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效果把161例确诊为PDAP的患者分为治愈组和治疗失败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CONUT评分与治疗效果的关联强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NUT评分对PDAP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失败组的透析龄(Z=-3.027,P=0.00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Z=-2.608,P=0.009)、CONUT评分(Z=-3.161,P=0.002)高于治愈组,白蛋白(t=2.158,P=0.032)低于治愈组。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OR=1.025,95%CI:1.011~1.039,P=0.001)、hs-CRP(OR=1.006,95%CI:1.000~1.011,P=0.038)、白蛋白(OR=0.906,95%CI:0.827~0.933,P=0.035)、CONUT评分(OR=1.529,95%CI:1.150~2.039,P=0.004)是PDAP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显示透析龄(OR=1.024,95%CI:1.008~1.039,P=0.002)、CONUT评分(OR=1.613,95%CI:1.058~2.459,P=0.026)是PDAP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龄联合CONUT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02(95%CI:0.580~0.882,P<0.001)。结论较长的透析龄、较高的CONUT评分是PDAP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联合CONUT评分对PDAP患者预后有着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前D-二聚体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按照治疗效果把161例确诊为PDAP患者分为治疗成功组及治疗失败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A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成功组的血清白蛋白(t=3.359,P=0.002)及首次腹膜炎发生率(χ^(2)=6.155,P=0.013)明显高于治疗失败组,其透析龄(Z=-3.314,P=0.001)、第3天透出液白细胞计数(Z=-3.951,P<0.001)、hs-CRP(Z=-3.093,P=0.002)、PCT(Z=-2.344,P=0.019)、纤维蛋白原(Z=-2.197,P=0.024)、D-二聚体(Z=-4.152,P<0.001)低于治疗失败组。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长透析龄(OR=1.025,95%CI:1.011~1.039,P<0.001)、高hs-CRP(OR=1.007,95%CI:1.002~1.012,P=0.008)、高PCT(OR=1.018,95%CI:1.002~1.034,P=0.029)、高纤维蛋白原(OR=1.568,95%CI:1.052~2.336,P=0.027)、高D-二聚体(OR=1.523,95%CI:1.165~1.991,P=0.002)、低血清白蛋白(OR=0.0915,95%CI:0.840~0.997,P=0.043)是PDA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长透析龄(OR=1.024,95%CI:1.008~1.039,P=0.003)、高D-二聚体(OR=1.419,95%CI:1.064~1.893,P=0.017)是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比ROC曲线,D-二聚体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和76.2%。结论PDAP患者长透析龄、治疗前高水平D-二聚体与治疗失败独立相关,D-二聚体是预测PDAP治疗失败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不同腹膜初始转运状态磷清除率对血磷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调查单中心规律随访超过3个月的患者,收集透析初始月血生化指标,透析充分性及腹膜平衡试验,对不同转运功能之间血磷、腹膜及尿磷清除率及临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共调查504人,高转运患者透析初始月血磷低于低平均(F=5.452,P=0.020)及低转运患者(F=9.441,P=0.003)。腹膜磷清除率与4小时肌酐D/P(r=0.280,P<0.001)、透析剂量(r=0.452,P<0.001)呈正相关,与尿磷清除率(r=-0.205,P=0.020)、血磷(r=-0.332,P<0.001)、肾小球滤过率(r=-0.229,P=0.004)呈负相关。ROC曲线示腹膜磷清除率预测高磷血症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95%CI:0.584~0.723,P<0.001),截断值为28.75L/W,低及低平均转运患者nPCR预测高磷血症AUC为0.660(95%CI:0.577~0.742,P=0.001),截断值为1.026g/(kg·d)。COX生存模型示:高龄(OR=1.055,95%CI:1.003~1.193,P<0.001),透析初始月低白蛋白(OR=0.907,95%CI:0.871~0.945,P=0.001)是所有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尿磷清除率(OR=0.430,95%CI:0.213~0.866,P=0.018)仅对腹膜转运功能较低的患者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转运功能越低,腹膜磷清除率越低,血磷越高。低尿磷清除率是腹膜低及低平均转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不同转归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004年1月~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膜炎治愈和退出(因腹膜炎转血液透析和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记录患者因腹膜炎入院时首次化验结果。结果共纳入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8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肾脏原发病、合并症、吸烟史及低钾血症患病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与治愈组患者相比,退出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更低[(23.48±6.43)g/L比(26.84±7.61)g/L,t=2.953,P=0.004],贫血更为严重,血红蛋白[(87.48±19.34)g/L比(93.27±17.50)g/L,t=2.028,P=0.044],真菌的感染率更高,退出的患者转诊率更高(36.10%比18.50%,χ~2=6.747,P=0.009),退出组患者透析龄[36.00(12.66,50.00)]月高于治愈组患者透析龄[24.00(9.00,42.00)]月,Z=2.368,P=0.018。结论营养状态,贫血,就诊方式,多次发生腹膜炎及透析龄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预后。及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纠正贫血有利于改善患者腹膜炎的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透析龄、多次发生腹膜炎、转诊是腹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难治性腹膜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3.1.1~2017.12.31期间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SPD指南中PDAP的定义,分为难治性腹膜炎(refractory peritonitis,RP)组及非难治性腹膜炎(non-refractory peritonitis,NRP)组,对比2组患者PDAP时发病特点及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难治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101名患者纳入本研究,发生了178例次PDAP。其中RP组患者40名,发生42例次难治性腹膜炎。①RP组患者从症状出现至就诊时间≥1天的比例、肠梗阻发生率、透出液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NRP组显著升高(χ~2/Z值分别为4.722,25.591,-2.270,-2.322;P值分别为0.030,0.001,0.023,0.020),而血清白蛋白水平较NRP组显著降低(t=2.507,P=0.015)。②致病菌方面,与NRP组相比,RP组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比例较低(χ~2=7.370,P=0.007),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较高(χ~2=4.156,P=0.04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率低(χ~2=10.233,P=0.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反应蛋白及肠梗阻是难治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12,14.532;P值分别为0.004,0.002),白蛋白(OR=0.848,P=0.035)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PDAP发生时高C反应蛋白水平、合并肠梗阻是难治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而高白蛋白水平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超声B线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诊的腹膜透析患者200例,随访至2022年6月30日。根据肺超声B线数量,分为3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肺超声B线数量与收缩压(β=0.090,P=0.003)、舒张压(β=0.201,P<0.001)、超滤量(β=-0.010,P=0.017)、血红蛋白(β=-0.112,P=0.026)、血脑利钠肽(BNP)(β=0.008,P<0.001)及肺动脉收缩压(β=0.294,P=0.006)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线数量(OR=1.109,95%CI:1.019~1.208,P=0.017)、心功能分级(OR=4.290,95%CI:1.564~11.771,P=0.005)和BNP(OR=1.001,95%CI:1.000~1.002,P=0.003)是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截至随访终点,随访19(15,24)个月。轻度组(n=95)、中度组(n=68)、重度组(n=37)患者总生存期存在差异(χ2=16.384,P<0.001)。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肺超声B线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肺超声B线是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完全治愈51.22%(42/82),复发、再发或重现26.83%(22/82),拔管或死亡21.95%(18/82)。不同预后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及透析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过长、既往有心脏病和糖尿病、体质量指数过低、年龄过大、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过低及钙磷乘积和C-反应蛋白水平过高的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拔管或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既往糖尿病病史、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过低及C-反应蛋白水平过高是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拔管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既往糖尿病病史、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过低及C-反应蛋白水平过高是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拔管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患者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发生率、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行单药亚砷酸诱导治疗的初发APL患者409例,记录出血相关早期死亡发生率和原因;选取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肌酐、尿酸10个参数,采用Cox回归分析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409例患者中44例发生出血相关早期死亡,诱导治疗30 d时累积出血相关早期死亡发生率为11.58%;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原因依次为脑出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消化道出血。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10×10~9/L(HR=4.424,95%CI:2.308~8.483,P0.001)、纤维蛋白原1.0 g/L(HR=2.248,95%CI:1.220~4.145,P=0.009)、高肌酐(HR=2.459,95%CI:1.026~5.891,P=0.044)和低白蛋白血症(HR=2.684,95%CI:1.234~5.840,P=0.013)是APL患者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肌酐和白蛋白是APL患者出血相关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血压水平及长时血压变异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9年起~2015年1月1日于北京协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长期随诊腹膜透析患者共482例,收集患者临床及预后资料,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选择截止2008年1月31日前存活、开始腹膜透析超过3个月的69例患者。记录其2008年2~12月间连续6次门诊血压,将血压变异系数(CV)作为门诊血压变异指标,随访72个月,记录患者预后资料,分析血压及血压变异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6年间,224例患者死亡,糖尿病(HR 2.245,95%CI 1.718~2.932,P0.001)及年龄(HR2.840,95%CI 2.065~3.906,P0.001)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52.2%)及严重感染(25%)分别是前两位死亡原因。69例患者门诊收缩压变异(SBPCV)均值为9.8%±4.7%。随访72个月有33例患者死亡,门诊SBP均值≥153mm Hg(1mm Hg=0.133kpa)是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HR 2.848,95%CI1.156~7.015,P=0.023)及心脑血管死亡(HR 3.122,95%CI 1.012~9.635,P=0.048)的独立危险因素。没有观察到门诊血压变异增加腹膜透析患者死亡风险。结论高血压是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门诊血压变异不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就诊时间延迟及其预后不良影响因素,为优化腹膜炎患者就诊流程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在本中心规范治疗的328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与预后情况,患者就诊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与年轻患者(≤50岁)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328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589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其中治愈468例次(79.46%),不良预后121例次(20.54%);患者腹膜炎发生后就诊时间≤24h 426例次,占72.33%,25~72h就诊89例次,占15.11%,72h就诊74例次,占12.5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致病微生物类别是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后就诊时间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年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50岁)中,腹膜炎发生后就诊时间、透析龄、致病微生物类别是腹膜炎治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居住在市外或省外、较低的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同的致病微生物类别是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后就诊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就诊时间延迟、较长透析龄、不同的致病微生物类别是年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建立规范的随访工作,指导患者定期随访,发生腹膜炎及时返院接受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基线腹膜转运功能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以及腹膜转运功能变化,探讨腹膜转运功能对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肾内科开始PD治疗且维持性PD≥3月的患者。根据腹膜透析液与血清的肌酐比值(dialysate/plasma creatinine,D/Pcr)进行腹膜转运功能分组,比较不同组的基线资料和预后以及腹膜转运功能的变化趋势。结果共32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低转运组70例,低平均转运组135例,高平均转运组101例,高转运组17例。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OR=1.529,95%CI:1.003~2.330,P=0.049)和低白蛋白血症(OR=0.910,95%CI:0.869~0.952,P<0.001)是基线腹膜高转运状态的决定因素。高转运组患者累计生存率低于低转运组(χ^(2)=3.953,P=0.047)、低平均转运组(χ^(2)=4.355,P=0.037)、高平均转运组(χ^(2)=9.359,P=0.002);技术生存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991)。平均D/Pcr值在前5年保持稳定,第5年之后有轻微升高趋势。各组间腹膜转运状态随时间呈现向心性改变趋势,即高转运组下降,低转运组升高。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3,95%CI:1.026~1.082,P<0.001)、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s comorbidity index,CCI)(OR=1.630,95%CI:1.307~2.032,P<0.001)和基线腹膜高转运状态(OR=3.280,95%CI:1.109~9.699,P=0.032)是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OR=1.851,95%CI:1.123~3.052,P=0.016)、C反应蛋白(OR=1.008,95%CI:1.001~1.015,P=0.025)和腹膜炎(OR=2.312,95%CI:1.430~3.739,P<0.001)是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腹膜高转运状态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男性和低蛋白血症是基线腹膜高转运的重要决定因素。腹膜转运功能在透析前5年保持稳定,随后逐渐升高,不同腹膜转运功能随PD时间延长呈现向心性趋势,即高转运组下降,低转运组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病原菌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的87例确诊PD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透出液病原菌培养结果分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24例)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63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PDAP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血清标志物RCT、RDW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PDAP的预测价值。结果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36.51%),革兰氏阴性感染组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41.67%)。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相比,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PDAP患者的透出液有核细胞数(Z=-2.745,P=0.006)、透出液多核细胞百分比(Z=-0.273,P=0.005)、血清PCT(Z=-4.345,P<0.001)、C反应蛋白(Z=-2.859,P=0.004)、RDW(Z=-2.908,P=0.004)及纤维蛋白原(t=-2.602,P=0.011)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t=2.091,P=0.0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PCT(OR=1.034,95%CI:1.001~1.069,P=0.045)、高RDW(OR=1.499,95%CI:1.037~2.167,P=0.031)是PDAP患者发生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分析显示,PCT联合RDW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PDAP发生的预测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0.717~0.890,P<0.001)。结论高血清PCT、高RDW水平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PDAP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导致的PDAP有着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基线血尿酸水平与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以下简称"腹膜炎")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新进入腹膜透析且能长期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130例,分为首次腹膜炎组和非腹膜炎组,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血尿酸水平、有关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及基线血尿酸水平对首次腹膜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130例患者中首次腹膜炎占37.3%,与非腹膜炎组患者相比,首次腹膜炎组年龄较小(t=1.664,P=0.020),基线血尿酸、血磷水平较高(t值分别为-6.367,-3.691;P值分别为0.001,P0.001),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较低(t=2.388,P=0.018)。首次腹膜炎与基线血尿酸、血磷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7,0.310;P值分别为0.001,0.001),与HGB呈负相关(r=-0.206,P=0.018)。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高血尿酸、低HGB是首次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13,0.968;95%CI值分别为1.007~1.018,0.938~1.000;P值分别为0.001, 0.047)。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高血尿酸、低血白蛋白、合并有糖尿病是首次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14,0.909,3.808;95%CI值分别为1.008~1.019,0.840~0.985,1.180~12.288;P值分别为0.001,0.020,0.006)。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基线血尿酸水平与腹膜透析后发生的首次腹膜炎显著相关;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置管前基线血尿酸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腹膜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后疼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用数字疼痛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8例腹膜透析患者。90例(76.3%)患者术后发生中重度疼痛。中、重度疼痛组年龄较小(F=5.602,P=0.005)、疼痛持续时间较长(x~2=24.613,P0.001)、术后活动引起的疼痛比例高(x~2=11.080,P=0.004);重度疼痛组术中大网膜活跃比例较高(x~2=5.943,P=0.024)。多因素分析显示,较小的年龄(OR=0.96,95%CI 0.93~0.99,P=0.011)、导管出口处疼痛(OR=3.08,95%CI1.14~8.36,P=0.027)、术后活动引起疼痛(OR=3.04,95%CI1.12~8.24,P=0.029)是患者术后发生中重度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76.3%。分析患者疼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措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脑梗死后与血白细胞数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连续性确诊的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例,按发病时间不同,对可能与白细胞水平升高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选902例,其中入院时白细胞水平升高114例(12.64%).白细胞升高与纤维蛋白原(OR=2.509,95%CI:1.443~4.361)、颞叶梗死(OR=2.143,95%CI:1.074~4.278)、NIHSS总分(OR=1.162~1.297,95%CI:1.087~1.548)、白蛋白(OR=1.245,95%CI:1.014~1.527)及血小板(OR=1.009,95%CI:1.004~1.013)等因素独立相关.结论:纤维蛋白原、颞叶梗死、NIHSS总分、白蛋白及血小板是脑梗死后白细胞水平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PS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300例经病原学确诊的AIDS合并DPSM患者,分成死亡组与生存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29个可能影响疾病预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筛选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患者中,死亡64例,病死率为21.33%。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AIDS合并DPSM预后的因素12项:CD4+计数、ALT、AST、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消化道出血、腹痛、肝大、脾大、抗真菌疗程、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PM)时间。12项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筛选出血小板计数降低(OR=1.024,95%CI:1.002~1.048,P=0.036)及抗真菌治疗时间短(OR=1.147,95%CI:1.030~1.278,P=0.012)为AIDS合并DPSM死亡的危险因素。29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越短时间培养出PM,死亡率越高(OR=1.696,95%CI:1.028~2.381,P=0.002)。结论血小板减少是DPSM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CD4+计数、ALT、AST、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消化道出血、腹痛、肝大、脾大为预后相关因素;及时、足疗程抗真菌治疗可减少死亡;PM的致病力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34例,同时收集同期未发生腹膜炎的患者83例,分析腹膜炎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1)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肠道感染12例(35.29%)和换液操作不规范9例(26.47%)。(2)腹透液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20例(58.82%),革兰阴性杆菌13例(38.24%),真菌1例(2.94%)。其中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而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对头孢唑林敏感性7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对头孢他啶敏感性为8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3个:透析龄[OR=1.106,95%CI(1.027,1.192),P=0.008]、总蛋白水平[OR=20.720,95%CI(1.954,219.728),P=0.012]和血钙水平[OR=113.847,95%CI(9.012,1438.214),P0.001]。(4)每例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头孢唑林联合头孢他啶治疗,然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总治愈率为91.18%。结论 (1)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腹泻和操作不规范;(2)透析龄长、总蛋白和血钙水平降低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中心腹膜炎患者多数预后良好,极少数需要拔管才可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研究,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抑郁与透析相关临床生化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MHD患者80例,使用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评估其抑郁程度,并收集其近1个月来透析相关临床指标、抑郁评估当次的透析相关生化指标。根据BDI结果将MHD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使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基线特质及透析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MHD患者抑郁发生的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结果符合入选条件并完成研究的患者共75例,其中抑郁组53例,非抑郁组22例,抑郁的检出率高达70.67%。2组患者年龄、透析龄、性别、教育程度和病因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抑郁组MHD患者透析前血小板(t=3.466,P=0.001)、血总蛋白(t=2.462,P=0.016)、血白蛋白(t=2.833,P=0.006)、血肌酐值(t=2.547,P=0.013)、血钙值(t=2.938,P=0.004)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2.582,P=0.012)均显著高于抑郁组患者,而碱性磷酸酶(t=-2.742,P=0.008)、spKt/V值(t=-2.127,P=0.037)和透析间期血压[收缩压(t=-4.385,P﹤0.001)、舒张压(t=-3.168,P=0.002)]则显著低于抑郁组患者(P﹤0.05)。进一步Logjistic回归显示透析间期平均收缩压升高(OR=1.272,95%CI:1.031~1.568,P=0.025)是影响患者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性因素,而透析前血白蛋白(OR=0.552,95%CI:0.332~0.919,P=0.022)、血肌酐(OR=0.994,95%CI:0.990~0.999,P=0.018)、血钙(OR﹤0.001,95%CI:0~0.054,P=0.006)和BMI值(OR=0.383,95%CI:0.189~0.777,P=0.008)水平升高为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MHD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很高,透析前高血白蛋白、血肌酐、血钙和BMI值是其抑郁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而透析间期收缩压的升高则是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师国强 《临床荟萃》2014,(9):992-99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1天内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AECOPD病死率提供科学的建议。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AECOPD患者126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36例)和好转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血常规、肺功能、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并发疾病等相关指标;分析影响AECOPD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因素。结果 APOPD患者126例中,死亡36例,好转90例。两组患者COPD综合评级高风险比例、CRP水平、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二氧化碳分压(PaCO2)、缺血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RP(OR=3.126,95%CI=1.345~7.265)、高碳酸血症(OR=3.012,95%CI=1.234~7.352)、低淋巴细胞计数(OR=2.341,95%CI=1.084~5.05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OR=2.510,95%CI=1.203~5.237)是住院APOPD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CRP、高碳酸血症、低淋巴细胞计数、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影响住院AECOPD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南海医院接受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患者,将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上述患者随访18个月,同时记录研究对象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共有研究对象59例,平均透析时间(14.98±3.6)个月,再发腹膜炎(1.4±0.5)次。其中,存活组54例,死亡组5例,透析时间、心血管事件、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水平在死亡组发生率更高。进一步根据COX回归分析得出,腹膜炎患者心血管事件(HR=0.765,95%CI:0.107~0.388,P=0.072)、RDW-CV水平(HR=0.681,95%CI:0.518~0.985,P=0.058)并不是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透析时间长短(HR=1.03,95%CI:0.788~1.857,P=0.023)与腹膜炎患者预后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RDW-CV可能参与炎症变化过程,但并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仍需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