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近年来,在神经外科领域,人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就其有关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11关于脊髓损伤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01/2004-10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展有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选取最新进展性文献纳入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7篇关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9篇符合本研究要求。 资料综合: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问题,对所检索出文献中的众多观点进行提炼综合。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填充物填补损伤部位,定向再生为神经细胞锚靠周围组织完成上行下传功能的重建,移植时创造抑制胶质细胞再生、保护神经细胞胞体存活、促进自体神经细胞再生的微环境。还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已经成功的经验,并提出最有希望的展望。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损伤脊髓中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脊髓横断损伤的修复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性,探索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2-04/2003—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取20只大鼠,制作椎体水平脊髓离断伤的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单纯损伤组。前者将体外培养至第5代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用Brdu标记后,移植到大鼠脊髓离断处,后者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12周,定期观察动物体质量变化,进行功能评定,12周后处死动物,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进行两组对比观察。结果:细胞移植组动物和单纯损伤组动物在脊髓损伤后12周后肢功能的Tarlov评分分别为(4.65&;#177;0.18),(3.65&;#177;0.35)分,斜板试验结果分别为(74.82&;#177;7.04)&;#176;,(50.21&;#177;5.06)&;#176;,体质量变化分别为(127&;#177;15.96).(123.9&;#177;16.5)g,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功能恢复优于单纯损伤组,大体所见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证明该组离断脊髓有明显修复迹象。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在大鼠骨髓内能够至少存活12周,并在脊髓损伤处发挥一定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近年来,在神经外科领域,人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就其有关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1关于脊髓损伤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01/2004-10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展有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选取最新进展性文献纳入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7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9篇符合本研究要求.资料综合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问题,对所检索出文献中的众多观点进行提炼综合.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填充物填补损伤部位,定向再生为神经细胞锚靠周围组织完成上行下传功能的重建,移植时创造抑制胶质细胞再生、保护神经细胞胞体存活、促进自体神经细胞再生的微环境.还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已经成功的经验,并提出最有希望的展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损伤脊髓中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损伤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探讨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与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应用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2在大庆市第四医院骨科完成。选用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甲基强的松龙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单纯损伤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将前4组制作成T12脊髓右半切损伤动物模型(麻醉后暴露T12脊髓,制成约3mm&;#215;3mm的脊髓半切损伤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及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移取14d孕鼠一段长约3mm纯净颈胸段胚胎干细胞,立即移植入刚完成的脊髓损伤的半切损伤处。8h内,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甲基强的松龙组两组动物自鼠尾静脉推注甲基强的松龙30mg/kg,其后的23h按同样方法应用甲基强的松龙5.4mg/(kg&;#183;h)。单纯损伤组损伤后未予治疗。空白对照组未进行干预。治疗后即开始观察实验动物的一般状态及运动功能改变,并于第8周从每组中选取6只大鼠,对其损伤区脊髓横断面神经纤维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损伤区神经纤维计数多于甲基强的松龙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单纯损伤组(25.4&;#177;3.1,0,11.6&;#177;1.1,0,P〈0.05)。②除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胚胎脊髓干细胞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有部分感觉功能恢复外,各组均无行为学改变。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与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可协同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性,探索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2-04/2003-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取20只大鼠,制作椎体水平脊髓离断伤的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单纯损伤组。前者将体外培养至第5代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用Brdu标记后,移植到大鼠脊髓离断处,后者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12周,定期观察动物体质量变化,进行功能评定,12周后处死动物,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进行两组对比观察。结果:细胞移植组动物和单纯损伤组动物在脊髓损伤后12周后肢功能的Tarlov评分分别为(4.65±0.18),(3.65±0.35)分,斜板试验结果分别为(74.82±7.04)°,(50.21±5.06)°,体质量变化分别为(127±15.96),(123.9±16.5)g,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功能恢复优于单纯损伤组,大体所见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证明该组离断脊髓有明显修复迹象。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在大鼠骨髓内能够至少存活12周,并在脊髓损伤处发挥一定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和体外特定条件下转化为神经细胞,把骨髓基质干细胞植入损伤的脊髓组织中,能减轻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故有望成为临床上脊髓损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6-01/2004-03期间的关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包括“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pinalcordinjury;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4-01/2004-03期间的关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脊髓损伤;移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神经分化潜能、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相关的文章,然后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5篇关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文献,涉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37篇,神经分化潜能的18篇,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的10篇,排除47篇,纳入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8篇。资料综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不具有特异性标志物,无法用某种特异性标志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离。但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主要有取材方便,培养简单,并可自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但移植后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和临床应用验证。结论:从骨髓中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强化神经组织的修复过程,是可行的治疗手段,这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损伤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探讨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与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应用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2在大庆市第四医院骨科完成。选用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甲基强的松龙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单纯损伤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将前4组制作成T12脊髓右半切损伤动物模型(麻醉后暴露T12脊髓,制成约3mm×3mm的脊髓半切损伤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及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移取14d孕鼠一段长约3mm纯净颈胸段胚胎干细胞,立即移植入刚完成的脊髓损伤的半切损伤处。8h内,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甲基强的松龙组两组动物自鼠尾静脉推注甲基强的松龙30mg/kg,其后的23h按同样方法应用甲基强的松龙5.4mg/(kg·h)。单纯损伤组损伤后未予治疗。空白对照组未进行干预。治疗后即开始观察实验动物的一般状态及运动功能改变,并于第8周从每组中选取6只大鼠,对其损伤区脊髓横断面神经纤维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损伤区神经纤维计数多于甲基强的松龙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单纯损伤组(25.4±3.1,0,11.6±1.1,0,P<0.05)。②除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胚胎脊髓干细胞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有部分感觉功能恢复外,各组均无行为学改变。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与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可协同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一个多世纪来,人们先后试用了手术吻合、手术减压、神经移植、大网膜移植、药物治疗、局部冷冻、物理康复、以及应用酶制剂来抑制和消除结缔组织瘢痕等多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虽然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SCI的病理改变.但其后果仍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病人截瘫。那  相似文献   

9.
目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和体外特定条件下转化为神经细胞,把骨髓基质干细胞植入损伤的脊髓组织中,能减轻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故有望成为临床上脊髓损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76—01/2004—03期间的关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包括“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pinal cord injury;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4—01/2004—03期间的关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脊髓损伤;移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神经分化潜能、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相关的文章,然后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5篇关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文献,涉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37篇,神经分化潜能的18篇,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的10篇,排除47篇,纳入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8篇。资料综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不具有特异性标志物,无法用某种特异性标志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离。但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主要有取材方便,培养简单,并可自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但移植后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和临床应用验证。结论:从骨髓中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强化神经组织的修复过程,是可行的治疗手段,这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取Wistar大鼠40只,4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细胞移植组12只,磷酸盐缓冲液组12只,空白对照组12只。首先分离、培养及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后经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采用局部注射的方法移植于Wistar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区,移植后第7,14,28天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记的移植细胞是否存活,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技术检测损伤区域的轴突是否再生。结果: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圆形,迅速贴壁,伸展,重新变为梭形或扁平型细胞。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45呈阴性表达,CD90呈阳性表达。③成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由5溴脱氧尿嘧啶成功进行核标记,在采取局部注射的办法移植到损坏脊髓区域后可以检测到移植的细胞存活,光镜下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的细胞呈棕黄色,以损伤区域为中心逐渐向头尾端迁移。④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物定位于神经元的胞浆,呈棕黄色颗粒,提示脊髓损伤处存在着轴浆运输以及轴突的再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可存活于脊髓损伤区,并且促进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被证实有效,但不同诱导方法之间的差别尚无报道。目的:通过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行为对比及生化指标的检测,观察采用不同诱导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移植对脊髓损伤疗效的差别。方法:取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进行化学诱导和生物因子诱导后,收集备用。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8只,采用脊髓半横切法建立大鼠的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1周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损伤部位局部注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化学诱导组局部注射化学诱导成的神经元样细胞,生物诱导组局部注射生物诱导成的神经元样细胞,DMEM培养液组局部注射细胞培养液。对48只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2,3,4,6,8,10,12周进行BBB评分,并于第12周末对损伤部位进行取材做组织切片,观察脊髓损伤的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模型建立后12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化学诱导组和生物诱导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DMEM培养液组(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化学诱导组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别(P=0.4363),生物诱导组恢复效果好于前2组(P〈0.05)。生物诱导组大鼠运动功能持续恢复显著好于其他3组。脊髓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化学诱导组近似,脊髓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样细胞崩解、空洞形成少于DMEM培养液组,生物诱导组神经损伤修复效果最佳。提示化学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经过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神经损伤的效果上没有明显差别:而经过生物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明显优于未经诱导和化学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取得疗效。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12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组不造模,于脊髓损伤后当天损伤区局部注射生理盐水10μL;模型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造成脊髓损伤模型,不做任何治疗;低浓度治疗组行脊髓损伤后当天经尾静脉注射浓度为1×109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mL;高浓度治疗组行脊髓损伤后当天损伤区局部注射浓度为4×1010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μL。结果与结论:损伤后1d模型组和两治疗组均无恢复迹象,运动评分低于空白组(P<0.01);损伤7d,两治疗组运动功能有所恢复,行为学评分均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损伤15,30d,两治疗组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移植后7,15,30d脊髓病理切片显示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有显著恢复。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脊髓功能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脊髓损伤的修复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手段,细胞移植能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及脊髓功能恢复,为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可能,但因脊髓损伤模型及移植方式不同,其治疗效果并不相同.目的:验证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仪暴露脊髓.术后4周,每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ELISA检测脊髓损伤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5);移植组大鼠脊髓囊腔较小,NF200表达明显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减少.提示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增加损伤脊髓神经生长因子含量,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脊髓损伤患者脊神经的萎缩与坏死缺乏有效的修复方法。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1/2011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g.wanfangdata.com.cn/)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等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spinal cord injury,cell transplantation",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其中的32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在脊髓损伤模型制作、移植时间、移植方式、移植浓度、联合移植等多方面取得了成就,临床实验在国内外也已有所开展。但移植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临床移植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慢性胰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慢性胰腺炎是以胰腺慢性炎症损伤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在其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油酸法制备Wistar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造模后20 d经尾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生理盐水细胞悬液1 mL(含细胞3×106),第40天和第60天各重复1次;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进行十二指肠穿刺及胆胰管逆行注射,其余操作同模型组.3组动物均于治疗结束后取胰腺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检测胰腺组织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Ⅰ、Ⅲ型胶原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与结论:经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慢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病变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胰腺组织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Ⅰ、Ⅲ型胶原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P < 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有显著的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和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产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胶原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