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婷  杨军  潘景峰  陈志刚  张峰 《农垦医学》2002,24(6):399-401
目的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精确检测HBV -DNA的拷贝数 ,为临床判断病毒复制程度提供指标 ;对比分析荧光定量PCR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HBV -DNA的结果。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10 14例用ELISA法诊断为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HBV -DNA拷贝数。结果 :10 14例病人中 ,病毒拷贝数≥ 1× 10 5的 4 99例 ,阳性率4 9.2 % ;HBeAg阳性患者的HBV -DNA拷贝数≥ 1× 10 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病毒复制情况结果准确 ,对临床工作指导意义更大 ;HBeAg是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0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 ,对照组给予口服联苯双酯 ,疗程 1a。观察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对比观察 ,临床症状的改善、肝功能指标有效率及病毒学指标有效率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 5 0例患者在 1a的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拉米夫定能快速持续地抑制HBV -DNA复制 ,促进HBeAg发生血清学转换 ,并可使肝功能恢复正常 ,治疗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BV -DNA基因含量与HBV -M两者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荧光定量 -PCR(FQ -PCR)法对 5 5 3例乙肝患者及无症状携带者血清进行HBV -M以及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 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率和基因含量与HBV -M模式有很大关系 ,与HBeAg(+)高度相关 ,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0 1,P <0 .0 1) ,在抗 -HBe(+)组或抗 -HBs(+)组也检出了一定浓度的HBV -DNA ;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阳性率和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单凭血清免疫标志物模式难以准确判断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的强弱 ,定量检测HBV -DNA能真实反映HBV的复制情况 ,对诊断、治疗乙肝患者及疗效观察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和临床的关系,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乙型肝炎病毒患者DNA定量进行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比不同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的水平。结果 HBe Ag、HBs Ag血清学指标模式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最高,且其DNA对数的水平也较高;除HBc Ab、HBs Ag与HBs Ab,HBe Ag、HBs Ag与HBc Ab、HBe Ag、HBs Ag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每2种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与临床血清学指标模式均存在紧密关联,可以将血清学指标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DNA联合检测对早期乙型肝炎进行筛查并且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推广,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病毒载量,可以反映HBV的复制状态以及传染性,继而分析受检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状态[1].本研究采用化学发光法、FQ PCR法及速率法分别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sAg、HBV DNA及AST进行定量检测,探讨三者间存在的关系,更有利于临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6.
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定量分析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红  任晓丽 《广州医药》2010,41(6):33-34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国,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10%~20%,40%~50%通过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母婴均有较大危害。HBV—DNA是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最直接可靠的指标,定量检测HBV—DNA能准确反映出病毒载量和传染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HepatitisBvirus -DNA ,HBV -DNA)含量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aminotransferase ,ALT)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luorescencereal-timequantita 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 ,FQ -PCR)和连续监测法分别检测了 5 2 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及非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V -DNA和ALT水平。结果 当血清中HBV -DNA含量在 10 6拷贝 /毫升以下时 ,随着血清中HBV -DNA含量的增加 ,血清ALT水平升高 ;但当HBV -DNA含量超过 10 6拷贝 /毫升后 ,ALT水平反而随着血清中病毒数量的增加而呈减弱趋势。结论 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数量与ALT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不能只依据血清ALT水平来推断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8.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肝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邰立慧 《右江医学》2003,31(3):220-220
目的 选择HBeAg及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病人 6 0例 ,分为两组 ,治疗组予单磷酸阿糖腺苷 0 .4g静滴 ,一日一次 ,连续 2 8天 ,对照组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结果 治疗组HBeAg阳性、HBV -DNA均阳性的 30例中各有 15例转阴 ,对照组仅各有 2例转阴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P <0 .0 1。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 ,治疗 2 8天有半数患者HBeAg、HBV -DNA可转阴  相似文献   

9.
FQ-PCR技术评价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型传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HBV -DNA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不同血清型乙型肝炎的传染性中的意义和临床实用性 ,采用先进的FQ -PCR技术对 377例常见不同组合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阳性血清HBV -DNA作定量检测。结果显示 :检测出阳性2 6 8例 ,总阳性率为 71.1%。单纯HBsAg(+ )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为 5 4.9% (2 8/ 5 1)。认为运用FQ -PCR技术对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型HBV -DNA定量分析是评价其传染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应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同时随机设对照组 ,治疗组用膦甲酸钠注射液 ,同时用丹参、甘利欣、茵栀黄等保肝药物。对照组不用膦甲酸钠 ,其他保肝药物相同。并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HBeAg和HBV -DNA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临床症状 (纳差、腹胀、肝区疼痛 )、肝功能 (SB、ALT、AST)、HBeAg和HBV -DNA等指标经统计学比较有差异 (P <0 .0 5 )。提示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的定量测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HBV -DNA定量在肝病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意义 ,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与HBVDNA的相互关系。方法 血清的HBVM测定采用ELISA法 ,HBV -DNA定量利用外标法计算机辅助视频成像处理系统测定。结果 血清HBV -DNA含量随着HBsAg、HBeAg的转阴而下降。“小三阳”组HBVDNA( 1 .66× 1 0 9)显著低于“大三阳”组 ( 3.2 2× 1 0 9) ,P <0 .0 5。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三者的血清HBV -DNA定量逐渐降低。且肝硬化组HBVDNA定量 ( 1 .1 5× 1 0 9)与慢性肝炎组 ( 1 .5 1× 1 0 9)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DNA是判断乙肝有否传染性的标准 ,HBV -DNA的定量测定可以准确地判断乙型肝炎患者的演变过程。e抗原转变为e抗体后病毒复制并未停止 ,而只是HBV -DNA复制的下降。肝病患者随着肝脏损害的不断加重 ,其HB -DNA的复制会降低。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活性.因此直接检测血清中HDV一DNA是比HBsAg、HBeAs更直接、更敏感的指标.这项指标对评估乙型肝炎诊断及临床观察抗病毒治疗效果有较大的价值。本文应用斑点杂交技术对101例乙型肝炎病人、6例健“康献血员血清HBV—DNA进行检测,并与HBV血清免疫学标志进行了比较。工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取自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乙型肝炎病人1.2HBV-DNA斑点杂交试验采用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Bi。一HBV-DNA分子杂交试剂盒。HBV—DNA探针用生物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定量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数量以指导临床。方法 以荧光探针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法。结果 所检的 5 12份HBV的HBsAg( )、HBeAg( )、HBcAb( )的标本 ,HBV -DNA阳性率为 98.1% (10 3/ 10 5 ) ,平均拷贝数为 2 .4× 10 8/ml;HBsAg( )、HBeAb( )、HBcAb( )的标本 ,HBV -DNA阳性率为 6 8.5 7% (82 / 10 5 ) ,平均拷贝数为 8.9× 10 5/ml;HBsAg( )、HB cAb( )的标本 ,HBV -DNA阳性率为 5 6 .6 % (30 / 5 3) ,平均拷贝数为 3.2× 10 5/ml;HBsAb( )、HBeAb( )、HB cAb( )的标本 ,HBV -DNA阳性率为 31.4% (2 1/ 6 7) ,平均拷贝数为 3.2× 10 5/ml;非乙型肝炎和健康者没有检出HBV -DNA。结论 FQ -PCR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准确定量的优点 ,能够有效识别假阳性、假阴性 ,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的情况 ,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考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间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含量间的关系 ,为临床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的乙肝六标及HBV -DNA含量 ,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及国内近五年医学期刊的相关报导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检测的 775名患者中有 3 3 1人为大三阳 ,92 5%检出HBV -DNA ,含量为 7 49± 1 12 ,HBcAb检出率 95 2 3 >HBsAg85 94,几乎血清标志物的各种组合均有HBV -DNA检出。结论 :①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为大三阳 ,基本可以确定有HBV复制 ;②对于献血员筛选 ,有条件的地区最好同时进行乙肝两对半及HBV -DNA检测 ;③对于HBV感染者的复诊 ,尤其是为了观察药物疗效的患者 ,只需进行HBV -DNA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乙肝病人血清标志物(HBVM)指标阳性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病人血清标本94份,同时进行HBVM(ELISA法)及HBV DNA(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结果94例乙型肝炎病人中,HBsAg、HBeAg、HBcAb阳性24例,血清HBV DNA均阳性,阳性率为100%,20例乙肝HBsAg、HBeAg、HBcAb阳性血清中HBV DNA阳性17例,阳性率85%。结论HBVM与HBV DNA同时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抗病毒药物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 42例为治疗组 ,以苦参素注射液每日 40 0~ 60 0mg肌肉注射 ,疗程为 12周 ,同时加用拉米夫定 ,每天 10 0mg ,口服 ,共用 12周。对照组 3 1例单用苦参素 ,用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血清e转换率及血清HBV -DNA定量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两者联合应用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可提高疗效 ,减少或延迟病毒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后 ,外周血清中HBVDNA的检测反映了完整HBV颗粒的释放 ,是检测病毒复制最直接可靠的指标 ,也是目前评价拉米夫定抗病毒复制的常用客观指标。定量PCR技术能较敏感稳定地检测HBVDNA ,我们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HBVDNA的变化 ,并观察拉米夫定的临床疗效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血清标本取自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门诊或住院的 15 0例确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 ,男 96例 ,女 5 4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76岁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4 5例 ,肝炎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HBV -DNA和HBeAg联合检测乙肝长期用药病人 ,监控病毒治疗效果。方法  81例HBV -DNA和HBeAg阳性的患者分成 2组 ,4 0例患者采用拉米呋啶治疗 ;另 4 1例患者采用苦参素治疗。用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HBV -DNA ,用固相放免方法检测HBeAg。结果 拉米呋啶用药 12周的患者 ,血清中HBV -DNA和HBeAg的含量均显著下降 ,与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整个疗程中拉米呋啶对HBV -DNA的有效抑制率为 87.5 % ,小于检出限 5 .0× 10 2 ml的占 5 2 .5 % ,HBeAg转阴的占 15 .0 % ;苦参素用药 4周的患者 ,HBeAg的浓度显著下降 ,与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但是HBV -DNA的拷贝数却无明显改变。结论 拉米呋啶疗效明显优于苦参素 ,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全面的评价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定量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关系及HBVDNA定量分析在拉米夫定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109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水平及观察35例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结果:109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HBV—M)的阳性模式有一定相关性,在HBsAg、HBeAg阳性模式中约有93%以上病例HBVDNA阳性,其含量最高,而在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中其HBVDNA阳性检出率仅为67.7%,其含量不高。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含量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应用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清HBVDNA含量是诊断乙型肝炎和了解病毒复制与临床关系的重要指标,是指导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 42例为治疗组 ,予以苦参素注射液 ,每日 40 0~ 60 0mg肌肉注射 ,疗程为 2 4周。对照组 3 9例应用α -2b干扰素 ,每次 3 0 0万U ,隔日1次 ,肌肉注射 ,疗程为 2 4周 ,观察一年后两组的乙肝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血清e抗原转换率及血清HBV -DNA定量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苦参素与干扰素有相似的较强的远期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