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无创正压通气镇静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对133例呼吸衰竭患者在各种原因导致不配合无创通气的情况下,静脉泵入丙泊酚进行无创通气的临床资料。首先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进行镇静诱导,然后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丙泊酚,根据Ramsay氏分级标准调整用量,观察镇静后患者无创通气的效果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无创通气的并发症等。结果 133例患者中,112例无创通气效果良好,生命体征逐渐稳定;21例失败,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失败原因分别为:镇静效果差,患者仍烦躁不安、通气效果差;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无改善;腹胀、呕吐、误吸、呼吸疲劳等。结论适度镇静可提高无创通气成功率和通气效果,避免有创机械通气带来的不良作用,在ICU严密监测下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吴强  张泓  许启霞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01-1502,1565
目的评价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急性肺损伤(ALI)应用中的相关指征及疗效,初步探讨ALI患者NPPV治疗失败的危险因子。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分析2007年4月-2010年4月入住ICU诊断ALI并给予NPPV的31例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NPPV成功组(15例)和NPPV失败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失败组相比,成功组的APACHEⅡ、诱因中的肺内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NPPV的EP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PAP则没有统计学意义;在NIPPV前、NPPV 2 h、NIPPV结束时RR和氧合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呼吸频率和氧合指数在组内不同阶段的比较:成功组的RR和PaO2/F iO2在NPPV的过程中有着持续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败组的氧合指数改善不明显,NPPV后RR较通气前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ROC曲线,得出氧合指数(NPPV前)≤139和氧合指数(2 h)≤151可能更易引起NPPV失败,可作为独立的失败因子。结论 NPPV是一种治疗ALI有效安全的方法,在无NPPV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作为这类患者早期一线呼吸支持的手段,氧合指数(NPPV前)≤139和氧合指数(2 h)≤151可能更易引起NPPV失败。  相似文献   

3.
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出院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往往不能恢复正常,且病情易反复发作。为此,我们应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DNPPV)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续用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的效果。方法  13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实验组 ,在有创机械通气病情稳定后 ,行同步间歇控制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 (SIMV +PSV)方法撤机 ,拔除气管插管或阻塞气管套管后续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 ,并逐渐调低压力直到脱离呼吸机 ;以 15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 ,行同样方法撤机 ,给予气管导管内吸氧 ,并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观察两组撤机成功率、住院时间和撤机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等。结果 实验组撤机成功率 92 .3% ,住院时间 16 .8天 ,撤机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撤机成功率 73.4 % ,住院时间2 2 .4天 ,撤机后 pH降低、PaCO2 升高 (P <0 .0 5 )。结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续用NPPV能提高撤机成功率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不同病因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ARDS患者,分为原发性肺损伤组(9例)和继发性肺损伤组(11例),比较两组间的APACHEⅡ分值,NIPPV治疗前后动脉血pH值,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率等。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h后的PaO2/FiO2、呼吸频率均有显著差别,两组间的APACHEⅡ分值无显著性差别。结论:NIPPV治疗ARDS安全、有效,可以首选。  相似文献   

6.
无创正压通气指一种不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进行的机械通气。其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其中在COPD并呼吸衰竭、肺水肿、左心衰等应用较多,本文总结了无创正压通气在这些疾病的应用情况及在其它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47例患者分别视病情所需,采用Bird 6400 ST容量型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康仁38型血气分析仪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对.结果:47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36例无创正压通气成功,患者无明显不适,无通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痊愈出院.11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通气,其中6例死亡.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而对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疗效效果显著,且无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无创正压通气易于操作,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
李杰 《中原医刊》2009,(23):42-43
目的总结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142例行NPPV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转归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通过观察NPPV治疗前后两组血气分析及生理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失败病例的失败原因。结果成功组:pH值、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O2、心率、呼吸频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下降;PO2、SaO2显著性升高;失败组:治疗前后pH值呈显著下降趋势,PO2、SaO2治疗后显著性下降,心率、呼吸频率升高,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可优先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选择适当的患者和上机时间直接关系到治疗成功与否;治疗中严密监护患者生理参数的变化,及时转换为有创通气可增加脱机成功机会。  相似文献   

9.
李志坚 《广州医药》2005,36(5):56-58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重症肺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收集重症肺炎病人62人,分为NIPPV组和对照组,并观察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正压通气的疗效,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 NIPPV组的临床监测指标与有创正压通气组无显注性差异(P〈0.05),但是其上机时间明显缩短,并显注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具有应用方便、创伤少、经济、高效的特点,能够显注提高重症肺炎病人生存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陈启云  刘春霖  曾山 《广东医学》2005,26(7):972-97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17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早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模式,使用鼻罩式双相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置参数(选用S或S/T模式;潮气量VT约350~550ml;吸气相正压IPAP10~20cmH2O;呼气相正压EPAP3~5cmH2O;备用呼吸频率16次/min),同时记录动脉血气(BAG)、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结果治疗前,17例患者均处于呼吸衰竭及存在意识障碍,包括嗜唾和昏迷。在使用NIPPV模式的BiPAP后,2~4h,12~24h后,血pH值和PaO2均明显升高(P<0.001),而PaCO2得到改善,17例患者全部存活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NIPPV模式的BiPAP配合充分氧疗是抢救危重哮喘的有效的无创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院 2 0 0 1年 1月以来应用经鼻(面 )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2 2例呼吸衰竭患者 ,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2例中男 18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5 2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检查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有机械通气指征。原发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者 16例 (有 4例为有创机械通气拔管后血气仍有异常者 ) ,外科手术和创伤后 3例 ,急性肺水肿 2例 ,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 1例。所有患者均神志清醒 ,能配合治疗 ,无大气道痰液阻塞。1.2 方法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 ,根据患者能否闭口呼吸 ,选用鼻罩或面罩…  相似文献   

12.
雷有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63-466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在呼吸衰竭重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8年4月一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52例呼吸衰竭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H、PaO2及PaCO2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在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哮喘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哮喘中应用。方法对43例危重哮喘患者应用NIPPV辅助治疗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平均上机4h后呼吸困难症状均不同程度以及观察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良好的气道管理,同步性能好,副作用少而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无创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永昌 《当代医学》2003,9(5):34-35
人工机械通气是治疗和抢救严重呼吸衰竭常用的有效方法,常规的人工通气需要气管插管(经口或经鼻)或气管切开,印所谓有创通气,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并可带来多种并发症。近年来.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 ventilation,NIPPV)开始在临床上使用.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最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这一特殊的传染性疾病的抢救中.NIPPV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同时还减少了压护人员被感染的机会,但NIPPV在实际应用中.并非是一种简单的、低水平的人工运气,如不能合理使用,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畏,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危险。如何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规范操作程序.如何提高依从性和提高疗效,以及如何减少并发症,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指通过鼻(面)罩与患者连接进行的正压通气。无须建立人工气道。随着NIPPV技术和鼻(面)罩性能的不断改进,其临床应用范围有不断拓展的趋势。本文从急诊方面对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无创正压通气在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中的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将28例早期ARDS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4例应用无创通气,对照组14例应用有创通气,两组均在通气后2、6、12、24 h做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相同时间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结果:早期ARDS使用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在血流动力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早期ARDS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且保留了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和防御功能,避免了气管插管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昆明市晋宁县第二人民医院面对广大农村患者,患者健康意识相对差,心脏病患者发病后常常不能得到早期有效诊治,导致相当多的患者症状加重无法耐受才就诊.急性左心衰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心脏功能失代偿,表现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病症,及时有效改善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对急性左心衰成功救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危重症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危重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吸氧3L/min、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S/T-D30型BiPAP呼吸机(美国产),经鼻(面)罩正压通气,模式:S/T,备用呼吸频率16次/min、吸气压力(IPAP)N10~20cmH2O,呼气压力(EPAP)N3~5cmH2O,鼻(面)罩内供氧量5~10L/min。通气时间:2次/d,3~4h/次,连续3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胸闷、喘憋症状明显缓解,呼吸频率和心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发绀消失;无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治疗。对照纽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1例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出现意识不清,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危重哮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吉林医学》2013,(33):7083-7083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重症支气管下哮喘患者22例,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检测患者的血气指标以及生理指标变化,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0.9%,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院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或者死亡,结束治疗后患者的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预氧无正压通气在急症饱胃患者全麻快诱导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急症饱胃患者在无正压通气情况下实施预氧后静脉快诱导、临床观察。结果预氧无正压通气可显著延迟无通气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结论预氧无正压通气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反流误吸的风险,可以在临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