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波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5):2338-2340
目的 探讨基于六西格玛法的外勤服务药物配送流程优化效果.方法 以医院8名外勤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12月采用基于中心调度站统一协调的药物配送流程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基于六西格玛法进行外勤服务药物配送流程的优化并实践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药物配送时间以及各单位对外勤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两个批次药房...  相似文献   

2.
胡敏  宋萍  王华芬   《护理与康复》2021,20(3):79-81
总结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设置护士兼职岗位的实践体会.根据科室工作特点设置护士兼职岗位,制定兼职岗位要求及明确招募人群,建立院内网预约平台及沟通平台,并进行兼职岗位管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护士兼职岗位实施后每天为临床节约78 h护士人力资源;在原绩效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参与兼职的护士每月可增加兼职所得薪酬;平均发生药品配...  相似文献   

3.
六西格玛法在优化门诊患者就诊流程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门诊患者就诊流程,将门诊患者挂号、检查、收费、取药等待时间缩短在60min以内,提高门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应用六西格玛法,通过其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改进门诊患者就诊流程。结果改进后门诊患者挂号、检查、收费、取药等待时间缩短(P<0.01),患者对门诊满意度提高(P<0.01),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应用六西格玛法进行流程优化,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陈磊 《天津护理》2019,27(1):90-92
目的:探讨责任制分组管理在提升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至12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2017年1至12月,实施分组管理模式,比较责任制管理模式实施前后调剂差错发生率、护理人员业务考核达标率、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药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实施责任制管理模式后,调剂差错发生率降低(P<0.05),护理人员业务考核达标率提高(P<0.05),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药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提高(P<0.05)。结论:责任制分组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文彩虹  傅毓  滕飞燕 《全科护理》2012,10(28):2640-2641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质量管理,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用药。[方法]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室的环境和调配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无一例感染及输液反应发生,保证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所需的操作环境,保障了静脉用药输液成品的质量。[结论]对静脉用药调配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对调配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保障静脉用药成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治疗患者80例及对应同一组技术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2019年4月实施循证护理,实施前为对照组,实施后为观察组,两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匹配性,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对各医疗机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作出了明确规定:"医疗机构采用集中调配和供应静脉用药的,应当设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PIVAS)。肠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成品输液包装配送环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2年2~7月应用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前和2022年8月~2023年1月应用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后成品输液包装配送工作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使用后PIVAS包装差错发生率由0.033‰降至0.004‰,配送环节差错发生率由0.033‰降至0.0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处理耗时时间由(422.80±44.29)s降至(188.60±9.83)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科室对PIVAS成品输液配送及时性和准确性的满意度分别由(93.24±2.37)%、(94.44±1.53)%提升至(97.25±1.17)%、(96.86±1.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的应用使PIVAS成品输液从调配完成到病区接收形成一个闭环链路,使得繁琐的成品输液包装配送环节得到合理的优化,全流程信息可查询追溯,降低了包装以及配送环节的差错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临床服务满意度,有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防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的发生,防止药品浪费,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方法:将2011年9 ~12月配置液体总量232 752袋设为对照组;2012年2~5月配置液体总量350 865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信息管理系统,观察组在分析信息管理系统配置输液总量及发生的差错量基础上增加功能模块.观察两组差错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差错发生率为0.089%,观察组差错发生率为0.0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可降低工作中差错发生率,防止药品浪费,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有效减少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的差错数,保证患者临床用药安全、及时。方法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发生的差错进行统计,期间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共发生差错52例,发生率为0.095‰,主要发生在处方审核、摆药核对、输液调配等环节。结果通过对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分别从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制度、提高信息系统功能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措施。结论通过各类防范措施的执行,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发生差错概率明显降低,极大的提高了成品输液的质量,对促进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产生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记录的静脉药物配置情况及相关护理管理资料,其中2018年1~6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2018年7~12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对比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护士考核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方法,以全面提升中心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用药成品。方法运用前馈控制理论和方法,建立管理组织、实现网络程序畅通、进行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制度、流程和规范等。结果各项质量指标、理论和操作考核及临床科室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前馈控制十分必要,但应注意与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赵贵荣 《当代护士》2018,(8):177-17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样本资料来源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2月记录的静脉药物配置情况及护理管理资料,其中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12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在岗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士,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差错事件发生率及护士考核合格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的发生率由PDCA循环管理前的0.37‰降为0.18‰;PDCA循环管理后,19名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PDCA循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时引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药学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水平,降低配置时差错率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在目前静脉用药调配工作职责从护士过渡到药师的时期,为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调配药物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探讨更好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护理专业优势,加强医、药、护、患合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结果:PIVAS护士与医、药人员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深化了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改革,构建了医、药、护和谐的工作关系,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邓妍 《当代护士》2021,28(11):136-138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管理方法,严格环境消毒净化,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减少非必须工作接触,为全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输液质量及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目视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于2017年6月将基于目视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措施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采用前后对照法,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考核情况及医务人员满意度。结果采用基于目视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相似药品调配错误、剂量错误、标签错误及病区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士理论及操作考核不合格率、配置差错率明显降低(P<0.05),临床科室护士及医生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基于目视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士专业水平,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白彩凤 《全科护理》2013,(27):2570-257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配置的静脉滴注药物转为在药学监护下在洁净的环境中(万级洁净区,局部百级)集中调配、混合、检查、分发的管理模式,可为临床提供全面、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1]。护理安全风险是静脉药物调配质量的基础,是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通过2011年8月我院启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以来,积极总结经验,现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安全风险发生的因素及防范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44名为研究对象,依据体检统计报告,统计发生过职业危害的护理人员12名,未发生职业危害的32名。分析护理人员相关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长期接触化疗药物、抗菌药物、化学消毒剂,长期处于噪音环境、锐器伤及长期处于固定姿势等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导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依据独立因素进行针对性相关知识培训,完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职业危害的管理制度,加强个人对职业危害的预防干预,以保证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32名工作人员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32名工作人员为研究组,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调配差错发生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成绩、操作成绩.结果:研究组调配差错发生率(3.13%)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