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醇对大鼠动脉血压及去甲肾上腺素加压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10只),其它三组(各10只)分别给予外源性乙醇0.7g·kg~(-1)·d~(-1),1.4g·kg~(-1)·d~(-1),和2.1g·kg~(-1)·d~(-1)共3个月.分别于1月、2月和3月末测尾动脉电压,3月未取出肠系膜血管网行离体灌注,分别给予去甲肾上腺素1.2×10~(-8)mol/L,1.2×10~(-6)mol/L 100ul,记录反应开始时间,反应持续时间及最高灌注压.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经乙醇处理大鼠的动脉血压升高,乙醇日摄入量愈多血压升高愈明显[分别是:收缩压90.07±2.05mmHg,101.98±2.97mmHg,105.51±6.38mmHg,113.97±8.81mmHg,(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乙醇日摄入量最高组比较最低组P<0.01),舒张压80.11±2.42mmHg,90.34±3.77mmHg,91 03±5.01mmHg,91.67±5.37mmHg(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3个月末时差异仍存在;(2)各实验组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开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3)与对照组比较,经乙醇处理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持续时间延长(P均<0.01),乙醇日摄入量愈多延长愈明显(P<0.01);(4)与对照组比较,经乙醇处理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的最高灌流压升高(P均<0.01),乙醇日摄入量愈  相似文献   

2.
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1.0×109/L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皮下注射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5μg/(kg.d),至连续两次外周血白细胞数>3.5×10/L时停药。结果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持续时间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感染发生率降低、感染发热持续时间缩短;未发现与G-CSF相关的恶性细胞增殖现象。提示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对短期冬眠心肌室壁运动及心肌氧耗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条犬为研究对象,通过缩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短期冬眠心肌模型。在缺血90分种后分别以不同剂量的多巴酚丁胺(2.5、5、1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输入,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室壁运动分析(CK)观察室壁运动的变化,同时经左心导管监测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9条犬成功建立短期冬眠心肌模型。多巴酚丁胺剂量达5μg·kg~(-1)·min~(-1)时,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剂量增大到10~15μg·kg~(-1)·min~(-1)时,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增加。多巴酚丁胺剂量为2.5μg·kg~(-1)·min~(-1)、5μg·kg~(-1)·min~(-1)时,前壁增厚率逐渐恢复、CK色带增宽(P<0.01)。而当剂量增大到10μg·kg~(-1)·min~(-1)、15μg·kg~(-1)·min~(-1)时,可见原已恢复的室壁运动减弱(P<0.01)。收缩期CK色带宽度和室壁增厚率呈高度相关性(r=0.957,P<0.01)。结论:短期冬眠心肌对多巴酚丁胺负荷呈双向反应。剂量为2.5~5μg·kg~(-1)·min~(-1)时,室壁运动明显增强,而10~15μg·kg~(-1)·min~(-1)时,室壁运动恶化,结果可能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收缩末期CK色带宽度与二维超声测量的室壁增厚率有很高的相关性,可准确反映收缩期室壁运动。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nitric oxide, angiotensin Ⅱ and superoxide anion in renal artery hypertension pathogenesis. Methods Male Wistar rats weighing 256 -285g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randomly, 10 rats of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false operation was made and routine diet was given; Ligature group: left renal artery was ligatured uncompletely and routine diet was given; Ligature + Losartan group: left renal artery was ligatured uneompletely and Losartan 20mg · kg~(-1) · d~(-1) was added in the drinking water; Ligature + L -Arg group: left renal artery was ligatured uncompletely and L -Arg 2g · kg~(-1) · d~(-1) was added in the drinking water; Ligature + L - Arg + Losartan group: left renal artery was ligatured uncompletely and L - Arg 2g· kg~(-1)· d~(-1) and Losartan 20mg · kg~(-1)· d~(-1) was added in the drinking water.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One week after ligature, blood was drawn to determine angiotensin Ⅱ, cGMP,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试验评价心肌梗死(MI)病人冠脉重建术(CRV)后心室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冠脉重建术前、术后6个月,以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5、10、15、20、25、30μg·kg~(-1)·min~(-1))连续静注5min后,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室壁运动异常(WMA)节段的变化。结果:在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下,CRV前后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均呈升高反应(P<0.05),WMA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改变(P<0.05)。结论:DSE试验是识别MI区域存活心肌有价值的方法之一。多巴酚丁胺从5μg·kg~(-1)·min~(-1)开始有效,10~15μg·kg~(-1)·min~(-1)达高峰,≥20μg·kg~(-1)·min~(-1)则在术前对部分病人有诱发心肌缺血,使收缩功能恶化及频发室早出现。  相似文献   

6.
将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A周期)皮下注射,剂量40ug/(kg·d),连用10d。第2疗程化疗结束后观察为空白对照(B周期);B组则相反,第1疗程化疗不使用rhIL-11(B周期),第2疗程化疗联合使用rhIL-11(A周期)。观察rhIL-11的疗效和毒副作用。A周期的血小板(PLT)最高值及化疗第21d的PLT值明显高于B周期,PLT低于50×109/L的持续时间:rhIL-11治疗组平均为(1.0±2.0)d,对照组为(6.9±5.3)d。表明rhIL-11具有升高化疗后PLT的作用,促进因化疗骨髓抑制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的恢复,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和咪哒普利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逆转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与意义。方法 选13周龄SHR 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即伊贝沙坦治疗组(SHR-I组)、咪哒普利治疗组(SHR-M组)和非治疗对照组(SHR组),另设同源正常血压大鼠10只(WKY组)作为对照。饲养13周后,伊贝沙坦组大鼠服用伊贝沙坦50mg·kg~(-1)·d~(-1),咪哒普利组服用咪哒普利3mg·kg~(-1)·d~(-1),治疗15周,每2周测血压、体重1次,治疗结束时称左心室重量,放免法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ug Ⅱ)浓度。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带荧光的dUTP缺口末端原位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1)28周时,SHR组血压、左室重量指数〔(3.56±0.38)×10~(-3)〕、心肌细胞横径[(17.38±1.21)μm]、血浆和心肌AugⅡ[分别为(387.72±26.21)pg/ml、(16.83±2.72)ng/g]均高于 WKY组(P<0.05),SHR-Ⅰ组和SHR-M组血压、左室重量指数[(2.57±0.43)×10~(-3)、(2.49±0.36)×10~(-3)]、心肌细胞横径[(14.24±0.83)、(13.79±0.77)μm]明显低于SHR组(P<0.01),SHR-I组血浆和心肌AngⅡ[(681.12±34.48)、(28.51±3.62)ng/g]显著高于SHR组(P < 0.01),SHR-M组血浆和心肌AugⅡ低于SHR组(P<0.01);(2)与SHR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施行肾移植的治疗经验。方法对49例65岁以上的肾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87例<50岁的肾移植患者作比较。结果老年组肾移植1年人存活率(85.7%),与非老年组(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肾存活率(89.8%)与非老年组(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10.2%)低于非老年组(28.7%,P<0.05);老年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51.1%)高于非老年组(19.5%,P<0.05);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的剂量3个月内、3~6个月及6~12个月分别为(3.6±1.1)、(3.1±0.9)mg·kg~(-1)·d~(-1)及(2.9±0.7) mg·kg~(-1)·d~(-1),均小于非老年组的(5.4±1.4)、(4.6±1.3)mg·kg~(-1)·d~(-1)及(4.1±1.0)mg·kg~(-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积极治疗原发病,选择适当的时机,老年患者的肾移植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13岁,学生。因头晕、乏力半个月,加重3d入院。否认毒物接触史及服药史,无肝炎病史。查体:慢性病容,重度贫血貌,双下肢皮肤可见散在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0.3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9×109/L,淋巴细胞0.54,血红蛋白49g/L,血小板9×109/L。骨髓活检及细胞学涂片检查示骨髓增生低下,未见巨核细胞,淋巴细胞0.86。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给予环孢素A(C sA)150m g口服,2次/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μg皮下注射,1次/d;红细胞生成素(EPO)3000U皮…  相似文献   

10.
氟达拉滨为主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Huang XJ  Lu J  Lu DP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6):417-419
目的 观察氟达拉滨 (Flu)、阿糖胞苷 (Ara 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 (FLAG)方案对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 (AL)的疗效 ,观察骨髓抑制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Flu 30mg·m-2 ·d-1,3~ 5d ;Ara C 1.5g·m-2 ·d-1,5d ;在WBC <1× 10 9/L时用G CSF 5 μg·kg-1·d-1直至WBC >1×10 9/L。治疗 7例 (10例次 )难治复发AL。结果  10例次中有 9例次有效 ,无效 1例 ,早期死亡 1例。中性粒细胞最低时间在开始用药后 5~ 12d ,持续时间 5~ 34d ,血小板最低时间在开始用药后 5~ 18d ,持续时间 5~ 36d。不良反应包括ALT升高、发热、腹泻。结论 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AL疗效显著 ,为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赢得了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氟达拉滨(FDR)、高剂量阿糖胞苷(Ara-C)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即FLAG方案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再诱导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例经标准HA、DA、MA或IA方案化疗1疗程后未达完全缓解(CR)、骨髓原始细胞下降低于60%的AML患者,予FLAG方案再诱导化疗,即FDR30mg.m-2.d-1静脉滴注,d1~5;Ara-C1g/m2,静脉滴注,每12h1次,d1~5;G-CSF300μg/d皮下注射,第0天开始至白细胞恢复正常。结果:9例(75%)患者获得CR,3例(25%)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不明显。结论:FLAG方案再诱导化疗AML耐受性较好,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1988~1989年,我院收治1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均按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经强的松1~1.5mg/(kg·d)治疗6周,血小板仍低于正常(≤20×10~9/L2例、≤30×10~9/L5例、≤50×10~9/L2例、≤80×10~9/L3例),且均有不同程度出血症状,女性则月经过多,1例出现血尿,但肝、肾无异常。为此,我们联用小剂量丹那唑试治,即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艾司洛尔治疗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治疗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新生儿,用艾司洛尔500μg.kg~(-1)·min~(-1)静脉推注1min,观察15~30min,无效再以50μg.kg~(-1)·min~(-1)~250μg·kg~(-1)·min~(-1)微泵维持。结果:11例患儿恢复窦性心律,1例无效。除2例患儿出汗较多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艾司洛尔能快速有效地控制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改善心肌供血供氧,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分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rhIL1125~50μg·kg-1·d-1皮下注射连用5~7d,血小板上升正常后用泼尼松1~2mg·kg-1·d-1口服,2周后逐渐减量;对照组单用泼尼松治疗,用法同上。结果:观察组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峰值时间、控制出血症状时间均少于单用泼尼松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5%高于单用泼尼松组的66.7%(P<0.05)。结论:rhIL-11可以有效促进ITP患者外周血小板的恢复,迅速控制ITP患者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肺再灌注前及再灌注早期循环血白细胞过滤对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病人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 5 2例二尖瓣或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病人 ,随机分成实验组 (EG)和对照组 (CG)。实验组在动脉旁路上并行安装PallLG - 6白细胞滤器 ,白细胞滤器开放时间在心肺复灌前 5~ 10min至CPB结束 ;对照组仅用CPB常规动脉滤器。观察围术期循环血细胞计数的改变。结果 ①实验组过滤后血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比例与过滤前相比呈显著降低 ;②心肺复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白细胞计数分别为 (4 2 82± 1 714 )× 10 9/L和(6 880± 2 997)× 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 (2 188±1 184 )× 10 9/L和 (4 115± 2 2 4 3)× 10 9/L、单核细胞计数分别为 (0 15 9± 0 137)× 10 9/L和 (0 30 9± 0 198)× 10 9/L ,P<0 0 1,心肺复灌后上述白细胞计数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呈显著性升高 ;③血液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在所有观察时点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再灌注前及再灌注早期循环血白细胞过滤的效果表现在其使用的早期 ,主要体现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计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剂量多巴酚丁胺(Dobu)合用硝酸甘油心电图负荷试验识别冬眠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行小剂量Dobu(5~10μg·kg~(-1)·min~(-1))及其合用硝酸甘油心电图负荷试验。在试验前、低剂量期(5μg·kg~(-1)·min~(-1))和峰值剂量期(10μg·kg~(-1)·min~(-1))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电图识别冬眠心肌的准确性。结果 30例中检出冬眠心肌19例。ST段偏移识别冬眠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7.4%、90.9%和63.3%,若与T波假正常化相结合则可达84.2%、81.8%和83.3%,且无诱发心绞痛。结论硝酸甘油介入小剂量Dobu心电图负荷试验是识别冬眠心肌简便、安全、特异、中度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氨力农和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患者给予多巴胺2~5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B组22例患者行氨力农10μg·kg~(-1)·min~(-1)联合多巴胺2~5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运用REF-1~(TM)右心功能监测仪,观测治疗前及72h后患者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中心静脉压(CVP)、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心排指数(CI)、肺动脉嵌压(PAWP)和右心室作功指数(RCWI)的变化;运用Seldinger技术,结合HP监护仪,观测治疗前后收缩期动脉血压(SBP)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B组患者RVEF和RCWI显著增加,PVRI和RVEDVI明显下降,CI下降,SBP升高,CVP和PAWP无显著性改变;A组患者除收缩压明显升高外,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两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3.33%(6/18)对13.64%(3/22),P<0.05。结论:联合应用氨力农和多巴胺可迅速纠正患者的休克状态,改善右心室功能不全,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女性,19岁,未婚,因出现迫害妄想约20天经某精神病院门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氯氮平25mgtid4周,无效而收住院。诉咽痛,伴持续高热(39~40℃)。急查白细胞为0.25×10~9/L,诊断为①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氯氮平所致?);②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③败血症?④精神分裂症。入院后即停用氯氮平,给氨苄青霉素8g/d及氢化考的松200mg/d静滴等综合治疗。曾多次查复白细胞均在0.42~0.45×10~9/L,血红蛋白100~120g/L,血小板,124~95×10~9/L,尿常规蛋白++伴白细胞  相似文献   

19.
最近输注前列腺素E_1(PGE_1)0.03mg·kg~(-1)·min~(-1) 7天,可改善ARDS 患者的存活,但此肺血管扩张作用很少证明对气体交换有作用,故作者对6例继发于ARDS 肺动脉高压症患者给PGE_I,测定血气、血液动力学和通气/灌注比((?)A/(?)),以评价其血管扩张作用。患者6例(男4,女2)年龄31~79岁,临床和放射学符合ARDS 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平均肺动脉压>20mmHg,皆以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用自动血气分析器测量动脉和混合的静脉血气,多惰性气体排除法测定(?)A/(?)分布,5例患者用PGE_1 0.04μg·kg~(-1)·min~(-1)输注,1例用0.02μg·kg~(-1)·min~(-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率。方法AMI患者20例按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两组均给予包涵体型G-CSF 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用5 d,检查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细胞数量,观察动员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70岁组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外周血中白细胞(×109/L)分别为6.75、28.16、34.93、34.40、38.93、21.85,CD34+细胞(×106/L)分别为6.25、51.10、92.60、109.65、134.69、45.09;<70岁组白细胞(×109/L)分别为8.73、28.21、33.67、33.95、32.93、18.71,CD34+分别细胞(×106/L)为9.01、71.79、128.54、268.17、249.51、72.25,两组外周血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仅动员后第3 d<70岁组外周血中CD34+较≥70岁组有显著增加(P<0.05);≥70岁组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外周血中白细胞、CD34+显示,在动员后第6 d出现高峰。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白细胞数量变化呈正相关(r=0.9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行G-CSF动员安全、可行,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白细胞变化峰值均出现在第6 d,且白细胞与CD34+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