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共69个转移淋巴结)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分别于1、3、6个月及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淋巴结最大径变化及淋巴结内部血流变化。结果 TG水平在治疗后的1个月中下降尤为明显,中位水平由治疗前的25.14μg/L降为7.97μg/L (P0.05),6~12个月下降缓慢,中位水平由0.65μg/L降至0.45μg/L (P0.05)。3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淋巴结最大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最大径在治疗后1个月中变化不明显(P=0.13、0.21、0.09),3组组间两两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缓解率为81.6%,局部控制率为100%。淋巴结治疗后1个月内部血流明显降级(Z=11.82,P0.05),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疗效显著,为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不能再次手术及~(131)I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一项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与125I粒子联合5-FU缓释粒子同步组织间植入对小鼠皮下肝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4只BALB/C小鼠皮下移植肿瘤细胞H22建瘤,荷瘤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A组为125I粒子治疗组,B组为5-FU缓释粒子治疗组,C组为联合125I粒子和5-FU缓释粒子治疗组,D组为对照组。连续观察25 d小鼠存活情况,测量肿瘤大小,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FAS的表达。结果:观察25 d,3个治疗组的小鼠存活率、平均肿瘤体积、病理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25I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反映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125I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持续照射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125I联合5-FU缓释粒子同步植入疗效更好,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与125Ⅰ粒子联合5-FU缓释粒子同步组织间植入对小鼠皮下肝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4只BALB/C小鼠皮下移植肿瘤细胞H22建瘤,荷瘤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A组为125Ⅰ粒子治疗组,B组为5-FU缓释粒子治疗组,C组为联合125Ⅰ粒子和5-FU缓释粒子治疗组,D组为对照组.连续观察25 d小鼠存活情况,测量肿瘤大小,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FAS的表达.结果:观察25 d,3个治疗组的小鼠存活率、平均肿瘤体积、病理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25Ⅰ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反映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125Ⅰ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持续照射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125Ⅰ联合5-FU缓释粒子同步植入疗效更好,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患者的32个不同来源的骨转移病灶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观察骨痛缓解情况以及术后骨转移病灶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止痛有效率为92 %,其中15例为显效,8例为有效,2例无效.治疗后疼痛分级明显降低(P<0.05).术后2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部分缓解者9个,稳定者16个,进展者7个,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止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CT引导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骨转移瘤患者共19个转移灶行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随访4~41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疼痛分级、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和局部骨转移病灶影像学变化,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6、12和24个月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椎体成形和椎管减压内固定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常用方法,^125 I 放射性粒子植入控制肿瘤的临床疗效也已得到研究证实,但是关于上述3种方法的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很少。目的:比较采用^125 I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椎弓根钛合金钉棒内固定与单纯椎体成形椎弓根钛合金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在疼痛控制、内固定后体力恢复状态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等方面的差异,评价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以脊柱后路胸腰椎钛合金钉棒置入内固定系统,并根据其是否联合^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记录各组钛合金钉棒内固定前及内固定后2周,内固定后1,6,12个月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9个月,平均15.8个月,脊柱后路胸腰椎钛合金钉棒内固定系统未发生松动断裂,骨水泥分布良好,实验组患者未发现放射性粒子移位及放射性脊髓损伤,随访期内未见病椎局部肿瘤明显复发扩散。实验组患者内固定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行为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而2组患者内固定后Frankel分级均分别较内固定前明显改善,2组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椎弓根钛合金钉棒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缓解癌性疼痛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8月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60例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患者全部按术前制定的治疗计划成功植入放射性粒子。术中无肠道损伤,有血压升高5例,5例患者CT扫描示病灶区有少量出血,术后不同程度的疼痛15例,经处理后均得到缓解。术后随访4~24个月,经影像学检查,病灶完全消失30例,部分残留20例,病灶进展10例。结论: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在护理上有其特殊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确保该项手术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8月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60例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患者全部按术前制定的治疗计划成功植入放射性粒子。术中无肠道损伤,有血压升高5例,5例患者CT扫描示病灶区有少量出血,术后不同程度的疼痛15例,经处理后均得到缓解。术后随访4~24个月,经影像学检查,病灶完全消失30例,部分残留20例,病灶进展10例。结论: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在护理上有其特殊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确保该项手术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期头颈肿瘤采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晚期头颈癌患者1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手术治疗完成后1~3个月开展CT复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手术治疗后5~14 d,疼痛明显缓解共12例,疼痛缓解率为80.00%,其余3例疼痛未得到明显缓解;治疗后,所有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局部肿瘤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仅有1例出现反射性食管炎,症状较为轻微,未出现血胸、放射性肺炎、大咯血和粒子移位等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1年生存率为93.33%,1例由于肿瘤复发,在接受治疗15个月后死亡。结论:晚期头颈肿瘤采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且不会造成严重手术创伤,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植入粒子支架与普通支架治疗复杂性食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128例复杂性食管癌性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64例行125I粒子支架植入术治疗者为碘粒子组,64例行普通自膨支架植入术治疗者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第3d食管造影结果显示,支架植入成功率均为100%;术后,两组吞咽困难评分降低(P0.05),碘离子组术后6个月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食管病变长度显著降低,KPS评分显著升高,且碘粒子组变化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管再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支架植入术治疗复杂性食管癌性狭窄,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术后食管再狭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基因腺病毒注射液(rAd—p53)瘤内注射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安全性。方法49例经过TACE及物理消融治疗后的肝癌患者。20例(33个病灶)进行rAd—p53瘤内注射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联合组);29例(47个病灶)进行单独的^125I粒子植入术(对照组)。观察术后3d、1周和2周的不良反应,及1个月后的短期疗效。结果联合组术后3d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寒战、发热、乏力、肌肉、关节轻度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联合组仅有1例发热,其他不良反应缓解;术后2周,所有不良反应均消失。所有患者观察期内均未见大出血、胆汁瘘、胆囊炎及肠瘘等严重并发症;未见白细胞减低及肝肾功能损害;体力状况(Kamofsky评分)无明显降低。短期疗效显示,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90.9%和76.6%,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Ad—p53瘤内注射联合^125I粒子植入是一种较安全的肝癌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姜玉芳 《护理与康复》2006,5(3):203-205
总结了24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125碘放射性粒子瘤体内植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重视粒子分布检查和125碘放射植入后的有效防护,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治疗和护理,患者癌性疼痛微痛6例、轻痛1例,随访2月~1.5年,癌性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40例前列腺癌患者在直肠超声引导下行经会阴125I粒子植入术。其中29例行单纯粒子治疗,11例术后加外放疗。首先对前列腺进行超声扫描,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制定种植治疗计划,并在种植前计算放射线对前列腺体积的有效覆盖,以患者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粒子植入术前和术后各时期PSA值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0人14次出现PSA反弹,而单纯粒子组与联合治疗患者组PSA反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vs 27.3%)。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40例前列昧癌患者在直肠超声引导下行经会阴125Ⅰ粒子植入术.其中29例行单纯粒子治疗.11例术后加外放疗.首先对前列腺进行超声扫描,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制定种植治疗计划,并在种植前计算放射线对前列腺体积的有效覆盖,以患者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粒子植入术前和术后各时期PSA值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0人14次出现PSA反弹,而单纯粒子组与联合治疗患者组PsA反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vs 27.3%).结论 超声引导经会阴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125I粒子植入患者出院后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直肠癌125I粒子植入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状况.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06年1月在我科出院的直肠癌125I粒子植入患者,采用36项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分,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字后如实填写,进行住院复诊、人户及门诊咨询调查.结果 两组健康状况共8个维度、36个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I粒子植入患者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状况是评价肿瘤患者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探讨血清TK1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48例经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定期复查胸部CT,根据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3d及治疗后1、2、3、6个月取患者静脉血,检测各时点血清TK1水平,比较不同疗效评级植入治疗前后血清TK1水平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随访6个月,48例患者完全缓解(CR)9例(18.7%),部分缓解(PR)27例(56.3%),疾病稳定(SD)7例(14.6%),疾病进展(PD)5例(10.4%),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无死亡病例发生。48例患者治疗后1、2、3、6个月血清TK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R、PR组各时点TK1水平与SD、PD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CR、PR患者植入治疗后各时点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患者植入治疗后3、6个月TK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植入治疗后2、3、6个月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能有效地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可作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有效手段。血清TK1水平可反映术后病情变化情况,尤其在早期疗效评价中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监测^(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小鼠移植瘤的效果。方法:建立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瘤细胞)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即NOD-SCID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治疗组4只给予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对照组4只不予植入照射治疗。治疗组4只于植入后的20d后进行SPECT显像观察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后将小鼠断颈处死,取肿瘤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125I粒子对肿瘤组织的破坏程度及范围,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0d后,对照组及治疗组的小鼠均存活,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经125I粒子照射后,肿瘤组织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SPECT显像结果表明,经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在肿瘤组织区域内可见明显的显影。结论:125I组织间植入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瘤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125I 放射粒子对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损伤的差异性.方法 51 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组(6 只)、对照组(15 只)、肿瘤组(15 只)和治疗组(15 只).肿瘤组及治疗组在兔肝左叶内种植VX 2 肿瘤组织块,治疗组种植肿瘤术后14 d 由CT 引导经皮在肿瘤近中心位置植入125I 放射粒子,对照组在同一时间仅在正常肝脏左叶植入125I 放射粒子.分别于肿瘤种植术前,术后14 d 、21 d 、28 d 进行MRI 及血清ALT 定量检测.正常组只在与其他三组相同的时间点进行血清ALT 定量检测.结果 (1)肿瘤组和对照组动物在放射粒子植入后各时间段的MRI 扫描图像中,未发现放射损伤形成的明显异常信号.(2)肿瘤组与治疗组在125I 放射粒子植入前,肿瘤体积无明显差别;放射源植入后,治疗组动物肿瘤体积小于相应观察点肿瘤组.(3)正常组和对照组间A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125I 放射粒子植入后与同时间段肿瘤组动物ALT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4)治疗组动物肝脏VX 2 肿瘤细胞光镜下与上述肿瘤组动物表现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相同放大倍率下,单个高倍视野内所见的呈异常核分裂相的肿瘤细胞较肿瘤组动物为少;对照组动物肝脏组织细胞光镜下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组织间植入125I 放射粒子可抑制肝肿瘤生长,同时对正常肝组织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19.
背景:针对肿瘤破坏导致的椎体骨折,进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单纯的放疗作用微小。近年来125I放射粒子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原发或继发肿瘤并取得良好效果。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可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症状。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的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治疗前均有顽固性背痛,CT提示有椎体骨质破坏。采用目测类比评分、WHO疼痛缓解标准、功能障碍指数来评估治疗后临床症状转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病椎高度变化。随访时间为治疗后1 d、1个月及6个月。 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24 h疼痛缓解,无神经损伤及压迫症状。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疼痛缓解情况、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治疗后随访1个月及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变化与治疗后24 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骨水泥向椎间隙、前纵韧带下渗漏各2例无临床症状。提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能迅速缓解肿瘤所致的疼痛,有效恢复病椎高度,并发症少,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部CPM联合常规康复对老年Colles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型(CRPS I)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 I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CPM组各15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CPM组加用CPM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对比2组患者患手掌指关节处围度、手指总主动关节活动度(TAM)、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UEFT)、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SF-MPQ-2)评分。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组内对比:患手掌指关节处围度、SF-MPQ-2评分均较上一次评估下降(均P<0.05),TAM、UEFT评分均较上一次评估提高(均P<0.05);2组患者组间对比,治疗4周后CPM组对比常规组掌指关节处围度显著下降、TAM和UEFT评分显著提高(均P<0.05),SF-MPQ-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CPM组较常规组掌指关节处围度、SF-MPQ-2评分下降,TAM、UEFT评分提高(均P<0.05)。结论:手部CPM能够减轻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 I患者患手水肿和疼痛,增加手指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手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