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圆盖阴石蕨中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超声波提取圆盖阴石蕨中总黄酮并对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正交设计优选圆盖阴石蕨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以芦丁为标准品,利用黄酮类分子中的酚羟基可与Al3 在碱性溶液中显色原理,在500 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用70%乙醇在50 ℃下超声波提取时间为0.5 h,提取体积80 ml,提取次数为1次.圆盖阴石蕨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65%,平均回收率为98.30%,RSD=0.68%(n=5),圆盖阴石蕨叶子中总黄酮的含量为3.42%,平均回收率为98.53%,RSD=0.70%(n=5).结论:运用超声波提取圆盖阴石蕨中总黄酮,提取时间短,收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并鉴定马蹄莲中的有机酸。方法将乙醇提取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分离得到有机酸,其化学结构经UV、IR、^1H—NMR、^13C—NMR及GC—MS波谱分析确证。结果从马蹄莲中分离得到两种化合物:棕榈酸、肉豆蔻酸。结论两种化合物均系首次从马蹄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从槲蕨根根茎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里白烯、何帕-21-烯、里白醇、羊齿-9-烯,环劳顿醇、环麻根醇、三十二烷酸、β-谷甾醇、25-烯-环阿尔廷醇、25-烯-环阿尔廷醇、24-烯-环阿尔廷阿尔廷醇、24-烯-环阿尔廷酮、5-豆甾烯-3-醇、5-豆甾烯-3-酮。除化合物I、Ⅳ和Ⅸ外,余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不同的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升麻醇(1),24-表-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Ⅱ),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Ⅲ),25-O-乙酰基-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Ⅳ),3-aradinosyl-24-O-acetylhydroshengmanol 15-glucoside (Ⅴ);异阿魏酸(Ⅵ),(E)-3-(3‘-甲基-2‘-亚丁烯基)-2-吲哚酮(Ⅶ)、蔗糖(Ⅷ),β-谷甾醇(Ⅸ)和豆甾醇葡萄糖苷(Ⅹ)。结论:化合物Ⅱ,Ⅲ,Ⅳ和Ⅹ为首次从兴安升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民族药紫红獐牙菜中的口山酮成分。方法:采用常压及加压硅胶柱层析等方法进行提取分离,用UV、IR、1H-NMR、MS波谱技术及有关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紫红獐牙菜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出7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Ⅰ为8-0-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口山酮;Ⅱ为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Ⅲ为1,3,5,8-四羟基口山酮;Ⅳ为8-0-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另3个化合物正在鉴定中。结论:对该民族药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口山酮类成分进行了系统提取分离与鉴定  相似文献   

6.
羊齿天门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 Ham,ex D.Don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包括5个蜕皮甾酮类化合物:β-ecdysterone(1)、25-hydroxydacryhainansterone(2)、stachystemneB(3)、5-deoxykaladaslemne(4)、calonystemne(5),2个木脂紊类化合物:syrl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6)、(+)-nyasol(7),1个苯丙素类化合物:1-O-femloylglyceml(8),p谷甾醇(9)和β-胡萝卜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花败酱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大孔树脂纯化,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分离,根据化学反应和UV、IR、NMR(^H,^13C,DEPT,HMQC,HMBC)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了结构。结果:从黄花败酱根与根茎的丙酮提取液中分离出1个化合物,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2‘-O-乙酰基)-α-L-阿拉伯吡喃糖苷。结论:此化合物是一个新的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叶唐松草Thalictrum elegan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DEPT,HMBC)分析鉴别以及与文献、已知化合物对照。结果 从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thalimicrinone(I),thalactamine(Ⅱ),1,2,3,10-四甲氧基-9-羟基-4,5.6.6a-脱氢-7-阿朴芬酮(Ⅲ),小檗碱(Ⅳ),对羟基苯甲羧甲酯(V)和10-二十九碳醇(Ⅵ)。结论 化合物I为一新的天然产物,其他已知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微波辐射下经Stetter反应合成1,4-二酮化合物的新方法。方法:以β-酮酸酯为原料,经胺解、与芳基甲醛缩合得α-芳基亚甲基-β-酮酰胺,在微波辐射下,对氟苯甲醛与α-芳基亚甲基-β-酮酰胺经Stetter反应加成得2-异丁酰基(或环丙甲酰基)-3,4-二芳基-4-氧代丁酰胺类1,4-酮化合物。结果:设计并合成了10个1,4-二酮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和MS确证。结论:微波合成技术应用于Stetter反应合成1,4-二酮化合物方法可行,比传统合成方法反应时间短且收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徐静  管华诗  林强 《医学教育探索》2007,(10):1450-1452
目的研究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UV、IR、ESI—MS、^1H—NMR、^13C—NMR、Dept90、Dept135、^1H-^1H COSY、^1H-^1H NOESY、HMQC、HMBC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和鉴定出一种新化合物。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表二氢羟基马桑毒素。  相似文献   

11.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研究中药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自白花蛇舌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香豆酸(Ⅰ),对香豆酸甲酯(Ⅱ),2-醛基-5-羟甲基呋喃(Ⅲ),槲皮素(Ⅳ),山柰酚(Ⅴ),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结论 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细梗胡枝子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e)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对细梗胡枝子乙醇提取液的正丁醇部分进行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细梗胡枝子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苜蓿素(Ⅰ)、山奈酚(Ⅱ)、芹菜素(Ⅲ)、山奈酚苷(Ⅳ)、桑色素(V)、木犀草素(Ⅵ)、槲皮素-3-O-?-L鼠李糖苷(Ⅶ)、柯伊利素H-7-O-?-D-芦丁糖苷(Ⅷ).结论 Ⅰ、Ⅱ、Ⅲ、Ⅴ、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Ⅷ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3.
扶芳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扶芳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葡聚糖色谱纯化,核磁、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从氯仿提取液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刺苞木脂素A(1),3-O-咖啡酰基白桦酯醇(Ⅰ),3-O-咖啡酰基羽扇豆醇(Ⅱ),丁香脂素(Ⅳ),1,4-二羟基-2-甲氧基苯(Ⅴ),胡萝卜苷(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而且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天门冬属植物戈壁天冬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使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戈壁天冬全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和多种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 从戈壁天冬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6个是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1),(-)-丁香脂素(2),(+)-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3),(-)-表丁香脂素(4),(+)-nyasol(5),(+)-4'-O-methylnyasol(6);3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阿魏酸(7),异阿魏酸(8),咖啡酸(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和8为首次从天门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栽培祁州漏芦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提取、柱层析和波谱数据分离并测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栽培祁州漏芦地上部分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2种化合物,经鉴定为夏至矢车菊内酯和β-蜕皮甾酮。结论:与野生祁州漏芦地上部分相比,栽培祁州漏芦地上部分含有更多的夏至矢车菊内酯,但蜕皮激素含量却较低。  相似文献   

16.
特比萘芬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番荔枝科植物圆滑番荔枝(annona glabra Linn.)树皮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结果:分离到6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贝壳杉烷型二萜,1个生物碱,5个二萜I,II,III,IV,V分别为(-)-kaur-16-en-19-oic acid,16a-hydro-19-acetoxy-ent-kauran-17-oic acid,(-)-kauran-19-al-17-oic acid,ent-19-carbomethoxykauran-17-oic acid,19-hydroxy-16a-(-)-kauran-17-oic acid,生物碱为xooglaucine.结论:萜IV ent-19-carbomethoxykauran-17-oic acid,,萜V 19-hydroxy-16a-(-)-kauran-17-oic acid和生物碱oxoglaucine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粗叶悬钩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粗叶悬钩子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醇(Ⅰ)、白桦酸(Ⅱ)、蔷薇酸(Ⅲ)、大黄素甲醚(Ⅳ)、肉豆蔻酸(Ⅴ)、β-谷甾醇(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晚红瓦松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CC)对晚红瓦松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木栓醇(1)、β-谷甾醇(2)、齐墩果酸(3)、三十二烷酸(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9.
大叶钩藤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药大叶钩藤(Urncaria macrophylla Wall.)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并用各种波谱(MS、IR、NMR)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大叶钩藤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乌苏酸、α-香树素乙酸酯、3β,6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3β-hydroxyurs-12-en-27,28-dioic acid.结论 大叶钩藤非生物碱部分主要含乌苏酸.α-香树素乙酸酯和3β-hydroxyurs-12-en -2728-dioic acid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白胡椒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胡椒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泽泻醇(1),胡椒碱(2),胡椒醛 (3),N-异丁基-(2E,4E,12Z)-十八烷基-1-酰胺 (4),丁香酸 (5),5-羟甲基糠醛(6)。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