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浸泡法和明胶包裹法制备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植入小鼠股部肌袋中,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移植植骨粒周围软组织中庆大霉素浓度,观察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物的药物释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钛表面TiO2纳米管抗菌覆膜药物释放动力学特征,并通过体外试验测试其抗菌活性。方法 电化学氧化法在钛金属表面构建TiO2纳米管表层,利用冻干法加载庆大霉素,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选择标准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分别在负载和未负载药物纳米管及纯钛3种钛表面进行培养,通过观察细菌粘附和活性菌落存活情况进行表面抗菌活性对比研究。结果 NTS-G庆大霉素药物释放可分为两部分:初始突发释放和后期缓慢释放,初始释放浓度为51.50 μg/mL,第6 h为73.13 μg/ml,大多数负载的庆大霉素大约在9 h内释放。经过一个爆发性初始释放后,庆大霉素从纳米管释放呈现一个平台期,释放量几乎保持不变,维持在89.10 μg/ml水平。3种钛表面体外抗菌活性检测发现,TiO2纳米管抗菌覆膜假体表面死亡细菌菌落显著增加(P<0.05)。结论 钛表面TiO2纳米管抗菌覆膜为人工关节相关感染预防提供了新途径,骨科植入材料表面纳米管抗生素覆膜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仿生活性人工骨诱导兔椎板间多节段脊柱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采用先进快速成形(rapidprototyping,RP)制造技术结合骨组织工程方法研制新型仿生活性人工骨,系统研究该人工骨在兔腰椎椎板间多节段脊柱融合的情况。方法首先应用RP技术制备粒度均匀的颗粒型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Poly(DL-lactic-co-glycolicacid)/Tricalciumphosphate,PLGA/TCP]复合人工骨载体材料,进一步将该载体材料与天然提取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BMP)高效复合制备仿生活性人工骨,扫描电镜观察RP制备的载体材料及人工骨超微结构。雄性新西兰兔42只,均于L2~4左侧椎板及椎小关节表面分别植入颗粒型PLGA/TCP人工载体材料(A组)、颗粒型仿生活性人工骨(B组)和自体髂骨颗粒(C组),每组14只,于术后4,8和12周定期拍摄脊柱X线片,并于以上时相点按时取材(每组各取材2,2和10只兔),大体观察、手法检测及组织学方法(HE染色、三色光镜观察及四环素-钙黄绿素荧光检测)系统评价脊柱融合情况。结果先进RP制备的PLGA/TCP复合人工骨载体具有规则的空间网状支架结构、相互贯通的孔隙及材料表面微孔特征,均有利于bBMP的高效均匀复合。术后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A组单纯载体材料植入后逐渐降解,但无骨诱导活性及新骨形成能力。B组仿生活性人工骨植入具有强的诱骨活性及骨性融合能力,不仅成骨早、新骨形成量大,而且在新骨形成及改塑的同时载体材料逐渐降解完全,术后12周可形成较为典型的骨小梁及骨髓结构,成骨代谢活性亦接近正常,所形成融合块较大、强度高。C组自体髂骨移植能达到良好的骨性融合,但至术后12周其所形成的新骨结构与B组相比,尚需进一步塑形及完善,所形成的融合块较小。术后12周,三组多节段(L2,3、L3,4)脊柱融合率分别为0%(0/20)、90%(18/20)和55%(11/20),B组融合率显著高于C组(P<0.05),C组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先进RP技术制备的PLGA/TCP人工载体不仅具有良好的空间超微结构及孔隙特性,而且能高效复合bBMP以正确构建组织工程仿生活性人工骨。该仿生活性人工骨诱导兔椎板间多节段的脊柱融合获得成功,其融合率明显高于自体髂骨移植,从而有望成为脊柱外科所需的新型人工骨移植材料。中、远期疗效的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用蜂蜡石油醚溶液浸泡内贮抗生素的BGC管,以制备具有局部药物绥释作用的复合人工骨。体外实验表明,用16%、12%、8%、0%不同浓度蜂蜡包裹的氯霉素/BGC复合人工骨。药物释放速度有显著差异。Td分别为:654.46d、624.71d、70.64d及36.71d。体内实验表明,用12%、16%蜂蜡包裹的氯霉素/BGC复合人工骨,药物释放期可维持在26~35天,局部维持有效抗菌浓度则可达100天以上。实验结果提示,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复合人工骨有可能直接用于治疗感染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以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为载体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MP,bBMP)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实验组( FS+ bBMP)、对照组b(bBMP)、对照组FS (FS)和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材料注射或植入小鼠肌袋内,采用放射学检查、成骨量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测定、组织形态学检查等方法对各组材料2周、4周异位诱导成骨进行研究.结果 (1)术后4周实验组及对照组b骨痂显影明显,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无骨痂形成;(2)术后4周,实验组的成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FS和空白对照组(P<0.01);(3)2周时各研究组ALP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b→实验组→对照组FS→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4周时各研究组ALP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实验组→对照组b→对照组FS→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以FS为载体复合bBMP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制纤维蛋白凝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庆大霉素的缓释药物 ,了解其体内药物释放特性。方法 :将复合物植入小鼠股部肌囊中 ,监测术后不同时间点局部组织及复合物的庆大霉素浓度 ,并组织学观察异位诱导成骨情况。结果 :复合物于术后 12h在周围组织产生 (111.3± 13.4) μg·g-1的高浓度 ,并可在 14d内产生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的局部浓度。异位诱导成骨情况良好。结论 :该复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内缓释作用 ,既可抗感染 ,又可促进骨生长 ,有望成为一期治疗慢性骨髓炎清创后骨缺损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崔赓  李洁  唐佩福  梁雨田  陶笙  张群  郭义柱 《武警医学》2007,18(2):91-94,F0003
 目的 了解以纤维蛋白胶(FS)为载体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为其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分组为:实验组(FS+bBMP组)、对照组(FS组).于28只新西兰白兔右侧桡骨干处造成1.5 cm缺损,然后严密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将各组材料经正常皮肤注射骨缺损处,术后不同时间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和骨密度等方法检查,对其成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 实验组(FS+bBMP组)骨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密度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FS组),使骨缺损得到了彻底的修复(P<0.01);对照组不能产生骨性愈合.结论 以FS为载体复合bBMP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罐因转染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异种骨支架异位成骨效果。方法 分组:(1)BMP-2基因转染细胞 异种骨支架[去抗原牛松质骨(BCB)];(2)对照基因转染细胞 BCB;(3)未转染细胞 重组BMP-2 BCB;(4)未转染细胞 BCB;(5)BCB。分别将各组人工骨植入裸鼠皮下,于术后4,8周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体内植入后3d,细胞持续表达外源基因BMP-2基因转染组8周时完全由新形成的编织骨构成,血管丰富。结论 BMP-2基因转染后细胞复合BCB支架,可以在异位形成骨组织并诱导毛细血管长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船舶舱室能否使用新型 (MBP)隔热绝缘材料作安全性评价。方法 定性、定量测定材料常温 (45℃ )释放物及高温 (煤气火焰 )热解物组份 ;动物急性吸入材料高温热解物毒性试验。结果 该材料常温释放物为一氟三氯甲烷 (氟里昂 - 1 1 ) ,其浓度低于水面船舶舱室空气组份容许浓度(GJB1 1 .2 - 91 ,1 992 )。该材料高温热解物 2 0种 ,7种为中等毒性物质 ,1 3种为低毒或微毒物。动物急性吸入高温热解物半数致死质量浓度 L C5 0 >5 0 mg/L。结论 该材料可以在水面船舶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0.
重组VEGF和bBMP治疗股骨头骨质缺损的影像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治疗股骨头骨质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像学变化。方法 选用中国大耳白成年白兔47只为实验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股骨头骨质缺损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VEGF/bBMP/聚乙烯吡咯烷酮(PVP);B组bBMP/PVP;C组自然修复组。分别在注入药物后4、12周进行CT、MRI检查并处死动物进行影像学—病理对照。在12周的标本上进行骨组织计量学分析, 2、4周标本进行ALP活性和钙含量测定、微血管记数。结果 治疗后4、12周CT、MRI影像学变化显示成骨情况A组>B组>C组,与病理学改变相一致。治疗后2、4周ALP活性、钙含量A组高于B组(Ρ<0. 05);微血管记数2周时A组与B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Ρ<0. 01), 4周时差异消失。但A、B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仍有显著性(Ρ<0. 05)。结论 在采用重组VEGF和bBMP治疗股骨头骨质缺损中,CT和MRI能准确反映其新骨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探讨西沙必利对大鼠胃窦、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SP-IR的影响。对不规则喂养大鼠胃内灌注西沙必利2wk后,取胃窦、十二指肠做切片和铺片,用免疫组织学技术,经图像分析肌间神经丛中SP—IR的变化。显示西沙必利组胃窦、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SP—IR神经着色深、密度大、直径粗,图像分析显示SP释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吲哚美辛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甲醇- 0.035mol·L-1 磷酸(77∶23) 。结果:两种胶囊剂血药浓度数据经3P87 药动学程序拟合为一室模型, AUC分别为29.79mg·h·L-1 和27.08mg·h·L- 1;Tmax 分别为3.78h 和3 .56h;Cmax 分别为2.82mg·L- 1和3.21mg·L-1 。结论:经双单侧t 检验结果表明,两种胶囊剂为生物等效制剂,艾狄多辛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0 .76 ±5.51% 。  相似文献   

13.
壳多糖阿霉素缓释药粒的体内释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壳多糖缓慢降解的特性,把它与阿霉素制成壳多糖阿霉素缓释药粒,植入家兔胫骨上端进行体内释放试验,并与静注相同剂量阿霉素的家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缓释药可使阿霉素在局部骨组织中维持较高浓度达8周以上,且骨组织中最高浓度是静注相同剂量阿霉素时骨含量的29倍,但血浆峰值浓度仅为静注组血浆峰的1/13。因此,壳多糖与阿霉素制成的缓释药粒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该缓释药粒阿霉素的一次局部用量可超过静注一次用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C缓释包衣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制备维生素C缓释包片,考察自制的渗透型丙烯酸树脂与Eudragit RS/RL的一致性及包衣片的稳定性。方法:分别以自制的渗透型丙烯酸树脂和标准样品为薄膜包衣材料,制备维生素C缓释包衣片,以体外溶出试验,考察二者的缓释性能及所得包衣缓释片的稳定性。结果:转蓝法测定药物溶出度表明,用Eudragit RL和RS包衣的缓释片,其释药速度有明显的差别,但在10h 内均以零级动力学过程连续释药;自制的RL和RS产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应用性能要求。结论:自制的渗透型缓释材料与标准样品EudragitRS/RL 基本一致;维生素C缓释包衣片能延缓药物氧化、增加片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以硬脂酸和乙基纤维素为缓释材料,将苯巴比妥与硼砂制成复方苯巴比妥骨架缓释片,体外溶出试验证明,片中苯巴比妥在人工胃液中2h累积溶出21.38%,在人工肠液中4h累积溶出62.15%,6h累积释放达83.53%。普通片在人工胃液中45min累积溶出70.1%。说明该骨架片具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胍丁胺抑制中枢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脑片单胺类神经递质戒断释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HPLC法测定脑片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结果:纳洛酮能使吗啡依赖大鼠出现戒断综合征;使其海马、纹状体和丘脑脑片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增加。用胍丁胺和吗啡共同处理大鼠,纳洛酮的上述作用显著受到抑制。胍丁胺的此项药理作用可被咪唑克生阻断。结论:胍丁胺通过激活咪唑啉受体,抑制纳洛酮引起的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胍丁胺的此项作用与其抑制戒断综合征相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斑点杂交、放免电测定等方法检测分析了内毒素不同浓度同时相和内毒素同浓度不同时相作用下体外培养的牛肺动脉内皮细胞ET-1基因表达与释放。结果表明,内毒素具有促进内皮细胞ET-1基因表达和释放的作用,且该作用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两组ET-1基因表达的强弱与释放量的增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提示内毒素血症时血浆ET水平升高与ET合成增加和基础释放量增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氯喹抑制EC DNA、内毒素协同诱导的IL-6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氯喹抑制细菌DNA,内毒素协同诱导IL-6释放的作用机制,将小鼠于实验前1h经腹腔注射D-DalN敏化,观察氯喹对CpG,ODN或LPS攻击小鼠7天内死亡率的影响;体外培养ANA-1细胞,观察氯喹对EC DNA和LPS共同诱导IL-6释放能力的影响,体外培养THP-1细胞,观察氯喹对EC DNA和LPS刺激THP-1细胞后TLR9、TLR4表达与NF-κB活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小鼠在CpG ODN或LPS攻击后4h内全部死亡,但预先给予氯喹(30mg/kg)的CpG ODN,LPS攻击小鼠仅分别有4只和5只死亡(P<0.05),氯喹可明显降低EC DNA、LPS协同诱导的IL-6释放(P<0.01),EC DNA和LPS均可诱导TLR7、TLR4的表达和NF-κBp65的活化,氯喹可显著抑制ECDNA和LPS诱导的TLR8表达的以及LPS诱导的NF-κB活化,对TLR4的表达抑制作用较弱,对CpG ODN诱导的NF-kB活化抑制作用亦较弱,提示氯喹能够明显降低ECDNA和LPS协同诱导的IL-6释放,该作用与氯喹对CpGODN,LPS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