulation ,DBS)能抑制过度活动的神经核团 ,缓解帕金森氏病 (Parkinson’sdisease ,PD)的运动症状和减少药物用量。深部电刺激术可能也刺激基底神经核团释放某些未知的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干预神经元退变过程并延缓疾病发展 ,从而减缓或阻止帕金森氏病的进展。临床实践证明DBS能抑制过度活动的丘脑底核 ,缓解PD的运动症状和减少临床药物用量 ,但作用机理不明。1 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历史195 3年Heath将DBS方法引入了神经外科 ,首先应用脑内深部刺激来治疗精神病。 196 2年Mazars开创了…  相似文献   

10.
脑深部刺激术中丘脑底核靶点定位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脑深部刺激术(DBS)中丘脑底核(STN)靶点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3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STN DBS治疗,其中单侧19例,双侧11例。MRI扫描后,采用图像和坐标相结合的方法计算STN靶点坐标,微电极记录细胞放电,植入电极刺激,观察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MRI能显示STN,微电极记录能明确STN边界,术中植入电极刺激能观察患者的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论 MRI图像直接定位STN较准确,微电极记录和植入电极刺激能对靶点定位作进一步验证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1.
丘脑底核电刺激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电生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ian S  Zhuang P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7):3321-3324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细胞电活动、脑深部刺激(DBS)电极触点位置与帕金森病(PD)症状改善的关系。方法19例PD患者在接受STNDBS治疗的同时采集细胞电活动和肢体EMG。应用单细胞分析、相关性检验探讨不同放电模式细胞活动与症状的关系,PD综合量表进行术前和术后疗效评估。结果在278个STN神经元中发现与震颤相关(12.6%)的放电活动多分布在STN上部,而紧张性(32.7%)和不规则(54.7%)放电活动多分布在STN下部,进一步比较STN上下部各类细胞的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DBS刺激触点的疗效分析发现,上部触点对震颤改善显著,而下部触点对僵直和迟缓的改善明显。结论STN不同放电模式神经元与PD症状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丘脑底核(STN)深部脑刺激(DBS)治疗晚期帕金森病的远期(4年)疗效。方法:对10例未用药物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STN行BDS的疗效进行双盲交叉评估。评估方法包括统一的帕金森病量表评分(UPDRS)第Ⅲ部分(运动)和两种定时测验(上肢敲打和行走测验)。对术前用药或未用药的患者术后1年、4年时的刺激效果进行开放性评估。对后者的评估包括由患者和检查者进行的UPDRS第Ⅱ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和第Ⅲ部分(运动障碍和总体评价)评估。比较术前、术后1年和术后4年时左旋多巴的每日平均剂量。结果:所有患者DBS治疗后UPDRS运动评分和定时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已有报道认为,谷氨酸介导的活动亢进性丘脑下核(STN)的兴奋毒性可导致帕金森病(PD)黑质变性。作为治疗严重PD运动并发症非常有效的方法,STN的脑深部刺激(STN DBS)被认为通过抑制STN的高兴奋性,从而减慢PD进展。方法:在一项前瞻性的两中心试验中,30例PD患者在手术后的前16个月成功接受STN DBS治疗,通过连续18F-氟多巴(F-多巴)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确定疾病的进展情况。结果:依据两中心对PET数据的分析方法,相对于基线的每年进展率,尾状核为9.5%~12.4%,壳核为10.7%~12.9%。结论:本项功能成像研究首次证实,晚期PD患…  相似文献   

14.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疗法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有效方法,1998年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将该治疗方法在我国第一次使用,至今已有10余a.我国PD患病率为2.1%,65岁以上男性为1.7%,女性为1.6%,每年新增病例约10万人,目前国内有PD患者近200万.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Dorsey ER教授推测在2030年我国将成为PD患者最多的国家,将有近500万PD患者.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现已成为中晚期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201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成功为1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术(图1),术后程控及随访5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单侧丘脑下核(STN)脑深部刺激(DBS)是否可以使患者在执行动作和运动控制过程中的脑活动方式正常化。方法:6例PD患者在执行视觉引导追踪任务期间进行停药PET成像检查,该任务的DBS电压设定为适合治疗(有效)或亚治疗(无效)刺激。将PD患者在无效刺激期间的数据与13例年龄相匹配的对照受试者进行比较,以确定异常活动模式的部位。采用连接分析确定在接受有效刺激治疗时PD患者脑电活动正常化的部位。结果:在动作执行中,有效的DBS使得辅助运动区(SM A)、顶叶皮质上部和小脑的活动朝正常化模式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本文综述相关文献,从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 STN)的解剖结构、神经纤维连接、神经递质,以及STN深部脑刺激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等方面介绍STN在皮质基底节认知环路中的重要作用,分析STN与PD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联系,提出PD的认知功能障碍与STN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双侧STN 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中文版(PDSS-CV)、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价其临床情况;同时记录各时间点抗PD药物的剂量及DBS相关参数.结果 10例患者术后随访满1年,开机未服药及开机服药状态与术前未服药状态相比UPDRS-Ⅲ运动评分、震颤、强直、迟缓及中轴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其中以震颤改善率最高(52.1%与77.7%),与术前服药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觉醒状态"关"期时间由术前6.3 h/d缩短至1.8 h/d(P=0.008),术后H&Y分级及PDQ-39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运动症状评分无明显变化.术后1年抗PD药物较术前显著减少49.2%.结论 双侧STN DBS术对中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疗效肯定,能有效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且可调控的优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of bilateral subthalamic nucleus (STN) on the motor and non-motor symptoms in moderate or advanced Parkinson's disease (PD) patients. Methods From August 2006 to January 2010, 21 consecutive PD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motor fluctuations or dyskinesia underwent operations at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 Hoehn & Yahr (H&Y) stage, 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 (PDQ-39),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Chinese vision( PDSS-CV),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 PSQI),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and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 And the daily dosage of dopaminergic agents was recorded at 1week pre-operation and 3, 6 and 12 months post-operation. Results Ten patients finished a 12-month follow-up. Their motor function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nd the scores of UPDRS-motor, tremor,rigidity, bradykinesia and axial symptoms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the on-stimulation-off-medication condition and the on-stimulation-on-medication condition vs the on-medication condition pre-oper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remor was the most pronounced ( 52. 1% and 77.7% respectively ) . The H&Y stag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3.2 ± 0. 7 to 2. 5 ± 0. 4 post-operation.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mproved while PDQ-39 declined significantly from 56 ±9 pre-operation to 32 ± 13 at 12 months follow-up. The score changes of MMSE, PDSS-CV, PSQI, HAMA and HAMD wer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The levo-dopa equivalent dose of 1-year post-oper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49.2% versus that of pre-operation ( P <0.05). Conclusion Bilateral STN-DBS can significant ameliorate the motor symptoms of moderate or advanced PD patients, reduce the dosage of anti-PD med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This proced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a greater safety, minor side effects and an easy controllability.  相似文献   

18.
高频刺激(H FS)丘脑底核(STN)可有效对症治疗帕金森病(PD)。本试验对一系列连续进行STN H FS的PD患者的基因状态进行分析,并比较5例parkin基因突变携带者与无parkin基因突变携带者的预后。所有患者的PD症状得到持续控制,功能也相应改善。parkin基因突变携带者的UPDRS运动评分提高56.4%,左旋多巴的每日剂量降低75.5%。parkin基因突变携带者的术后药物治疗比无携带者减少。本试验证实,STNH FS可用于parkin基因突变携带患者,其临床预后与无携带者相当。高频刺激丘脑底核可有效治疗帕金森病@Romito L.M.A. @Contarino M.F.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机器人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高龄帕金森病(PD)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DBS手术的高龄(≥75岁)PD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统计手术时间、电极植入时间、术后颅内积气, 电极植入精度, 陶氏DBS手术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 药物关期时术前、术后6、12、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UPDRS-Ⅲ、震颤、强直、运动迟缓、轴性症状、日常生活活动指数(ADL-Barthel)、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分及死亡情况。结果共入组25例高龄患者, 男14例, 女11例, 年龄(78.3±3.2)岁, 9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中双侧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术(GPi-DBS)9例(36%),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16例(64%)。手术时间(1.56±0.19)h, 电极植入时间(1.01±0.19)h, 颅内积气体积9.8(4.7, 23.3)cm3, ...  相似文献   

20.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 34 3例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患者中的青少年型帕金森病 ( young onsetParkinsondisease ,YOPD)与普通帕金森病 (PD)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将手术病人分“开”、“关”2种状态进行手术前、后的帕金森病评分量表 (UPDRS)评分 ,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YOPD与PD组手术前后UPDRS评分自身配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YOPD与PD 2组病人手术效果比较 ,“关”状态时 ,如病程在 1 0年内 ,手术对YOPD运动症状的改善率较PD好 ,YOPD病人运动迟缓症状的改善率较PD高 ;当病程在 1 0年以上时 ,手术对YOPD日常活动的改善率较PD高。微电极导向的立体定向手术对YOPD和PD均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对于YOPD患者 ,手术更安全 ,并发症更少 ,手术治疗效果在日常活动及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比PD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