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0-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人员激励不足严重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明确两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人员激励适宜程度.方法 收集1995-2017年所有涉及京沪妇女保健资源问题的文献,筛选所有涉及妇女保健人员激励主题的相关文献(上海纳入61篇,北京纳入54篇),摘录人力激励不足问题的相关表述,计算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0-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不足严重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明确2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适宜程度.方法 收集1995-2017年涉及京沪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问题的文献202篇,摘录财力投入政府主导不足问题的相关表述,计算严重程度评分.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0-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明确两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方法 收集1995-2017年涉及京沪妇女保健人员规模问题(166篇)、人员素质问题(312篇)、人员激励问题(115篇)文献,综合人员规模适宜程度、素质适宜程度、激励适宜程度等3个指标,计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京沪两地妇女保健组织架构健全程度的差异,明确其意义,推导确立其适宜定位,探索对其量化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系统收集(即穷尽)2000-2017年京沪两地公开发布的与妇女保健相关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文献,共收集北京市相关文件232篇,上海市相关文件417篇.摘录文件中提及"部门""机构""组织"的相关内容,基于组织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京沪两地妇女保健组织体系完善程度的差异,明确其意义,探索对其量化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系统收集(穷尽)2000-2017年京沪两地妇女保健公开文件资料,北京232份,上海417份,从中提取并量化相关信息,评价两地妇女保健组织体系完善程度.利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其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2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京沪妇女保健人员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明确两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人员收人适宜程度.方法 通过文献(2000-2017年)和统计年鉴收集京沪妇女保健人员、医院工作人员、公务员等不同行业收入数据以及住宅销售价格并将其标化为2017年水平.运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妇女保健人员收人适宜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京沪妇女保健信息系统风险识别程度的现状及差异,探讨对其量化表达的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系统收集2004—2017年京沪妇保信息系统发布的识别妇女健康风险的文献和信息,综合量化比较京沪风险识别程度,运用Spearman秩相关及单因素回归等分析风险识别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2004—2017年北京累计发布221篇有关识别妇女健康问题的信息与文献,其风险识别程度从2004年的10.32%上升至2017年的20.05%,上海2004—2017年累计发布129篇,风险识别程度从0%上升至11.82%。上海风险识别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呈现负相关(r=0.565, P=0.04),北京未呈现相关性。结论京沪妇保信息系统风险识别程度逐步提升但仍不足,上海略低于北京,上海妇保信息系统的风险识别的作用对健康水平的提升作用初步体现;适宜的妇女保健体系应能识别主要妇女健康风险,掌握本底情况及危害程度;本研究的量化方法和结果验证了风险识别程度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京沪妇女保健信息系统风险预警能力的变迁,明确风险预警的内涵与意义,尝试量化表达风险预警程度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基于政府、卫计委、妇幼保健机构的网站和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系统,全面地收集2004—2017年利用京沪妇保信息系统发布的有关妇女健康风险预警的政府信息和研究文献,量化计算风险预警程度,运用Spearman相关及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风险预警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间的关系。结果北京的风险预警程度自2004—2010年一直为0%,在2011年发布了1篇育龄期保健问题类型的风险预警信息之后,风险预警程度上升至0.09%,此后再未发布预警信息,风险预警程度降至2017年的0.05%。而上海的风险预警程度自2004—2016年一直为0%,仅在2017年发布了1篇育龄期保健问题类型的风险预警的信息,风险预警程度提升至0.05%。北京风险预警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呈明显负相关(rs=–0.669,P=0.009),对孕产妇死亡率的解释程度为57.1%(P=0.002),而上海未显示相关性。结论京沪妇女保健信息系统风险预警功能发挥程度较低,北京的风险预警体现出对妇女健康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京沪妇女保健信息系统防控风险的程度,明确妇女保健风险防控的意义,尝试量化表达风险防控程度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系统收集2004—2017年京沪通过妇保信息系统发布的对具体妇女健康风险提出干预及防控措施的研究文献和公开信息,综合量化京沪风险防控程度,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风险防控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2004—2007年北京每年发布的风险防控信息资料低于4篇,风险防控程度由4.73%降至3.58%。2008年开始每年发布在5~11篇,14年间累计发布81篇,风险防控程度由5.42%上升7.61%。上海每年发布低于5篇,14年累计发布仅26篇,风险防控程度由0%提升至2014年的3.73%,后又略降至2017年的3.11%。两地的孕产妇死亡率与风险防控程度间均未呈现相关性。结论北京、上海妇保信息系统风险防控功能的发挥提升缓慢,上海低于北京;京沪两地的风险防控效果并不突出;适宜的妇女保健体系应采取有效干预和控制措施、及时降低和消除主要妇女健康风险;探索量化表达风险防控程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京沪两地社会环境对妇女保健体系支撑程度的现状与异同,并分析其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验证量化评价的可行性。  方法  系统收集两地所有公开发布的妇女保健相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从政策环境决定程度、法律保障程度、经济支撑程度、文化引领程度4个方面综合量化得出社会环境的支撑程度,使用Spearman秩相关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京沪两地社会环境支撑程度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17年健康战略发布之后,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北京52.6 %、上海46.1 %);两地的社会环境支撑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5);拟合回归方程显示,京沪社会环境支撑程度对孕产妇死亡率变化的解释程度分别为9.7%和22.2 %。  结论  社会环境影响并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妇女保健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北京社会环境的支撑程度略高于上海,但两地均未能将其转化为良好的资源配置和管理运行机制;对京沪的评价验证了社会环境支撑程度量化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0 — 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财力投入增长不足严重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明确2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财力投入增长适宜程度。  方法  收集1995 — 2017年涉及京沪妇女保健财力投入增长问题的122篇文献,摘录财力投入增长不足问题的相关表述,计算严重程度评分。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等分析妇女保健财力投入增长不足严重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北京妇女保健财力投入增长不足严重程度从2000年的3.61分降至2017年的3.05分,上海则由4.00分降至1.79分,北京和上海的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上海P < 0.01,北京P < 0.05)。  结论  京沪2地妇女保健财力投入增长程度逐年提高,上海财力投入增长在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中影响更大,但增长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适宜的妇女保健体系应“投入稳定增长:以制度保障稳定增长”;验证了量化妇女保健财力投入增长程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0 — 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人员数量不足严重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明确两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人员规模适宜程度。  方法  收集1995 — 2017年涉及京沪妇女保健资源问题的文献,系统筛选所有妇女保健人员规模主题的相关文献(北京纳入79篇,上海纳入87篇),摘录人力数量不足问题的相关表述,计算妇女保健人员数量不足严重程度评分。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等分析妇女保健人员数量不足严重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北京妇女保健人员数量不足严重程度从2000年的3.76分降至2017年的3.40分,上海则由4.00分降至2.10分。上海孕产妇死亡率与妇女保健人员数量不足严重程度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 = 0.756,P < 0.01)。上海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京沪两地妇女保健人员规模适宜程度逐步提高,上海妇女保健人员规模在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中作用更大,但人员结构存在问题;适宜的妇女保健体系应“人员数量满足工作开展需要”;验证了量化妇女保健人力规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0 — 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人员激励不足严重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明确两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人员激励适宜程度。  方法  收集1995 — 2017年所有涉及京沪妇女保健资源问题的文献,筛选所有涉及妇女保健人员激励主题的相关文献(上海纳入61篇,北京纳入54篇),摘录人力激励不足问题的相关表述,计算严重程度评分。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等分析妇女保健人员激励不足严重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北京妇女保健人员激励不足严重程度从2000年的3.79分降至2017年的2.61分,上海则由3.45分降至2.13分。上海孕产妇死亡率与妇女保健人员激励不足严重程度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 = 0.542,P < 0.05)。上海和北京的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京沪两地妇女保健人员激励不断强化,上海妇女保健人员激励对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影响更大,但仍存在激励不够稳定的问题;适宜的妇女保健体系应“激励有效”;验证了量化妇女保健人员激励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0 — 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总量不足严重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明确2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总量适宜程度。  方法  收集1995 — 2017年涉及京沪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总量问题的文献205篇,摘录财力投入总量不足问题的相关表述,计算严重程度评分。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等分析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总量不足严重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北京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总量不足严重程度从2000年的3.54分降至2017年的2.78分,上海则由3.94分降至1.41分。北京和上海的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北京P < 0.05,上海P < 0.01)。  结论  京沪2地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总量在逐年增加,上海财力投入总量在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中作用更大,但公平性有所欠缺;适宜的妇女保健体系应“投入适宜:投入足以维持相关部门、专业机构等的有效运行”;验证了量化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总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0 — 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财力资源适宜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明确2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财力资源适宜程度。  方法  收集1995 — 2017年涉及京沪妇女保健财力投入政府主导问题(202篇)、投入总量问题(205篇)和投入增长问题(122篇)文献,综合投入政府主导适宜程度、投入总量适宜程度、增长适宜程度等3个指标,计算财力资源的适宜程度。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等分析妇女保健财力资源适宜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北京妇女保健财力资源适宜程度从2000年的28.40 %升至2017年的42.60 %,上海则由22.60 %升至69.40 %,北京和上海的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上海P < 0.01,北京P < 0.05)。  结论  京沪2地妇女保健财力资源适宜程度逐年提高,上海财力资源在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中作用更大,但财力投入稳定增长仍是薄弱环节;适宜的妇女保健体系应“政府负责、投入适宜、稳定增长”;验证了量化妇女保健财力资源适宜程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综合分析京沪两地准确识别妇女健康需要程度的现状和差异,明确评价准确识别程度的意义并尝试验证对其量化评价的可行性。  方法  穷尽收集政府等发布的涉及京沪两地妇女保健敏感指标的公开信息,运用描述性方法分析两地准确识别妇女健康需要的变迁情况,并运用Spearman相关、单因素回归等分析准确识别需要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通过对识别的权威程度、及时程度、连续程度、最具权威的报告数据收集系统程度以及识别的可信程度5个层面综合分析,得到上海准确识别妇女健康需要的程度由2000年的22.8 % 提升至2017年的34.6 %,北京由2000年的14.5 % 上升至2017年的25.8 %。上海准确识别妇女健康需要程度对孕产妇死亡率存在负向影响关系,相关系数为–0.761,北京未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适宜的妇女保健体系应能够系统收集并正确把握妇女健康需要,上海准确识别公众需要对健康结果的作用略高于北京,但两地识别需要的连续性与系统性仍较为不足。本研究用以量化表达准确识别程度的方法科学可行,可被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京沪两地主动完善妇女保健法律体系的程度,明确主动完善法律体系对妇女保健工作的意义并探索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的可行性。  方法  系统收集国家和京沪两地涉及妇女保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通过判断法律法规是否有修订、地方是否有立法和地方立法时间与国家立法时间的关系,综合计算两地主动完善法律体系的程度,并分析其与孕产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京沪两地对妇女保健法律体系进行主动完善的程度评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均由1990年的0 %上升至2017年的66.6 %,并且均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P < 0.05)。上海主动完善法律体系的程度提升对孕产妇死亡率变化的解释程度高于北京(上海71.7 %,北京51.4 %)。  结论  适宜的妇女保健体系应能针对特定区域、问题和需要对法律体系进行完善性补充;京沪两地均已能较为主动地对相关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上海法律体系的主动完善对妇女保健工作各方行为的规范作用强于北京;对京沪的评价验证了该量化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京沪两地健康战略发布的优先程度及落实现状,比较其差异,并论证其重要意义。方法系统收集国家和京沪两地健康优先战略及公开发布的妇保相关所有政策文献,量化分析健康发展战略的"优先程度""规范引导程度""职责明确程度""任务落实程度"以及"考核评估程度",探讨两地健康战略的优先与落实的效果。结果两地健康战略的优先程度均为65.0%、规范引导程度分别为59.2%(上海)和64.6%(北京),而职责明确程度、任务落实程度和考核评估程度等均为0.0%。结论适宜公共卫生体系应将健康作为优先发展战略,且形成可操作的政策并落实到位。目前京沪两地健康战略的落实现状总体较低,距离理想水平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京沪两地妇女健康需要对妇女保健目标动态调整的影响程度,并检验量化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  系统收集两地公开发布的政策文件中关于目标的表述和发布问题敏感指标信息的权威报告,量化计算目标的动态调整程度;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根据妇女保健需要目标的动态调整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北京2017年妇女育龄期、孕产期目标的动态调整程度分别为10.0 %和25.0 %,上海2017年妇女育龄期、孕产期目标的动态调整程度分别为20.0 %和25.0 %;两地2000 — 2017年妇保领域目标动态调整程度呈现波动趋势,2000年均为0.0 %,2017年分别提高到17.9 %和21.3 %。两地妇保领域目标动态调整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均无相关关系(P > 0.05)。  结论  京沪两地依据妇女健康需要动态调整目标的程度较低,两地健康需要对妇女保健目标动态调整的影响未充分体现;经验证,本研究采用的量化指标用以评价妇保体系状况是可行的,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地区和其他公共卫生领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京沪两地发布孕产妇健康信息的及时程度,探索量化比较孕产妇健康信息发布及时程度的可行性。  方法  系统收集涉及京沪两地关于妇女保健需要的公开信息报告和研究文献,量化计算及时性程度;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及时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2017年京沪两地政府、专业机构和研究机构最早发布信息的及时程度分别为76.8 % 和80.3 %,信息发布更新及时程度均为83.3 %;北京发布孕产妇健康信息的总体及时程度由2000年49.5 % 上升至2017年的80.1 %,上海由2000年的74.2 % 上升至2017年的81.8 %;两地发布孕产妇健康信息的总体及时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8.17/10万 vs 1.01/10万)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530、– 0.599,P < 0.05),对孕产妇死亡率变化的解释程度分别为27.6 % 和38.7 %。  结论  京沪两地发布孕产妇健康信息的及时程度逐步提升,专业机构应形成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进一步提高发布健康信息的及时性;量化一个国家(地区)发布孕产妇健康信息的及时程度是科学可行的,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地区和其他公共卫生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