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检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甲壳质酶蛋白(YKL)-40水平,探讨其与左室重构(LVR)的关系。方法老年AMI患者150例作为AMI组,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15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YKL-40、心肌肌钙蛋白(cTn)I、脑钠肽(BNP)水平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MI组血清YKL-40、cTnI、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AMI组LVED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R组血清YKL-40、cTnI、BNP水平明显高于非LVR组(P<0.05)。LVR组LVEDV明显高于LVR组(P<0.05),LVEF明显低于LVR组(P<0.05)。LVR组血清YKL-40、cTnI、BNP水平与LVEDV呈正相关(均P<0.05)。LVR组血清YKL-40与cTnI、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血清YKL-40水平升高,其在AMI后预测LVR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心动技术评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左心室功能与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sLOX)-1、载脂蛋白CⅢ(ApoCⅢ)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3例老年AMI病人和50名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将AMI病人分为心力衰竭组(38例)和无心力衰竭组(45例),所有受试者均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清sLOX-1及ApoCⅢ检测。分析各组血清sLOX-1、ApoCⅢ水平与左室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老年AMI病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心力衰竭组、无心力衰竭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血清sLOX-1、ApoC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搏出量(SV)、心排血量(CO)低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LVEDD、LVESD、IVST、LVPWT、血清sLOX-1、ApoCⅢ水平高于无心力衰竭组(P<0.05),LVFS、LVEF、SV、CO低于无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6年10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血栓通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记录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K-MB、cTnⅠ、ET-1、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CK-MB、cTnⅠ、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LVEDD短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治疗AM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心肌损伤并改善患者心功能,溶解血栓,防止心肌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受体P75( P75NTR) 在心肌梗死后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7-07至2018-01我院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后预后不良发生慢性心衰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病无慢性心衰患者(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中P75NTR的表达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75NTR水平(12.76±2.5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8±2.23)ng/ml(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41.86±5.23)%低于对照组的(48.73±7.24)%(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1.96±6.93)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3±4.85)mm(P<0.05);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下降性(LVEF≤40%)和保留性(LVEF>40%)慢性心衰患者血清P75NTR水平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LVEDD、左心房内径(LA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衰患者血清中P75NTR水平与LVEF、左心室FS呈负相关(P<0.05),与LVEDD、LAD呈正相关(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P75NTR水平与其心功能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75NTR在心肌梗死预后不良血清中呈高表达,其与患者心功能存在相关性,对临床评估该类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7及干扰素γ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CS患者62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与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每组31例;另选取同期于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体检健康者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白介素17和干扰素γ水平及心功能指标;血清白介素17、干扰素γ水平与ACS、AMI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A、B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7、干扰素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血清干扰素γ水平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于对照组、B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长于对照组、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介素17水平与ACS患者LVEF呈负相关(r=-0.301,P0.05);血清白介素17水平与AMI患者LVEF呈负相关(r=-0.523,P0.05),血清干扰素γ水平与AMI患者LVEF、LVEDD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25、-0.011,P0.05)。结论血清白介素17及干扰素γ水平与ACS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重构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8例AMI患者为研究组,记录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33),预后良好组(n=95)。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仿的11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HDAC3、HSP90的表达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室重构参数。Pearson法分析AMI患者血清中HDAC3、HSP90与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DAC3、HSP90水平对AMI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中HDAC3、HSP90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D)、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PWS)、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均大于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尿肽(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Killip分级及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评价BNP对AMI患者心功能和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120例AMI患者和120例对照组血浆BNP水平,同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LVEF、LVEDV,比较AMI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LVEF、Killip分级和不同梗死部位亚组间的血浆BNP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BNP和LVEDV显著升高,LVEF显著降低(均P<0.01)。与LVEF>50%组比较,LVEF<40%组BNP、LVEDV显著升高(P<0.05);与Killip I、II级比较,Killip III、IV级组BNP显著升高(P<0.05),Killip IV级组LVEDV显著增大(P<0.05)。与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相比,下后壁、前壁梗死患者BNP显著升高(P<0.05)。BNP与Killip分级成正相关(r=0.97,P<0.05),与LVEF成负相关(r=-0.33,P<0.05)。结论:AMI患者血浆BNP显著增高,尤以LVEF<40%、Killip IV级、前壁心肌梗死者为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结构及营养状态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1年9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01例作为病例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34例,Ⅲ级40例,Ⅳ级27例。另选取2016年9月—2021年9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估病人营养状态。结果:病例组血清cTnI、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而LVED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GNRI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级病人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及LVEDD高于心功能Ⅲ级和Ⅱ级病人,且心功能Ⅲ级病人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及LVEDD高于心功能Ⅱ级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病人LVEF、GNRI低于心功能Ⅲ级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联合血栓抽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AMI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PCI,试验组患者于PCI中予以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后1 h 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cTFC),PCI前及PCI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PCI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后1 h试验组患者TMPG优于对照组,c TFC少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LVEDD短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PCI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联合血栓抽吸可有效改善老年AMI患者PCI后心肌灌注、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表达情况及其诊断、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干二科住院治疗的CHF患者200例为CHF组,其中预后良好患者158例和预后不良患者42例;同期选取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19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ircHIPK3诊断CHF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F组circHIPK3、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明显升高(P<0.01),CHF组LVEF明显降低[(38.22±6.75)%vs(65.43±8.49)%,P=0.000]。CHF患者血清circHIPK3与LVEDD、LVESD、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P<0.01)。血清circHIPK3水平诊断CHF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特异性为87.1%,敏感性为73.5%。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九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作为CHF组(n=120),另选取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120)。分析对照组及CHF组血清suPA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心功能指标如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并随访两组研究对象12个月,分析血清suPAR对CH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CHF组的血清suPAR、TNF-α、IL-6、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LVE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HF患者中,NYHA分级Ⅳ级、Ⅲ级、Ⅱ级患者的血清suPAR、TNF-α、IL-6、NT-proBNP水平以及LVEDD逐渐降低,LVEF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中,血清suPAR水平与TNF-ɑ、IL-6、LVEDD、NT-proBNP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随访12个月,共28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suPAR、TNF-α、IL-6、NT-proBNP水平以及LVEDD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LVEF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PAR水平过高及LVEF过低均是CHF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清suPAR对CHF患者预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98,敏感度和特异性为75.00%和77.21%。结论血清suPAR在CHF患者中表达明显上升,且是CHF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背景心室膨胀瘤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可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但目前国内外鲜有关于AMI患者心室膨胀瘤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4例,根据心室膨胀瘤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30)和未发生组(n=7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发病至治疗时间,入院时心率(HR),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生情况,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前壁梗死情况,病变血管支数,贫血发生情况,冠状动脉溶栓或介入治疗情况,药物使用史〕、白细胞计数(WBC)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预后;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价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两组患者男性比例、BMI、入院时HR、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NYHA分级>Ⅱ级及病变血管支数≥3支者所占比例、贫血发生率、行冠状动脉溶栓或介入治疗及有药物使用史者所占比例、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年龄大于未发生组,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未发生组,前壁梗死发生率、WBC高于未发生组,LVEF低于未发生组(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49,95%CI(2.157,3.365)〕、发病至治疗时间〔OR=3.019,95%CI(2.053,4.162)〕、前壁梗死〔OR=2.408,95%CI(2.214,2.685)〕、WBC〔OR=2.680,95%CI(1.985,2.931)〕、LVEF〔OR=3.047,95%CI(2.013,4.121)〕是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P<0.05)。(3)发生组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前壁梗死、WBC、LVEF预测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0.745、0.712、0.823、0.861。(4)发生组患者出院后1年预后不良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前壁梗死、WBC、LVEF预测AMI患者出院后1年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01、0.734、0.796、0.772、0.812。结论高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延长、前壁梗死、高WBC、低LVEF是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危险因素,且上述因素对AMI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黎银春  闫怡  黄永 《心脏杂志》2022,34(4):428-434+443
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参数联合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并发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术治疗的169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44例为对照组,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及血清NT-proBNP水平测定。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心力衰竭并发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并发心衰组与未并发心衰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术后24 h内的心脏彩超参数、血清NT-proBNP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24 h内心脏彩超参数联合血清NTproBNP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Tei指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比值(E/A)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血清NT-proBNP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 valsartan)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 选取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2018年1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水平及其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科收治的CHF病人12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suPAR、MSTN水平。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CHF病人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n=32)及预后良好组(n=88)。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suPAR、MSTN对CHF病人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suPAR、MST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血清suPAR、MSTN、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LVE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suPAR、MSTN与NT-pro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suPAR、MSTN、NT-proBNP、LVEF水平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血清suPAR、MSTN及两项联合检测预测病人不良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0.785、0.754、0.908,特异度分别为0.743、0.716、0.779,AUC分别为0.867、0.815、0.912。结论老年CHF病人血清suPAR、MSTN水平明显升高,其与病人的心功能分级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suPAR、MSTN对老年CHF病人的预后判断有较高临床价值,可作为病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入选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1例,分为高血压Ⅰ组84例、高血压Ⅱ组100例和高血压Ⅲ组77例,选择同期住院的血压正常者58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VEF,计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每搏量、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心做功指数(LCWI)、无创LVEF等。结果对照组、高血压Ⅰ、Ⅱ、Ⅲ组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房内径和LVMI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高血压Ⅰ、Ⅱ、Ⅲ组每搏指数、每搏量、心脏指数、LVEF、LCWI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SVR、SVRI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SVR和SVRI与每搏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每搏指数、LCWI、无创LVEF呈负相关(P<0.01),与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房内径、LVEDD、LVMI呈正相关(P<0.01)。SVR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6(95%CI:0.610~0.742),诊断左心室肥厚的价值较高(P=0.00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呈现"减排高阻"的现象,临床可用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心脏结构的评估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奈西立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血浆相关神经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联合治疗组32例和奈西立肽组32例。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并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及NO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奈西立肽组LVEF和NO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缩小、AngⅡ和内皮素1明显降低(P<0.05,P<0.01);与常规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和奈西立肽组LVEF和NO明显升高,LVEDD明显缩小、AngⅡ和内皮素1明显降低(P<0.05,P<0.01);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奈西立肽组LVEF和NO明显升高,LVEDD、AngⅡ和内皮素1明显降低(P<0.05)。结论奈西立肽能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逆转心室重构,降低血浆AngⅡ及内皮素1,增加NO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与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2例老年CHF患者作为CHF组,并按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6例、Ⅱ级38例、Ⅲ级40例、Ⅳ级28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BNP及血尿酸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入选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血尿酸水平。结果 CHF组患者血浆BNP和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4.19±206.00)ng/L vs(41.25±15.34)ng/L,(405.24±90.16)μmol/L vs(286.43±78.68)μmol/L,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和血尿酸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F时,BNP与心功能分级、血尿酸、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呈正相关(r=0.76、0.33、0.2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4,P<0.05);尿酸与心功能分级、LVEDD呈正相关(r=0.41、0.23,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4,P<0.05)。结论血浆BNP和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尿激酶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Sham组(n=12)、AMI组(n=12)和尿激酶原组(n=12).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AMI模型.建模后,尿激酶原组大鼠每天经尾静脉注射2.5 mg/kg尿激酶原,Sham组和A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溶栓患者心肌酶谱、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将150例老年AMI患者分为对照组(急诊溶栓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各75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心功能指标及治疗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48、72h观察组hs-cTnT、CK-MB、MDA、IL-6、hsCRP水平和LVEDD较对照组低(P均<0.05),GSH、SOD水平和LVEF较对照组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30d内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老年AMI患者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可明显降低治疗后30d内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