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虽然目前关于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已证实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现有研究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机制可能涉及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血管钙化、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等。结合近年来最新的研究结果,现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之间的潜在联系与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最佳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采取饮食治疗、适当运动及密切观察三者合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98例患者通过临床治疗,身体恢复73例,好转23例,2例无效死亡.结论 饮食治疗、适当运动及密切观察是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的关键和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3.
何春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3):77-79,84
目的 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的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32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进行测评.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SPBS总分为(29.26±6.27)分,处于轻中度水平,90.00%的患... 相似文献
4.
5.
胰岛素受体底物-2和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受体底物 2 (IRS 2 )作为接头蛋白 ,主要连接胰岛素受体和含SH2区蛋白 ,介导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等信号通道 ,而调节细胞新陈代谢、生长和分化。剔除IRS 2基因的纯合子动物 (IRS 2 / )具有 2型糖尿病的全部特征 ,因此IRS 2基因被确定为 2型糖尿病的候选基因。人类IRS 2基因有两个内含子 ,孕酮可以增强IRS 2的转录。 相似文献
6.
老年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现阶段治疗糖尿病的目标是达到或接近理想的血糖水平,同时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最小,体重不过多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和延缓或预防晚期血管并发症的出现。胰岛素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达到以上目标的最佳选择〔1〕。胰岛素泵在1型糖尿病( T1DM)中的广泛应用已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益。本文就胰岛素泵及其在老年2型糖尿( T2 DM)病中的应用做一介绍。1 老年T2 DM的流行病学和可能病因老年糖尿病是指6 0岁以后发病或6 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到6 0岁以后的糖尿病。6 5岁以上才发病的病例,99%以上属T2 DM。美国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糖尿病和…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杂志》2006,14(5):415-415
高血压加重2型糖尿病(T2DM)的心血管病危险,脉压是动脉僵硬的指标,也是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因素。该研究检验不同血压指标与1组T2DM病人死亡率的关系。共有1294名T2DM病人,平均年龄69.1岁,从1990—1997年参加该研究,在2004年平均随访9.5年后,收集死亡记录。矫正其他危险因子之后,SBP、DBP与T2DM死亡率呈负相关(意即SBP、DBP越高,T2DM死亡率越低)。低SBP、DBP与死亡率的关系在既往有心血管病史的T2DM病人尤为明显。老年病人脉压与死亡率呈U型曲线,可能与动脉僵硬度及心力衰竭有关。高危病人出现低血压可能是健康状态不良表现,不一定是死亡率低的原因。该文研究结果提示血压作为已有心血管病的老年T2DM病人的危险因子作用值得再研究。 相似文献
8.
9.
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治疗与预防心血管病的思考和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潘长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1)
近年来发表了三项长期、随机对照试验(ACCORD,ADVANCE,VADT)和两项长期流行病学随防研究(UKPDS,STENO-2),其结果均比较了2型糖尿病中强化降糖和标准化降糖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本文就七述研究结果,综合相关文件进行复习和解析.提出:严格控制血糖仍为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的基础治疗之一;同时应更加关注降糖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只有遵循已有证据,结合自身lIi{i床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我国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1):79-79
昼夜节律对代谢途径相关的关键生物学过程具有调控作用。既往研究显示,昼夜节律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 )和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相关。昼夜节律由涉及核心生物钟基因(clock gene)的转录自动调节反馈回路产生。作为这些核心基因之一,昼夜节律运动输出周期蛋白故障基因( circadian locomotor output cycles protein kaput, CLOCK )已知可在啮齿类动物模型中调节葡萄糖代谢。横断面研究显示,该基因位点与肥胖、血糖、高血压和T2D患病率有关,从而支持其在CVD风险中的作用。然而,迄今尚未进行过纵向研究来探讨CLOCK基因变异与T2D或CVD发病率之间的联系。此外,虽然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教研室的Corella等在以往的研究中检测到CLOCK-rs4580704(C>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摄入量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存在基因-饮食相互作用,但尚未进行过干预性研究来分析这种基因-饮食相互作用对T2D或CVD转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研究速食餐饮店(fast-food restaurants,FFRs)和全方位服务餐厅在美国本土(除了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密度较高是否与心血管病和脑卒中的死亡率以及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患病率相关,Mazidi等使用回归分析,针对郡级心血管病和脑卒中死亡率的数据、T2DM患病率与人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比较血糖控制良好和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10年心血管病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49例,根据其入院次日空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结果,分为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7%) 408例和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0%) 141例,监测两组年龄、性别、现居地、吸烟史、饮酒史、个人疾病史、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并应用Framingham风险评估模型和China-PAR模型预测患者未来10年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结果血糖控制不佳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mingham风险评估模型和China-PAR模型结果提示: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属于心血管病低、中风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属于心血管病高风险。结论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应更加注意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监测与控制,以降低其心血管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新世界》2015,(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应用常规护理者设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干预者设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血压、血糖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两项指标发生率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饮食控制、遵嘱服药、血糖血压监测、规律运动等自护行为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可促进其血压、血糖情况的改善,并在此基础上改善患者自护行为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男性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全因和心血管病死亡率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男性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疾病(PDA)的危险因素及踝臂指数(ABI)与全因和心血管病(CVD)死亡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04年7月至2005年1月北京及上海地区8所医院的有完整ABI基线资料的男性糖尿病患者815例,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对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815例男性糖尿病患者中,ABI降低的PAD组250例(30.67%),ABI正常的非PAD组565例(69.33%),年龄和吸烟史是PA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13.6个月的随访中,有70例死亡,其中27例为CVD死亡。经Cox回归分析,PAD患者发生全因及CVD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744(1.056—2.877)和3.677(1.588~8.509)。PAD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非PAD组。随ABI水平的降低,发生死亡及CVD死亡的危险增加。结论低ABI是男性糖尿病患者死亡和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男性糖尿病人群中运用无创性ABI测定对全因死亡及CVD。死亡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血管钙化常始发于代谢、机械、感染、炎性损伤等因素,推测其可能又与心血管病(CVD)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和终末期肾病者。然而既往关于胸腹部血管钙化与2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对象继后CVD和总死亡风险间关系尚不清楚,现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分析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 ,研究糖尿病与大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对 94例糖尿病患者和 6 1例非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测定内膜中层厚度平均值、最大值及斑块厚度 ,并行血糖及血脂等检查。结果发现 ,糖尿病患者内膜中层厚度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厚 (P <0 .0 5 ) ,斑块检出率显著增高 (P<0 .0 5 ) ,甘油三酯增高 ;非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内膜中层厚度最大值增厚 (P <0 .0 0 1) ;血糖控制较好组内膜中层厚度较低 (P <0 .0 1) ,斑块检出率低 (P <0 .0 5 )。糖尿病组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内膜中层厚度最大值呈正相关 (r=0 .32 ,P <0 .0 5 ) ,病程 <1年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内膜中层厚度最大值呈正相关 (r=0 .78,P <0 .0 5 ) ,且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 (r =0 .5 0 ,P <0 .0 5 )。结果提示 ,糖尿病、高血脂是大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12)
目的探讨T2DM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不同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对照(NC)者240名,T2DM组350例。收集两组病程、BMI、FPG及HbA_1c等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HbA_1c与心血管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FPG、TG、TC、LDL-C、24h平均脉压(PP)、左室重量(LVM)和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较NC组升高,左室舒张早期与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HDL-C较NC组降低(P0.05)。7.0%≤HbA_1c8.0%亚组FPG、24hPP、LVM、NT-proBNP、SBP、TC较6.0%≤HbA_1c7.0%亚组升高,E/A、LVEF降低(P0.05)。HbA_1c≥8.0%亚组FPG、24hPP、LVM、NT-proBNP、SBP、DBP、TC、TG、LDL-C较7.0%≤HbA_1c8.0%亚组升高,E/A、LVEF、HDL-C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24hPP、LVM及NTproBNP呈正相关,与E/A及LVEF呈负相关。结论 T2DM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发生心血管系统损害。T2DM和HbA_1c控制差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共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对患者实行糖尿病护理和心血管病护理两方面的常规护理方法,而干预组则对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在患者心理、运动以及健康教育等3个方面来进行。结果通过对患者出院后随访监测,干预组的患者血糖、血压、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0%、20%、10%,而常规组的对应指标为60%、40%、50%,两者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护理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性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血糖、血脂、血压、尿酸等)的关系。方法选择192例确诊为T2DM住院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U)组(n=60)和正常微量白蛋白尿(NAU)组(n=132),检测患者体质指数(BMI)、血脂、血压、尿酸等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以尿微量白蛋白为因变量,各相关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因素。结果 MAU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入院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血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TC、LDL-C、UA、SBP和DBP的异常率明显高于NAU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NAU组(P〈0.05~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MAU与BMI、SBP、DBP、TC、TG、LDL-C、HbA1c、UA和Cr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0.01)。结论血脂、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异常影响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