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242例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男性107例,女性135例,年龄38-80(58.4±9.2)岁。测量外周肱动脉压力计算脉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分析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与脉压<65 mmHg的患者相比,脉压≥65 mmHg患者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增高(27.8%比12.6%,P<0.05),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 脉压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相关因素,脉压增高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信号,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35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5例高血压患者(非冠心病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收缩压、脉压、年龄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舒张压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收缩压每增加5mm Hg,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61倍;脉压每增加5mm Hg,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4.26倍;年龄每增加10岁,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09倍;舒张压每增加5mm Hg,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降低1.04倍。脉压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性关系最大。结论在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 探讨在药物规则治疗下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916例因胸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与冠心病 (一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 5 0 % )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916例中 ,5 4 7例 (6 0 %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组在年龄、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 )暴露比例上显著高于无冠心病组。两组的各种血压参数也存在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脉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和独立危险因素 ,脉压每增加 5mmHg(1mmHg =0 133kPa) ,冠心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 2 9%(95 %可信区间 :2 2 % 37% ,P <0 0 0 0 1) ;在对年龄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 )校正后显示 ,脉压每增加 5mmHg ,冠心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 18% (95 %可信区间 :10 % 2 5 % ,P <0 0 0 0 1)。在多因素逐步回归模型中 ,脉压仍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如下 :P/ (1 P) =EXP[0 0 6 19×年龄 (岁 ) +0 0 334×脉压 (mmHg) +0 0 2 86×病程 (年 ) +0 6 84 2×吸烟+0 5 4 4 7×糖尿病 - 6 0 391]。其他血压参数则与冠心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药物规则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中 ,脉压是冠心病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及差异。方法对15752例年龄≥40岁的高血压普查人群进行血压测量和登记,统计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752例人群中,检出脑卒中患者282例(1.8%),非脑卒中患者15470例(98.2%)。脉压平均为(47.5±11.1)mmHg。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7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此后女性脉压较为平稳,男性脉压则略有下降。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冠心病史、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后,随PP水平的增高,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后,脉压每增加10mmHg,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分别增加76.0%、44.8%。校正收缩压后,脉压与中年人脑卒中呈显著负相关(B=-0.482,OR=0.618,P<0.01),与老年人脑卒中则无显著相关性;校正舒张压后,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仍显著正相关。结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随脉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中年人应首先重视舒张压的控制;老年人应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尽量降低脉压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危险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及差异.方法 对15 752例年龄≥40岁的高血压普查人群进行血压测量和登记,统计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 752例人群中,检出脑卒中患者282例(1.8%),非脑卒中患者15470例(98.2%).脉压平均为(47.5±11.1)mm Hg.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7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此后女性脉压较为平稳,男性脉压则略有下降.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冠心病史、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后,随PP水平的增高,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后,脉压每增加10 mm Hg,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分别增加76.0%、44.8%.校正收缩压后,脉压与中年人脑卒中呈显著负相关(B=-0.482,OR=0.618,P<0.01),与老年人脑卒中则无显著相关性;校正舒张压后,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仍显著正相关.结论 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随脉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中年人应首先重视舒张压的控制;老年人应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尽量降低脉压水平.  相似文献   

6.
脉压(PP)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PP的大小反映大动脉硬化的程度,对心血管病人的近期和/或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是影响心血管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脉压指数(PPI)能够更好地反映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大小。深入认识PP与PPI有助于识别已经存在亚临床心血管病变的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7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IMT,计算出这些患者的脉压差,观察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脉压差大的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IMT均增高(P<0.05)。结论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IMT相关,脉压差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HBP)患者24h平均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动态血压与心电同步监测等相关检查诊断为CHD合并HBP患者154例,依据24h平均脉压(PP)将其分为A、B两组,A组PP<50mmHg、B组PP≥50mmHg,对比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三支病变发生率及病变血管支数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患者双支病变发生率、冠脉狭窄积分、冠脉狭窄程度均高于A组,p<0.05;B组患者ST-T改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采用24h动态血压和心电同步监测CHD合并HBP患者,发现脉压变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呈正相关,表明PP是一项较为可靠且简便易行的客观评估CHD预后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脉压和发生心房颤动(AF)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共纳入对象5205例年龄35~91岁成人,主要终点为观察偶发AF事件。结果:702例(13.5%)发生AF,脉压<40mmHg的AF 20年累积发生率为6.0%,脉压≥60mmHg的AF发生率为22.2%。多变量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和心房颤动的临床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吸烟、糖尿病等)后,脉压每增加20mmHg,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性增加24%(危险比1.26,95%CI 1.12~1.43,P<0.001)。相反,平均动脉压与偶发AF无关(危险比0.96,95%CI 0.88~1.05,P=0.78)。结论:脉压是偶发心房颤动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脉压防治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辽宁省彰武县农村人群脉压等血压相关指标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辽宁省彰武县5 208人进行一般情况、血压、脑卒中患病情况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按照脉压水平分级后,其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脑卒中组男女脉压分布趋势一致.30岁后各年龄组按照脉压水平分级后,脑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脉压的增大,脑卒中OR值增加.结论 此地区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与脉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患病危险性随脉压增高而增加.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脉压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人群脉压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性。  方法 :对 2 5 5 3 7例高血压普查人群进行登记及测压 ,应用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脉压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关系。  结果 :人群总体脉压在 40~ 49mmHg(1mmHg =0 13 3kPa)时出现的频率最高 ,男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9)。对血压以外的其他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 ,脉压每增加 10mmHg ,冠心病危险中年人增加 5 1 5 % ,老年人增加2 3 9%。但进一步校正舒张压后 ,老年人脉压与冠心病的正相关性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校正收缩压后 ,中、老年人脉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均不再显著。  结论 :中、老年人脉压与冠心病虽然显著正相关 ,但其相关性不独立于收缩压和舒张压 ,在重视脉压的同时 ,应首先重视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脉压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检人员脉压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计划方案对1071例参检人员按年龄分为两组,并进行询问病史和测量血压。结果 高血压患者,年龄≤50岁,患病率为2.95%;年龄〉51岁,患病率为12.36%。脉压≤40mmHg,冠心病患病率为0.24%;脉压41~80mmHg,冠心病患病率为3.26%;脉压≥81mmHg,冠心病患病率为9.73%。结论 当收缩压(SBP)相同脉压不同时,随着脉压的增加,冠心病发病率增加(P〈0.05)。当SBP逐渐增高,舒张压(DBP)逐渐下降,冠心病发病率也增加(P〈0.01)。在50岁以上人群中,无论SBP正常还是增高,只要脉压增宽,冠心病的患病率就增加。  相似文献   

14.
脉压与脑卒中发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脉压分析,了解脉压增大是否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方法将我院5年来住院治疗的90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来我院的体检人员1 000例为对照组,分析三组人员的脉压差.结果脉压的增大与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在缺血性脑卒中组,脉压最大的分布区域在70~79 mmHg,占27.7 %;出血性脑卒中组脉压最大的分布区域在70~79 mmHg ,占25.7 %;对照组脉压最大的分布区域在50~59 mmHg,占28.5%.显示脉压大于70 mmHg脑卒中发生的频率较高.年龄的增大与脉压有一定的关系,但三组的同年龄分组比较,脑卒中组的脉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直线回归系数有显著差异.三组人员中的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组的脉压值为 77±12.4 mmHg;出血性脑卒中组的脉压值为76±17.6 mmHg;对照组的脉压值为59±13.5 mmHg.与对照组比较不论是缺血性脑卒中组还是出血性脑卒中组P值均<0.05.结论脉压的增大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是引起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脉压与脑卒中发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高血压杂志》2002,10(4):326-32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脉压分析 ,探讨脉压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近 10年来住院治疗的5 0 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 ,并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员 5 0 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三组人员的脉压差。结果  ( 1)脉压的增大与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 ,三组同年龄的分组比较 ,脑卒中组的脉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 2 )脑卒中组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各组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比较 ,脑卒中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脉压的增大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是引起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患者危险性分层与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文  刘志发 《心脏杂志》2004,16(4):337-338
目的 :高血压病患者危险性分层是估计预后的重要因素 ,近年研究证明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 ,本研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 :住院的高血压患者 10 0 (男 70、女 30 )例 ,年龄 19~ 91(6 6± 14 )岁 ,进行高血压危险性分层及其与脉压和心率关系的观察。结果 :各危险性分层组脉压和心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随着高血压病患者危险性分层的增加 ,脉压和心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18.
脉压与动脉弹性功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时脉压 (PP)与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及其对血管损伤程度、疗效、预后的预示价值。方法 采用HDICVProfilorDO - 2 0 2 0无创动脉功能测定仪 (美国HDI公司 ) ,对 2 0 1例健康人及 139例高血压患者同时进行BP、PP、C1、C2测定。结果  (1)高血压组与健康人组比较PP、C1、C2有显著性差异 ,PP增大、C1、C2降低 ;(2 )PP与C1、C2呈显著负相关 ;(3)PP≥ 6 0mmHg者较PP <6 0mmHg者C1、C2显著降低 ;(4)血压正常者 (健康人或降压治疗后血压正常 )PP≥ 6 0mmHg者C1、C2明显低于PP <6 0mmHg者 ;(5 )降压治疗者比未治疗者PP下降、C2显著升高。结论  (1)PP与C1、C2不仅为动脉血管损伤的预示指标 ,而且可预测动脉功能的损伤程度 ;(2 )PP为进展性心血管病的后期指标 ,C2为早期心血管病的预测指标 ;(3)降压治疗可部分修复小动脉内皮功能损伤 ,减小脉压  相似文献   

19.
眼底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硬化、颈动脉硬化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眼底动脉硬化的程度是判断体内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2],而高血压、高血糖、高总TC、高甘油三酯等能促进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3].关于脉压差(PP)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已有大量文献报道[4],但关于PP与眼底动脉的关系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拟测定老年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P、体质量指数(BMI)、血浆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探讨其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经腹超声测量下腔静脉(IVC)内径用于判断全身麻醉患者容量状态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手术的患者40例,有反应组11例,无反应组29例。在全麻诱导后予500mL乳酸林格液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扩容,分别经腹超声测量全麻前、扩容前、扩容后的IVC内径最大值(IVCmax)、最小值(IVCmin)和下腔静脉呼吸塌陷指数(IVC-CI),同时记录经有创动脉监测获得的脉压差变异率(PPV),将扩容前PPV≥13%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PPV 13%定义为无容量反应性。将IVC内径与PPV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IVC内径对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全麻前、扩容前及扩容后IVC-CI与扩容前PPV正相关(r=0. 38、0. 51、0. 50,P=0. 02、0. 00、0. 00);扩容前及扩容后IVCmin与扩容前PPV负相关(r=-0. 52、-0. 47,P=0. 00、0. 00);全麻前、扩容前及扩容后IVCmax与扩容前PPV无相关(r=0. 03、-0. 11、-0. 05,均P 0. 05)。IVCmax、IVCmin及IVC-C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44、0. 21、0. 75,IVC-CI预测PPV≥13%的界值为0. 29(敏感度82%,特异度72%)。结论经腹超声测量IVCmin及IVC-CI可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快速无创的容量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