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方法在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各专业中共抽取200名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干预组采取同伴教育进行健康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采用《大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及干预方式调查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本次调查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6.0%(192/200)。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健康知识知晓得分、健康行为养成得分和总得分相比干预前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饮食与营养、生活习惯、故意/非故意伤害和心理健康4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物质/精神成瘾、疾病相关部分和性知识/性态度3个维度上,两组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对医学院校大学生饮食与营养、生活习惯、故意/非故意伤害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同伴教育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干预的效果好于常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为正确开展在校女大学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方法整群抽取三所不同类型高校一二年级女生,对2 228名学生就避孕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专业的在校女大学生避孕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在如果有性生活是否采取避孕措施、避孕知识、避孕的方法、紧急避孕措施、终止妊娠的方法、怀孕的症状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2 P=0.015;χ2=46.586P=0.000;χ2=17.892 P=0.000;χ2=16.350 P=0.000;χ2=13.567 P=0.001;χ2=6.017 P=0.049),文科女大学生总体认知度较差;一二年级女生除了在紧急避孕措施知识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5,P=0.005)外,其余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差异小,且认知度不高。结论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不高,不同专业的女大学避孕知识了解程度不同,亟待加强高校女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成都市大学生性行为态度及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行为及生殖避孕知识等情况,为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内8所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抽样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20.9岁,有过性行为28.2%,男生约为女生的两倍(χ2=131.791,P<0.001);男生的性态度较女生开放(χ2=64.441,P<0.001),而生殖避孕知识知晓率却低于女生(χ2=25.475,P<0.001);大学生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为22.5%(χ2=15.957,P=0.001),男生低于女生;女生有过人工流产比例9%。结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性知识知晓率低,安全意识淡薄,男女生间差异较大,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性行为的干预以及教育。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三明市高中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目的评价三明市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和同伴教育可行性。【方法】从三明市高中学校中随机抽取7所学校并选取981名高一年级学生作为干预组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另选1 008人作为内对照组;同时选取另外7所高中学校1079名学生作为同期外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分别对3组学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各项知识得分较教育前均有显著性的提高(P<0.0 1),知识总得分均分从18.23分上升到27.31分(t=-24.542,P<0.001),与内、外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362.97,P<0.001);更多的干预组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态度(t=7.359,P<0.001)。【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提高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大学生毒品预防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武汉市某高校选修了毒品预防公共选修课的学生为干预组,以同期未选修该课程和接受相关教育的学生作为对照组。对干预组163名学生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134人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得分为(19.245±2.214)分,高于对照组学生(17.567±3.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01);干预组学生毒品预防正向态度行为得分为(4.810±0.479)分,高于对照组学生(4.537±0.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P<0.001);干预组学生对毒品预防相关知识某些项目的知晓率也高于对照组(2=11.70,P=0.002)。结论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持续开展,观察其长期效应,以维持和促进学生的毒品预防正向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北省唐山市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为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唐山市4所高校1 699名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性生理、性病知识平均分分别为(8.6±2.3)、(11.4±3.5)分,医学生得分高于非医学生,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城市学生高于城镇及农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女生的性生理知识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660,P<0.001),二者性病知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55,P=0.063);80.3%的大学生不愿与性病患者交往,65.3%的人不愿与艾滋病感染者交往;7.7%的大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报纸杂志、学校教师、朋友同学;93.0%的人愿意接受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教育.结论 唐山市大学生对性生理、性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但存在不足;对性病患者存在歧视;应根据学生需求及时开设生殖健康教育课.  相似文献   

7.
广西百色市中学生药物滥用预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认知-技能-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模式对中学生药物滥用预防的干预效果.方法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4所普通中学中进行整群抽样,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认知-技能-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采用自我填表的方式,对2组进行调查问卷测评.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除年龄略有差异外.性别、生活居住地和独生子女构成均有良好均衡性.干预前,2组对有关药物滥用的认知得分除海洛因.可卡因(t=3.135,P=0.002)外,对其他常见毒品的认知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和抵御技能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对药物滥用的认知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除海洛因.可卡因外(F=9.495,P=0.002).其他常见毒品的认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对方式中除解决问题方式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35,P=0.105)外,自责(F=52.166),求助(F=13.634),幻想(F=5.124).退避(F=8.791),合理化(F=15.251)等应对方式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一般自我效能的得分(F=7.395,P=0.007)和抵御技能的得分均比对照组提高(F=87.748,P<0.001).干预前后.2组曾尝试非法药物、过去30d内尝试非法药物、曾使用多种非法药物等药物滥用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知-技能-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远离毒品的意识,改善自我效能感,树立正确的态度.提高青少年抵御同伴压力的技能和应对技能.  相似文献   

8.
比较不同健康干预模式对医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医学生健康素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整群抽取天津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大一新生127名,按班级随机分为传统干预组(32名)、同伴教育组(31名)、混合干预组(31名)和对照组(33名),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干预,应用自行设计的《医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表》评估健康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4组医学生健康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0,P<0.01),混合组总得分>传统组/同伴教育组>对照组.3个干预组干预后健康知识得分均提高(P值均<0.05),但仅混合干预组干预后健康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t=3.703,P<0.01).干预后3个干预组饮食与营养、生活习惯、故意/非故意伤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3.83,11.72,9.05,P值均<0.01),但均为混合干预组得分最高.结论 结合不同年级的健康需求是促进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艾滋病(AIDS)认知及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专业共10个班级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同伴教育,观察2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认识、态度、行为的变化及UNGASS指标正确回答情况。结果共抽取634名在校大学生,观察组和对照组人数各半,2组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和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组大学生对AIDS问题的认识与交流得分、AIDS相关知识得分、AIDS相关问题的态度、行为及生活技能得分、UNGASS指标的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对AIDS问题认识与交流得分、对AIDS相关知识得分、对AIDS相关问题的态度、行为及生活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项UNGASS指标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大学生进行同伴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对AIDS基础知识的认识,提高其积极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及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避孕节育知信行专题讲座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专题讲座对高校学生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态度及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为高校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湖北武汉和重庆2市抽取的8所高校中4 172名参加避孕节育专题讲座的干预组学生和4 943名未参加专题讲座的对照组学生进行避孕节育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学生干预前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8.4±14.15)和(74.54±11.42)分,与同时期对照组的(58.7±14.22)和(74.78±11.1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学生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63.1±15.56)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学生的(59.20±14.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0,P<0.001);干预后干预组学生避孕节育相关态度平均得分为(75.74±11.38)分,与同期对照组学生的(75.62±11.2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近半年内性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11.46%和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9,P<0.001);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近半年意外妊娠的发生率分别为12.86%和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P<0.001)。结论避孕节育专题讲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避孕节育知识,降低意外妊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和普通宣传教育两种模式对流动人口中女工进行艾滋病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开展为期3个月的普通宣传教育和同伴教育。结果两组人员干预后知识总得分和态度总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同伴教育组干预前后知识得分分别为18.30±4.55分和29.17±2.45分,普通宣传教育组为17.58±3.53分和28.90±2.33分;同伴教育组干预前后态度得分分别为11.15±3.01分和14.78±2.16分,普通宣传教育组为11.03±2.91分和13.87±2.17分。干预前后两组的知识态度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干预前,普通宣传教育组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频率比同伴教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同伴教育组比普通宣传教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预后两组人员知识与态度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安全套使用频率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同伴教育组提高比率优于普通宣传教育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专家讲授法和同伴教育法对服教妇女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某收容教育所321名服教妇女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专家讲授法和同伴教育法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统一的艾滋病知识调查表分别对2组妇女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2种方法的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 专家讲授组服教妇女艾滋病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知识得分和总分干预后分别为(5.99±1.70)、(10.21±1.95)、(5.57±1.66)和(21.77±4.16)分,均高于干预前的(3.93±2.22)、(8.91±1.62)、(5.09±1.70)和(18.16±4.08)分(P<0.001);同伴教育组服教妇女干预后艾滋病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知识得分和总分分别为(5.12±2.23)、(10.11±1.50)、(5.58±1.70)和(20.84±4.10)分,均高于干预前的(3.42±2.13)、(8.65±1.90)、(4.50±1.77)和(16.57±4.49)分(P <0.001);2种教育方法在提高服教妇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得分和总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伴教育法对提高服教妇女艾滋病预防知识得分方面较专家讲授法效果明显(t=-2.3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是影响专家讲授法效果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结论 专家讲授法和同伴教育法对服教妇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效果基本一致,但同伴教育法对提高服教妇女艾滋病预防知识得分方面效果较好;年龄越小,专家讲授法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性教育对大学生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评价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性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四川大学2所学院,在2所学院内各随机抽取100名大学生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大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微信公众平台性教育,在干预前后通过问卷调查明了2组大学生在性相关的知、信、行等方面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在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各方面得分较干预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组大学生在性心理(2.65±0.97 vs 1.74±0.73)、性生理(2.33±0.74vs 1.74±0.73)、性与法律(2.65±0.97 vs 2.12±0.98)等方面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大学生仅有对待性相关行为的正确认识(2.17±0.83 vs 2.51±0.87)较干预前提高(P0.05)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在性相关行为的各方面得分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大学生对性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2.51±0.56 vs 1.99±0.57;2.33±0.74 vs 1.44±0.68;2.65±0.97 vs2.31±0.98;2.11±0.29 vs 1.06±0.31),对性相关行为的态度得分提高(2.51±0.87 vs 2.11±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相关行为得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性教育对大学生性相关的知识、态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大学生性教育中属于新的、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不同干预方法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河南省2个县13~18岁430名农村校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干预,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47.09%和85.22%,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21.9%和87.1%,与艾滋病病人共餐不传染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28.4%和81.0%;不同方法干预后艾滋病知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01);不同干预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0,P0.05);综合干预、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3组平均得分提高值较明显,分别为45.72,42.33和35.56分。结论本研究中采用的干预方法均能提高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综合干预、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的中远期效果. [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某工厂450名流动人口作为干预对象,另一工厂490名流动人口作为对照,在项目实施后的不同时期进行同期间卷调查,进而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组艾滋病问题基本认识与交流得分在同伴教育实施后的0.5年(t=27.73,P<0.01)、1年(t=9.35,P<0.01)及1.5年内 (t=3.39,P<0.01)均高于对照组,但在满2年时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P>0.05);干预组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得分在同伴教育实施后的0.5年(t=34.82,P<0.01)、1年(t=25.39,P<0.01)及1.5年内 (t=17.65,P<0.01)均高于对照组,但在满2年时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5);干预组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与生活技能得分在同伴教育实施后的05年(t=31.80,P<0.01)、1年(t=27.84,P<0.01)、15年(t=6.60,P<0.01)及2年时(t=69,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 [结论]同伴教育在流动人口中预防艾滋病的近期效果显著,但其中远期效果较差,有必要在1~1.5年后再次强化同伴教育的干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05年4~7月,在某强制戒毒所按监仓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8人作为干预组,在另外两间强制戒毒所按照同样的方法抽取90人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实施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对照组实施艾滋病防治录像视听教育。通过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教育前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分分别为18.43和17.6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教育后,两组知识平均分分别为21.16分和18.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育前后两组的知识得分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教育前后平均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艾滋病基本知识、吸毒和高危性行为减少,安全套使用方面的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实施艾滋病防治知识同伴教育是可行且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了解全面性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性知识和性态度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大学生性知识的提高和性态度的改善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通过性知识与态度问卷,调查北京市某高校选修"人类性学"课程的大学生(实验组)86名和选修"普通通识课程"的大学生(对照组)106名.实验组接受1个学期全面性教育课程,在学期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性知识与态度问卷的后测,并对两组干预前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学生性知识知晓率较低;多数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和"自慰行为"持中性态度,分别占58.85%,68.75%,对"性少数群体"持积极态度,占61.98%.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全面性教育课程干预后(11.79±1.16,9.36±1.23,4,84±0.88,4.91±1.00,5.35±1.03)分,在性知识5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均有提高(t值分别为11.25,15.74,10.37,5.59,8.17,P值均<0.01),对"性少数群体""艾滋病患者"和"自慰行为"的态度也有改善(30.59±3.91,17.70±3.41,10.12±2.17)分(t值分别为5.16,5.83,2.97,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性态度需要得到教育者关注,系统的全面性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性知识水平与改善大学生的性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干预方案对流产妇女避孕知识、态度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干预性实验研究方法。结果:接受全面干预的人群避孕知识得分(9分)高于接受基本干预(7分)的人群(Z=16.6,P<0.01)和干预前(8分)的人群(Z=12.7,P<0.01);接受基本干预的人群避孕知识得分不比干预前高(Z=1.5,P=0.14)。全面干预组流产后愿意使用和准备使用避孕套避孕的比例最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去除了其它变量对避孕知识得分的影响后,年龄越大、出生在城市、女方及其男伴教育水平越高和接受全面干预的人群避孕知识得分也越高。结论:提供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全面干预能提高流产妇女的避孕知识水平和避孕药具使用率;年龄、本人及男伴文化程度和出生地是避孕知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应用于大学生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同伴教育应用于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参加"青春健康同伴教育"选修课的120名大学生作为同伴教育组,按照个体匹配,选取其他选修课的学生120名作为对照组。对同伴教育组大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教育实施前后分别对2组大学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前,2组大学生的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均较低,且2组大学生每项题目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同伴教育组学生的一般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且多数题目的知晓率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感染艾滋病"等5项题目的知晓率均高于90.0%,且教育前后2组学生不同组之间及本组之间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2组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相关态度及性行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身份的同学或朋友继续交往的学生人数比例在同伴教育组达76.7%,高于本组教育前及对照组教育后该人数比例,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同伴教育组中支持多个性伴侣及一夜情的学生人数比例均较教育前有所下降,而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学生人数比例有所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学生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方面,同伴教育是一种切实有效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在珠海市6家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站、所)选择1500名行人工流产妇女在流产术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然后将其随机分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措施干预,对照组常规处理;1年期满后,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采用与初始问卷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1146份,其中干预组577人,对照组569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9.76和6.07(F=847.87,P0.001)。干预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的比例(83.24%)高于对照组(5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6,P0.001)。干预组的非意愿妊娠率(9.71%)低于对照组(2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8,P0.001)。结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例,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