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炎病毒感染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炎病毒慢性持续感染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 除了引起肝脏损害外, 还与一些肝外组织的损害密切相关. 近年来, 研究资料显示慢性HCV和HBV感染与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而胰岛素抵抗(IR)可能是其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 IR也是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因素, 并影响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时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此外, 糖尿病还可能增加肝炎病毒致癌的作用, 应该引起肝病医师的高度重视. 本文就近年来对HCV和HBV感染中IR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 IR在HCV和HBV感染相关的糖尿病和脂肪肝中的作用和影响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2.
高敏  卢诚震 《肝脏》2011,16(5):420-423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目前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HBV和HCV慢性感染者分别超过3.5亿和1.7亿。由于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所以HBV和HCV重叠感染现象的发生相当普遍,特别是在两种病毒都流行的地区,可达1%~15%。2004年东欧一项研究显示,在随机选择的2200健康个体中发现HBV/HCV重叠感染率为0.68%。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因,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散发性肝炎的重要原因。 HCV感染常不引起暴发性肝炎,在原有慢性肝病的肝移植病人或合并HBV感染者常有严重的急性HCV感染。急性期HCV感染通常较轻,但其危害在于有较大比例的病人进展为慢性肝病,并伴有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危险。一组135例输血后肝炎的研究显示77%发展为慢性肝病;65例病人作肝穿刺,在平均随访7.5年后32%发生肝硬化。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慢性肝病的常见病因.在日本血吸虫病合并HBV、HCV感染时,它们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检测较敏感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试图了解HBV、HCV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丙型肝炎病毒(HBV、HCV)的泛嗜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慢肝)2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44例,共72例作为观察组,无肝病的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受检者常规胃镜检查,取胃窦幽门周围3cm以内活体组织3块,除普通病理检查外,分别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丙型肝炎病毒抗原(HCVAg)检测及快速尿素酶、品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pylori抗原(HPAg)。结果 慢肝组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者达92.9%(26/28)、肝硬化组为95.5%(42/44)。排除年龄影响因素外,慢肝组以单纯慢性炎症为多,而肝硬化组以伴萎缩和肠化者多。72例慢性肝病者中有51例胃黏膜HBVAg阳性,其中HBsAg、HBcAg双阳性31例。肝硬化组HBsAg或HBcAg表达及HBsAg、HBcAg双阳性者均高于慢肝组(P均<0.05)。51例慢性肝病胃黏膜中有33例占64.7%有HCVAg表达;其中22例占52.4%与HBsAg或(和)HBcAg同时表达。在慢肝和肝硬化组有炎症的胃黏膜中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67.9%(20/26)、69.0%(29/42),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慢性肝病H.Pylori阳性、阴性者胃黏膜HBV抗原表达率分别为69.8%(37/53)、73.7%(14/19),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HBV、H  相似文献   

6.
慢性丙型肝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肝脏疾病[1].HCV是一种RNA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这种DNA病毒的致病机制不同.目前已经积累的临床与研究资料表明,慢性HCV感染不仅引起CHC、肝硬化、肝细胞癌,而且还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性的代谢疾病,我们曾经提出HCV感染引起的多代谢综合征(metabolicdisturbance syndrome))的概念[2].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HCV感染可以引起2型糖尿病(NIDDM)的发生[3].  相似文献   

7.
HCV HBV感染与肝细胞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肝癌高发地区不同肝病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慢性肝病患者绝大多数已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HCV第二代抗体阳性率,肝癌7.3%,肝硬化6.6%,慢性肝炎6.6%和急性肝炎3.4%。两种病毒的复合感染率,肝癌5.1%,肝硬化1.7%,慢性肝炎3.9%和急性肝炎1.1%。在38例HCV抗体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中,ALT异常84.2%,有输血史者占57.9%,HCV-RNA阳性率为71.1%。本研究的资料分析提示,在肝癌高发地区尽管HCV抗体阳性率较低,但HCV感染也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37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感染HCV42例(11.14%),其中输血后肝炎感染率最高,可达80%。HCV能与其他肝炎病毒存在双重感染,其中与HBV为多见。在各型肝炎中又以慢活肝和肝硬化感染率最高。提示乙肝向慢性化或肝细胞癌变演化过程中,与感染HCV有关。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多中心发生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肝细胞癌(HCC)的治疗手段中,以HCC的治愈性切除为首选,但切除后的复发率可达50%~60%。我国HCC多合并慢性肝炎及肝硬化,85%的HCC合并肝硬化。慢性肝病多缘于HBV与HCV的感染,慢性肝病的存在既影响HCC的切除率,又是HCC多中心发生的基础因素。HCC切除后又出现多发性癌灶,一种是HCC经门静脉的肝内播散,另一种是HCC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逆转录双PCR法对340不例同慢性肝病患者中的抗—HCV阳性血清进行HCV—RNA检测,66例抗HCV阳性血清检出55例HCV—RNA阳性,HCV—RNA阳性率为16.18%(55/340),在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慢重肝及肝细胞癌中HCV—RNA阳性率分别为10.98%(18/164)、20.59%(7/34)、36.67%(11/30),33.33%(1/3)及16.51%(18/109)。HCV感染在慢性肝病中主要是以与HBV合并感染形式存在,为10.88%(37/340),单一HCV感染仅为5.29%(18/340),结果提示HCV感染可加重慢性乙型肝炎的肝损害,促进病情向重症化发展,而其在肝细胞癌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以163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Hp感染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复制指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慢性HBV感染者Hp感染率显著升高,有显著性差异;HBV复制指标阳性率在Hp感染组明显高于Hp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慢性HBV感染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明显增高;Hp根治后,肝功能无明显改变,但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明显下降。提示慢性HBV感染者Hp感染率明显增高,在慢性肝病患者中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为Hp感染的危险因子,Hp感染的慢性HBV感染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根治Hp感染有助于防治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2.
肝脏是调节血糖代谢的重要脏器,肝细胞受损时可能出现糖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甚至发展为肝源性糖尿病.目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与糖尿病的早期预测指标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简单介绍了IR的概念及出现的原因,详细阐述了HBV感染、HBV及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肝炎肝硬化与IR的相互联系,并附带介绍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出现IR的有关机制.关于IR对HBV相关的慢性肝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的是IR对HBV感染人群出现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癌的影响,该综述还明确讲述了HBV感染并IR人群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0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不仅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HBV和HCV感染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确定,但是具体的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14.
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是严重影响中国国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HBV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75%,HCV抗体的阳性率为3.2%,尽管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在一部分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在终末期肝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除有肝脏的免疫病理损伤外,还常合并有肝外自身免疫损伤的表现,而病毒性肝炎同样也可出现肝外自身免疫现象.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较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更易合并肝外自身免疫紊乱的表现,约占全部感染者的1/3.轻者仅表现为血清自身抗体等实验室监测指标的异常,重者则可出现典型自身免疫病的临床特征.常见的典型自身免疫病有特发性冷丙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扁平苔藓、干燥综合征、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皮肌炎、白塞(Behcet)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Mooren角膜溃疡、急性感染性多神经炎(Guillain-Barre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肝纤维化等.此外,HCV感染还可诱发原本存在的潜在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肝炎.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能引起慢性肝病,但同时也会有多种肝外表现[1],如混合的冷球蛋白血症、淋巴增生性疾病和肾脏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合并Ⅱ型冷球蛋白血症即为HCV相关性肾炎的最主要的类型[2].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属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同时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也很高。HBV与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因此HBV/HCV双重感染(HBV/HCV dual infection)较多见,HBV/HCV双重感染不但加  相似文献   

18.
徐晓琦  徐立新  邢海羚 《肝脏》2010,15(1):70-71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比较常见,其对肝病的慢性化、严重化及癌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探讨HBV、HCV重叠感染相互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我们对32例HBV、HCV重叠感染病例与单纯慢性乙、丙型肝炎病例进行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HCC)是公认的一种慢性肝病并发症。就肝硬化而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比其它原因更具有发生HCC的高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反映在HCC的发病率上,而该病的发病率还有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在病毒性肝炎高流行区,HCC更为常见。HCV通常引起无症状性急性肝炎,其中约80%病例成为慢性。目前,英国实际慢性HCV感染率还不清楚,据估计占整个人群的1%。在初次感染HCV后30年中,约30%病人发生肝硬化,随后每年约5%病人发生HCC。法国和意大利所做的研究提示,尤其是HCV-fo型发生HCC的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20.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占世界人口的25%并且是各种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HCV的组织嗜性仍有争议,进入细胞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最近研究发现,一种膜表面粘附分子CB81能与HCV的包膜蛋白结合,可能与HCV感染靶细胞有关。现将有关CD81结构与功能以及在HCV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