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及鼻骨缺失联合检测在胎儿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孕11~13+6周进行产前检查的8 056例孕妇病例资料中选择单胎妊娠,有效进行胎儿NT及鼻骨检测,并获随访的有效病例5 945例;其中4 368例NT≥3.0 mm和或鼻骨缺失者在孕18周后于上级医院行羊膜囊穿刺或抽脐带静脉血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所有病例在孕24~28周时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出生后随访。对是否NT增厚、是否鼻骨缺失者的染色体、超声检查及出生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 945例中,5 347例(89.94%)NT测值在正常范围,598例(10.06%)NT测值增厚。NT正常组染色体异常率0.09%(5/5 347),结构异常率0.17%(9/5 347);NT增厚组染色体异常率1.67%(10/598),结构异常率1.67%(10/598);胎儿不良后果的发生率NT增厚胎儿为3.34%,远高于NT正常范围胎儿的发生率0.26%(P<0.01)。5 945例中,5 940例(99.92%)鼻骨存在;5例(0.08%)鼻骨缺失。两种检查只有2例(0.03%)鼻骨缺失同时合并NT增厚。鼻骨存在组染色体异常率0.19%(11/5 940),结构异常率0.32%(19/5 940),鼻骨缺失组染色体异常率80.00%(4/5),结构异常率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胎儿不良后果的发生率鼻骨缺失胎儿为80.00%,远高于鼻骨存在胎儿的发生率0.51%(P<0.01)。结论早孕期胎儿NT及鼻骨的观察可以为胎儿早期染色体异常及结构异常的筛查提供重要的线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超声检测中孕期胎儿鼻骨发育,探讨超声测量胎儿鼻骨在检出染色体异常疾病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0-01-2010-12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中孕期常规超声检查及胎儿系统超声筛查的孕妇进行鼻骨检测,对超声检查鼻骨异常者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71 984例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及产前超声系统筛查的孕妇,发现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者84例,合并有其他结构畸形22例,其中有染色体异常者32例(21-三体24例,18-三体7例,13-三体1例).结论 中孕期超声检测胎儿鼻骨对发现染色体异常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不失为一种简便、安全、可重复、非侵入性、孕妇易于接受的产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孕期胎儿鼻骨长度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产前超声对1 148例中孕期胎儿进行系统筛查,同时对胎儿鼻骨进行测量,得到1 124例中孕期正常胎儿鼻骨长度的范围,并对其中24例诊断为鼻骨发育不全的超声资料和染色体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孕期正常胎儿鼻骨显示率100%,鼻骨长度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其中24例胎儿鼻骨发育不全(2.1%),其中染色体核型检查异常18例(75%):17例21-三体,1例18-三体.18例染色体异常中15例合并多发畸形(83.3%),3例无合并畸形;6例染色体正常且均无合并畸形.结论 胎儿鼻骨发育不全多数合并染色体异常,超声检测中孕期胎儿鼻骨是染色体异常的重要结构标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胎儿鼻骨异常和鼻前软组织增厚在预测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行超声系统筛查的孕妇5123例,超声检测胎儿鼻骨的长度及鼻前软组织厚度,对超声检出鼻骨异常及鼻前软组织增厚的胎儿均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或介入性产前诊断,然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胎儿临床均随访至生后1个月。结果 5123例行常规筛查的孕妇中有353例存在胎儿鼻部结构异常,其中鼻骨异常者187例,均为鼻骨缺失(双侧鼻骨缺失61例,单侧鼻骨缺失126例),鼻前软组织增厚者148例,鼻骨缺失合并鼻前软组织增厚者18例;经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或介入性产前诊断,鼻骨缺失胎儿染色体及结构异常发生率为57.22%(107/187),其中唐氏综合征占65.42%,18-三体综合征占10.28%,13-三体综合征占9.35%,47,XXY综合征占1.87%;鼻前软组织增厚者胎儿染色体及结构异常发生率为50.00%(74/148),其中唐氏综合征占70.27%,18-三体综合征占9.46%,13-三体综合征占6.76%,47,XXY综合征占1.35%; 18例鼻骨缺失合并鼻前软组织增厚胎儿,唐氏综合征占93.33%,18-三体综合征占5.56%,13-三体综合征占11.11%,47,XXY综合征占5.56%;胎儿鼻前软组织组增厚组在孕11~25周时胎儿鼻前软组织显著厚于鼻前软组织正常组(P 0.05);鼻骨缺失、鼻前软组织增厚的胎儿及二者合并出现的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鼻骨及鼻前软组织正常的胎儿(P 0.05)。结论对孕早中期胎儿进行鼻骨发育情况及鼻前软组织厚度超声检测,可有效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对唐氏综合征胎儿筛查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马蹄内翻足(TE)合并其他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104例产前超声诊断为TE并经产后或引产后证实的胎儿,分析其足内翻合并畸形的超声图像、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的结果。结果单侧、双侧TE组分别为44、60例,两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异常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TE组68例,复杂TE组(TE合并其他畸形)36例,两组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2.9%、11.1%,无显著差异(P0.05);复杂TE组CMA异常检出率27.8%明显高于单纯TE组7.3%(P0.05)。TE的CMA异常检出率14.4%明显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5.8%(P0.05)。结论胎儿TE合并其他畸形,染色体异常的概率增高,需行CMA检查。单纯TE组胎儿超声随访观察仍提示TE,建议CMA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晚孕期胎儿鼻骨异常对21-三体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在我院接受胎儿产前超声检查的5460名孕妇的资料,以常规超声检查胎儿及其附属物,如发现胎儿鼻骨异常,行羊膜腔穿刺或抽取脐带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共发现10胎鼻骨异常。4胎鼻骨缺失,其中1胎骨骼发育障碍,染色体正常;余3 胎均为21-三体合并心脏或其他系统异常。6胎鼻骨发育不良,表现为鼻骨短小、一侧鼻骨缺失或鼻骨骨化不良,其中1胎为21-三体合并其他系统异常;1胎为地中海贫血,染色体正常;余4胎未合并其他系统异常,为孤立性鼻骨发育不良,染色体正常。结论 鼻骨缺失是21-三体的超声常见表现,但孤立性鼻骨发育不良对21-三体的诊断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儿肾脏回声增强的产前超声表现及染色体结果分析。方法收集于我院产前超声发现的胎儿肾脏回声增强病例210例,分为单纯性肾脏回声增强组、合并其他畸形的肾脏回声增强组,分析其产前超声表现及染色体结果。结果单纯性肾脏回声增强组86例(86/210,41.0%),合并其他畸形的肾脏回声增强组124例(124/210,59.0%),主要累及泌尿生殖系统、心脏、中枢神经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他包括膈疝、肺囊腺瘤样病变、单脐动脉等。62例行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者30例,合并17q12染色体微缺失20例及合并其他染色体异常12例。结论 (1)肾脏回声增强可孤立存在,也可合并多系统畸形,最常见的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肾脏回声增强可合并多种染色体异常,其中17号染色体微缺失较多见,提示17号染色体与胎儿肾脏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16-34周超声筛查胎儿鼻骨缺失在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至2013年中晚孕期在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筛查发现鼻骨缺失的20例胎儿均行染色体检查并随访至引产或出生后,总结胎儿鼻骨缺失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20例胎儿产前超声显示:(1)双侧鼻骨缺失17例,面部正中矢状切面及横切面扫查均不能显示鼻梁皮肤下方的鼻骨强回声。其中5例胎儿合并多发畸形:4例胎儿心脏畸形(房室间隔缺损3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大血管异常1例),1例胎儿十二指肠梗阻。其他微小结构异常包括:股骨及肱骨短,肠管回声增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单侧侧脑室临界增宽,双肾盂轻度增宽,吐舌征,双手姿势形态异常。(2)单侧鼻骨缺失3例,面部横切面扫查仅能显示胎儿一侧鼻骨强回声。其中2例合并心脏畸形(房室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其他微小结构异常包括:股骨及肱骨短,肠管回声增强,颈背部皮肤增厚。(3)染色体检查:17例双侧鼻骨缺失胎儿中9例为21-三体,1例为4p-(Wolf-Hirschhorn综合征),7例为正常核型;3例单侧鼻骨缺失胎儿中2例为21-三体,1例为正常核型。(4)产后检查及随访:20例胎儿超声及染色体检查后引产12例(尸检1例),出生8例,5例随访无明显异常,3例失访;12例胎儿产前超声与产后检查结果均符合。结论中晚孕期鼻骨缺失胎儿超声图像特征为双侧或单侧鼻骨强回声缺失,且多伴微小结构异常,超声检出胎儿鼻骨缺失应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减少21-三体等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和产后超声检查唐氏综合征(DS)胎儿鼻骨发育情况,以提高DS胎儿的产前筛查率。方法对42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为21-三体的DS胎儿和240例染色体正常胎儿的鼻骨产前超声声像图以及30例DS胎儿引产后尸体标本的鼻骨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并于正中矢状切面测量鼻骨长度。结果染色体正常胎儿的鼻骨随着孕周增长而增长,鼻骨长度与孕周呈线性关系,超声孕周与鼻骨长度的相关系数为0.541(P0.05)。57.1%(24/42)的DS胎儿存在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其中20例鼻骨缺失,超声声像图特征为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和横切面均显示无强回声鼻骨;4例鼻骨发育不良,超声声像图特征为鼻骨短小和一侧鼻骨缺失。结论 DS胎儿易发生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胎儿鼻骨的产前超声检查可作为DS产前筛查的一个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22-30周超声筛查胎儿鼻骨缺失在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中晚孕期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四维超声筛查发现鼻骨缺失的17例胎儿均行染色体检查并随访至引产或出生后,总结胎儿异常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7例胎儿产前超声显示:(1)面部正中矢状切面及横切面扫查均不能显示鼻梁皮肤下方的鼻骨强回声。其中11例胎儿合并多发畸形:5例胎儿心脏畸形(室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大血管异常1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1例),1例全前脑。其他结构异常包括:股骨及肱骨短,肠管回声增强,单双侧侧脑室临界增宽,双肾盂轻度增宽,双手姿势形态异常等。(2)染色体检查:17例胎儿中9例为21-三体,1例为13-三体,1例为18-三体,6例为正常核型。(4)产后检查及随访:17例胎儿超声及染色体检查后引产11例(尸检1例),出生6例,4例随访无明显异常,2例失访;11例胎儿产前超声与产后检查结果均符合。结论:中晚孕期超声检出胎儿鼻骨缺失应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减少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与胎儿鼻骨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产前超声测量901例正常中孕期及570例中孕期唐氏综合征高风险胎儿鼻骨,并对22例引产胎儿的鼻骨行X线检查及大体解剖观察。结果1471例胎儿鼻骨超声检测成功率96%(1413例)。22例唐氏综合征胎儿中,产前超声诊断鼻骨缺失1例,鼻骨发育不良(测值小于2.5mm,包括1例鼻骨缺失)11例。结论唐氏综合征胎儿与鼻骨发育不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CMA)检测技术在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中检测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妊娠早期NT筛查异常(≥2.5 mm)并接受CMA检查的胎儿305例,分析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及拷贝数异常发生情况;并根据NT值分为以下5组:2.5~2.9 mm、3.0~3.4 mm、3.5~3.9 mm、4.0~4.9 mm、≥5 mm组,分析各组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微缺失、微重复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分为合并超声异常组和单纯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染色体异常发生情况。结果 NT值2.5~2.9 mm、3.0~3.4 mm、3.5~3.9 mm、4.0~4.9 mm、≥5 mm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5.6%、14.4%、22.4%、25.0%和42.3%;305例NT增厚的胎儿采用CMA技术共检出59例(19.3%)染色体异常;且与常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CMA多检出5例致病性CNVs(5/246)及12例临床意义不明(VOUS)变异;此外,合并超声异常的NT增厚胎儿和单纯NT增厚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44.2%和17.2%。结论 CMA检测可检出常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无法检出的CNVs及临床意义不明的微缺失、微重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胎儿鼻骨测量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近年超声筛查异常55例(观察组)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胎儿鼻骨发育情况,并与健康体检的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鼻骨长度与孕周的关系,同时记录患儿其他的发育畸形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28例声像图表现为鼻骨强回声连续性中断,诊断为胎儿鼻骨缺失;27例声像图表现为胎儿鼻骨短小,诊断为鼻骨发育不良.对两组胎儿鼻骨长度与孕周关系进行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方程为y=1.371 +3.013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57,P=0.000),同时发现观察组胎儿伴有多种发育畸形;对照组未见发育异常,各孕周鼻骨长度及检出率均正常.观察组中鼻骨短小的27例与对照组各孕期鼻骨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孕中期)超声检测胎儿鼻骨发育情况,能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筛查联合孕妇血清学筛查对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孕15~20+6周已行孕妇血清学筛查且结果提示有21-三体和(或)18-三体临界风险的628例胎儿行超声筛查,采用经腹部超声对胎儿鼻骨(NB)和颈部皮肤皱褶(NF,中孕期超声软指标)进行检测,观察有无鼻骨发育不良、有无颈部皮肤皱褶增厚(>6 mm为增厚)及有无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对鼻骨发育不良及颈部皱褶增厚者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产前超声筛查的628例胎儿中发现鼻骨皱发育不良6例(0.96%,6/628),其中1例合并颈部皮肤皱褶增厚,2例合并肠道回声增强,1例合并脉络膜囊肿,1例合并左心室内高回声;6例胎儿均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2例为21-三体(33.3%,2/6),余4例染色体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联合孕妇血清学筛查可提高染色体临界风险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管强回声合并染色体异常胎儿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产前超声检出的80例肠管强回声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随访至产后,产前超声与产后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80例肠管强回声胎儿产前超声及染色体检查结果:(1)单纯肠管强回声胎儿58例(72.5%,58/80,均无染色体异常),产前超声筛查无其他异常发现。(2)合并超声软指标异常11例(13.8%,11/80,均无染色体异常),超声显示脉络丛囊肿8例,单脐动脉1例,鼻骨偏短1例,心室点状强回声1例。(3)合并严重结构异常或复合结构畸形但无染色体异常5例,超声显示心脏结构畸形3例,心衰1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例。其中1例为复合畸形,表现为右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伴发小脑发育不良及单脐动脉,其余4例均为单发畸形,且无其他软指标异常。(4)合并染色体异常6例(7.5%,6/80),3例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染色体数目异常(21-三体1例,18-三体1例,双胎之一三倍体1例),均合并严重结构畸形及软指标异常;超声显示严重心脏畸形2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例,心包腔积液合并腹腔积液1例,胎盘绒毛膜多发性血管瘤1例。其中1例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合并全前脑(输血儿)宫内死亡;伴发的软指标异常包括颈项软组织层(NF)增厚、脉络丛囊肿,脐带囊肿,单脐动脉,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等。结论单纯肠管强回声胎儿预后良好,临床随访过程中部分肠管强回声可消失;合并严重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胎儿预后差,产前超声检出肠管强回声应行系统超声检查并提示临床对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早期(11~13+6周)超声检测胎儿鼻骨缺失和颈项透明层增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苏州市立医院母子保健中心建卡的孕早期(11~13+6周)单胎孕妇4200例,采用常规经腹部超声对胎儿鼻骨( NB)和颈项透明层( NT)进行检测,观察有无鼻骨缺失,有无颈项透明层增厚(>3.0 mm为增厚),超声检查与中孕期胎儿畸形筛查结果及引产或产后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检出胎儿鼻骨和颈项透明层3492例(83.1%,3492/4200),其中鼻骨和颈项透明层检测正常3139例(89.9%,3139/3492)。因体位等原因未检出胎儿鼻骨或颈项透明层708例(16.9%,708/4200)。检出鼻骨和颈项透明层的3492例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1)鼻骨缺失3例(0.09%,3/3492),合并颈项透明层增厚1例,染色体检查证实为21-三体2例(66.7%,2/3,)。(2)颈项透明层增厚(>3.0 mm)351例(10.1%,351/3492),合并鼻骨缺失1例,染色体检查证实为21-三体4例(1.14%,4/351),18-三体1例;Turner综合征1例,染色体正常胎儿中6例(1.71%,6/351)结构异常。(3)3139例鼻骨和颈项透明层检测正常的胎儿中8例染色体或结构异常。结论鼻骨缺失及颈项透明层增厚是孕早期筛查21-三体的重要指标,颈项透明层增厚与其他染色体异常及结构畸形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胎儿颜面畸形中的应用价值及胎儿颜面部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联性。方法对产前筛查的5 700例孕妇的超声检查结果、引产及生产随访结果及染色体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研究中的5 700例中,检出胎儿颜面部畸形24例(0.42%),与引产后的标本比较或电话随访,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2)检出的24例胎儿颜面部畸形包括唇腭裂、小下颌畸形、耳低位、无眼畸形、鼻骨缺失,其中22例行染色体检查,结果16例为正常(72.7%),4例羊水穿刺证实为18三体(18.2%)、2例为21三体(9.1%)。颜面部畸形与具备高危因素但颜面部正常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对于胎儿颜面部畸形的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胎儿颜面部畸形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存在着相关性,检出胎儿颜面部畸形者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不存在高危情况的孕妇应用B超仪器检测并观察胎儿鼻骨,并对其进行测量,针对胎儿鼻骨发育不正常再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胎儿染色体核型没有出现异常,且结构也正常的胎儿有1250例,超声检测成功显示鼻骨的有1200例,怀孕周数越多,正常胎儿的鼻骨长度就越长(P0.05);有36例胎儿的鼻骨发育不全(3.0%),其中有17例显示是鼻骨缺失,有19例显示是鼻骨短小,其中有30例染色体发育不正常(83.3%),29例唐氏综合征,1例18-三体。应用B超检测胎儿鼻骨对于孕妇产前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胎儿鼻骨发育不健全对于唐氏综合征的预测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也表示胎儿鼻骨和唐氏综合症有及其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评估 羊水原位培养法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诊断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2月于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因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而行羊水穿刺术的3133例孕妇,比较羊.水原位培养法和CMA法在胎儿染色体异常方面的检出率和差异。结果在3133例样本中,双指征组的异常检出率均较单指征组分别增加0.95%(羊水原位培养法)和2.36% ( CMA);两种技术联合检测共检出796例异常(检出率25.41%),其中羊水原位培养法检出300例(9.58%) ,CMA法检出706例(22.53%)。两者均能检出145 例非整倍体异常和3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但CMA另增加检出169例提示致病或可能致病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杂合性缺失(L0H)、杂合性不存在( A0H)/纯合区域(ROH)及单亲体二倍体异常(UPD),而羊水原位培养法增加检出11 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两者联合检出嵌合体23例(0.73%)。结论羊水原位培养法与 CMA技术互为补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可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更详细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孕妇决策是否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超声骨骼成像技术诊断妊娠中晚期胎儿鼻骨发育不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本院8966例孕妇的产前诊断资料。所有的孕妇均行二维与三维超声骨骼成像检查,且根据孕妇年龄分成高年龄组(年龄≥35岁)与低年龄组(年龄35岁),对各组产妇的胎儿异常检出进行比较。结果:二维超声对胎儿鼻骨发育不良的检出率为78.55%,明显低于三维超声100.00%的检出率;8966例孕妇中总计检出88例胎儿鼻骨发育异常,检出率为0.98%,其中高年龄组的1052例孕妇中检出28例鼻骨发育异常胎儿,占2.66%,7914例低年龄组孕妇检出60例鼻骨发育异常胎儿,占0.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中晚期的孕妇,采用三维超声骨骼成像可有效的检出胎儿鼻骨发育不良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