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置管前护理会诊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及对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PICC置管早产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35例早产儿为实施前,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28例早产儿为实施后,实施前未实施护理会诊,实施后在置管前实施护理会诊。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早产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实施前,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发生堵管、静脉炎、导管异位以及送管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PICC置管前进行护理会诊,能够有效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PICC置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ICU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PICC置管的ICU患者600例,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实施PICC置管的ICU患者30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PICC置管的ICU患者300例设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一次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在ICU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中应用效果较佳,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姚小燕  吕萍  赵红梅 《妇幼护理》2023,3(18):4519-4521
目的 探讨 B 超引导下 PICC 置管前综合护理干预对置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行超 声引导下 PICC 置管患者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按照本院根据美国 2016 年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及我国 2013 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制定的超声引导下 PICC 置管操作流程进行置管和 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 PICC 置管操作流程置管。分析比较置管情况、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 果 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一次置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复穿刺、送鞘困难、送导丝困难、送导 管不顺畅等置管困难情况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 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B 超引导下 PICC 置管前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置管情况, 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9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适用脐静脉置管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比较两组PICC置管1次穿刺成功率、计划性拔管率、体质量增长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体质量增长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PICC置管,脐静脉联合PICC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前评估与综合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进行PICC置管化疗的8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置管前评估与置管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ICC置管前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置管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肺癌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置管前心理评估及风险预判护理干预措施在肿瘤化疗患者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普外一科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4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按照PICC置管常规操作流程给予相应日常护理,观察组在PICC置管前实施心理评估和风险预判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置管后4周的生活质量评分QOL、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QOL量表评分无明显显著性差异,置管前观察组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置管后4周,观察组QO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前心理评估和及风险预判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置管前患者焦虑状态,确保置管过程顺利和置管后导管维护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保证患者化疗过程顺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音乐护理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共104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儿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音乐护理.记录两组患儿置管前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置管时间和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急性操作性疼痛评估量表评价两组患儿置管时的疼痛感.结果 观察组置管前呼吸、心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急性操作性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ICC置管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早产儿提供音乐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置管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前)住院的PICC置管患者8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后)住院的PICC置管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组建PICC置管维护小组,对PICC置管维护实施规范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维护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技术水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置管及留置期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对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新生儿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患儿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导管阻塞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导管异位率、血栓形成率、家长对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新生儿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患儿PICC并发症及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PICC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行PICC导管的新生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对患儿PICC置管前、中、后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和堵管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病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和堵塞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在置管后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和水肿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新生儿PICC置管前、中、后采取全面的舒适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同时降低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堵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P波变化结合超声引导下头皮钢针穿刺技术判断极低体重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安全性、精准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行PICC置管的极低体重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头皮针穿刺结合心电定位技术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心电图P波形态变化调整PICC导管置入深度,观察穿刺及送管一次成功率及导管尖端到位精准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到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技术精准定位结合超声引导头皮针穿刺技术在极低体重儿PICC导管置入过程中应用,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送管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风险,P波形态变化对导管尖端定位精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在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留置外周静脉困难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肉眼观察操作,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技术,比较两组穿刺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置管位置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操作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外周静脉开放困难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管道术,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耗时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OCUS-PDCA模式在早产儿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NICU行PICC置管的7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将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37例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将实施FOCUS-PDCA模式护理的38例早产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PICC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心理应激反应,记录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PICC置管成功后,观察组早产儿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FOCUS-PDCA模式应用于早产儿护理中可明显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置管期间的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早产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依从性、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行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行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在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实施舒适护理。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患者舒适度及堵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行PICC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置管痛苦,提高患者置管带管的舒适感,减少堵管、非计划拔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隧道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本院肿瘤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隧道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术,隧道组给予隧道式PICC置管术,比较两组置管效果、并发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情况。结果:对照组和隧道组置管时间基本相同(P>0.05),隧道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尖端达最佳位置率高于对照组(P<0.05);隧道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隧道组置管时、置管1 min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隧道式PICC置管术可改善肿瘤病人置管效果,减少病人并发症及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次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8例首次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有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两组患者置管前和出院前进行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PICC置管前和出院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PICC置管前和出院前SDS严重度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行PICC置管会加重肿瘤患者的焦虑状况,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PICC实施小组管理对置管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09年7月设立由4名已获取PICC单独置管操作证书的护理人员组成PICC置管小组,由专人负责开展PICC置管及其维护的全程跟踪观察服务,按照时间先后选择2009年1-7月(小组成立前)住院的22例恶性骨肿瘤置管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8月-2010年5月(小组成立后)住院的26例恶性骨肿瘤置管患者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出血量及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和置管时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立PICC置管小组,可提高PICC穿刺技术水平和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化疗期间使用PICC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肉眼盲探操作,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操作,比较两组准备耗时及穿刺操作耗时;统计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及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耗时显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渗漏、堵管、感染及尖端异位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老年患者PICC置管,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以德尔菲法为基本构建PICC置管术前评估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我院采用PICC进行治疗的18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使用以德尔菲法为基本构建PICC置管术前评估表对其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穿刺及置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以德尔菲法为基本构建PICC置管术前评估表进行评估,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置管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程心理干预对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应激反应及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2月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置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后7 d焦虑、抑郁、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置管依从性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PICC置管患者应激反应,提高依从性,延续置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