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告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房颤 )的疗效与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 :5 5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 ,男 33例 ,女 2 2例 ;年龄 44~ 78(6 0 .9± 7.5 )岁 ,房颤病程 0 .5~ 2 0 (5 .0± 4.2 )年 ,左房直径 2 .80~ 5 .10 (3.6 4± 0 .5 0 )mm。入选标准 :阵发性房颤共 47例 ,每周至少发作 2次 ,每次至少持续 1h ;或每日发作数次 ,每次持续数分钟以上。持续性房颤共 8例 ,房颤至少 1个月、但不超过 1年。用药方法 :胺碘酮负荷量0 .2g、3次 /d、共 1周 ,0 .2g、2次 /d、共 1周 ,有效或显效者从第 3周开始服用维持量。用药 2周仍无效…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为观察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疗效与安全性 ,选择 6 8例为研究对象 ,男 38例 ,女 3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 (每周至少发作 2次 ,其中至少 1次持续 30min以上 ,或每日发作数次以上 ) 5 6例 ,持续性房颤(不超过 1年 ) 12例。除外T3、T4 、促甲状腺激素 (TSH)异常及胆囊疾病患者。用药方法 :2周内给负荷量 7g ,维持量0 .2g/d。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阵发性房颤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 ,持续性房颤转为并维持窦性心律或变为偶有发作的阵发房颤。有效 :阵发房颤发作减少 6 0 %以上 ,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结果 :随访 3 .8± 1.3(0 .3~ 6 .8)年。显效 49例 (72 .1% ,95 %可信区间 6 3 %~ 85 % ) ,有效 10例 (14.7% )。总有效率 86 .8% (95 %可信区间 77%~93 % )。皮肤过敏 2例 (2 .9% ) ,T4 升高 4例 (5 .9% ) ,TSH降低 3例 (4.4% ) ,TSH升高 5例 (7.4% ) ,间质性肺病 1例(1.5 % ) ,恶心、腹胀 6例 (8.8% )、视力模糊 2例 (2 .9% )。结论 :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房颤疗效高、相对安全 ,要注意早期发现和处理甲状腺和肺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211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105例和厄贝沙坦 胺碘酮治疗组(B组)106例,治疗随访3 a,研究的-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24和3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为(37.01±1.56)mm,明显大于B组的(35.32±1.62)mm,P<0.05.实验终点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9.05%,明显低于B组的83.52%(P<0.05).认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在维持窦性心律和抑制左心房扩大方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05~2016-05收治的60例发生心肌梗死的中老年患者,入院24 h内并发心室率120次/mim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中老年患者,年龄48~78岁,给予胺碘酮静脉加口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中51例(85%)在48 h转复为窦性心律,4例死亡,5例未转复,疗效显著,心室率下降明显(P0.01),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窦性心动过缓1例,长R-R间歇3例,血压下降1例,静脉炎1例,予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56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0 d内无一例死亡,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胺碘酮静脉加口服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性和安全性,选取64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为随访观察对象。给药方法:负荷量,第一周每天0.6g,第二周每天0.4g,维持量每天0.1~0.2g。结果:随访1.7±1.6年。有效52例(81.3%),复发7例(13.5%)。22例出现不良反应(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发作时间和诱因、以及是否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为影响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胺碘酮对于白天发作、且与劳累或生气等因素有关的阵发性房颤疗效较高(OR6.22,P=0.05),服用ACEI或ARB可能有助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OR21.65,P=0.03)。甲状腺功能异常9例(14.1%),心率减慢8例(12.5%),恶心、厌食2例,光过敏1例,皮疹1例,复视1例,嗜睡1例,咳嗽及肺部阴影各1例。结论:①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疗效较高、相对安全;②胺碘酮对于多于白天发作、且与劳累或生气等因素有关的阵发性房颤疗效较高;③ACEI或ARB可能有助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李慧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273-27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48例近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入院后24h内并发的心室率120次/min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给予胺碘酮静脉加口服治疗,观察心房颤动转复及维持情况、心室率控制情况、血压变化情况、30d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中41例(85.4%)在48h内恢复窦性心律,3例死亡,4例未转复。转复与未转复的45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P0.01),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出现长R-R间歇,1例血压出现下降,2例患者出现静脉炎。45例患者经电话随访30d内无一人死亡,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时,静脉滴注加口服应用胺碘酮是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 :依据房颤的频度及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房颤 (间歇发作 ) 30例、持续性房颤 2 0例及慢性房颤 14例。结果 :使用胺碘酮治疗 8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 87% ,70 % ,6 4 % ,治疗 12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 80 %、6 2 %及 5 4 % ;疗效与左房大小、房颤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服用药物期间 ,除 3例出现甲低而停药 ;1例因严重腹泻发生扭转性室速 (Tdp)外 ,其余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它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导致心力衰竭,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房颤可根据病程、临床表现的不同而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3型:持续性心房颤动常不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可发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近年来笔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68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螺内酯加胺碘酮)32例及单用组(单用胺碘酮)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胺碘酮,合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6个月,观察两组的左心房内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的左心房内径较单用组减小[(36.3±6.56)mm比(45.2±7.43)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合用组复发率28.1%(9/32),单用组复发率52.8%(1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螺内酯联合胺碘酮可抑制左心房结构重构,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静脉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疗效及安全性。 49例冠心病伴发房颤的患者 ,按既往是否常规服用美托洛尔或氨酰心安而分入A组 ( 2 5例 )、B组 ( 2 4例 )。全部病例先给予胺碘酮负荷量 ( 3~ 5mg/kg)静脉推注 1 0min ,然后以 60 0 μg/min的速度静滴 48h ,B组同时口服美托洛尔 6.2 5~ 2 5mg ,2次/日。行心电、血压监测 ,观察 48h房颤转复率。B组 48h后转复率为 83.3% ( 2 0 /2 4 ) ,A组为 76% ( 1 9/2 5 ) ,P >0 .0 5。A、B两组转复时间、胺碘酮用量及转复后心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 1 7.2± 1 0 .6hvs 9.4± 9.2h ;880 .2±395 .3mgvs5 76.4± 331 .9mg ;86.3± 1 8.2次 /分vs76.8± 1 7.9次 /分 ,P均 <0 .0 5 )。副反应发生率A组为 8.0 % ,B组为 8.3% ,P >0 .0 5。结论 :静脉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非瓣膜病房颤安全有效 ;与单用胺碘酮相比 ,转复时间短、胺碘酮用量少。 相似文献
12.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初发心房颤动伴快心室反应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并发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 (房颤 )伴快心室反应的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8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房颤伴快心室反应患者 ,首次剂量给予胺碘酮 3mg/kg ,15min后无效再补半剂突击量。维持量为 6 0 0mg胺碘酮稀释于 5 0 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 2 4h。 结果 突击负荷量 15 0~ 30 0 (180± 37)mg ,有效率为 77 6 % ,副作用发生率为 8 2 % ,无心功能恶化。 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房颤伴快心室反应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心房颤动口服胺碘酮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口服胺碘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发作时转复为窦律及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25例具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首先给予2~6天负荷量(600mg/日),心律转复后再以小剂量维持。20例在服负荷量期间,其余5例在服药7~10天内转复。随访236±35个月,维持窦律组(19例)与房颤复发组(6例)相比,基础心脏病不同,左房大小有显著差异。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表明口服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尽管一般情况下房颤并非生命威胁性心律失常,但其心房收缩丧失,过快…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5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服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7例左房内径<4.5cm阵发性房颤患者为随访观察对象。给药方法:负荷量:第1周0.2g每天3次,第2周0.2 g每天2次,维持量0.1g 1次/d或0.2g隔日1次。结果57例治疗1、3、6个月、1年、2年总有效率分别为87.7%、86.0%、82.5%、71.9%、63.2%。不良反应7例,发生率12.3%。结论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显著,长期小剂量维持疗效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可能性、预测因素及胺碘酮的转复效果。方法:将11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48h和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将常规治疗组48h后未复律的患者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胺碘酮组,观察用药至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结果:胺碘酮组55例房颤患者,治疗48h和7d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转复率分别为72.73%和83.63%,常规治疗组48h的转复率为52.63%。未复律的患者给予胺碘酮和常规治疗至7d时房颤的转复率分别为53.84%和28.57%。多因素回归和相关分析表明,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原因。结论:多于50%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可在48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胺碘酮对房颤的转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血清中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与各项血脂指标相同,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房内径有所下降,而对照组有些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内随访中,观察组心律维持率为82.5%、75%、70%,而对照组为67.5%、6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症状及复发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们将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性房颤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毛花甙C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即时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性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迅速有效地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对改善左心室功能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非常重要。我们以随机方式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毛花甙C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快速房颤 ,心室率 >1 2 0次 min、持续时间 >1h的患者。除外病态窦房结 (病窦 )综合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甲亢性心脏病 ,妊娠及哺乳的女性。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 66例 ,男 5 7例 ,女 9例 ,年龄 1 8~ 76岁。随机分为两组 :胺碘酮组 34例 ,毛花甙C组 3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