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急诊科已成为医院一个重要医疗部门,是救治各种急诊重危伤病员的重要场所.如何提高急诊抢救及护理的质量,预检分诊是关健.其重要性在于正确的预检分诊可使重危的伤病员及时得到迅速、正确、有效的诊断、抢救治疗及护理.反之,则势必会带来各科之间的相互会诊、协调,从客观上拖延抢救时间,从而失去抢救伤病员生命的宝贵时机。因此,急诊工作中的预检分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谈急诊预检分诊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诊预检分诊作为急诊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分诊正确及时直接影响到整个急诊工作的医疗、护理质量.如何加强预检分诊的管理,缩短候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护理管理上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结合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实践,浅谈一些管理工作认识. 1因岗设人人岗相宜  相似文献   

3.
急诊预检分诊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兰 《山西护理杂志》2011,(9):2259-2261
综述国内外预检分诊的概况,分析了我国预检分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高预检分诊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兰 《护理研究》2011,25(25):2259-2261
综述国内外预检分诊的概况,分析了我国预检分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高预检分诊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浅谈急诊预检分诊准确性及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418例急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就诊的20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预见分诊流程;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就诊的20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急诊分诊。比较两组分诊质量、患者等候时间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期望分诊时间、与期望分诊时间差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分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候诊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急诊就诊次序、信息沟通、就诊优先性、分诊准确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诊预检分诊采用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管理,有助于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预防候诊意外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概况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预检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预检工作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质量、患者救治效果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陈灵 《妇幼护理》2023,3(21):5164-5166
目的 分析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 SBAR 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21 年 7 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预检分诊患者 163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分类和经验分类的方法。选取我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急诊预检分诊患者 163 例作为观察 组,实施 SBAR 模式分诊法。比较两组的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分诊 评估、分诊挂号及急诊滞留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应用 SBAR 模型进行急诊预检和分诊,可缩短评估、挂号和等待时间,提高护士预检和分诊的准确性,提 高患者对预检分诊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经验.包括做好就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优化患者的服务流程,注意区分轻重缓急,提高分诊质量,提高分析和判断患者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地学习基础理论,丰富临床经验.认为急诊分诊工作至关重要,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塑造医院品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智能化急诊四级三区预检分诊标准信息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卫生部2011年版《急诊患者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为基础,自2017年1月开始应用智能化急诊四级三区预检分诊标准信息系统于急诊分诊工作,以2016年4月至6月与2017年4月至6月系统使用前后各1500例患者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分诊挂号时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分诊准确率明显提高,分诊挂号时长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智能化急诊四级三区预检分诊标准信息系统不仅可提高分诊准确率,而且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总急诊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探讨采用科学的预检分诊系统化建设,对提高危重病人急诊分诊准确率,缩短候诊时间,保障危重病人及时有效的就诊,杜绝相关意外事件发生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急诊预检主要是指急诊分诊和抢救时,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准确、有序地识别不同类型的患者,如:急、危、重症等,并以其疾病严重程度为依据,确定抢救优先顺序,为其提供及时与高效诊治,从而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建立及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大大提高了急诊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区四类”预检分诊表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分诊护士进行“三区四类”预检分诊表的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使用表单对所有急诊就诊患者进行预检分诊,比较实施前后的分诊效果。结果提高了护士分诊正确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运用“三区四类”预检分诊表分诊,客观、准确、实用,能提高护士的分诊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董兰  胡娟娟 《上海护理》2020,20(12):58-60
目的:探讨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对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就诊的72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四级分诊模式,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3641例)和观察组(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3641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候诊意外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死亡率及候诊意外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大幅改善(P<0.05)。结论: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诊分诊过程后,分诊护士借助急诊预检快速分诊评估单,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并正确分级分诊,缩短预检分诊护士的分诊时间,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急诊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2年1、4、8月每月100名共计300名来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样方法抽取2013年1、4、8月间来我院急诊就诊的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对两组危重症患者的等候时间、意外发生率、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急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危重患者在候诊期间无一发生意外;医护人员对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满意度较高。结论:采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能改善急诊就诊环境,缩短危重患者等候时间,降低危重患者在候诊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使急诊就诊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急诊医护人员对此系统也有较高的评价,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通过品管圈活动以降低急诊预检分诊失误率;方法 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PDCA 的步骤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急诊预检分诊的失误率从12.25%降低到4.78%,其中分区错误率从19.41%降低到5.10%,病情分级错误率从13.57%降低到4.73%,内科错误率从7.0%降低到2.91%,外科错误率从4.88%降低到1.10%。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形效果各维度得分有明显提高。结论 品管圈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的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急诊预检分诊的失误率,提高团队的协作精神及工作积极性,增加护士的归属感与成就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时效性管理在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时效性管理策略:通过提前问诊、潮汐式分诊、预检分诊分级授权管理以及响应时间智能预警管理等举措快速准确分诊。比较时效性管理前后患者分诊级别符合率、分诊不足率、分诊过度率、响应时间符合率、分诊护士满意度。结果 时效性管理实施后,急诊患者分诊符合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检分诊等级3级、4a级、4b级患者响应时间符合率高于实施前;护士满意度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时效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预检分诊分流效率,提升诊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田丹  魏捷  晏晨  吴莎  黄青  刘艳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8):645-648
目的:评估急诊预检分诊评分(EDTS)在急诊入院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从2018-11-01—2018-12-31期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入院的患者中筛选符合标准的病例,收集每名患者信息,分别计算EDTS分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急诊住院患者共584例,其中男363例(62.16%),女221例(37.84%),最终好转出院患者528例(90.41%),死亡患者56例(9.59%)。死亡患者入院EDTS分值高于好转出院患者(14.93±7.66vs.23.53±11.47,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DTS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1.103,P0.001;EDTS评分对患者预后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0.658~0.801,P0.01)。结论:EDTS评分对急诊入院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具备作为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