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本院接收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无质量控制的常规微生物检验,之后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下的微生物检验,根据结果进行对症治疗。分析两组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两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致病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加强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可在明确致病原因后实施对症治疗,促进治疗有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董德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6):166-167,170
微生物检验涉及生物、化学、统计等多学科知识,指将人体分泌物、体液、排泄物、血液等检验样本,应用各种检验仪器及试剂检测及化验,分离、培养、鉴定机体内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微生物检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是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及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按要求实施质量控制,可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确保医师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降低误诊、漏诊概率,保障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分为室内质量控制(检验人员、样本采集及运输、方法、仪器试剂、培养基等)及室间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医学生物学,特别是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近年来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成为指导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临床微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根据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124份水样进行检查,其中前6个月中检测62份,后6个月根据检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策略,然后检测62份样本。分析对比两次检验结果即饮用水检测合格率。结果第1次的检验过程结果显示62份受检水样中有43例合格,合格率为71.67%;通过微生物培养质量控制策略,防止在标本采集、运输以及检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结果显示62份受检水样中有54例为合格,合格率为87.1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微生物检验实施质量控制然后对饮用水受检样本进行检查能够提高检测准确率,能够为居民安全用水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逐渐应用到临床应用中。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还要有扎实的医学功底,选择比较适合的培养方法,这样才能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本文主要对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因素及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一些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株能够对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诊治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切实加强对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提出并实践改进策略,能够对临床医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质量控制的方式方法,最后从多个角度给出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若干改进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一些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株能够对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诊治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切实加强对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提出并实践改进策略,能够对临床医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质量控制的方式方法,最后从多个角度给出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若干改进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谈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微生物检验侧重对感染性疾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为指导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及时的信息。因此,做好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控制工作也就成为医院和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7,(4):319-320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微生物检验,控制患者感染。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感染率为8.3%,对照组为3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生物检验应用至感染控制中,有助于控制感染发生率,降低感染程度,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在感染控制中实行微生物检验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抽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内我院接诊的70例尿路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就对照组纳入的35例采取常规检测与观察组纳入的35例采取微生物检验所取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轻度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8.57%>28.57%),...  相似文献   

11.
翟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4,(19):281-282
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科进行临床免疫检验的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观察组患者从综合方面采取相应的质控措施,参考组患者采用对质控前后免疫检验结果质量差异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结果受到仪器设备核定、标本采集、校对及校验的影响因素影响,通过质量控制能够提高检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石春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745-746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微生物检验是多数感染性疾病的最佳诊断方法,但是从国内各级医院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现状而言,尚有很多质量问题需要解决和处理。由于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涉及到多方面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管理中,必须坚持多举并行的方式,进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潘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470-470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感染科门诊收集的380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行微生物检验后作针对性治疗的观察组和未经微生物检验,根据经验评估后直接用药的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重度感染和中度感染例数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微生物检验确定病因和传播渠道,有助于降低感染率。结论微生物检验能够能在控制医院感染、监测病原菌、预测传播途径以及对易感人群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微生物检验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建议加强微生物检验在现代医学中研究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患者56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微生物进行检验,合理监控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有10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8.57%,研究组中有2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29%;研究组治疗及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病情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感染,保障患者的就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06~2020-07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36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实施常规护理和治疗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微生物检验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感染程度及治疗后感染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病人感染程度为Ⅰ级的5例,占比13.89%;Ⅱ级17例,占比47.22%,Ⅲ级14例,占比38.89%。对照组患者感染程度为Ⅰ级的6例,占比16.67%;Ⅱ级16例,占比44.44%,Ⅲ级15例,占比41.67%。研究组患者治疗前感染程度与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经过控制,研究组感染消失18例,占比50.00%;有效控制16例,占比44.44%;感染2例,占比5.56%,总控制率为94.44%。对照组感染消失11例,占比30.56%;有效控制15例,占比41.67%;感染10例,占比27.78%,总控制率为72.22%。两组数值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感染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通过微生物检验能明...  相似文献   

16.
王似锦  余萌  王杠杠  马仕洪 《中国药事》2022,36(12):1424-1429
目的:讨论环境分离菌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各国药典、法规、指导原则、行业标准和行业指南等文件的梳理和分析,列出了环境分离菌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建议和要求,并结合实例,进一步介绍了环境分离菌的应用范围。结果:各国药典和行业指南均要求或建议在消毒剂效能验证、抑菌效力检查、培养基方法适用性(培养基促生长试验)、检验方法的适用性、快速微生物检验方法和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等检验项目中增加使用环境分离菌(包括生产检验过程中人员、环境以及样品中分离菌)。结论:与标准菌株相比,环境分离菌更能够反映样品或环境实际存在微生物的情况,因此,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应用环境分离菌能够使检验结果对产品质量或环境做出更客观和科学的评价。可根据检验项目、药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本身的特点,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环境分离菌应用于检验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正>要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结果,就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即质量保证[1]。质量保证也就是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好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必须对检验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从临床医师开出检验单,到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分析及结果处理,直至最后发出报告的整个过[2]  相似文献   

18.
陈先德 《北方药学》2012,(10):62-63
目的:确定微生物培养基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6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痰液采集,若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将痰液主动咳出,应采取吸痰等辅助手段进行采集,并对所有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液统一使用罗氏培养法进行微生物检验。研究组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在进行检验前均给予培养基质量检查措施;对照组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在培养基灭菌完毕直接进行微生物检验,不进行相关培养基质量检查措施。选取同一名专业人员对6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进行检测,并均于样本采集后2小时之内开始微生物检测,全程均采取无菌操作。结果:研究组疑似肺结核患者微生物检验结果呈阳性患者为24例,而与最终确诊结果比较正确率为88.89%,明显大于对照组痰液微生物检测结果与最终确诊人数比较的正确率40.74%,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时进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临床疾病的检出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病情确诊率以及确诊速度,使患者更及时的接受对症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控制感染方面的临床价值,帮助减少医院感染率,进而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方法尿路感染者200例,共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200株。按照入院顺序进行1~200号的编号,由患者自行抽取,奇数归为对照组,偶数自动分为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实验,观察组则接受微生物检验,观察和记录下两组患者的菌株感染控制状况,并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方面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轻度感染者69例,中度感染者25例,重度感染者6例;对照组中轻度感染者34例,中度感染者49例,重度感染者17例。观察组的感染程度要明显轻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进入我院体检未实行质量控制措施的1000份微生物标本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进入我院体检实行质量控制措施的1000份微生物标本为观察组,对比2组微生物检验结果,便于全面分析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结果经统计,对照组检验准确例数、检验准确率及实验室检验质量评分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全面分析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发现有346份检验标本出现错误,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实验室设备有限、操作流程不规范、送检标本质量较差及临床医师与检验人员间交流甚少。结论重视质量控制管理不止能切实解决临床微生物检验现存问题,更能保证检验准确性及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