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提高临床护士主动静脉治疗的意识。方法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法,以普及主动静脉治疗理念为项目,各科室护士长限期完成本科室输液患者输液工具、输液相关并发症、静脉治疗满意度的调查,了解科室内静脉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静脉治疗小组通过理论大课,将主动静脉治疗的理念传授给临床护士;各科室讨论如何落实主动静脉治疗,静脉治疗小组派人督导、专题讲座、现场床旁指导等。实施前调查591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后调查636例患者(实验组)。结果两组静脉治疗输液工具使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钢针使用率由实施前的55.16%降至34.91%;实验组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静脉治疗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项目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护士主动静脉治疗的意识,进而规范选择静脉输液工具,降低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静脉治疗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主动静脉治疗组和传统静脉治疗组各56例。传统静脉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输液程序处理,主动静脉治疗组于患者入院后24~48h完成评估,包括患者评估、化疗药物评估、输液器材评估和风险评估等。结果与传统静脉治疗组比较,主动静脉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肿瘤患者化疗采取主动静脉治疗模式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继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系统规范静脉输液流程,确保急诊输液患者的安全.方法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相关知识的培训,运用医疗失效模式对静脉输液流程影响因素进行危害性分析,拟定实施应对措施,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静脉输液缺陷发生数相对减少,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急诊科护士对实施HFME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主动静脉治疗组和传统静脉治疗组各56例。传统静脉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输液程序处理,主动静脉治疗组于患者入院后24-48h完成评估,包括患者评估、化疗药物评估、输液器材评估和风险评估等。结果与传统静脉治疗组比较,主动静脉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肿瘤患者化疗采取主动静脉治疗模式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继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改进静脉输液配置中心服务模式,确保药品的及时供应和用药安全。方法在传统管理基础上进行了包括服务范围、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流程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改进。结果改进服务模式后,日均药物配置量从以往的300袋/d增至3 000袋/d,日调剂条目数高达1 900余条,日送药300余趟次。无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无调配错误及用药差错。工作人员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论静脉输液配置中心服务模式的改进有助于患者用药的及时供应和用药安全,同时保障护理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危重症患者静脉输液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名为“诚爱圈”的活动小组,确立“提高静脉输液质量”为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寻找原因,设立目标,落实对策.结果 实施“诚爱圈”活动后,急危重症科静脉输液患者穿刺失败、药物外渗、导管堵塞及静脉炎发生率较开展活动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PICC和PORT的综合效果指数进行测算,以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综合输液效果。 方法 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PICC或PORT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收集两种静脉输液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体验相关指标,测算并比较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 结果 PICC和PORT置管患者分别纳入377例、293例,PICC留置时间显著短于PORT,置管及维护过程中次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ORT,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PORT(均P<0.05)。PICC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值均小于PORT。 结论 PORT的综合输液效果优于PICC,从输液效果角度,建议优先选择PORT作为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血管管路。  相似文献   

8.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用于防范老年患者静脉输液风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降低老年患者的输液风险。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计算风险优先数,确定输液过程中的6个高风险因子(即失效模式),分别是三查七对不严密、血肿或液体外渗、静脉穿刺处渗漏、针头移位或滑脱、滴速太快或太慢和皮下淤血,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后三查七对不严密、血肿或液体外渗、静脉穿刺处渗漏、针头移位或滑脱、滴速太快或太慢和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降低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出管理措施,提供优质高效科学的改进方法,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满意度.方法:对150名住院病人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不满意因素以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关注的问题等.结果:住院病人对现有的静脉输液服务满意度为92.1%,不满意的主原因是被动更换率高和穿刺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病人最关心的是安全和用药问题.结论:我们服务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病人需,并达到满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与护理,增加输液巡视次数,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为病人提供安全的静脉输液,以提高住院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急诊患者输液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将自愿选取常规流程行静脉输液的2 911例急诊患者归为固定组,将选取护士流动站行静脉输液的3 763例归为流动组。固定组患者到护士站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自行返回病床休息;流动组自行设计流动护士站,由护士到患者床旁进行静脉输液。结果流动组输液操作时间、输液外渗率显著少于固定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固定组(均P0.01)。结论采用流动护士站为急诊患者静脉输液,可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不合理医嘱执行率,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方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方流程进行改进,即在药师审方的基础上增加护士贴签-排药审核、配制审核、成品核对3次审核,拦截不合理医嘱;建立健全审核反馈及护士学习培训机制。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审核流程改进前配制液体1 391 926袋,拦截不合理医嘱11袋,实施后配制1 321 673袋,拦截不合理医嘱36袋,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方增加护理人员审核环节,有效提高了不合理医嘱拦截率,促进了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静脉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将普通外科2个病区中的二病区作为观察组、一病区作为对照组,护士在静脉治疗过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静脉治疗管理模式,观察组按照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实施静脉治疗管理。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穿刺工具选择合格率、药物输注准时率、患者对静脉治疗的满意度及对静脉治疗知识知晓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药液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对静脉治疗患者进行全程控制、全程宣教,可有效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落实健康宣教,进而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情况,采取针对性医院感染控制策略,以降低静脉用药中心医院感染率。 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抽查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采取针对性控制策略,比较实施控制策略前后医院感染情况。 结果76例次医院感染中,配药时未严格执行规范操作37例次(43.53%),配置环境空气消毒不合格23例次(27.06%),药液存放和运输不符合要求10例次(11.76%),配药人员手消毒不合格6例次(7.06%);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策略后,因配药时未严格执行规范操作、配置环境空气消毒不合格、药液存放运输不符合要求、配药人员手消毒不合格均显著低于实施前(0.0075% vs 0.0449%、0.0075% vs 0.0279%、0.0032% vs 0.0121%、0.0011% vs 0.0073%和0.0139% vs 0.0923%)(P = 0.000、0.000、0.026、0.032、0.000)。 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主要影响因素是医务人员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与空气污染所致,采取针对性控制策略,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流程优化在舒心病房的实施及效果。方法成立输液流程管理小组,评估原有流程,从输液操作、速度管理、输液巡视、输液物品放置等方面采取优化措施,培训护理人员并组织实施,对优化后流程的执行情况监督反馈。结果输液流程优化后,患者对输液环节中部分项目评分较高(P<0.05,P<0.01);液体更换时间、肝素封管时间、药液核对分配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优化后患者对输液满意度、病房综合满意度、输液宣教覆盖率和宣教知晓率分别达95.00%、96.00%、100%和98.00%。结论舒心病房输液流程的优化,强化输液环节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缩短了输液患者等待时间,深化了患者舒心、家属放心的舒心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15.
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配置的精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益管理在提高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的配置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1月将精准管理模式应用于PIVAS抗肿瘤药物配置的各环节,提出改善措施并持续改进,对管理模式实施前6个月(2014年7~12月)、实施初期(2015年1~6月)及实施稳定期(2015年7~12月)相关工作指标、失误情况及肿瘤用药相关医护人员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PIVAS抗肿瘤药物的审方时间、排药时间、配置时间、药品库存周转天数、不合格医嘱数量及失误次数较精益管理前明显下降,且随实施进展进一步下降,不同时间段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肿瘤用药相关医护人员满意率较精益管理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实施精益管理模式提高了PIVAS抗肿瘤药物的配置质量,降低了失误率,有效保障了临床抗肿瘤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提高输液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制定输液专科护士职责,落实输液专科护士每日查房制度,制定查房流程、查房内容,评价查房前后输液质量.结果 实施输液专科护士日查房制度3、6个月后,护士对静脉输液相关理论掌握程度显著优于查房前(P<0.01),患者对输液的满意度逐步提升;护士对化疗、静脉高营养患者选择中心静脉率提高,患者发生静脉炎及药液外渗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实施输液专科护士每日查房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输液专科护士的作用,提高病区输液质量,保障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风险小组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成立静脉治疗风险小组,包括静脉输液治疗小组、PICC输液小组和全院静脉输液治疗会诊小组,建立静脉治疗会诊制度和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小组,并有效落实各小组责任.对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管理实施前后护士静脉治疗合格率、静脉治疗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的建立及运行,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羟考酮(oxycodone,OD)用于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5例):OD组、OD 1.0 mg/kg+Dex 2.5μg/kg组(OD1组)、OD 0.8 mg/kg+Dex 2.5 μg/kg组(OD2组)和OD 0.6 mg/kg+Dex 2.5 μg/kg组(OD3组).各组配方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OD 0.1 mg/kg,同时连接PCIA泵,背景输注速率3.5~4.5 ml/h,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20 min.采用静脉注射OD 0.05 mg/kg进行补救镇痛,维持VAS评分≤4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PCA有效按压次数、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镇静过度、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72 h时患者镇痛满意度. 结果 4组均未行补救镇痛,均未见镇静过度、呕吐、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与OD组比较,OD1组嗜睡发生率升高,OD2组和OD3组恶心、嗜睡、心动过缓和皮肤瘙痒发生率降低,OD1组、OD2组、OD3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均升高(P<0.05);与OD1组比较,OD2组和OD3组恶心、嗜睡、心动过缓和皮肤瘙痒发生率降低,OD2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OD3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降低(P<0.05);与OD2组比较,OD3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3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降低(P<0.05);与OD组、OD1组和OD2组比较,OD3组PCA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增加(P<0.01). 结论 Dex 2.5 μg/kg复合OD 0.8 mg/kg用于脊柱手术后PCIA效果确切,可减少OD的用量,降低其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顺式阿曲库铵不同用药方式对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60例掸期在全麻下行普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ASA I~Ⅱ级.年龄7l~87岁,随机分为A组(η=20)和B组(η=40),其中B组再随机分为B1组(η=20)和B2组(η=20).肌松诱导:A组单次予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1静注;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