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仅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0.3~1.5%。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受累的部位是脑,而累及脊髓的极为罕见。影像学检查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肿瘤的发生脑原发性淋巴瘤以前有许多不同的病理学名称:网状细胞肉瘤,微小胶质瘤,血管周围肉瘤,网状组织细胞肉芽肿性脑炎,外膜肉瘤,外膜周围肉瘤,圆形细胞肉瘤,微小神经胶质增生等。这些不同的名称反映了对于这种肿瘤的细胞起源有所争论。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病理基础分析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特点,复习文献,探讨MRI新技术对颅内原发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淋巴瘤8例,回顾性分析其MRI特征。结果:8例中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T细胞性2例。3例为单发病灶,5例多发。4例病变位于近中线深部脑组织,4例靠近脑表面。MRI平扫瘤体T1WI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中等或稍高信号。DWI多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联合使用MRI新技术,可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MRI诊断髓内原发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脊髓恶性淋巴瘤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中发病率极低,局限于脊髓内者更为罕见,约占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1%~2%。原发性脊髓淋巴瘤多见于60岁以上的人,多发生在脊髓胸段。本病例发生于颈段,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弥漫大B细胞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rna,PCNSL)是一种局限于巾枢神经系统内的结节型淋巴瘤。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中93%为原发性。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型,以原发性结节为主要表现者占5%。在原发性淋巴瘤中,98%为B细胞淋巴瘤,其余少见的为T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5.
乔振才  徐文俊  荣效国  王荣  邓慧芬 《武警医学》2008,19(12):1139-114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rimary entral ervous ystem ymphoma,PCNSL)是原发于脑和脊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病变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不伴有其他系统的播散,临床上较少见,仅占颅内肿瘤的0.74%~1.2%,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上无特异性,非病理难以确诊,故容易误诊,预后较差。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笔者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成人肾脏罕少见原发恶性肿瘤的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罕少见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CT特点。结果 26例中12例嫌色性肾细胞癌、3例集合管癌、3例MiT家族异位性肾细胞癌、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滑膜肉瘤、2例原发肾淋巴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最大径20~141 mm,平均62.5 mm; 23例肿瘤呈实性(其中13例伴囊变坏死)、3例呈囊实性。平扫病灶CT值与正常肾实质相仿或略高,动态增强扫描各期病灶CT值均低于正常肾皮质,病灶增强扫描各期平均绝对强化值分别为51.35 HU、52.69 HU、36.50 HU。5例增强后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其余21例均表现为缓慢、持续的强化方式。结论 罕少见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由于化疗和放射治疗的发展已改变恶性淋巴瘤的预后,可使病人存活时间延长,有时甚至可完全治愈。本文目的是对恶性淋巴瘤有人所有CT 检查进行分析,以显示确诊的特征性表现。具有脑实质淋巴瘤病人所有CT 检查,包括16例,7例女性,9例另性。年龄由35岁至76岁(平均63岁)。有10例没有全身性淋巴瘤表现即原发脑淋巴瘤经手术或尸检,诊断为病理所证实。有6例病理证实为全身性淋巴瘤,CT 检查为阳性表现,考虑淋巴瘤继发累及脑。  相似文献   

8.
继发性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附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为原发于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淋巴肉瘤与网状细胞肉瘤 ,主要发生于淋巴结,也可发生于或转移到淋巴结外的任何器官,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侵犯骨骼是指骨病灶为全身病变的一部分,由骨外病灶经血行播散或邻近肿大淋巴结直接侵犯所致,故又称为继发性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现将我院近年遇到的1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原发性淋巴瘤是少见的恶性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0.8%~1.5%[1],但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国内外有关文献脑原发性淋巴瘤的报道虽多,但由于其影像学特点变化多样,误诊率仍然较高。本研究通过对14例脑原发性淋巴瘤的病例的CT、MRI影像学表现的分析,以提高CT、MRI对脑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脑原发淋巴瘤的MRI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脑原发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特征,以加强对该肿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1例脑原发淋巴瘤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肿瘤的部位分布、形态和肿瘤的信号特征。结果:11例肿瘤中,顶叶4例,额叶3例.胼胝体及透明隔区3例,眼球及海绵窦区1例。全部肿瘤呈实质性肿块,7例T1WI呈稍低信号.T1WI呈稍高信号;4例T1WI和T2WI呈等信号;增强后11例肿瘤均呈明显均匀性强化。结论:脑原发淋巴瘤多起源于脑实质和胼胝体区.肿瘤通常没有囊变和坏死,增强后呈明显强化是其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以帮助临床合理的诊断、治疗及对预后的判断。方法近9年经病理证实的31例PCNSL,其中27例为原发性脑淋巴瘤(PBL),4例为原发性眼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在活检或手术后,患者主要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化疗以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甲氨喋呤+阿糖胞苷方案为主;全脑放疗40~44Gy,局部肿瘤缩野放疗加量11~25.4Gy。对眼部淋巴瘤放疗25.2~30Gy。结果 PCNSL患病率明显上升(增加了2.6倍)。全组患者均为免疫正常者。发病中位年龄57岁(14~83岁),PBL≥60岁占48.2%。脑多发病变者22例(81.5%)。脑立体定向活检确诊20例(1次性成功率90%),手术确诊11例。B细胞淋巴瘤占93.6%,T细胞淋巴瘤占6.4%。有4例患者在外院曾误诊65d至7个月。全组PBL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2%、52.3%和35.0%。全组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结论 PCNSL常发生在中老年人,B细胞来源为主。PBL临床和影像学很难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相区别,易误诊。对PBL疑似患者,脑立体定向活检可提高诊断效率。化、放疗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60岁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少见原发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特征,并与病理学对照,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子宫少见原发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中子宫腺肉瘤2例,癌肉瘤3例,间质肉瘤1例,6例主要表现为宫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均伴不同程度出血及坏死表现,增强扫描后实质部分呈不规则明显强化,其中1例合并盆腔及腹膜种植转移,1例合并大量盆腔积液;子宫淋巴瘤及平滑肌肉瘤各1例,表现为子宫肌层形态弥漫或局限性膨隆,平滑肌肉瘤增强扫描后不均匀性强化,1例淋巴瘤增强扫描后呈中度均匀强化。结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对子宫少见原发恶性肿瘤的正确诊断率,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判断肿瘤的解剖部位及对邻近组织的侵犯情况,但最终确诊仍需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3肝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肝胆管细胞癌、肝胆管细胞囊腺癌、肝纤维板层细胞癌、肝转移性肿瘤、肝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等.  相似文献   

14.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NSPML)临床少见,原发于侧脑室内的恶性淋巴瘤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1992年7月收治1例右侧脑室内恶性淋巴瘤,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5.
作者为了评价小儿颅内幕上转移瘤 CT 特征,并与小儿原发脑瘤及成人脑转移瘤比较,分析了小儿转移瘤31例(<15岁),男18例,女13例,包括颅骨肿瘤累及硬膜外或硬膜下。31例中,成髓细胞瘤8例,成神经细胞瘤4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淋巴肉瘤、肝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非何杰金氏病各2例,成骨肉瘤、纤维肉瘤、未分化肉瘤、胚胎  相似文献   

16.
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 :脑内原发淋巴瘤MRI表现为 :①肿瘤单发或多发 ,以幕上分布为主 ;②形态类圆形成不规则形 ,T1 WI呈低信号 ,T2 WI呈高或等信号 ,信号均匀 ,DWI呈高信号 ;③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 ;④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 ;⑤可侵及软脑膜和 /或室管膜并沿之播散 ;⑥肿瘤对放疗和化疗敏感 ;形态、大小变化显著。结论 :脑内原发淋巴瘤的MRI增强扫描形态、占位效应以及肿瘤的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 ,在多数情况下可作出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CT及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CT和MR/对脑内原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淋巴瘤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发10例、多发2例,CT表现多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MR/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为稍高信号,CT和MR/增强扫描多为均匀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它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I多序列合理应用和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于纵隔(胸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例病理证实的原发于纵隔(胸腺)淋巴瘤的MR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胸腺瘤(癌)进行鉴别,归纳总结原发于纵隔(胸腺)淋巴瘤的MRI特征性表现.结果 9例原发性胸腺淋巴瘤中2例为霍奇金淋巴瘤(HL),5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前驱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与胸腺上皮源性肿瘤比较:①淋巴瘤发病年龄明显较胸腺瘤、胸腺癌轻,为(29.7±17.0)岁.②肿瘤边缘模糊征象,淋巴瘤发生率与胸腺上皮源性肿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本组1例淋巴瘤可见假包膜,胸腺上皮源性肿瘤未见此征象;④分叶征,淋巴瘤发生率明显高于胸腺瘤,而与胸腺癌无明显差异.⑤延迟期"边缘环形强化"征象,淋巴瘤发生率高于胸腺瘤及胸腺癌.其他征象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 多种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综合应用在对原发性胸腺淋巴瘤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胶质肉瘤(gliosarcomas,GS)为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2007年 WHO关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于胶质母细胞瘤的一个亚型,认为该肿瘤是具有向胶质和间叶组织双向分化的恶性肿瘤,WHO分级为Ⅳ级,预后差。笔者搜集3例2010年3月-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多发胶质肉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免疫状态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淋巴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共发现病灶39个,病灶除分布于额叶、颞叶、基底节等常见部位外,还可见于胼胝体、视交叉和松果体区。CT平扫:95%的病灶呈等或高密度,82%呈均匀密度。MRI: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病灶占90%,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占100%。多数瘤灶呈轻至中度周围水肿(82%)和占位效应(82%)。CT和MRI增强扫描多为均匀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它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