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高盐摄入除了导致高血压,还会影响骨代谢过程。而机体的水盐代谢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亦有研究发现该系统具有参与调节骨代谢的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对高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影响骨代谢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旨在揭示水盐代谢与骨代谢相关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S)在血压、体液、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发现,除了循环系统中的RAS,局部RAS存在于各种组织。胰腺内源性RAS调节胰岛激素和导管离子分泌,并借此来调控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它在缺氧时上调、参与组织炎症发生、通过自由基直接或间接引起胰腺损害。现已有人研究RAS与胰腺炎病理生理机制的关系,并提出RAS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业已证实,人体各系统的生理活动与生化现象均具有明显的节律现象,其中又以近日节律(节律周期接近24h)最为常见。人类心血管系统的各种生理现象与病理事件均表现为典型的近日节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特征及其机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发现血压的时间生物学特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儿茶酚胺、血管内皮系统等血管活性物质在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就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观察比较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醚麻醉与硝普钠(SNP)+异氟醚麻醉在动脉导管未闻(PDA)结扎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和对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从RAAS系统的发现到现在,RAAS系统在肾脏及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除了对肾素(renine)、angI(血管紧张素I)、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I(血管紧张素II)的研究深入,新的ang1-7、ang1-9也逐步为人们所了解为参与影响了RAAS系统的关键-AngII。围绕RAAS系统的各个环节的药物相继研制成功,投入临床应用。首先,此文对RAAS系统的认识及近年来的新进展总结,在此基础上讨论ACEI和ARB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60例LDH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9)予以常规麻醉处理,观察组(n=31)于其基础上使用艾司氯胺酮,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 RAAS指标[醛固酮(aldosterone, ALD)、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 PRA)及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Ⅱ)]、疼痛VAS评分、苏醒期躁动以及谵妄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尿量、拔管时间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实施5 min、手术结束时MAP与HR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地氟醚在手术中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择期在全麻下实施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地氟醚组和安氟醚组,每组15例。术中分五个时点采集静脉血,以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及皮质醇(Cor)。结果 地氟醚组在切皮时即出现PRA、AⅡ、Al的升高,尤以Al显著,术中继续升高。两组Cor术中均升高,但无明显组间差异。地氟醚组中血压及心率增加明显。结论 地氟醚可早期激活RAAS,并有交感兴奋作用;但不能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Cor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测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技术对不育妇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探讨COH过程中RAAS的变化规律。方法48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以自身自然周期作为对照,比较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在不同时点血清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结果COH周期中血清雌二醇(E_2)和孕激素(P)水平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自然周期(P0.05);RAAS不同成分于自然周期各时点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hCG注射日后COH周期RAAS各成分各时点检测值均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自然周期(P0.05);未妊娠妇女间隔一个月后月经来潮日,血清RAAS各成分水平恢复至自然周期月经期水平;RAAS成分的变化与E_2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与P水平均无相关性(P0.1);经二元回归统计显示RAAS成分与E_2+P呈正相关(P0.01),且与E_2+P的相关系数较单纯E_2高。结论IVF-ET中,使用的COH技术普遍导致RAAS成分升高,且与E_2及E_2+P水平的变化相关,提示RAAS的浓度变化还依赖于性激素(尤其为E_2)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级阻断大鼠胰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雨蛙肽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观察卡托普利、沙拉新及洛沙坦对大鼠胰湿重比、病理学评分、血浆AMY、MPO、MDA、NO、SOD、TNF-α及Ang-Ⅱ,胰组织MPO、MDA、NO、SOD、TNF-α及Ang-Ⅱ,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胰组织AT1、AT2的影响。结果 单用卡托普利、沙拉新、洛沙坦能降低急性胰腺炎血浆AMY、MPO、MDA、NO、TNF-α及Ang-Ⅱ,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胰组织MPO、MDA、NO、TNF-α、Ang-Ⅱ及AT1、AT2水平,升高SOD水平;但联合给药并没有进一步改善急性胰腺炎的所有指标。结论 ACE抑制剂、非选择性Ang-Ⅱ受体拮抗剂及特异性AT1阻断剂能改善急性胰腺炎时胰组织损伤程度,但联合应用无协同效果,其可能机制是阻断RAS对胰组织的胰酶过度释放、微循环障碍、氧自由基损伤、炎症介质瀑布样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药黄芪对骨代谢的影响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芪(Astragali Radix)为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始载于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具有2000多年的药用史,在《本草纲目》中被列为上品,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等功效。黄芪化学成分包括:葡聚糖、杂多糖等多糖成分;黄芪苷I、II、III和大豆皂苷等多种皂苷;天冬氨酸、丝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及叶酸、亚油酸、甾醇类等。目前对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多集中在黄芪多糖、黄芪皂苷或其有效单体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抗肿瘤、免疫调节、心血管保护、保肝、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抗骨质疏松等生物活性,其中,黄芪对骨细胞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对近年来黄芪对骨代谢的影响及相关基础研究的文献汇总,发现黄芪甲苷等黄芪提取物及黄芪制剂大多通过对成骨细胞的促进及破骨细胞的抑制进行骨代谢的调节,亦有通过促进类骨素的分泌、激素水平的调节进行调控,本文综述了黄芪甲苷等黄芪提取物及黄芪制剂对骨代谢的基础、动物模型及临床3个方面近十年的研究内容进行综述,为研究中药黄芪对骨细胞代谢影响提供些许帮助并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并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其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也被人们所关注。本文从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的紧密关系、基于肠道菌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中西医在该方向的研究进展,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多能干细胞,其增殖分化与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关系密切,大量研究表明传统补肾中药诱导BMSCs增殖分化治疗OP疗效显著。本文以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为指导,探讨“肾藏精-主骨生髓-BMSCs-OP”之间的科学内涵,并探讨“补肾生髓”理论指导下传统补肾中药通过诱导BMSCs成骨分化与OP的关系,结合补肾中药及复方诱导BMSCs治疗OP的现代医学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及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针灸及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以骨质疏松症、针灸、中药等为关键词,检索CNKI、维普、万方等国内医学文献数据库自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发表的有关针灸及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文献,分析文献的类型,总结基础研究及作用机制、临床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并对常用穴位及中药复方进行总结。结果自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共检索到136篇相关文献。其中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有94篇,常用穴位有:阿是穴、肾俞、命门、关元、气海、腰阳关、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表明针灸能显著提高骨质疏松大鼠和病人的骨密度。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文献有42篇,常用的复方有补肾壮骨汤、补肾健脾汤、补肾化瘀汤等,但缺乏相应的动物实验研究。结论针灸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质疏松发展,其联合中药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但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滞后,选穴及用药没有统一标准,缺乏长期临床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研究,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纳米钙补肾中药通过MAPK/ERK通路对髋关节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10只。对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构建髋关节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常规喂养8周。测定三组大鼠髋关节骨密度、血清磷及血清钙含量,检测髋关节骨生物力学,通过髋关节骨HE染色及骨组织形态剂量学观察参数,运用蛋白印迹法检测Ras、ERK、PKC、PKA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骨密度、血清钙以及Tb·Ar、Tb·Th、Tb·N指标含量明显降低,血清磷、Tb·Sp指标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骨密度、血清钙以及Tb·Ar、Tb·Th、Tb·N指标含量明显升高,血清磷、Tb·Sp指标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的最大载荷、抗压强度、轴向刚度及水平剪切刚度低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的Ras、ERK、PKC、PKAG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纳米钙补肾中药可通过调节MAPK/ERK通...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因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被称为“无形杀手”。骨转换标志物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助于了解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状态、预测骨折风险、监测疗效。骨质疏松不同中医证型之间骨转换标志物存在差异,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对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骨转换标志物进行相关研究将为中医药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及客观证据支持。本文综述了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证型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现代化辨证论治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骨肉不相亲理论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药和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中医e百、《中华医典》等中医古籍数据库查阅春秋至清代有关骨肉不相亲及脾肾相关的古代文献,并检索2015年至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和针灸治疗PMOP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报道,进行系统整理及深入分析。结果中医骨肉不相亲理论最早见于《灵枢》,从春秋至清代的古籍中均有相关记载;后世医家据此认为其乃骨痿(即现代医学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因此治疗原则由单纯补肾改为补肾健脾;近五年来的相关实验研究证实了该理论的正确性,临床报道也显示了补肾健脾中药或穴位治疗PMOP的优势。结论 骨肉不相亲理论经历代医家继承与发展使其内涵日趋丰富,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具有科学性和及POM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个关节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小关节,病变呈对称性、侵袭性和致残性,发病后期常易造成不可逆转的软骨、骨和其他邻近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严重的关节畸形甚至残疾,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迄今为止,虽然治疗RA的药物很多,但RA仍然无法完全得到彻底根治,究其原因在于RA及其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及如何治疗显得格外重要。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总的来说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失衡导致的,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参与RA关节软骨破坏及骨侵蚀病程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分别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非编码RNA、信号通路等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作用造成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以期为RA骨破坏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中医药在预防RA骨破坏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其安全性。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及研究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作用,为其治疗能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药强骨胶囊(QGJN)对绝经妇女股骨颈骨密度(BMD)及股骨颈抗骨折能力(FS)的影响。方法 择自愿参加研究的绝经1年以上,年龄60岁以下的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绝经妇女150例,随机分为3组:中药+激素组(50例):采用中药QGJN联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治疗;中药组(50例):单纯用中药QGJN治疗;激素组(50例):单纯用雌激素戊酸雌二醇周期序贯治疗;另50例符合上述条件,目前不愿接受研究用药的绝经妇女作为对照组。各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W采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颈(BMD)。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测定股骨颈抗骨折能力(FS)。结果 因各种原因失访18例,182例(包括对照组)完成了总疗程。中药+激素组(46例)、中药组(48例)、激素组(42例)、股骨颈BMD及F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增幅分别为7.33%、9.04%(P〈0.01);3.38%,5.87%(P〈0.01);3.57%,5.91%(P〈0.01),其中中药+激素组BMD及FS升高幅值均明显高于中药组(P〈0.01)和激素组(P〈0.01);而激素组上述指标较中药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46例)的BMD及FS明显下降。下降幅值分别为3、30%、5.31%。P〈0.01)。结论 中药强骨胶囊能提高绝经妇女股骨颈骨密度及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从而对绝经妇女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效果与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相仿。两药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近五年来中医传统运动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相关性研究的现状,探讨OP患者的中医传统运动状况,更好地为运用中医传统运动防治OP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有关OP与中医传统运动相关性的调查文献,以"骨质疏松、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运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检索129篇全文文献,其中17篇文献符合要求,调查范围涉及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单个调查样本量为46~188例,研究类型中横断面研究为5篇(29. 41%),病例对照研究为12篇(70. 59%)。运用太极拳改善OP的人数达43. 46%,其余分别是八段锦(23. 23%)、五禽戏(21. 90%)、易筋经(11. 42%)。同时将12项病例对照研究中的OP患者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并从骨密度、OP患者腰背疼痛及血清骨钙素(BGP)三个方面评价中医传统运动对OP患者的改善情况,MD值分别为0. 11(95%CI:0. 09~0. 13),-1. 22(95%CI:-1. 35~-1. 09),0. 21(95%CI:0. 16~0. 27),P0. 00001。结论中医传统运动可明显改善OP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有效延缓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