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脑梗死分型与脑卒中后抑郁(PSD)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58例,脑出血35例,脑梗死123例(其中PSD患者55例,非PSD患者68例)。发病2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并进行TOAST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结果与非PSD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部分前循环梗死比较,PSD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部分前循环梗死PSD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2,P=0.000),小动脉闭塞型和腔隙性梗死患者PS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2,P=0.003)。与非小动脉闭塞型、非腔隙性梗死患者比较,小动脉闭塞型、腔隙性梗死患者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21,P=0.038)。脑出血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比率大于脑梗死患者(34.3%vs 14.6%,P=0.013)。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PSD发生率较高,小动脉闭塞型和腔隙性梗死患者PSD发生率较低、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轻;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PSD发生率较高、认知功能受损程度重。脑出血较脑梗死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PSD)脑电图特点及影响抑郁发生的因素。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患者500例,根据是否存在PSD将患者分为PSD组200例(其中轻型组61例、中型组85例、重型组54例)和非PSD组300例。脑卒中发作7天内实施脑电图检查,观察脑电图振幅、频率,以及α、β、δ、θ波的分布,采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卒中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PSD组脑电图异常率为53. 00%,明显高于非PSD组43. 67%;低振幅δ波所占比例(68. 00%)明显高于非PSD组54. 00%(P0. 05)。重型组脑电图异常率61. 11%明显高于轻型组32. 79%(P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血压史、抑郁症史、家庭关系、病灶部位、脑电图特点是PSD的影响因素。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高血压史、抑郁症史、家庭不和、基底节病变、低振幅δ波和脑电图异常是老年P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老年PSD的脑电图主要呈低振幅δ波活动,文化程度、高血压史、抑郁症史、家庭关系、基底节病变、脑电图低振幅δ波等因素和PSD具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315例,通过头颅CT或MRI进行脑卒中病灶定位,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根据诊断分为PSD组101例,非PSD组214例,同时对每例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PSD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明显少于非PSD组,未能确定病因和心源性栓塞比例明显高于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SD组mRS评分>2分和神经功能缺损613分比例明显高于非PSD组,mRS评分≤2分、神经功能缺损013分比例明显高于非PSD组,mRS评分≤2分、神经功能缺损05分比例和BI评分明显低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D的发生与脑卒中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明显相关,功能障碍越重,发生率越高,且程度越重;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和预后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2 w抑郁障碍(PSD)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神经内科诊断的脑卒中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信息完整者60例(83.33%),其中发生PSD患者38例(63.33%),未发生PSD患者22例(36.67%);发生PSD患者中出现脑卒中复发者7例(18.42%),明显高于未发生PSD患者中出现脑卒中复发者2例(9.09%)(χ2=5.536,P=0.019)。与未发生PSD患者比较,PSD患者中女性、心脏病史、抗抑郁药比例更高,年龄更大,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OR=1.667,P=0.007)、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OR=0.981,P=0.022)、心脏病史(OR=1.071,P=0.014)均是PSD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2 w发生PSD会明显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其中年龄、心脏病史、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是脑卒中2 w PSD患者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纠正这些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将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抑郁(PSD)常与躯体功能障碍相互影响,严重阻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2002~2003年我们共收治脑卒中患者78例,其中发生PSD38例。现探讨PSD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洪雁  方芳 《山东医药》2013,53(10):58-59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PSD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PSD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观察不同梗死灶部位及不同梗死面积患者PSD的发生率.结果 PSD的发生率为42.90%.PSD患者多具有神经过敏性格、内向不稳定特点,原有家庭矛盾者、在原来工作生活中承担主要角色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更为明显.梗死灶位于额叶、颞叶者PSD发生率较高,大面积梗死及多发脑梗死者PSD发生率高(P均<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PSD的发生率较高.大面积梗死及多发脑梗死者PSD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特点,分析睡眠障碍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2、5-HT(羟色胺)和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Hypocretin)水平的相关性,探讨PSD睡眠障碍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15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和60例未发生脑卒中老年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PSD将脑卒中患者分为PSD组(69例)和非PSD(NPSD)组(83例)。受试者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多导睡眠技术(PSG)监测睡眠状态,检测血清IL-1、IL-2、5-HT、Hypocretin水平并观察组间差异,Logistic分析IL-1、IL-2、5-HT和Hypocretin与PSD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51.97%,PSD组发生率86.96%,显著高于NPSD组和对照组(P<0.05)。PSD组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快速眼球运动(REM)潜伏期显著高于NPSD组和对照组(P<0.05),随抑郁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05),总睡眠时长、睡眠效率显著低于NPSD组和对照组(P<0.05),随抑郁程度的加重而降低(P<0.05)。PSD组血清IL-1、IL-2、Hypocretin显著高于NPSD组和对照组(P<0.05),随睡眠障碍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5-HT显著低于NPSD组和对照组(P<0.05),随睡眠障碍程度加重而降低(P<0.05)。回归分析结果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5-HT、Hypocretin、IL-1、IL-2与PSD睡眠障碍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PSD患者睡眠障碍发病率较高,炎性反应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可能是导致PSD睡眠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世居西宁地区(海拔约2200米,中海拔)、海南州地区(海拔约3000米,高海拔)住院的急性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且资料完整的汉族患者各100例和60例,分为抑郁组39例和非抑郁组121例,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别用散射比浊法、ELISA法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PSD总发生率为24.4%,中海拔与高海拔地区PSD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3.0%vs 26.7%,P>0.05)。PSD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TNF-α高于非PSD组(P<0.05,P<0.01)。女性、NIHSS、血清hs-CRP、IL-6、TNF-α是PSD发生的危险因素。PSD组高海拔地区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高于中海拔地区[(5.37±1.90)mg/L vs(3.93±1.53)mg/L,(18.34±3.21)ng/Lvs(16.33±2.77)ng/L,(81.94±9.63)ng/Lvs(74.70±8.05)ng/L,P<0.05];且HDRS17及PSQI评分高于中海拔地区[(18.62±3.54)分vs(15.21±4.85)分和(15.75±3.90)分vs(12.36±5.02)分,P<0.05]。结论高原地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PSD发生与国内平原相当,女性、NIHSS、血清hs-CRP、IL-6、TNF-α是PSD发生危险因素,炎性反应及睡眠质量在急性期PSD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社区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在北京市城区选择五家二级医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2003年1月至2006年12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脑卒中患者PSD患病情况,同时还收集了脑卒中起病情况、脑卒中危险因素等资料. 结果共登记1089例脑卒中患者,其中1074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有完整资料,平均年龄(65.0±8.9)岁,脑卒中病程中位数为13.0个月.PSD总患病率为49.9%(536/1074),其中轻、中、重度PSD分别占52.2%、36.0%和11.8%.不同脑卒中病程的PSD患病率差别不大,脑卒中后6个月内、7~18个月、18个月以上的PSD患病率分别是51.3%、47.1%和53.2%.PSD患病与文化程度、日常生活依赖、认知功能情况、脑卒中发作次数、文化程度独立相关. 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较高的PSD患病率,但是以轻中度为主,积极采取有效的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PSD的发生和发展,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in ischemic stroke survivors from community-based medical centers in urban areas of Beijing.Methods Five community-based medical centers in urban areas of Beijing were selected.Patients with first-ever or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were evaluated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06. The prevalence of PSD was evaluated by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the information on the onset of stroke, 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living style was also collected.Results Totally 1089 stroke patients were registered, 1074 cases among which had 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met inclusion criteria.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65.0 ± 8.9) years with a median stroke course of 13.0 months.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PSD was 49.9% (536/1074), and the proportions of mild, moderate and major PSD were 52.2%, 36.0% and 11.8%,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 of PSD among different stages of stroke and the prevalence of PSD was 51.3% within 6 months after stroke onset, 47. 1% during 6-18 months and 53.2% after 18months. Low educati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dependence, cognition impairment and recurrence of strok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SD.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PSD among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is higher in community-based medical centers, but most of PSD patients are mild or moderate. More effective early intervention should be adopted to decrease PSD,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ural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磁共振波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MRS技术研究影像学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PSD组30例,符合DSMIV抑郁症状学、严重程度和病程标准。正常老年对照组20例。给予颅MRI、MRS检查。PSD组给予帕罗西汀(20~40)mg·qd。半年后随访颅MRI、MRS。结果PSD组患者双侧颞叶、丘脑NAA/Cr比值、Cho/Cr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PSD组双侧Cho/Cr比值呈不对称性,左侧大于右侧(P<001)。PSD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左右颞叶Cho/Cr比值存在相关性(r左=0454,P=0012;r右=0373,P=0042)。PSD组患者在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后其双侧颞叶、丘脑NAA/Cr比值、Cho/Cr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相关分析发现HAMD各因子分及总评分下降的程度与双侧颞叶、丘脑NAA/Cr、Cho/Cr比值下降程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同时行MRI、MRS检查,测定双侧颞叶、丘脑Cho/Cr比值可以帮助早期判别PS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与脑小血管病(CSVD)负荷轻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1例,根据脑卒中后3个月PSD发生情况分为PSD组86例,非PSD组215例。所有患者根据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于入院当日完善患者人口学和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等资料。结果 PSD组年龄、高血压、入院NIHSS评分、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加和重度CSVD负荷评分明显高于非PSD组,轻度CSVD负荷评分和中度CSVD负荷评分明显低于非PSD组(P0.05)。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首先矫正人口学因素(年龄和性别),以轻度CSVD负荷评分为参照,中度CSVD负荷评分(OR=1.32,95%CI:1.29~4.56,P=0.04)和重度CSVD负荷评分(OR=3.02,95%CI:1.35~7.07,P=0.01)与PSD的发生独立相关。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变量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矫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NIHSS评分、收缩压,仍以轻度CSVD负荷评分为参照,中度CSVD负荷评分对PSD失去了预测价值(OR=1.26,95%CI:0.96~4.16,P=0.65),重度CSVD负荷评分(OR=2.65,95%CI:1.11~6.92,P=0.04)与PSD联系依然存在。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SVD负荷严重程度与患者3个月后PS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当前农村地区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从莒县20个乡镇各随机抽取10个村,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每个村中所有脑卒中患者共650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家庭关系、社会心理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病灶侧性及病灶性质等可能导致PSD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多模式诊断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PSD的评定。结果PSD发生率为60.2%。经单因素分析与PSD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如下:性别、病程、家庭关系、社会心理、经济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经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出PSD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性别(OR=3.261)、家庭关系(OR=1.632)、社会心理因素(OR=1.234)、日常生活自理能力(OR=1.690)、神经功能缺损(OR=3.049);病程、经济状况与PSD无关。结论农村地区PSD的影响因素有其特殊性,应针对导致PSD的影响因素,找到防治重点,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以预防和减少P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为卒中后抑郁提供可能的预测因素和生物学依据.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共5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就PSD发生可能相关的32个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并进行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总发病率46.0%,其中轻度抑郁占22.0%,中度抑郁占18.0%,重度抑郁占6.0%.对看护人的满意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DND)、社会支持情况(SSRS)与PSD发生密切相关.PSD患者血清TC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HDL-C水平亦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D的发生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清TC水平降低与PSD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营养状况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73例为研究对象。住院2周时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完成营养状况评估,根据病人是否发生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记录随访3个月时PSD发生情况,使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营养状况与PSD的关系。结果:173例病人中48例发生PSD,发生率为27.75%。营养不良组PSD发生率为52.38%(22/42),高于营养正常组的19.85%(26/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9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吞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功能差及营养不良是PSD的危险因素(P<0.05);调整了吞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后,营养不良病人发生PSD的风险是营养正常病人的3.846倍(OR=3.846)。营养状况评分预测PS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敏感度为77.50%...  相似文献   

15.
刘迎春 《山东医药》2008,48(46):63-63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研究显示卒中后1个月内PSD的发生率为11%-39%。本文分析首次脑卒中出现抑郁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PSD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择郑州市中原、二七、金水3个区17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77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有96例,发生率为54.2%,其中轻度39例,占22.0%;中度33例,占18.6%;重度24例,占13.6%.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因素包括婚姻状况、疾病类型、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患病年限.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需引起社区护理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并为之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服务,以减少患者抑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伴抑郁状态(PSD)盐酸氟西汀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对照分析,探讨PSD的病因和相关指标的不同变化。方法入选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40例PSD和40例非PSD患者,并参照正常体检人数4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hs-CRP、血脂的指标,并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 PSD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脑卒中患者和正常水平(P<0.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高于正常组,但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hs-CRP及血清总胆固醇能判断氟西汀治疗PSD的临床疗效程度。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8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包括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1.35%。与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与性别、合并基础病、再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高,应对PSD的相关因素予以高度重视,以降低PSD对脑卒中康复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有无抑郁症状分为两组,抑郁患者组(PSD组)33例,无抑郁患者组(非PSD组)55例,在入院两周后检测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BDNF含量及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筛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 88例脑卒中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37.50%,抑郁程度大多为轻中度,有5例为重度(5.68%)。非PSD患者的BDNF水平,HAMD、MMSE、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BDNF水平与睡眠障碍因子、焦虑/躯体化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5,-0.29,P0.01),与迟滞也具有明显的负相关(r=-0.27,P0.05)。结论早期检测血清BDNF可作为预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发生的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5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PSCI患者73例分为脑卒中后痴呆(PSD)组28例和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SCI-ND)组45例,脑卒中后非认知障碍(非PSCI)组32例。PSCI患者又分为BPS组50例和非BPS组23例。根据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分型,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后循环梗死型和腔隙性脑梗死型(LACI)。认知功能评估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PS评估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P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PSD组和PSCI-ND组NIHSS评分、NPI总分、BP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PSCI组,教育年限明显低于非PSCI组(P<0.05)。PSD组年龄明显高于PSCI-ND组(P<0.05)。BPS组ADL总分、MMSE总分和MoCA总分明显低于非BPS组[(86.90±10.50)分vs(92.61±10.10)分,P=0.032;(24.39±2.13)分vs(20.36±4.27)分,P=0.000;(17.04±4.23)分vs(22.00±2.65)分,P=0.000]。与非BPS组比较,BPS组PACI发生率明显升高(52.0%vs 4.3%,P=0.000),LACI发生率明显降低(20.0%vs 56.5%,P=0.002)。PSD组和PSCI-ND组幻觉、激越、抑郁、淡漠、异常运动和睡眠行为障碍比例明显高于非PSCI组(P<0.05)。PSD组激越、抑郁、淡漠和睡眠行为障碍比例明显高于PSCI-ND组(P<0.05)。结论PSCI患者较易出现BPS,其认知水平不同BPS发生率及表现不同,揭示了PSCI的临床异质性特点,为PSCI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