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前)住院的PICC置管患者8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后)住院的PICC置管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组建PICC置管维护小组,对PICC置管维护实施规范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维护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技术水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置管及留置期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PICC规范化培训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立PICC护理学组,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和考核,比较培训前后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规范化培训后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提高,发生导管堵塞、脱出及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感染的比例均降低(P<0.05,P<0.01)。结论:PICC规范化培训可有效提高PICC的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预防性化疗患者应用PICC的安全性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60例肝癌肝移植术后应用PICC进行预防性化疗的患者,观察其置管、带管及拔管全过程中并发症及异常情况的发生率,并与同期66例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应用PICC进行化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同时,总结肝癌肝移植术后应用PICC进行预防性化疗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 2组在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非计划性拔(脱)管率、穿刺点局部愈合不良发生率、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方面,肝移植组显著高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均为0.结论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导管维护流程并做好患者的宣教管理,能确保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应用PICC进行预防性化疗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200例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的过程及护理经验,包括置管维护等.20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在术后7d之后的置管维护及护理过程中,15例发生感染,2例发生导管堵塞,2例发生静脉炎.认为PICC置管的护理是肿瘤患者术后最主要的问题,应当注重PICC的维护,以延长PICC使用寿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无缝隙护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新突破,主要目的是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1],使患者得到全面、细致、有效的护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我科2010年1~12月在“无缝隙组织”理论指导下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式护理管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对我院外科65例经PICC途径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全疗程跟踪护理,并总结护理中的经验。结果:患者满意,带管时间能满足不同患者化疗的需要。结论:置管前充分的准备、置管中严格操作规程、置管后全程跟踪式护理能提高PICC置管及带管的成功率,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及局部药物高浓度的刺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并发症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PICC置管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12月的41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的41例置管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与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通过置管前对患者基础状态、局部皮肤与血管评估、对置管及带管生活的认知度、专科护士资质及操作过程等进行风险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实施前后PICC维护小组的护士对PICC理论与实践考核情况及两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PICC维护小组的护士对PICC理论与实践操作得分均高于实施前,但仅实践操作的评分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渗血、移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通过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士对PICC置管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居家带管自我管理能力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PICC置管及维护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581名乳腺癌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以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269名患者为管理前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312名患者为管理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PDCA循环管理后组的导管平均留置(150±31.4)天长于管理前组PICC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21±23.1)天, PDCA循环管理后组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6.41%低于管理前组PICC导管并发症24.16%。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置管时间,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98例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3年7月~2013年12月的1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应用无缝隙护理方法进行PICC置管护理,包括无缝隙护理团队的建立、明确各级人员职责、成员的培训教育、无缝隙护理方法的实践;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静脉炎、感染、堵管、导管移位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缝隙护理方法进行PICC置管护理,可保证导管维护的规范化、标准化、连续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回顾性分析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及维护的标准操作流程,对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能力。结果降低了PICC置管期间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破损、导管感染的发生率(P0.01或P0.05)。结论实施PICC置管及维护风险管理,可以减少置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张慧  黄李华 《护理学报》2017,24(20):44-46
目的 调查肺癌化疗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15年6月—2016年7月抽取我科拒绝接受PICC置管的83例肺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及自行设计的拒绝PICC置管原因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肺癌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前4位的是:担心置管操作的危险性73例,占88%;不了解PICC置管技术69例,占83%;影响日常生活及美观61例,占74%;PICC维护不方便55例,占66%.结论 肺癌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主要为担心置管操作的危险性、对PICC置管知悉度低、担心置管后影响日常生活及美观、维护不方便等.建议护理人员加强PICC置管宣教;选择患者信任的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请科室内已经成功置管的患者以亲身经历和感受来相互交流;做好置管期间家庭护理指导;指导患者或家属选择离自己居住地距离最近的医院作置管后后期维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89例应用PICC置管的肝癌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 89例PICC置管的肝癌患者中88例无感染、静脉炎、堵管发生,1例因院外并发穿刺点感染拔管。结论对进行PICC置管的肝癌患者应加强穿刺点及局部皮肤的护理,预防感染、堵管及静脉炎的发生,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发症,可以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患者使用PICC期间的护理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使用PICC的安全问题。方法对150例鼻咽癌患者实施PICC置管,分析护理人员实施PICC操作及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在PICC置管及护理过程中,护士缺少PICC理论知识;PICC护理技术操作不当;健康教育不到位;法律意识薄弱。结论要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操作及护理的安全意识,保证PICC使用的有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PICC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4例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原因有:导管长度测量及读片误差,PICC异位到右心房致心律失常3例;导管维护不到位,PICC外露部分滑入体内,导管末端至右心房,致右心房附壁血栓1例。均经积极处理后PICC继续正常使用。针对原因提出护理预防措施: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PICC置管过程,减轻其心理紧张感;采用一字型测量法等,穿单件病号服或暴露患者穿刺侧肢体,准确测量PICC长度;规范X线片申请单书写要求,并仔细阅读X线片;做好PICC规范化维护及记录;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PICC置管技术,以提高PICC护理质量,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在院PICC置管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8~9月调查在院PICC置管患者,记录置管及维护的情况,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共调查190例置管患者,PICC置管主要应用在肿瘤科,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为69例,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传统穿刺技术(盲穿)和未使用维护包进行维护,其中过敏性皮炎和导管脱出与未使用维护包有关,导管移位与盲穿技术有关。结论:随着PICC置管的增多和留管时间延长,其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增加;PICC置管普及B超引导下的穿刺技术(MST)或加强盲穿技术培训以及置管维护使用维护包,规范维护流程,加强护士维护技能的培训,可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PICC置管及维护专项护理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PICC置管及维护项目所投入的实际护理成本与现行收费之间的偏差,为护理劳动价值得到合理补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用项目成本阶梯分摊法,对PICC置管106例次及置管后维护145例次实际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测量、归集、统计,对实际投入护理成本进行核算,与现行PICC置管及维护的收费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项次PICC置管成本(2259.99±30.99)元,比现行收费标准1532.79元高727.20元(33%),单项次维护成本(61.96±5.23)元,比现行收费标准38.71元高23.52元(38%)。结论现行PICC置管及维护专项护理技术收费价格严重偏离实际投入护理成本,护理服务价值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和体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策略在超声介导下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行PICC常规置管及维护的68例病人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4月—2022年3月在常规置管及维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策略使用PICC的76例病人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一次置入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一次置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介导下PICC置管及维护中应用集束化策略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使病人获益最大化,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在导管维护管理中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导管维护质量。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424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在院内院外导管维护管理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424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在对其导管进行维护管理中出现并发症25例,占5.90%,其中院内维护发生10例(穿刺点感染1例、机械性静脉炎7例、导管堵塞2例),占2.36%,院外维护发生15例(导管滑脱2例、穿刺点感染5例、机械性静脉炎2例、导管破损4例、导管堵塞2例),占3.54%。结论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导管进行系统的维护管理,可以减少患者穿刺部位的感染率及拔管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469例乳腺癌患者均行PICC置管治疗,探讨穿刺部位、穿刺次数、置管时间以及化疗次数与PICC置管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发生感染与患者PICC管的穿刺部位和穿刺次数不相关(P〉O.05),而与PICC置管时间及化疗次数相关(P〈O.05)。结论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为患者的置管时间及化疗次数,患者PICC置管的时间越长及化疗次数的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就增加;在置管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注意伤口的干燥与无菌,避免不必要的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规范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的操作规程,确保PICC置管的安全管理.方法 对各科推荐的护理骨干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和考试,合格者颁发PICC置管资格认证书,各科成立骨干质控小组,监管本科的PICC置管的的日常维护.结果 我院开展PICC置管科室由1个病区拓展至10个病区,护士对PICC的置管操作及导管维护知识有很大的提高,有11名护士获得了资格认证书.结论 经过3 a多的临床实践和探索,建立技术协作,资源共享,使我院PICC置管及导管日常维护操作流程形成了统一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完善了PICC相关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批置管技术操作过硬的PICC置管骨干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