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姜祥波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7,(7):4-7
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颞骨岩部,位置深在,结构细小复杂,可分为耳蜗、前庭、前庭导水管、半规管、内耳道。过去内耳一直是影像学检查的盲区,X线平片无法显示其详细结构。高分辨率CT(HRCT)颞骨薄层扫描,能够清晰显示内耳的细微骨结构,螺旋CT三维重建还可将轴位的二维原始图像转换成三维立体图像,对内耳结构的显示更为直观,但只限于骨结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多层CT(MDCT)对先天性内耳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行MDCT螺旋扫描,原始数据采集完后,按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3mm,单侧FOV9.6cm放大重建,再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并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漫游(VR)及其叠加技术等后处理方法观察内耳结构。结果:5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有20例37耳先天性内耳畸形,其中耳蜗未发育1耳、共同腔畸形1耳、不完全分隔Ⅰ型1耳、不完全分隔Ⅱ型即Mondini畸形8耳、前庭和半规管畸形22耳、前庭导水管扩大20耳、内耳道畸形8耳,伴内耳道底发育不全3耳、外耳道骨性闭锁2耳、面神经管异常4耳、前庭窗闭锁2耳、蜗窗闭锁1耳。结论:MDCT螺旋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先天性内耳畸形的部位和程度并明确其分类,为电子耳蜗的植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3岁 ,自幼听力差 ,学语迟缓 ,右耳流脓 3个月余。专科情况 :两耳廓无畸形 ,右侧外耳道可见脓性分泌物 ,右侧鼓膜紧张部前下象限中央性小穿孔 ,左侧外耳道及鼓膜未见异常。脑干诱发电位示双耳感音性耳聋。临床诊断 :①双侧感音性耳聋 ;②右侧中耳乳突炎。颞骨轴位HRCT示 :两侧骨性外耳道正常 ,右侧乳突气房密度增高 ,中耳鼓室及鼓窦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 ,听小骨及听骨链完整 ,中耳腔无扩大。双侧耳蜗管扩大 ,缺乏螺旋状结构 ,两侧前庭导水管扩大 ,左右导水管口最大径均为 3mm ,左右两侧导水管内端分别与前庭、总脚…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6):731-733
目的 :分析先天性内耳畸形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120例(224耳)先天性内耳畸形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CT及MRI扫描,分析其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结果 :120例中,听力障碍102例(85.00%),面部形态异常14例(11.67%),外耳畸形4例(3.33%)。CT及MRI示耳蜗前庭畸形17例,前庭畸形14例,半规管畸形39例,内听道畸形50例。其中伴前庭导水管和耳蜗导水管畸形87例(72.50%)。结论:内耳畸形是小儿最主要的致聋因素,临床表现多样,CT可观察内耳结构,MRI可判断内耳膜迷路及听神经的发育程度,为内耳畸形的临床诊断、分类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近年来,由于耐药结核菌的增加、人口流动及AIDS流行等因素,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与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者也随之增多.典型的结核性脑膜炎或化脓性脑膜炎的CT诊断并不难,但不典型者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常有一定难度.我们自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对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进行了CT检查,以探讨CT对二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透明化重组在内耳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先天性内耳疾病提供准确的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信息。资料与方法回顾32耳内耳畸形的64排高分辨率CT(HRCT)容积数据,行三维透明化重组处理,按内耳畸形分类总结三维透明化重组方法及影像表现。结果 32耳的三维透明化容积再现(VR)图像结合透明化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均能很好揭示内耳畸形病变部位及程度,内耳病变整体显示方面及蜗窗、前庭窗、半规管等细节病变显示中透明化VR像及透明化MPR像明显优于轴位像及普通MPR像;在耳蜗内部结构的显示中,透明化MPR、轴位像及普通MPR像优于透明化VR像。32耳先天内耳发育畸形有以下几种:耳蜗未发育(2耳);共同腔畸形(4耳);不完全分隔Ⅰ型(2耳,2例患者对侧耳均为共同腔畸形);不完全分隔Ⅱ型(即Mondini型)(16耳,多合并前庭、半规管及前庭导水管畸形);单纯前庭-半规管畸形(2耳);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6耳)。结论三维透明化个性重组能准确评价内耳先天性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CT表现较高的征象有:(1)分叶征54例;(2)细短毛刺和锯齿征51例;(3)血管集束征44例;(4)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37例;(50胸膜凹陷征40例。 相似文献
14.
积水型无脑畸形CT诊断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4个月,主因出生后吮吸困难、头颅逐渐增大、不会说话,点头样抽搐发作频繁2个月,于2003年7月6日就诊。患儿足月顺产,发育营养差,表情呆滞、智力低下,不能坐立行走。父母身体均健康,家族中无同类疾病患者。体检:体温36.5℃,呼吸24次/min,脉搏90次/min,头围52cm,囟门宽,体重5kg,身高62cm。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4.5×1012/L,红细胞9.6×109/L,脑脊液无色透明。神经系统检查:落日眼征(+),双眼水平震颤,双侧瞳孔等大,眼球外展露白,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减弱,颈项强直(+),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影像学检查;CT扫描设备采…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2个月.患儿孕足月因羊水过多、头盆相对不称住院顺产,出生时无窒息.体查:出生体重3.25 kg,头较大,头围36 cm,颅缝较宽,前囟3 cm×3 cm,稍隆起.近2个月来头颅呈渐进性增大,叩诊头颅时破壶音明显.临床考虑有脑积水行头颅CT检查.父母均健康,无家族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耳畸形的颞骨CT诊断和术前评价意义。方法:采用顺序性和针对性图像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内耳畸形的颞骨CT表现.与原诊断报告的描述进行比较,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26例(共52侧耳)内耳畸形患者中耳蜗发育不全15例、前庭导水管扩大19例、半规管发育不良和前庭扩大11例,这4种畸形单发或联合者占所有骨迷路畸形的80%。原诊断报告中主要遗漏了半规管发育不良4侧耳、前庭导水管扩大7侧耳、耳蜗发育不全6侧耳。采用顺序性图像观察方法,两位阅片者诊断内耳畸形的Kappa值为0.97;与原诊断报告的Kappa值分别为0.51和0.55。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价发现耳蜗及前庭与内听道底部骨质缺损17侧耳、半规管骨壁缺损2侧耳、面神经管迷走6侧耳。结论:高分辨力颞骨CT扫描对详细了解内耳畸形的程度、部位及类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顺序性观察方法可避免内耳畸形的漏诊;针对性的评价对充分做好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准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8例积水型无脑畸形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积水型无脑畸形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积水型无脑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大脑半球呈不同程度充满脑脊液的膜性囊腔,小脑、部分基底节、丘脑及脑干存在。结论:CT能准确地诊断积水型无脑畸形。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