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部低剂量CT在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好转出院后复查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17日至3月25日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治疗出院后的58例COVID-19患者胸部低剂量CT表现,由两名影像医师独立评价CT图像质量,采用5分法进行评分。并计算信噪比(SNR)、背景噪声(SDair)及辐射剂量。结果 出院前常规剂量组和出院后复查低剂量组图像主观评分观察者1和观察者2分别为4.45±0.22、3.88±0.33(P>0.05)和4.37±0.18、3.91±0.35(P>0.05);低剂量组的SNR与SDair分别为4.39±0.95和7.19±2.41,显著低于常规组的5.14±1.06(Z=-5.551,P<0.001)和6.48±1.57(Z=-3.217,P<0.001),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低剂量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分别为(2.41±0.09) mGy、(88.03±5.33) mGy·cm和(1.23±0.17) mSv,均显著低于常规组[(10.53±1.03) mGy,(338.74±34.64) mGy·cm,(4.74±0.48) mSv,Z=-6.568、-6.624、-5.976,P<0.001)。结论 COVID-19患者出院后可采用胸部低剂量CT复查。  相似文献   

2.
希氏束起搏与普通起搏术中患者射线暴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希氏束起搏(HBS)和右心室心尖起搏射线暴露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记录无锡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并分析30例希氏束起搏患者(HIS组)的手术总体及各阶段皮肤表面累积入射剂量(CD)和透视时间,并与同期右心室心尖植入心室电极的双腔起搏器(RVA)的32例患者(RVA组)对比。结果 HIS组和RV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为(76.8±13.1)和(66.0±10.8)min(t=3.386,P<0.001)、透视时间为(698.2±113.7)和(293.3±63.9)s(t=14.709,P<0.001)、透视剂量为(391.3±70.0)和(162.3±40.5)mGy(t=13.694,P<0.001);与右心室心尖电极植入过程相比,希氏束电极植入过程的透视时间[(501.2±112.3)和(103.4±30.6)s]及透视剂量[(279.9±65.0)和(57.3±13.8)mGy]明显增加(t=15.864,Z=-6.524,P<0.001)。结论 与右心室心尖起搏术相比,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更长,辐射剂量更大,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低角化不良蛋白基因(DKC1基因)表达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慢病毒为载体通过shRNA技术建立DKC1基因低表达的细胞模型,并利用RT-PCR、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率。将细胞分为干扰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实时PCR检测相对端粒长度,克隆形成实验计算克隆形成率,并利用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放射生物学相关参数(D0DqNSF2)及放射增敏比(SER)。结果 以慢病毒为载体的DKC1干扰序列(Lv-shDKC1)转染HeLa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干扰组DKC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其表达抑制率分别为(71.330±4.112)%(t=25.53,P<0.05)、(35.520±3.804)%(t=4.833,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端粒酶活性从0.900±0.044、0.897±0.031降到0.713±0.021(F=31.44,P<0.05),相对端粒长度从4.233±0.306、4.633±0.379降到2.667±0.404(F=39.15,P<0.05),而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间端粒酶活性和相对端粒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存活分数(SF2)(0.571±0.006)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0.861±0.009)及阴性对照组(0.807±0.002)(F=1 812,P<0.05),SER为1.508。结论 干扰DKC1的表达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缩短相对端粒长度而发挥放射增敏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放射增敏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端粒酶抑制因子X1(PinX1)对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及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方法 食管癌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做细胞转染)、照射组(8 Gy X射线)、PinX1组(转染pDsRed1-PinX1至过表达)、照射+PinX1(转染pDsRed1-PinX1至过表达后8 Gy X射线照射)。MTT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的活化水平,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法测定细胞中ROS水平,集落形成实验测定放射敏感性。构建EC9706细胞致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每组20只,小鼠每4天接受5次8 Gy剂量的γ射线局部照射,分析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PinX1过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和PinX1组细胞的存活率从100%降低至(67.92±4.71)%和(83.14±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33、4.957,P<0.05),细胞凋亡率从(6.47±1.46)%升高到(44.38±4.16)%和(25.42±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82、6.439,P<0.05),细胞中Caspase-3活化水平升高(t=6.655、2.531,P<0.05),Caspase-9的活化水平升高(t=3.775、3.088,P<0.05),细胞内ROS水平升高(t=12.110、7.339,P<0.05)。与照射组相比,照射+PinX1组细胞存活率从(67.92±4.71)%下降至(52.73±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2,P<0.05),细胞凋亡率从(44.38±4.16)%升高至(55.29±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7,P<0.05),细胞中Caspase-3活化水平升高(t=15.435,P<0.05),Caspase-9的活化水平也升高,(t=17.990,P<0.05),ROS水平升高(t=4.526,P<0.05)。过表达PinX1的EC9706细胞放射敏感性增加,增敏比为1.408。过表达PinX1的细胞裸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结论 PinX1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增加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 kV联合超低对比剂用量16 ml在肺栓塞低辐射剂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3例临床可疑肺栓塞行CT肺动脉成像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36例,管电压100 kV,螺距1.0,对比剂总量60 ml;双低组,47例,管电压70 kV,螺距2.2,对比剂总量16 ml。记录两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以计算有效剂量(E),测量各级肺动脉增强CT值、背景噪声及肌肉CT值以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两组的总体图像质量和上腔静脉引起的线束硬化伪影均采取3级评分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肺栓塞比例及各级肺动脉增强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E为(0.76±0.13)mSv,常规组为(1.91±0.54)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3,P<0.001)。双低组背景噪声高于常规组(Z=-4.99,P<0.001),且SNR和CNR均低于常规组(Z=-4.56、-4.48,P<0.001),但两组总体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低组上腔静脉引起的线束硬化伪影评分(1.34±0.60)低于常规组(2.94±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5,P<0.001)。结论 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 kV联合16 ml超低对比剂用量,可以显著降低对比剂线束硬化伪影对右肺动脉、右肺上叶动脉的干扰,保证肺栓塞诊断图像质量,并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约60%,同时减少73%对比剂总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Halcyon加速器的乳腺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的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基于Trilogy平台治疗完成的10例左侧乳腺癌IMRT计划,将靶区和危及器官导入Eclipse 15.1版本计划系统,重新设计基于Halcyon治疗平台的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机器跳数、子野面积和执行时间差异。结果 Halcyon左侧乳腺癌IMRT计划能够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各剂量指标与Trilogy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cyon计划中左肺的V10V20Dmean均低于Trilogy计划(Z=-2.22~-1.78,P<0.05),Halcyon计划心脏的V5为(27.80±7.66)%高于Trilogy计划的(23.18±8.19)%(Z=-0.71,P<0.05),Dmean为(7.03±1.80)Gy低于Trilogy计划的(7.11±2.40)Gy,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cyon计划的机器跳数为1 770.5±383.9,Trilogy计划的机器跳数为1 526.2±2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4,P<0.05)。Halcyon计划执行时间为(3.01±0.28)min,Trilogy计划执行时间为(12.38±1.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P<0.05)。结论 Halcyon加速器左侧乳腺癌IMRT在保证计划质量降低危及器官剂量的同时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放射性心脏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初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恩度干预组,恩度(6 mg/kg)腹腔连续注射14 d;C组为单纯照射组,心脏照射25 Gy/5次,连续5 d;D组为照射+恩度干预组,恩度给药方法同B组、心脏照射方法同C组。照射后第1、3个月各麻醉处死5只大鼠。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GF-β1、CTGF及胶原蛋白Ⅰ(COL-Ⅰ)型表达。结果 照射后1和3个月,B组未见明显的心肌纤维化表现,C组和D组可见胶原纤维分布于心肌细胞间质。照射后1个月,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组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为(5.20±0.75)%,C组(10.12±2.17)%和D组(10.32±1.36)均高于A组(t=4.74、4.93,P<0.01),C组和D组的CV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个月C组的CVF(13.17±2.67)%仍比A组(5.23±1.32)%高(t=4.49,P<0.01),C组的CVF低于D组(16.92±3.58)%(t=3.19,P<0.05)。照射后1个月,A组TGF-β1的表达量为0.441±0.063,C组0.817±0.079高于A组(t=5.81,P<0.01);照射后3个月,A组TGF-β1的表达量为0.501±0.110,C组0.832±0.150高于A组(t=4.19,P<0.01),D组1.403±0.133高于C组(t=7.24,P<0.01)。照射后1、3个月,各组间CTGF及COL-I的变化趋势与TGF-β1的变化趋势相似。结论 射线可引起心肌纤维化的形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能会加重晚期放射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miR-124在放射敏感及耐受的脑恶性胶质瘤细胞LN229和LN229R中的表达以及miR-124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深入探讨miR-124调控LN229R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miR-124模拟物(miR-124)及阴性对照(miR-NC),STAT3过表达质粒(STAT3)及pcDNA3.1质粒(pcDNA)单独或共转染到放射抵抗的胶质瘤细胞LN229R中。qRT-PCR检测LN229和LN229R细胞中miR-124的表达;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不同放射剂量下LN229R细胞的生存率以及敏感性相关参数值;流式细胞术分析LN229R细胞的凋亡情况;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24和STAT3的靶向关系,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加以验证;Western blot分析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LN229组(1.02±0.09)相比,miR-124在LN229R细胞中的表达水平(0.32±0.03)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80,P<0.05);与miR-NC组(0.95±0.06)相比,转染miR-124模拟物可促进LN229R细胞中miR-124的表达(4.02±0.39)(t=13.476,P<0.05);8 Gy照射条件下,miR-124过表达组癌细胞的生存率(0.003±0.000 4)显著低于miR-NC组(0.033±0.005 0)(t=5.655,P<0.05),细胞凋亡率(22.34±2.42)%显著高于miR-NC组(4.69±0.51)%(t=12.361,P<0.05);STAT3是miR-124的靶基因;外源回补STAT3可逆转miR-124对LN229R细胞生存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124通过靶向STAT3改善LN229R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改变CT检查气道异物的儿童双上肢的摆放体位,来明确双上肢和颈胸椎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地分析行气道CT检查的1~48月患儿103例,CT检查时根据双上肢摆放位置按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A、B、C 3组,A组34例,B组36例,C组33例。A组患儿双上肢上举置于颈椎两侧,B组患儿双上肢置于胸椎两侧,C组患儿双上肢用海绵垫抬高约45°置于胸部两侧。采用荷兰飞利浦128iCT进行数据采集,记录3组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所得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 颈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B组(4.33±0.72)和C组(4.19±0.63)均优于A组(3.71±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9、-2.61,P<0.05);胸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4.21±0.47)优于B组(3.71±0.39)和C组(3.92±0.42),C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71、-2.08,P<0.05);DLP间的差异,B组(57.7±6.8)mGy·cm高于A组(51.6±7.6)mGy·cm和C组(51.3±6.3)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儿童气道异物CT检查时,将双上肢抬高45°置于胸部两侧,会改善气道CT检查的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儿童CT扫描部位及有效剂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剂量监控软件分析儿童CT扫描部位及辐射剂量构成,分析比较儿童患者与14周岁以上患者单次扫描剂量差异。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剂量监测软件,调取本院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进行过CT扫描的125 147例患者的CT扫描资料,其中儿童542例,14周岁以上患者124 605例。根据儿童患者扫描部位和扫描剂量,分析儿童各年龄段剂量差异,比较儿童与14周岁以上患者各扫描部位的剂量差异。结果 头颅(39.67%)、四肢(36.90%)是儿童最主要进行的CT扫描部位,腹部(20.77%)及四肢(48.87%)是构成儿童有效剂量的主要部位。儿童组随着年龄段升高,单次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逐渐升高,不同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2,P<0.05)。儿童组平均DLP及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567.38±433.03) mGy ·cm和(5.58±5.45) mSv,均明显小于14周岁以上组的(737.75±172.40) mGy ·cm和(11.07±2.59) 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4、-4.12,P<0.05)。各扫描部位中,除儿童组颈部及四肢平均DLP高于14周岁以上组(Z=-2.04、-3.97,P<0.05),其他部位儿童组均低于或相当于14周岁以上组,换算为有效剂量,除14周岁以上组胸部平均有效剂量高于儿童组,其他部位儿童组均高于或相当于14周岁以上组(Z=-3.03、-3.11、-4.12,P<0.05)。结论 儿童CT在扫描参数及剂量控制上进行了优化,但由于儿童较14周岁以上患者更加敏感,对儿童的防护仍需引起重视,儿童CT扫描的选择需要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状态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45例≥70岁拟行放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GA。4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7岁,男28例,女17例。CGA状态良好组31例,不良组14例;俯卧位放疗35例,仰卧位放疗10例。放疗期间通过锥形束CT(CBCT)进行摆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一种利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的基部剂量计划进行补偿(base dose plan compensation, BDPC)的调强放疗(IMRT)计划优化方法应用于上段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9例上段食管癌患者,设计初始IMRT计划,并分别用BDPC法和热点冷点控制(hot and cold spot control, HCSC)法进一步优化。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覆盖、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保护、计划设计时间、机器跳数(MU)以及投照时间。结果 BDPC计划高危靶区PTV64的D2%低于HCSC计划(Z=-3.823, P<0.05),CI和HI明显优于HCSC计划(Z=-3.662、-3.745,P<0.05),而D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PC计划低危靶区PTV54的CI高于HCSC计划(Z=-3.340,P<0.05),D95%D98%低于HCSC计划(Z=-3.582、-2.616,P<0.05)。BDPC计划脊髓和肺的剂量均略低于HCSC计划(Z=-3.625~-3.369,P<0.05)。BDPC与HCSC计划设计时间分别为(26.05±0.88)和(33.73±3.24) min (Z =-3.823,P<0.05),MU分别为1 019±167和1 003±159(Z=-2.616,P<0.05),投照时间分别为(3.52±0.29)和(3.50±0.28)min(Z=-2.548,P<0.05)。结论 BDPC优化方法在上段食管癌应用能明显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和适形性,减少危及器官剂量,并且操作简便,能提高计划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双源CT (DSCT)低电压迭代重建联合分次注射法(SBI)行CT泌尿系造影(CTU)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和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连续80例临床初诊为泌尿道疾病而准备行CTU检查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注射,常规电压(120 kV),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project,FBP)重建,试验组40例采用分次注射法,低电压扫描(80 kV),正弦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评估两组的有效剂量E、图像质量及影像诊断准确率。结果 共77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和图像评估,其中对照组39例,试验组38例。试验组的平均有效剂量E为(3.93±0.85)mSv,低于对照组的(26.68±4.07)mSv (t=-33.78,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49±0.79)分和(4.39±1.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信噪比(SNR)为127.3±1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P<0.05),但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100.84±12.92和108.96±1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终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62%和8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低电压扫描迭代重建联合分次注射法CTU检查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CNR值和影像诊断准确率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CRYO)消融术与磁导航(RMN)指导下房颤消融术两种消融方式, 探讨房颤消融术中减少放射暴露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44例冷冻消融患者(CRYO组)和121例磁导航指导下房颤消融患者(RMN组)术中在线随机参考点累积皮肤表面入射剂量(CD)和X射线照射时间, 分析不同类型患者辐射剂量及手术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与RMN组相比, CRYO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65.0±23.6)、(97.8±18.4)min, t=26.05,P<0.001], 但X射线暴露时间明显延长[(8.1±3.1)、(23.4±6.2)min,t=-24.57, P<0.001]、CD值明显增加[(232.3±130.7)、(669.0±387.5)mGy, Z=-12.29,P<0.001]。随访两组患者总体维持窦性心律比例未见明显差异(71.9%、75.7%, P=0.618)。多元回归分析提示, 肥胖患者、非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存在变异患者与CRYO组患者CD值增加有关(t=5.47、2.23、3.39, P<0.05), 且C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定位CT图像和CT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 DWI)融合图像(CT/MR DWI)对食管癌放疗GTV勾画的差异.方法 收集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0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由6名放疗科医师分别在Pinnacle工作站的定位CT图像上和CT/MR DWI融合图像上勾画食管癌原发灶GTV,不包括转移淋巴结.计算GTV体积的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CV=标准差/均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Ratio=最大值/最小值).比较两组间GTV体积的变异系数CV和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Ratio)的差异.结果 CT图像上勾画的GTV体积最大差值为55.71 cm3,CT/MR DW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体积最大差值为13.89 cm3(F=12.80,P<0.05),两组GTV体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0±0.08和0.11±0.04,两组GTV体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分别为2.38±0.62和1.3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2、-3.92,P<0.05).结论 和定位CT图像相比,CT/MR DWI图像融合显示食管癌GTV较为直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判断病变范围的一致性,从而减少不同医师间勾画靶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锥形束CT(CBCT)标准和快速两种扫描模式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测定中的差异,探讨快速扫描模式下的摆位误差测定,并探讨进行在线修正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8日至2014年11月8日收治的5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在首次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前进行顺时针方向标准扫描模式CBCT扫描,之后立即行逆时针方向快速扫描模式CBCT扫描,按照扫描模式将所有患者图像分为快速模式组和标准模式组,两组图像分别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并对两组配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由1名放疗医生、1名物理师和1名技术员采用主观质量评分法(MOS)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x、y、z轴平移和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在快速模式组与标准模式组之间的差值分别是(0.2±0.2)、(-0.6±0.4)和(-0.2±0.3)mm与(0.2±0.1)°、(0.0±0.1)°和(0.1±0.1)°,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摆位误差统计结果之间高度相关(r=0.92~0.98,P<0.01);两组摆位误差统计结果之间具有较满意一致性(Kappa=0.82~0.94)。标准模式组和快速模式组的MO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3.9、4.1、3.8和3.6、4.0、3.8,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扫描模式与标准扫描模式采集的图像在胸腹部肿瘤摆位误差测定并在线修正中具有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且图像质量不会明显变差,CBCT快速扫描模式可应用于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测定和在线修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放射性介入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CHD)儿童甲状腺、外周血象指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等的影响。方法 对70例2010-2013年做过放射性介入手术的CHD儿童(介入组)及23例同期行外科手术的CHD儿童(对照组)进行术后随访。随访项目包括甲状腺彩超、血常规检查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 介入组甲状腺彩超异常率(40.0%)与对照组(43.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以多发囊肿多见,结节少见。介入组白细胞数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不同疾病类型及手术时间介入组甲状腺结构和白细胞数有差异(P>0.05)。介入组淋巴细胞染色体型畸变率(0.76±0.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染色体型畸变率(0.25±0.07)%(Z=-3.631,P < 0.05),其中无着丝粒断片(ace)率和易位(t)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Z=-2.531、-2.397,P < 0.05)。结论 介入治疗术对CHD儿童甲状腺和血液指标未见明显影响,但对其遗传物质的损伤仍然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