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修复学新理论新观点.方法 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参考神经再生、神经修补、神经替代、神经重塑、神经保护以及神经调控等相关文献,进行学科名词的归纳总结.结果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神经冬眠、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神经修复术、神经上下兼修原则、神经内外兼修原则、细胞神经修复治疗四原则、以及神经修复"五多"方案等新名词.结论 神经修复学名词术语的不断充实,将为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神经科学已成为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神经技术的应用涉及医疗救治、教育、生活方式、国家安全等多方面。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神经科学与神经技术发展中遇到的伦理问题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包括神经科学及其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研究、伦理学的神经基础研究等,基于此,神经伦理学学科也逐渐兴起。在神经伦理学的视域下探讨了神经技术带来的三种风险,即身心风险、社会风险与未来风险,并以神经技术伦理规范应用为核心,从加快神经伦理学学科发展,神经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应强调尊重生命权利与审慎,加强神经科技的伦理治理等方面对如何应对伦理风险提出伦理考量。  相似文献   

3.
神经解剖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的科学,属于解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以往的神经解剖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正常形态和结构。然而近年来随着方法学的不断创新和引入其它学科的先进技术,其内容已突破了仅以研究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为中心的范畴,以至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与其它学科之间无法截然划分界限的程度,形成了新兴的综合科学-神经科学。本着重从神经解剖学的发展特点、当代神经解剖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当代神经解剖学的研究范畴和内容等三方面阐述了当代神经解剖学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3-13
为了推动神经修复学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快速协调发展,加强各国问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展示神经修复学领域的各项研究成果,首届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将于北京召开。会议以“探索安全、合法推动国际神经修复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为宗旨,以“神经修复学”为主题。  相似文献   

5.
姜保国 《当代医学》2001,7(5):72-76
临床上很多现象反映出外周神经是可能被延长的。一些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外周血经的可延长性。本文从外周神经延长的研究背景,外周神经延长的生物力学及组织学基础、外周神经延长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神经修复为目的的外周血神经延长研究等四个方面对有关外周神经延长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客观地总结相关研究所提示的外周神经在延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力学;电生理学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通报迄今为止的研究结果中,外周神经可能的无损伤延长长度和延长率以及可用于修复自身缺损的延长极限。  相似文献   

6.
现代神经修复学治疗方案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现代神经修复学干预策略,提高I临床疗效。方法综合应用细胞移才直(嗅鞘细胞、间充质细胞、神经干/祖细胞、雪旺细胞)、药物(神经生长因子、脑蛋白水解物、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环孢素等)、神经康复训练等方法,多疗程多途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结果报告4例陈旧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接受综合治疗后,部分神经功能获得较满意的恢复。结论以细胞移植为核心的综合神经修复治疗方案,能够微创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周围神经缺损在临床上常见,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1]。创伤性神经缺失、神经肿瘤医源性切除、神经延期修复时的神经短缩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缺损[2-5],我国每年周围神经缺损患者高达30~50万例。对于小的周围神经缺损,可通过神经游离、转位、改变患肢体位和姿势等方法,将神经两断端接近后进行直接缝合[6]。对于较大的周围神经缺损,应用上述方法无法达到神经的无张力修复时,则需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神经修复。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是神经移植术[7-8],即采用自体神经段桥接缺损的神经,进而达到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但由于神经移植术的移植神经来源有一定的限制, 且通常还要以牺牲供区神经功能为代价[9-10],因此寻找其他修复方法和技术一直是周围神经缺损研究领域的热点。 我们从肢体延长手术中获得启示:周围神经的特殊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质使得神经干具有一定限度的抗张性,一定范围内延长神经不会对神经造成损伤。经过延长神经可以使神经断端长度得到增加,从而达到缩短神经缺损距离的目的,使得缺损的神经能够直接缝合修复,因此我们开展了用周围神经延长技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系统研究:完成了周围神经延长器研发、周围神经延长极限、延长神经修复神经缺损效果等多个研究,现将此系统性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周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华军 《广西医学》2009,31(11):1718-1720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外周神经损伤修复在显微外科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激光、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修复质量;但是周围神经结构及再生特点,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如年龄、损伤的部位、原因、性质、程度、修复方法等)可能影响神经的再生。各种周围神经修复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神经修复的效果仍有限,特别是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至今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技术做了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神经外科学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科性较强,涉及面较广,与多个学科均有关联,且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器官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复杂,是学生们普遍反映较难理解的章节,加之到开始进入临床神经外科学习阶段时,医学生们早已把初学的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及神经病理学等知识淡忘,这就更增加了授课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依照手部指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拇指的原则,我们采用第二足趾胫侧趾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端缺损3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1例颈椎病合并脊髓出血后顽固性疼痛患者的修复治疗效果,初步分析采用现代神经修复学理念和干预策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静脉细胞移植(脐带间充质基质细胞)及鞘内药物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蛋白水解物)。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迅速缓解。随访7周,疼痛完全消失无复发。结论以细胞学治疗和神经修复药物为基础的疼痛神经修复学方案,对脊髓出血后中枢痛有效。本研究方向具有诱人前景,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与神经-免疫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与神经-免疫调节王阿敬(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医学研究中心武汉430030)由于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神经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学科的交叉渗透,"神经免疫调节学"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且备受关注。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传统生理学的认识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Y 型神经导管修复大鼠骶1 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采用聚碳酸亚丙酯(poly propylene carbonate,PPC) 复合I 型胶原制作的Y 型神经导管修复大鼠骶1 神经2mm 缺损,术后2 周取材,通过电生理、形态学等指标评价神经导管修复骶1 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 神经吻合口处连续性良好,吻合口周围无粘连。NF-200 染色显示,S1 神经主干神经纤维再生长入移植段近端吻合口。结论 该神经导管对大鼠骶1 神经缺损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拓展学生神经解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神经解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方法:在医学本科生第二学期的神经解剖学学习阶段,开展了"海马结构大体及断层解剖研究"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结果:通过在神经解剖学教学之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得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科研意识等多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提升。结论:在神经解剖学教学阶段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同学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同学探索神经科学宝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同学的综合素质[3],但应该选取哪些更适当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尚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开放性损伤越来越多,临床多采用皮(肌)瓣修复合并骨骼、肌腱、神经血管外露的大面积创面缺损.自1992年Masquelet等[1]报道应用带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以来,因其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原则,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了解并掌握该类型皮瓣的解剖和应用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现就下肢主要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符彬莎 《医学综述》2011,17(8):1140-1142
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作为神经营养素家族成员之一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脑损伤的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简要介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结构、分布、信号转导以及生物学作用与机制,阐述其对脑外伤、脑缺血、癫痫等各种病理情况下的表达及对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的影响,以期促进对此的认识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伴高位神经撕脱的前臂中远端撕脱性离断患者,根据尺侧屈肌(含尺侧屈腕、环、小指屈指深肌)的残存情况,笔者设计了两种二期神经修复方式。即当尺侧屈肌部分或全部残存时,以肌皮、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别移位桥接正中、尺神经;尺侧屈肌全部撕脱时,则以肌皮、前臂内侧皮神经合并移位桥接正中神经,尺神经以游离神经直接修复。经临床应用3例,并经随访效果较为满意。文章同时对前臂撕脱伤的损伤学机理及修复方式的解剖学依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因其解剖结构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缺损.其传统修复方法是以自体神经移植修复,虽然其效果较好,但因其来源而受限.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找到一些不同的材料来桥接修复面神经缺损,如同种异体神经、人工神经等,但这些修复方法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是对周围性面神经缺损的各种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修复术及非喉返神经修复术这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 1单侧声带麻痹21例,其中采用喉返神经修复术(喉返神经减压术、颈袢神经与喉返神经吻合术、颈袢神经肌肉蒂环杓侧肌移植术)15例,采用非喉返神经修复术(声带自体脂肪注射术、自体软骨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6例;2双侧声带麻痹16例,其中采用喉返神经修复术(喉返神经减压术、颈袢神经肌肉蒂环杓后肌移植术)6例,采用非喉返神经修复术(声带外移术、内镜下杓状软骨切除术)10例。治疗前后以电子喉镜、频闪喉镜、声音评估等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1单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中喉返神经修复组15例,术后术侧声带活动不同程度改善,发音时声带突明显内收,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均恢复对称性,声门闭合良好,手术前后的最大声时为(5.51±1.05)s和(12.10±1.4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喉返神经修复术术后声带均不同程度内移,声嘶症状改善,但声带均无运动,手术前后的最大声时为(5.47±0.45)s和(11.83±1.4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修复组和非神经修复组术后最大声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双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中喉返神经修复术6例中,术后呼吸困难缓解及声带外展部分恢复4例;非神经修复术10例术后呼吸困难改善;神经修复组术后拔管率为66.7%,非神经修复组术后拔管率为100%;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术后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侧声带麻痹,喉返神经修复术及非喉返神经修复术疗效相当,前者的远期疗效更佳。对于双侧声带麻痹,非喉返神经修复术疗效更佳,但喉返神经修复术不影响患者的发音功能。选择喉返神经修复术或非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声带麻痹,需要医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患者的身体状况及需求,作出慎重的决定,以取得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研制组织工程化神经,借以修复长距离周围神经缺损是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显微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组织工程化神经是人工神经移植物与种子细胞的有机结合,有时还辅加神经营养因子等以促进种子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促进神经修复。近年来人们对组织工程化神经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