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肠道菌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现已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的增高,对其发病机制和干预靶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相关的研究逐年增多.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领域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多种途径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传统中医药治疗NAFLD的疗效受到认可,中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起到防治NAFLD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中药治疗NAFLD的机制,为临床运用中药治疗NAFLD提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1例ALD患者(ALD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活力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采用16S r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粪便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LD组ALT、AST活力及TBil含量显著升高(P<0.05),分别达到(43.47±23.57)U/L、(40.07±26.55)U/L和(17.47±10.71)μmol/L.ALD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为(5.36±1.62)拷贝数/g湿粪,较对照组[(6.87±1.36)拷贝数/g湿粪]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的双歧杆菌与ALT(r=-0.64)、AST(r=-0.45)呈负相关(P<0.01),与TBil呈负相关(r=-0.11,P<0.05).结论 A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对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可为早期发现ALD患者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AL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春晖  冯志松 《医学综述》2014,(11):1953-195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美国及世界范围内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原因。肠道菌群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构成与功能的改变通过Toll样受体4(TLR4)特异性识别脂多糖,并激活炎症相关基因的活性,促使肝脏慢性炎症的产生,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最终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小肠细菌的过度生长也被证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胆汁酸(bile acids,BAs)作为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和信号分子,从不同层面参与NAFLD的发病。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NAFLD患者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及其前体代谢物水平,及肠道中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表达量,探讨肠道菌群代谢物TMAO在NAFLD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118例受试者,分为NAFLD组86例和健康对照组32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TMAO及其前体代谢物的水平,qRT-PCR法检测粪便中目标细菌DNA的表达量。结果 NAFLD患者血清TMAO、三甲胺(TMA)及胆碱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TMAO的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NAFLD患者粪便中乳酸杆菌、直肠真杆菌表达量增加(P <0.05),双歧杆菌、多形拟杆菌表达量减少(P <0.05);血清TMAO水平与粪便中直肠真杆菌的数量呈正相关(r=0.280,P<0.05),与双歧杆菌的数量呈负相关(r=-0.332,P<0.05)。结论 血清TMAO水平与NAFL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AFL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失衡,且与TMAO存在关联,推断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代谢生成TMAO在NAFLD病程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与正常大鼠的肠道菌群特征,探讨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分别饲以普通饲料、高脂饲料,12周后收集血、肝脏及盲肠黏膜等标本,检测血脂、肝功能指标,行HE染色明确肝组织病变程度,提取盲肠黏膜组织DNA行16S rDNA高通量Illumina测序检测肠道微生态变化.结果 模型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LDL-C浓度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正常组的sobs、chao、ace、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在菌门水平上,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下降(2.192±0.144 vs 1.543±0.250,P=0.034),而疣微菌门的比例显著增加(0.088±0.016vs 0.254±0.056,P=0.003);在菌属水平上,模型组乳杆菌属比正常组明显下降(0.683±0.207 vs 2.908±0.841,P=0.025).结论 肠道菌群变化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指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免疫介导、细胞因子、细胞凋亡、内毒素和病毒等因素有关。中药具有多靶点、多环节治疗的特点,在降低血脂、改善肝脂肪性变、防止肝硬化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对酒精性肝损伤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常见的有黄酮类、酚类、生物碱类、萜类、皂苷类和蒽醌类等。中药干预对于ALD的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鲍中英  邵淑君 《循证医学》2016,16(4):212-213
肥胖是二十一世纪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据WHO报道,截止到2014年,全球有19亿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其中包括6亿肥胖个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与很多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以及几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尽管有许多预防和治疗肥胖的策略,但有效的手段非常有限,大多数患者难以坚持、疗效甚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寻求新的方法来降低肥胖的流行和随之带来的疾病负担[1],新近研究发  相似文献   

11.
王秀芳  张乃键  赵亚萍 《医学综述》2013,(23):4228-4230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巳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密切联系的。肠道屏障的损伤可以导致NAFLD,而NAFLD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反过来影响肠道屏障功能,从而产生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该文主要从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四个方面对肠道黏膜屏障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叙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男性ALD患者(ALD组)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3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LD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63-16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现在被认为是全球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并与代谢综合征和肥胖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及其细菌产物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如增加肠道通透性、调控炎症等。本文综述探讨了肠道菌群与NAFLD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秀  龙辉 《医学综述》2021,(1):136-140,145
由于肥胖症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也是慢性肝损害的主要原因,而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NAFLD发病的原因之一.除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肠道黏膜屏障损害、肠上皮通透性改变以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增加外,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使人们对益生菌补充剂作为NAFLD潜在的治疗方法产生了...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CRC)是具有高致死率的癌症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能直接与机体发生互作机制或通过调节胆汁酸、短链脂肪酸和氨基酸等代谢物参与CRC的发生与发展.中药治疗CRC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纠正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恢复肠道微生态,从而提高肠道免疫功能,增强肠道屏障稳定性进而发挥治疗CRC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肠道...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胆汁酸–肠道菌群途径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亚麻籽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糖脂代谢、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等生物学功能,其可通过调节胆汁酸–肠道菌群途径改善NAFLD的进程。本文对亚麻籽基于胆汁酸–肠道菌群途径改善NAFL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摄人酒精逐渐增多,导致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ALD包括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酒精可导致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的病变,其中肝脏作为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所受损伤最为严重。酒精性脂肪肝,通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有肝区不适、易疲倦,肝大质地柔软,有压痛。 振、恶心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摄人酒精逐渐增多,导致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ALD包括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酒精可导致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的病变,其中肝脏作为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所受损伤最为严重。酒精性脂肪肝,通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有肝区不适、易疲倦,肝大质地柔软,有压痛。 振、恶心呕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人肠内菌群的平衡是相当稳定的。肠内菌群平衡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菌群失调往往导致各种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肠内菌微生物种类繁多,含酶丰富,对中药成分的转化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许多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平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药和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对于中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NAFLD研究颇多,继“二次打击”理论后,又提出了“肠肝轴”学说,肠道微生态失衡与NAFLD关系密切。本文对肠道微生态的屏障作用、肠道微生态的检测方法、肠道微生态与NAFLD三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