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珠海市空气污染对居民死亡的短期影响。 方法 从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获得2014-2017年每日空气污染物颗粒物质(particular mater,PM)、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NO2)、臭氧(ozone,O3)等数据。结合人群死亡监测数据,采用泊松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空气污染物对人群死亡的影响。 结果 2014-2017年空气中PM2.5、NO2污染物对人群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发现显著的关联。随着PM2.5每升高10 μg/m3,人群非意外总死亡人数在滞后0~3 d均上升3.89%(95%CI:1.40~6.44%);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在当天、滞后2~3 d分别上升9.84%(95%CI:2.24~18.0%)、12.6%(95%CI:4.81~21.1%)、12.7%(95%CI:4.91~21.1%);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在滞后2~3 d分别上升5.00%(95%CI:1.26~8.88%)、4.44%(95%CI:0.72~8.29%)。随着NO2每升高10 μg/m3,人群非意外总死亡人数在滞后0~3 d均上升1.73%(95%CI:0.26~3.22%);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在滞后0~1 d分别上升2.98%(95%CI:0.75~5.26%)、2.68%(95%CI:0.45~4.96%)。 结论 2014-2017年监测数据发现PM2.5对人群非意外总死亡、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有显著影响。NO2对人群非意外总死亡、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某区餐厅室内空气细颗粒物浓度水平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餐厅室内空气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现状,揭示各影响因素的作用,为卫生标准及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区42家餐厅,使用AM-510智能防爆粉尘仪进行餐厅室内外细颗粒物浓度的检测,同时记录餐厅内人员数量、吸烟者数量等情况,比较不同类别餐厅、室内外细颗粒物浓度的差异,分析影响因素与室内细颗粒物浓度的关系。结果 42家餐厅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94μg/m3、76μg/m3,室内比室外高155.26%;有吸烟的餐厅室内PM2.5平均浓度高于室外206μg/m3(228.8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吸烟的餐厅室内与室外水平基本相当;中式正餐厅吸烟比例、PM2.5浓度水平高于中式快餐厅和西式快餐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式快餐厅和西式快餐厅室内外PM2.5浓度水平相当;大、中、小型餐厅吸烟比例、PM2.5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A、B、C级餐厅吸烟比例、PM2.5浓度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室内与室外PM2.5浓度存在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室内无吸烟的餐厅该相关关系更为紧密,而有吸烟的餐厅室内与室外PM2.5浓度无相关关系,以无吸烟餐厅的PM2.5浓度为应变量(y),其室外PM2.5浓度为自变量(x)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μg/m3)=0.828x+9.456(R2=0.862,F=100.327,P〈0.001);餐厅室内PM2.5浓度与吸烟支数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814,P〈0.001)。结论餐厅内细颗粒物污染严重;吸烟和室外空气PM2.5浓度是影响餐厅室内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大气污染对不同年龄、性别居民呼吸疾病就诊人数影响以及季节性变化,为牡丹江市因大气污染致呼吸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牡丹江市各医院2015年1月 — 2016年12月期间于呼吸科就诊的8 943 515例门诊、急诊就诊人员,采用半参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颗粒物(PM2.5)、二氧化氮(NO2)等主要大气污染物对不同年龄、性别居民呼吸疾病就诊人数影响。  结果  PM2.5、NO2、SO2作为危险因子,对全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佳滞后天数分别为lag1、lag2、lag0,且污染物每增加增加10 μg/m3对应的ER(95 % CI)分别为3.981%(2.746 ~ 5.216%)、6.938 %(5.017 % ~ 8.859 %)、9.873 %(7.454 % ~12.292 %);大气污染对女性呼吸系统的影响明显高于男性,儿童和老人更易受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其中PM2.5每升高10 μg/m3,男性儿童(≤ 18岁)、成人(19 ~ 64岁)和老人(≥ 65岁)的呼吸系统就诊例数分别升高 3.308 %(95 % CI = 2.331% ~ 4.285%)、1.667 %(95 % CI = 0.821% ~2.521%)、2.912 %(95 % CI = 2.149 % ~ 3.675 %),女性分别升高 3.517 %(95 % CI = 2.362 % ~ 4.672 %)、1.839 %(95 % CI = 0.985 % ~ 2.639 %)、3.233 %(95 % CI = 2.459 % ~ 4.007 %),SO2、NO2仅对儿童与老年人群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影响,对成年人无明显影响。  结论  牡丹江市大气污染对女性呼吸系统的影响显著高于男性,同时对≥ 65岁老人以及≤ 18岁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明显高于成年人。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与肺部对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及免疫反应有关。目前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细颗粒物(PM2.5)作为危害严重的环境污染物,其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表明PM2.5在慢阻肺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PM2.5主要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失衡影响慢阻肺的进展。本文从慢阻肺危险因素入手,综述PM2.5对慢阻肺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可能机制,分析不同药物对PM2.5影响下慢阻肺进展的干预, 为慢阻肺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瑜  肖纯凌  杨丹  石威 《中国公共卫生》2020,188(7):1010-1013
  目的  探讨细颗粒物(PM2.5)暴露对大鼠肺组织及H1299细胞中Zeb1、Twist1的表达和细胞增殖影响。  方法  体内实验:40只大鼠分别给予PM2.5混悬液和生理盐水,于暴露后2和4周收集肺组织;体外实验:分别用0、50、100、200 μg/mL PM2.5混悬液培养H1299细胞48 h,收集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和H1299细胞中Zeb1、Twist1蛋白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H1299细胞增殖率。  结果  体内实验:与对照组[(0.68 ± 0.19)、(0.99 ± 0.11)]比较,PM2.5暴露大鼠4周后肺组织中Zeb1、Twist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7 ± 0.18)(0.44 ± 0.15)]明显下调(P < 0.05)。体外实验:与对照组[(1.34 ± 0.38)、(1.05 ± 0.11)]比较,200 μg/mL PM2.5染毒组H1299细胞中Zeb1、Twist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7 ± 0.08)、(0.20 ± 0.05)]明显下调(P < 0.05);200 μg/mL PM2.5处理H1299细胞72 h,H1299细胞生存率为(25.26 ± 1.84)%,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PM2.5暴露后,小鼠肺组织及人肺腺癌细胞H1299中Zeb1、Twist1表达明显降低,并且肺癌细胞(H1299)呈现增殖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6.
近年中国大气污染严重,其健康影响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大气颗粒物污染中细颗粒物(PM2.5)的健康危害最大。大量证据表明,大气PM2.5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并且PM2.5对成年期和胎儿期这两个不同时期心血管系统的不良效应存在统计学差异。本文分别针对PM2.5对成人心血管系统及胎儿心血管发育不良效应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7.
8.
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水平、成分、来源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对人体的危害性大等特点而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该文总结了我国有关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现状,主要围绕细颗粒物PM2.5的水平、成分、来源以及污染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湖北省宜昌市大气颗粒物对急救人次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宜昌市的日急救人次、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浓度以及气象条件等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别分析PM2.5、PM10与非创伤急诊人次数、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急诊人次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宜昌市2014—2017年PM2.5和PM10日均浓度平均为(72.2±50.7)和(107.6±60.9)μg/m3,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的日平均值分别为(33.3±8.6)、(2.6±2.2)和(5.1±3.4)人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与PM2.5和PM10暴露均呈正相关(均P <0.05);当PM2.5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天日均非创伤急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居民对雾霾风险与控制的防护行为现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教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2018年11月,面向所有在北京市注册的“东城区疾控中心”公众号关注成员发放自行设计的《北京市居民雾霾风险与控制的认知与防护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对象自愿在网上填写问卷,2周后回收问卷。  结果  本次共发放问卷15 698份,回收有效问卷15 334份,有效率为97.7 %。93.5 % 的调查对象在雾霾天气会减少外出,92.4 % 的调查对象在雾霾天气会减少运动,96.2 % 的调查对象在雾霾天气外出佩戴口罩,86.1 % 的调查对象使用空气净化器;18~岁、女性、大学学历的调查对象雾霾防护行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认为雾霾危害越大、对雾霾关注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雾霾防护行为率越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  结论  北京市居民雾霾防控行为率较高,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雾霾防护宣传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常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暴露对老年人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常州市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居民全死因个案资料和同期常州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监测资料,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在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PM2.5对老年人(≥65岁)死亡的影响。结果 2015-2017年常州市大气PM2.5浓度均值为50.0μg/m3,超标天数共178天,老年人每日非意外总死亡54.6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7.7例,循环系统疾病日死亡22.1例。在单污染物模型中,大气PM2.5浓度(lag04)每增加10μg/m3时,老年人日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日死亡数分别增加0.92%(95%CI:0.29%~1.56%)、1.66%(95%CI:0.10%~3.31%)和1.22%(95%CI:0.24%~2.22%)。多污染物模型中,单独调整SO2、NO2或同时调整SO2和NO2后,PM2.5对老年人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效应消失(P>0.05)。结论 常州市大气PM2.5污染对老年人死亡影响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显著增加老年人日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PM2.5的知、信、行,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7月1日至15日期间,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每日17:30—19:30在地铁口、公园、居民社区、广场等人群较为密集的地点对在广州居住超过3个月、年龄介于18—6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街头拦截匿名调查。主要调查居民对大气颗粒物PM2.5知识认知情况、对政府开展PM25监测工作的态度及在空气污染时是否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及方式。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714人,有效应答605人,应答率84.7%(605/714),其中男310人、女295人,年龄介于18—65岁,中位数38岁;以中学及中专文化程度者为主(44.5%,269/605)。PM25知识知晓率为27.9%(169/6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1.36)、年龄、职业是影响PM2.5知识知晓的因素(P〈0.01,P〈0.05),其中30~39、50—59、40一49岁组人群的PM,,知识知晓率(OR=2.24、3.17、2.98)高于18—29岁组。无业人员、服务业、干部职员(OR=2.76、3.16、3.37)PM2.5,知识知晓率高于个体经营者。57.0%(166/291)的受访者关注政府公布PM:,监测数据。88.3%(257/291)的人支持政府每天公布PM2.5监测数据。居民对PM25监测布点设置支持率居前3位是居民区73.5%(214/291)、工业区65.3%(190/291)、街道64.6%(188/291)。受访者认为加强治理工业污染(89.4%,260/291)、控制汽车尾气排放(86.9%,253/291)是控制PM2.5污染的主要措施。受访者在空气污染严重时有采取防护措施者占77.5%(469/605)。PM2.5知识知晓的人群在空气污染严重时主要应对措施是减少出门(66.3%,112/169)、佩戴口罩(58.6%,99/169)、紧闲窗户(44.4%,75/169),均高于不知晓人群(43.6%、38.5%、29.9%)(均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后,居民PM2.5知识知晓率越高,在空气污染严重时采取防护措施的比例越高(OR=2.35,P〈0.01)。结论被调查的广州市居民对PM2.5的认知水平不高。居民支持政府公布PM25监测数据,对PM2.5监测点设置要求与自身密切相关,要求政府落实减排降污措施、降低PM2.5健康危害的意愿强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细颗粒物PM2.5暴露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以河源市全市范围内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分娩的单胎活产儿和2013年12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河源市的细颗粒物PM2.5逐日浓度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孕期的空气污染暴露是一个慢性的、累积的过程,并且每个产妇的孕程不同,首先以新生儿出生时的孕周为起点向后计算,将暴露时间分为4个阶段:孕前3个月,孕早期(1~13周末)、孕中期(14~27周末)和分娩前4周,分别计算PM2.5早产效应的组间差异.以某日为起点向后求和12个月的逐日暴露量作为该日分娩孕妇过去1年的PM2.5暴露总量,建立该日过去1年PM2.5累积暴露量在当日及滞后1~10d内早产例数的回归模型,并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 河源市单胎活产儿的早产发生率为4.25%.逐日PM2.5浓度波动区间为7~108μg/m3,均值37.88μg·(m3)-1·d-1.研究对象孕前3个月、孕早期、孕中期的PM2.5合计暴露水平区间为12470~14960μg/m3,平均值为13700μg/m3.孕前3个月、孕早期、孕中期的PM2.5暴露水平在早产组与足月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99、2.343、0.947,均P>0.05),早产组与足月组间的PM2.5暴露水平在孕晚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8,P<0.05).以PM2.5累积暴露量下四分位数及其早产例数为参照(即RR=1),暴露于PM2.5累积量中位数,在滞后的10日内有意义的效应表现在滞后的第8、9、10日,RR值分别为1.49(1.01~2.21)、1.63(1.01~2.63)、1.06(1.01~1.11);暴露于PM2.5累积量中位数在滞后的10日内有意义的效应表现在滞后的第8、9、10日,RR值分别为2.05(1.02~4.15)、2.41(1.02~5.70)、1.11(1.03~1.21),累积暴露量的变化幅度与其对早产的效应呈正比,累积暴露量升高越大,在滞后期内对早产的影响也越大.结论 河源市孕期PM2.5暴露与早产有关,PM2.5暴露对早产存在非线性的滞后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相对湿度对光散射法测定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影响。方法在2010年冬季和2011年夏季分别用光散射法和滤膜称重法对大气PM2.5浓度进行24d平行测定,同时收集采样期间的相对湿度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相对湿度对光散射法测定大气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采样时期光散射法测定结果与滤膜称重法结果呈统计学相关(r=0.948,P<0.001),但是两种测定方法结果的一致性随着相对湿度的变化而改变。相对湿度<50%时,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相对湿度>50%时,光散射法测定结果与滤膜称重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比值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894,P<0.001)。结论相对湿度>50%会对光散射法测定大气PM2.5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此在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大气PM2.5浓度时应考虑采样期间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潘凯  黄佳  林勤  李小虎  张玲 《中国校医》2021,35(4):276-280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和医院日门诊量的关系,为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5家监测医院的每日门诊量及其分病种日门诊量数据,并收集同期6个站点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比较空气污染物浓度和医院日门诊量的关系。结果 SO2、NO2、CO、PM10、PM2.5、O3均对医院总门诊量有影响(r SO2=0.989,rNO2=0.999,rCO=0.774,rPM10=1.000,rPM2.5=1.003,rO3=0.997,P<0.05),其中PM10、PM2.5为危险因素。分病种分析结果表明,NO2、PM10、PM2.5为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危险因素(rNO2=1.004,rPM10=1.000,rPM2.5=1.004,P<0.05),超额风险度分别为0.353%、0.032%、0.377%;PM10、PM2.5为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危险因素(rPM10=1.000,rPM2.5=1.003,P<0.05),超额风险度分别为0.038%、0.286%。结论 乌鲁木齐空气污染增加可能对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增加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环境空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已经不容小觑。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步及不可避免的冬季供暖,空气质量愈加恶化,雾霾天气时常出现。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苯并芘(benzapyrene,BaP)作为环境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影响女性生殖内分泌水平,对女性生育力造成破坏,造成妊娠失败。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各种高脂饮食充斥餐桌,人群肥胖比例越来越高,肥胖症已成为最常见的代谢征群。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约有1.9亿成年人超重,其中1/3达到肥胖,女性则因饮食结构偏高糖高脂,喜久坐少活动,更容易发生肥胖~([1])。女性肥胖和机体代谢有着莫大的关系,脂肪因子增多改变了代谢和转运速度,并对女性内分泌系统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得排卵周期改  相似文献   

19.
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不利影响,可增加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PM2.5对HF的影响机制包括: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坏死、凋亡使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心肌纤维化异常激活使心室重构,影响心肌细胞内钙稳态及能量代谢使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减少PM2.5污染对HF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大气细颗粒物(PM2.5)可引发人体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方面的疾病。为了更详细地了解PM2.5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本文针对PM2.5在动物实验中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PM2.5对机体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