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心肾阳虚证是中医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证 ,本实验研究欲建立与临床相应的大鼠心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方法 从对中医心肾阳虚证的模拟入手 ,依据相关中医理论及心肾阳虚证的症状、体征 ,将大鼠甲状腺切除并 ip阿霉素 ,从而造成大鼠心肾阳虚模型。结果 大鼠甲状腺切除并 ip阿霉素后 ,动物左心室功能明显减退且甲状腺功能显著性低下 ,以及伴畏寒、蜷缩、呼吸微弱等 ,出现了非常类似人类心肾阳虚证的主要症状 ,认为该方法可造成大鼠心肾阳虚模型。结论 大鼠甲状腺切除并 ip阿霉素后 ,动物的症状、体征能体现所模拟的心肾阳虚证型 ,可将该方法作为中医心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留存不同肾单位条件下阿霉素肾病水肿模型是否符合临床肾阳虚水肿证。方法:将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阿霉素注射组、左肾切除并阿霉素注射组、左侧3/4肾切除并阿霉素注射组;采用切除左肾及阿霉素注射诱发,使大鼠表现出一定的阳虚证症状,以大鼠一般状态、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血浆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血浆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肾组织病理学改变为检测指标,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肾切除组及左侧3/4肾切除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纯阿霉素注射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均活动减少、大便溏泻、毛皮晦暗、畏寒和体质量降低,中医水肿症状量化得分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升高,TG、TC、Cr、BUN升高,血浆cAMP含量降低,cGMP含量增高,cAMP/cGMP比值显著降低,模型组均出现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肾阳虚水肿中医证型诊断。但所有模型成模45 d均会出现自愈倾向。结论:单纯阿霉素注射肾阳虚水肿模型符合临床实际,节省了动物资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肾阳虚水肿模型。  相似文献   

3.
温阳健心灵对心肾阳虚型心衰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筛选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的新药,切除大鼠双侧甲状腺以造成大鼠肾阳虚,然后在此基础上持续注射ADR以造成亚急性心肌损伤,成功模拟了慢性充血性心衰心肾阳虚型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筛选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的新药 ,切除大鼠双侧甲状腺以造成大鼠肾阳虚 ,然后在此基础上持续注射ADR以造成亚急性心肌损伤 ,成功模拟了慢性充血性心衰心肾阳虚型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5.
试用睡眠剥夺方法建立心虚证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用睡眠剥夺的小站台法,模拟中医理论的"惊"和"劳"等病因,在20只大鼠身上建立心虚证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它能够使实验动物产生某些心虚证的体征。并可通过控制睡眠剥夺的时间,选择性的造成类似心阴虚、心气虚或气阴两虚偏气虚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虽然单纯证的动物模型的现代医学疾病属性确定无疑,但证的属性则因中医病因造模、干预后动物症状体征辨证和理化检测指标异常与证没有特异性对应关系而无法确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叠加了现代医学疾病模型和中医证模型两种造模方法,此类模型不仅自身存在各种弊端,而且还存在两种造模方法叠加后不确定的关系。病证结合模型通常不是在同病诸证的比较中建立起来,因而不具备排他性。中医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证属性评价方法存在众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西医疾病诊断的症状体征与该病所辖诸证的症状体征相差悬殊,西医疾病的症状体征甚少,而病辖诸证辨证的症状体征远远超出疾病的症状体征,辨证症状绝大多数来历不明,以一种虚拟状态存在,进而导致由虚拟症状抽象出众多虚拟证,并通过相关辨证标准得以体现,给动物模型的研制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中医大肠湿热证模型SD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和检测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探讨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复制成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模型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并给予清热利湿方药急泻康治疗,观察动物模型给药后的变化。结果:该模型在发病条件,主要症状、体征、病理变化(以直肠和回肠为主)等均近似于中医大肠湿热证型,模型大鼠经急泻康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和病理变化基本恢复。结论:肠道病理变化可能是大肠湿热证最直接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模型与中医阳虚的关系.方法:用阿霉素(ADR)诱导一种类似人类微小病变肾病模型,选用温阳活血方进行治疗,并设空白、模型对照组,观察大鼠症状、体征、体重、血清皮质醇、血浆cAMP、cGMP、血浆及肾组织TXB2、尿蛋白、血生化及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阳虚症状、体征,血清皮质醇下降,血浆cGMP升高,cAMP/cGMP下降.治疗组阳虚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结论:阿霉素肾病模型动物的症状及微观指标有阳虚表现,值得作为病证结合的实验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2次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DN)模型,接着服用苦寒中药煎剂制造脾肾阳虚证。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加两次小剂量腹腔注射STZ的方法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再将所有造模成功大鼠予腺嘌呤及苦寒中药(龙胆草、栀子、番泻叶)混合灌服,完成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型大鼠模型。观察造模后动物体重、饮食、体温、精神等,以评价动物模型脾肾阳虚存在的指标。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进行血清FBG、SCr、24h尿蛋白定量、肾重指数测定及肾小球病理学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肾脏病理切片有明显的肾小球硬化;FBG、SCr、24h尿蛋白定量、ET、肾脏指数均升高(P≤0.05)。症状大鼠明显消瘦,多饮、多尿,精神萎靡,倦怠,蜷缩,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毛发无光泽。结论:该动物模型是一个更符合临床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证发病过程的动物模型,为脾肾阳虚的讧型实质探讨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多因素复合法结合线栓法制作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对宏观体征、神经病学评分、脑梗死灶体积、血清SOD、MDA变化的观察,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用SD大鼠,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先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再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线,从颈外动脉插入颈内动脉,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结果 通过对一般体征和微观指标的观测,发现模型大鼠基本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特点和现代医学脑梗死的病理变化规律。结论 该方法可成功复制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本动物模型可用于中医药防治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干预后出现的症状体征判定模型动物证的属性,因用于临床和动物的辨证标准不规范、不客观和不严密;人的症状体征在动物体难以全面、准确地表现;动物出现的症状体征多半不携带证的信息;不同造模方法干预出现的症状体征大同小异,进而导致依靠症状体征判定动物模型证的属性无法判断。用方药反证法判定模型动物证的属性,则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所有的药物反证,仅用一组方药干预受试动物,未能通过2 组或多组方药的比较确认动物模型证的属性。大量研究证明,多种不同功能的方药均可改变同一模型动物的状态和客观指标。另一方面,采用对照原则,借助调节和改善模型动物效果最佳的方药判定证的属性,因前期证本质研究等未能提供普遍认可的效应指标和指标群,使这一研究无法操作。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肾阳虚证是慢性肾脏病的临床重要证候之一,而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中医学界研究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研究方法。为了对这一模型进行系统的研究,指导相关实验研究的开展,本文对二十年来的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文献做了总结与分析。研究发现,目前的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在造模方法、模型评价与模型应用方面仍存在造模方式局限、评价指标缺乏特异性及对证候本质研究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本质的研究。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了采取复合因素造模、增加特异性检测指标、引入多组学分析、完善模型评价体系等等措施,并提供了本团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推动该模型的深入研究,深化对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认识,促进构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标准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标准、辨证标准与技术方法,并为相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可操作性、重复性好的高脂血症大鼠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方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12只予以高脂饮食及长期激怒,模拟高脂血症及中医肝肾阴虚证的病因,复制高脂血症大鼠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消瘦、活动减少、竖毛少泽、食欲减少、弓背、扎堆等现象,生化检测结果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血浆cAMP(环腺苷酸)含量升高,E2(雌二醇)、E2/T比值显著升高。[结论]高脂饮食配合长期激怒,可使大鼠的症状、实验室指标均能体现所模拟的高脂血症肝肾阴虚证模型,符合临床实际,可将该方法作为中医高脂血症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案。  相似文献   

14.
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中医动物实验中证候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模拟了中医专家在临床诊断中将四诊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评判的思维方法。将动物模型的所有症状、体征以及检验结果组成评估因素论域,通过建立隶属函数等方法求出每个动物模型的每个评估因素的隶属度值.赋予不同评估因素以不同权重,最后建立模糊数学模型求出每个动物模型综合评判的隶属度值,按最大隶属原则来评价每个动物模型造模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5.
肾阳虚大鼠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动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肾阳虚时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动态变化特征。方法:肌肉注射可的松复制肾阳虚大鼠模型,采用分批宰杀的方法观察早期、中期和晚期肾阳虚大鼠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指标,分析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肾阳虚不同时期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下降程度不一。结论:较理想的肾阳虚动物模型时间为15~30天。  相似文献   

16.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未被完全阐明,现代医学缺乏稳定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建立符合中西医病证特点的IBS-D动物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并完善治疗方案。临床吻合度是一种以疾病中西医最新诊断标准为依据,评价动物模型对中西医病证模拟效果的指标。该文通过对IBS-D动物模型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发现IBS-D模型所用动物多以大鼠为主,所用方法多为单因素诱导、双因素诱导和多因素联合诱导,所表现的疾病特征主要是与内脏痛觉过敏或(和)胃肠动力异常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其中,单因素诱导IBS-D大鼠模型多具备很高的西医临床吻合度,而中医临床吻合度不足;双因素诱导和多因素诱导的IBS-D模型西医临床吻合度多数较高,但也存在吻合度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此外,IBS-D中医证候模型构建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而脾肾阳虚、脾胃湿热、脾虚湿盛,寒热错杂证候模型略显不足。因此,今后仍需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或研发新的IBS-D动物模型,为本病的中西医病证机制探索和治疗手段研发提供更适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用以药测证原理研究慢性肾衰大鼠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以药测证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辨证方法,这里采用本法评价动物模型的证候属性。方法:用腺嘌呤制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龟鹿补肾口服液、知柏地黄丸灌胃,观察血清尿素、肌酐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各组大鼠血清尿素和肌酐水平有显著差异,温补肾阳和滋肾清热组对两值均有显著作用,但以温补肾阳组作用明显。结论:腺嘌呤所致慢性肾力能衰竭动物模型属于中医肾阳虚证侯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他巴唑模型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的影响,比较性别对他巴唑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他巴唑模型最为常用的造模时间(15天)分成3个剂量组进行造模,考察了他巴唑模型的体温、体重变化、血清皮质醇(COR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L)、甲状腺素(T4)、睾酮(T)/雌二醇(E2)等指标,观察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个轴的变化,并比较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模型的区别。结果:认为大鼠他巴唑模型可以出现明显的体温下降,血清T3、T4下降,而对肾上腺轴和性腺轴的干扰不明显。结论:他巴唑模型适用于模拟甲状腺功能低下为主的肾阳虚证,其他方面的病理改变不明显,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均可以用作造模动物。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糖尿病足的病因病理和疗效评价的有效工具。综述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足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可分为模拟病理改变的单因素/"病"模型,模拟病理与体征的多因素/"病""证"模型和模拟临床症状体征的其他/"证"模型。  相似文献   

20.
外湿致病动物模型研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六淫湿邪是引起人体疾病常见的重要因素和发病条件。本课题研究希望促进中医六淫学说的科学化、客观化,使中医病因理论有所创新和发展。方法:在外湿理论指导及前期实验基础上,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不同自然环境。将健康大鼠分别在外湿、寒湿、湿热、寒冷、温热、正常及无菌(相对无菌)等环境中造模30天,综合分析模型动物机体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大鼠在造模期间,出现因湿、温度异常改变而造成的程度不同的症状和体征。结论:该模型可以认为是一种较为稳定、可靠的外湿致病动物模型。外湿致病的内涵应该是季节气候环境、生物性致病因子以及机体自身反应的综合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