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患ROP早产儿为观察组,32周以下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方式、性别、多胎、使用呼吸机时间、休克、呼吸暂停、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肺透明膜病(Ⅲ级以上)、严重感染、肺出血及并发症合计数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本资料共有早产儿358例,胎龄均小于32周.ROP 34例,其中Ⅰ期13例,Ⅱ期18例,Ⅲ期3例.二组患儿窒息、呼吸暂停、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肺透明膜病、严重感染、肺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并发症合计数(OR=2.152,P=0.048)、使用呼吸机时间(OR=1.514,P=0.009)是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ROP的发生率和发生并发症的多少及使用呼吸机的时间长短有关.在临床工作中要更多关注并发症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经机械通气治疗的116例肺透明膜病病例,分析其疗效,对治愈组和死亡组的胎龄、体重、胸片分级、入院时肛温、血pH、有无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呼吸机参数、并发症等对比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治疗HMD的治愈率是86·2%,早期酸中毒、上机时高吸气峰压(PIP)及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而同时采用PS替代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HMD的重要手段,同时采用PS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疗效,早期酸中毒及上机时高PIP提示疗效较差,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经机械通气治疗的116例肺透明膜病病例,分析其疗效,对治愈组和死亡组的胎龄、体重、胸片分级、入院时肛温、血pH、有无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呼吸机参数、并发症等对比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HMD的治愈率是86.2%,早期酸中毒、上机时高吸气峰压(PIP)及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而同时采用PS替代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HMD的重要手段,同时采用PS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疗效,早期酸中毒及上机时高PIP提示疗效较差,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并发症与死亡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院1994年1月-2005年12月12年期间住院的137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产儿死亡74例,病死率5.4%。胎龄愈小,出生体重愈小,病死率愈高(卡方趋势检验P值均〈0.05)。早产儿并发症与死亡单因素分析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新牛儿肺出血、硬肿症、窒息、呼吸衰竭、酸中毒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减少低胎龄儿和低体蕈儿出卞,加强早产儿同产期保健和早产儿的呼吸管理,积极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出血、硬肿症、窒息、呼吸衰竭和酸中毒,可能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17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情况及各脏器受累损伤程度,了解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2004年我院NICU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170例资料进行分析,用SAS软件对与死亡有关危险因素进行OR分析。结果:170例中死亡22例(12.5%),165例(97.1%)出现各脏器的并发症,各脏器受累机会的次序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肺,代谢系统等;严重程度依次为代谢,肺,中枢神经系统等。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累,1个以上脏器严重受损,呼吸衰竭,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血气异常,肺损害,10分钟Apgar评分≤3,胎龄<37周,肝脏损害,心脏损害,PCO2增高和血液系统损伤。结论:器官/系统损害是除HIE外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并且可以导致死亡;对于一些造成死亡的危险因素应该引起重视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围生因素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因素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病的关系。方法对481例早产儿围生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HMD有关的因素,列出回归方程,然后对其进行率的比较及卡方检验。结果HMD危险因素的主效应模型是logit(p)=6.254-0.204胎龄-1.556出生体重 0.834窒息/宫内窘迫 1.635胎膜早破。对于有围生期合并症的早产儿,其胎龄越小,HMD发病率越高。结论30周以下早产儿HMD发病主要与胎龄、出生体重关系密切,而30周以上早产儿HMD发病除与胎龄、出生体重有关外,还与围生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肺出血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新生儿肺出血(PHN)是指肺大量出血,至少影响2个肺叶,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病症。新生儿期许多疾病如窒息、休克、败血症、肺炎、肺透明膜病、低体温寒冷损伤综合征等,病情发展至危重阶段均可并发肺出血而死亡。本病病因不清,起病急,早期诊断困难,治疗很不满意,早在上世纪6 0年代,就被国外学者认为是新生儿临床的第一难题。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 ,ALI)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病理刺激(如创伤、休克、感染、败血症、缺氧等)后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以急性弥散性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及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67例新生儿气胸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60例非气胸患儿对比,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剖宫产、产时窒息复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湿肺(TTN)、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新生儿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NRDS、CPAP、机械通气、剖宫产、MAS、TTN、肺炎是新生儿气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442、9.933、8.690、27.873、5.051、38.405、11.692、9.493,均P0.05)。结论新生儿气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胎龄、NRDS、CPAP、机械通气、剖宫产、MAS、TTN、肺炎。  相似文献   

9.
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2006年8月至2009年2月期间,住院28 d以上VLBWI 122例临床资料,以BPD发生与否分组,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BPD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5例发生BPD,发生率20.5%,在胎龄<28周的超未成熟儿中BPD发生率70%.BPD主要发生在胎龄<30周、出生体质量<1250 g的早产儿.通过16个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肺炎、医院感染等11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吸氧时间分别为(41.8±15.2)d和(5.0±9.8)d.通过对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医院感染等10个发病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OR 0.875,95%CI 0.790~0.968,P=0.001)和重症肺炎(OR 155.302,95%CI 8.944~2696.473,P=0.01)是BPD的最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龄小和重症肺炎是BP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危重新生儿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认识新生儿MODS的发病规律及特点。方法对376例危重新生儿发生MOD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宫内窘迫、出生体重〈2500g、发病日龄〈3d、孕周〈37周、窒息、胎粪羊水污染、异常生产方式、入院即刻血气分析pH≤7.20、入院时间〉1h、应用机械通气、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肺透明膜病、颅内出血、呼吸暂停及重度硬肿症等因素可能会导致MODS的发生;多因素分析显示:重度窒息、孕周〈37周、采用机械通气和肺透明膜病是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提倡围生期保健,重视预防宫内窘迫,强调对高危新生儿做危重症评分及生命体征监测,提高对MODS的认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或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