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精神病治疗并非难事,体重增加是抗精神病药最为常见的副反应,服用抗精神病药多数患者可出现明显的体重增加,体重增加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较麻烦的不良反应,但是以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和奥氮平更为多见。体重增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骨关节炎的风险,同时也对患者的心理有负面影响,降低自尊、影响情绪、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帕利哌酮治疗,干预组给予帕利哌酮联合心理干预,观察入组前和入组后4、8和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评定认知状况,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入组后12周时干预组患者脱落率(10.7%)低于对照组(28.6%)(P0.059)。2组患者入组后4、8及12周时PANSS评分递减,WMS、PSP评分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组后12周时干预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入组后8、12周时干预组WMS、P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和社会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住院精神病患者控制体重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选择在我院确诊的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的精神病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健康宣教、体育锻炼、饮食指导及干预,全程跟踪监测精神病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变化.对照组采用一般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精神病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组精神病患者与对照组精神病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控制,在4周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和12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住院精神病患者采取健康宣教、体育锻炼、饮食指导及干预,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体重,从而减少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而引起体重增加的发生,减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有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体重增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服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入院时、3个月和1a后测量体重及Quetelet指数的变化。结果: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患者体重明显增加、Quetelet指数升高(P<0.05或P<0.01);氯氮平、舒必利等低效价药比氟哌定醇等高效价药更易增加体重。结论:体重增加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期间做好心理及饮食护理,注意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前后体重的变化,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104例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满8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后第4周、第8周测量体重。结果: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第4周53.8%的患者出现体重增加,治疗第8周61.5%的患者出现体重增加,第8周体重增加值显著高于第4周体重增加值(P<0.01)。女性患者体重增加值明显大于男性(P<0.05)。多次住院者病程与体重增加呈负相关(r=-0.446,P=0.01)。结论:大多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存在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胆改变情况.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代表,入选患者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疾病患者,该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我市体检中心非精神症状80例体检人员,该类人员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肝胆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异常率为22.5%,脂肪肝合并胆囊炎异常率为1.25%,脂肪肝合并胆结石异常率1.25%,脂肪肝合并胆囊息肉异常率1.25%,肝内胆结石异常率1.25%,慢性胆囊炎异常率3.75%,总异常率为31.25%,对照组体检人员中,单纯性脂肪肝异常率8.75%,脂肪肝合并胆囊息肉异常率1.25%,肝硬化异常率1.25%,慢性胆囊炎异常率1.25%,总异常率为12.5%.经统计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肝胆异常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呈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经统计学分析探究观察组患者发现,病程与服药时间越长,患者肝胆异常情况出现越为严重P<0.05,年龄越长患者,肝胆异常几率越大P<0.05,患者患病与其性别差异无关P>0.05.结论:肝胆性疾病易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中产生,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肝胆部位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服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 ,入院时、3个月和 1a后测量体重及Quetelet指数的变化。结果 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患者体重明显增加、Quetelet指数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氯氮平、舒必利等低效价药比氟哌定醇等高效价药更易增加体重。结论 体重增加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 ,治疗期间做好心理及饮食护理 ,注意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过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现状。方法对42例过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服用药物种类、临床症状及相关社会原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42例患者中服用氯氮平和氯丙嗪为多,氯氮平平均剂量(3425±1136.75)mg.次-1,氯丙嗪(3000±1000)mg.次-1;疾病分类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66.67%),其次为抑郁症(16.66%)。自杀原因以婚恋关系导致抑郁症状及幻听出现为主。结论患者家属要管理好精神药品及观察病情变化;精神病医院应大力加强精神卫生宣传及心理咨询工作,并做好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4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7例)和对照组(116例),研究组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进行4周的观察。结果入组时两组的NOSI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末研究组NOSIE量表的激惹、精神病理低于对照组,社会能力因子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观察期间冲动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其发生冲动行为的风险,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药物治疗作用包括药物本身的药理效应和药物引起的心理效应。药物作用是心理效应的基础,心理效应可以影响药物效应,增强或削弱药物作用。精神病病程长,易复发,患者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长达数月、数年或长期服用。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理作用的延伸,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会产生许多复杂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结肠癌术后患者情绪与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改良的认知行为干预疗法-“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对结肠癌术后患者的情绪及免疫是否存在积极的调节作用.方法对一组结肠癌术后患者进行“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干预治疗,及时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测定了干预前后不同期间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并与未加认知行为干预的结肠癌术后病人作对照.结果认知行为干预后的患者,心身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未干预患者,其T淋巴细胞亚群也相应升高,至术后1个月已恢复正常.而未加认知行为干预的患者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这种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结肠癌术后患者的情绪及免疫功能调节存在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取合理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方法将10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合理认知行为疗法。比较2组的认知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希望水平得分、健康知识等方面高于对照组,护理后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心理功能、物质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帮助子宫切除术患者建立良好的认知,改善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在线随访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自尊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某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由社区精防医师进行随访,干预组由精神科医师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体进行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在线随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分别用医学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评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自尊与个人评价等社会心理层面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24周后,干预组PANS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MARS1-4项评分、SSRS评分、RSE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24周后,干预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MARS1-4项评分、SSRS评分、R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在线随访干预有助于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服药依从性、提升社会支...  相似文献   

14.
吴爱纯  费世枝 《中国康复》2019,34(7):364-367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透析期间接受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透析前或透析期间接受30min的认知行为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营养不良 炎症评分(MIS)和健康调查简表SF 36评分,并收集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指标评估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MIS评分明显降低,ALB、Hb指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SF 36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管理,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康复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康复治疗,观察4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自杀态度问卷、应对方式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经住院治疗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只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及常规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鉴于临床脑卒中患者主动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低,进而导致康复预后差的现状,采取具有循证护理依据的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以达到提高患者对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的目的。方法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和Meta分析的结论,以循证护理的最佳证据为基础,制定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护理决策。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偏瘫患者6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于基于循证护理的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于一般主动康复功能锻炼。评价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状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主动康复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和抑郁情绪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观察组的效果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循证护理为基础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专项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对淋巴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淋巴瘤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项认知行为干预方案.随访4个月后,采用恐惧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