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2004-2014年发表的有关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相关方剂的药物组成、功能分类、治法等情况,进而探讨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 1共纳入73篇文献,收集中药方剂73首,涉及药物131味,药物总频次784次。2因子分析及频数分析发现,最能体现本病证治特点的15味药物为大黄、黄芪、丹参、茯苓、白术、当归、淫羊藿、川芎、党参、半夏、土茯苓、山茱萸、枸杞、牛膝、杜仲。3治法频数统计发现,益气健脾、通腑降浊、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法应用最为广泛。4聚类分析发现有意义的两组药物组合,分别为大黄、黄芪、丹参(C1),当归、茯苓、白术(C2)。结论慢性肾衰竭临床常从虚、浊、瘀论治,治法以通腑降浊、扶正补益、活血化瘀、化湿解毒等为主,常用药物如大黄、黄芪、丹参、茯苓、白术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邓高丕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邓高丕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113 首中药处方,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经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建立标准医案数据库,利用其中的数据挖掘 功能对药物进行频次分析、属性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113 首处方中使用中药 112 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皂角刺、丹参、女贞子、赤芍、三棱、莪术、三七、薏苡仁、海螵蛸、鸡内 金、枸杞子、覆盆子等;药物以甘温为主,多入肝、脾、肾经。聚类分析可将高频药物分为3 组,其主要功效 为活血散结,养阴柔肝,补益肝肾;复杂网络分析提示核心处方以滋补肝肾、化瘀散结为法。结论邓高丕教 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化瘀散结、滋补肝肾为主要治疗方法,同时重视健脾益气类药物的应用,从而达到标 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收集“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国医大师石仰山教授弟子林定坤教授近年来的门诊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处方,利用Java编程方式提取信息,并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6 957首处方中,共涉及439味中药;当归、牛膝、丹参、川芎、独活等为出现频次较多的常用药物;常用中药及药对以调气血药物为主;药物关联分析中,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较高的各药物间隐含了石氏牛蒡子汤、逐痰通络汤、痰瘀阻络汤、独活寄生汤等方剂的药物组成。数据挖掘结果提示林定坤教授临床用药注重调和气血,调补肝肾,重视痰湿,体现了石氏伤科“气血兼顾,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审虚实,施以补泻”的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辨治思想,其处方用药是对石氏伤科经验方、骨伤科经典方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赵新  张林旭  路雪婧 《中草药》2020,51(14):3747-3752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廖品正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用药规律,总结探讨其潜在新方。方法收集整理廖品正老先生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中药处方90首,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等方法进行药物规律及特点的挖掘。结果 90首处方中共包含113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枸杞子、灵芝等,补虚药使用最多,多用甘、平之品,归肝经药物最多;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个常用药物组合;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得到10个潜在新方。结论国医大师廖品正认为视神经萎缩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瘀阻脉道是其主要病机,治疗时多选用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层次挖掘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全面搜集整理三届18位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63首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高频药物包括山药、生地黄、黄芪、知母等。处方药物多为寒性、甘味,归经多属肺经、肾经、肝经、脾经、胃经。高频药物组合(药对)包括知母-天花粉;黄芪-山药;天花粉-生地黄等。新处方包括茯苓+熟地黄+玄参+丹参;生地黄+桃仁+红花+鬼箭羽+僵蚕等。结论: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用药多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品为主,遵循滋阴清热、益气生津的治疗法则,活血化瘀多贯穿于糖尿病治疗始终,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疗痿病虚证的用药剂量规律。方法收集李济仁治疗痿病虚证84例患者的195份病案临床有效处方,利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进行药物剂量值的数据挖掘与聚类分析。结果通过195份病案共得到159味药物及相应的414种剂量值,经筛选得到高频药物24味、高频剂量值51种,其中黄芪的单药频次最高(140),当归15 g的剂量值频次最高(86)。关联规则显示,当归15 g是药物关联的核心,与川芎15 g、穿山龙15 g、补骨脂20 g、千年健15 g等药物组成多组核心药对。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并结合临床实际,形成四类具有药物剂量值的聚类方。结论李济仁治疗痿病虚证以固本培元法为主,以黄芪60 g与当归15 g为核心配伍加减补益药与活血通络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挖掘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庞龙教授于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医案的处方资料,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方剂基本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方剂134首,涉及147味中药,用药频次达1 886次。频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茯苓、甘草、三七、丹参、薏苡仁、党参、密蒙花、白术、枸杞子、白芍、五味子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等。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得到79条关联规则和关联强度较强的药物组合31组,聚类分析得到6类。【结论】 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处方用药规律如下:首辨虚实,虚者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实者利湿化痰、清热养血,虚实夹杂当分清主次,或补虚为主,或祛邪为主;通络、明目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都国医名师王沛教授治疗结肠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沛教授治疗结肠癌的门诊病案, 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 对处方用药的性味归经、药物频次功效分类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结果共收集处方65首, 涉及中药150味, 药性以温、寒、平为主, 药味以甘、苦、辛为主, 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 按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 常用茯苓、猪苓、半枝莲、生黄芪、莪术等药, 以及猪苓-茯苓、生黄芪-炙黄芪、半枝莲-莪术等药物组合;根据关联规则分析, 得到高关联药对29对, 包括猪苓-炙黄芪-生黄芪、茯苓-半枝莲-猪苓、半枝莲-莪术-猪苓等;聚类分析得到的6类药物组合, 以健脾利湿、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涩肠止血为主。结论王沛教授多从脾湿、正虚、热毒、血瘀、出血论治结肠癌, 治以健脾利湿、益气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涩肠止血, 符合中医治疗肿瘤扶正祛邪思想, 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究国医大师唐由之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用药规律和临证经验。方法筛选2002年7月1日—2013年12月28日唐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门诊治疗青光眼的病历,中医诊断为"青风内障",西医诊断为POAG。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收集、整理、录入数据,分析基本信息(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用药模式、规则分析)、新方分析,挖掘唐教授遣方用药特点。结果整理录入处方130首,包含122味药物,使用总频次为1 629次,前3位依次为黄芪、枸杞子、车前子。关联规则分析调整支持度与置信度,分别设为50%和0.9,统计得出药物组合27条,包含12味中药。新方分析得到12个核心药物组合,6个新处方。结论唐由之教授治疗POAG以滋补肝肾为要,辅以利水渗湿,善用黄芪,喜用枸杞子,且新处方与唐教授临证用药相似。  相似文献   

10.
李玲  陆燕  叶放  周学平 《新中医》2023,55(18):187-19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CTD-ILD) 的诊 疗规律及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周仲瑛教授诊治CTD-ILD 医案,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 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128 份医案,含193 味中药。涉及病种有6 种,病机排名前5 位的是气阴两 伤、痰瘀阻肺、肺虚热郁、肝肾亏虚、脾虚肺弱;使用中药排名前5 位的是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紫苏子、 太子参;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支持度均较高的为气阴两伤-南沙参、北沙参、麦冬、太子参、黄芪; 痰瘀阻肺-紫苏子、桃仁、鱼腥草、炙僵蚕、泽漆、法半夏、老鹳草;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 个方剂组,以 益气养阴、祛痰化瘀、补肺健脾、补益肝肾、祛风除湿为主。结论: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CTD-ILD 主张 病证结合,在疾病发展动态过程中,基于复合病机,通润为要,复法制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乳痈方剂的药物配伍相关规律,更好地继承古人用药经验,指导当代临床用药.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乳痈病的方剂及其药物,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对治疗乳痈的方剂从单味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结合临床辨证处方角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  相似文献   

12.
当归补血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比例组成,益气生血,治疗劳倦内伤、气血虚、阳浮于外之虚热等证。经配伍比例及药理作用研究证实,黄芪和当归按5∶1配比时药效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中成药配伍规律。方法:参考1949—2013年出版的有关中成药制剂的文献,经筛选,纳入《国家中成药标准汇内科心系分册》等17本书。采用双人双机独立录入方法,WPSOffice2013版WPS表格数据录入,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然后导入SAS6.12软件,进行变量的聚类分析。结果:中成药最常见的主治证候有气滞血瘀证(33.33%)、痰浊瘀阻证(9.26%)等,最常见的单味药有山楂23次(42.59%)、何首乌15次(27.78%)、三七12次(22.22%)等;最常见的药对配伍有山楂配伍丹参8次(14.81%)、山楂配伍何首乌7次(12.96%)等;最常见的角药配伍有山楂-何首乌-决明子5次(9.26%)、山楂-葛根-丹参4次(7.41%)等。主要的配伍方式有消食类+活血类+利水渗湿类(方差解释比例为0.3920)、益气类+补肾益精类(方差解释比例为0.3657)、清热通便类+利湿类(方差解释比例为0.7243)。结论:血脂异常中成药的配伍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后研发血脂异常中成药可从以下5方面考虑:①在主治证候方面可优先考虑选择气滞血瘀证、痰浊瘀阻证等;②单味药可优先选择山楂、何首乌、三七等;③药对可优先选择山楂配伍丹参、山楂配伍何首乌等;④角药可优先选择山楂-何首乌-决明子、山楂-丹参-葛根等;⑤在配伍方面,优先考虑消食类+活血类+利水渗湿类、益气类+补肾益精类、清热通便类+利湿类3种中药配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对药是由两味中药配伍组合而成,是医家临证处方用药经验的总结。吴烈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工作30余载,慎守传统中医“气化”理论思想,以“阴阳平衡”“升降出入”运化理论及中药的四气、五味药性为理论基础遣方用药。在临床辨证论治中,重视药物配伍,尤其在对药的应用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眼底血证的论治中,以人体阴阳、气血、水火平衡为核心病机,遵循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等治血四大法则,适时结合药理药性灵活应用对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调治妇科生殖疾病古方,分析用药规律特点,探讨肾主生殖理论。方法:筛选调治妇科生殖疾病的古方,基于关联分析方法,统计分析高频单味药、药物组和关联药物,分析性味归经、功效等规律特点,结合妇科生殖疾病特点探讨肾主生殖理论。结果:共收集2679首方剂,涉及616味中药,调治生殖疾病的药物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补肾填精、疏肝理气为主,药性偏温热;药味以甘为主,归经以脾、肾、肝经为主;妇科生殖疾病多精血气血亏虚,有气滞、痰湿的病理存在。古方多从补肾填精直接补益生殖器官;通过补益气血,滋养后天之本脾胃,间接调补生殖机能;通过肝脏疏泄精血、调节脾肾,调治生殖疾病与经产胎孕。在单味药、单方、药物组和关联药物组中,调补功效占据最多,也说明调补肾脏对生殖疾病的影响。结论:古方药物的数据挖掘,佐证了肾主生殖理论的重要性,肾脏发挥主生殖功效,离不开其他脏腑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目前公布的国医大师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处方,解读其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医大师公布的关于预防或治疗COVID-19的处方,检索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结果共9位国医大师公布了22个处方。周仲瑛、孙光荣、唐祖宣、李佃贵、金世元、王琦、熊继柏、刘祖贻共8位国医大师开具了9个预防用方,涉及中药32味,处方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养阴清热、疏风解表、宣肺化痰。唐祖宣、杨春波、李佃贵、孙光荣4位国医大师开具了10个治疗类处方,涉及中药61味,处方以化湿、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唐老按湿邪与寒、热、毒邪分型证治,杨老依湿邪在体内的传变为辨证依据,李老专攻"湿热浊毒",孙老强调"疏风清热"。李佃贵、周仲瑛、王琦3位国医大师开具了3个香囊处方,涉及中药14味,均选用了藿香芳香化湿。结论多位国医大师积极参与防治COVID-19,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不论是治疗处方或是预防处方皆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结合用药频次统计,使用药物最多的是黄芪、藿香、金银花,具体证治方面则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赵云芳教授认为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活血化瘀法应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同时应审因论与辨证治相结合,使血瘀消散,恢复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常用治法包括:①滋阴清热、活血化瘀法,可选用天花粉、黄连、生地黄、葛根、麦冬、牛膝、丹参、赤芍等。②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可选用人参、黄芪、生地、元参、山药、葛根、丹参、桃仁、红花等。③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法,可选用附子、桂枝、人参、黄芪、干姜、水蛭、地龙、僵蚕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防治优势。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统计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中的药物基本信息,并对其核心药物组合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159首,涉及中药168味;高频药物有杏仁、半夏、甘草、茯苓、藿香等;核心药对有石膏-杏仁、半夏-茯苓、麻黄-杏仁等;潜在常用药对有附子-石膏、藿香-麻黄、连翘-蝉蜕等;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方4首。结论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麻杏石甘汤和藿朴夏苓汤,治则上以宣肺调气、分消祛湿、健脾益气、化痰开郁、清热解毒等法同用,扶正祛邪,肺脾胃同调;但临床还需兼顾其可能伤阴、结瘀、旁及肝肾的病机特点,中后期适当佐以养阴润燥、活血通络及调肝补肾之品,以防伤阴损阳、疫毒入血的重症转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总结王振涛教授应用水丸剂辨治心悸病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方法:以王振涛教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应用水丸剂治疗心悸病例为研究对象,提取处方药物建立数据库,然后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频率、聚类分析,分析其应用水丸剂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有196份病例纳入研究,共得药物191味,常用中药有茶树根、甘草、丹参、茯苓、三七、茯神等10味。聚类分析发现生脉散、四参定悸饮、桂枝甘草汤、黄连温胆汤、冠心Ⅱ号方以及解郁安神、健脾调肠类方药为王振涛教授辨治心悸病应用水丸剂的基本方药。结论:王振涛教授应用水丸剂辨治心悸从“虚”“痰”“瘀”“热”论治,以益气养阴温阳、清热化痰活血为原则,兼之注重解郁安神、健脾调肠。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6):485-488
目的 :挖掘整理李淑良教授治疗鼻鼽的主要证型及所用方剂,总结李老师治疗鼻鼽的诊疗思路和经验方。方法 :使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挖掘平台",收集209例李老师经治的鼻鼽患者资料,建立模板,录入病例,对症状、证候、治法、治则、用药频次进行挖掘,人机结合提炼出李老师治疗鼻鼽的主要证型及方剂。结果:证型为肺脾两虚型最多,占76.6%。主要治法为益气、散风、健脾、温中、通窍。药物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为:白芷、辛夷、防风、牡丹皮、蝉蜕、生甘草、百合、黄精、炒白术、桂枝、羌活、高良姜、莲子、诃子。李老师治疗鼻鼽主方的药物组成为黄精、百合、白术、防风、白芷、辛夷、牡丹皮、蝉蜕、桂枝、羌活、高良姜、诃子、甘草。结论: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基本反映了李淑良教授治疗鼻鼽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