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0—2021年重庆市涪陵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异性性传播病例的构成及分布特征,为涪陵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2010—2021年新报告现住址为重庆市涪陵区、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的HIV/AIDS,采用SPSS 26.0软件对病例人口学特征和感染途径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0—2021年经异性性传播的HIV/AIDS为506例,男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51.38%),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和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居多,分别占48.07%和45.86%;各年龄组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0~24岁年龄组占91.18%,25~49岁年龄组占52.24%,≥50岁年龄组占41.85%;已婚有配偶、离异或丧偶和未婚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分别占44.95%、54.26%和65.00%;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分别占40.74%、50.91%、43.75%、60.00%和69.57%;地区分布中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重庆市涪陵区户籍占50....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红河州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红河州2008-2014年≥50岁老年HIV/AIDS病例资料, 分析三间分布特点、传播途径构成、发现途径及相关信息。 结果 2008-2014年报告≥50岁老年HIV/AIDS病例3 138例(AIDS 1 623例,HIV 1 515例),该年龄组在历年新检出报告病例中的构成比从9.8%上升至28.4%,平均为25.5%。男女比为2.6∶1,在婚的占69.7%,平均年龄(61.7±8.6)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2.0%,农民占55.6%。97.2%老年HIV/AIDS病例通过异性性途径感染HIV,其感染人数和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512.1,P<0.001); 92.2%老年男性和50.1%老年女性HIV/AIDS病例通过非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49.2%老年女性HIV/AIDS病例通过配偶/固定性伴性行为感染HIV。老年男性病例中通过非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的人数和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337.8,P<0.001)。 结论 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活动,帮助老年人群掌握减少高危行为的技能,提高安全套使用率。进一步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及覆盖人群,建议全面推行PITC 服务,在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公共卫生服务开展HIV筛查,尽早发现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温州市报告15岁以上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3-2017年温州市报告且年龄≥15岁的女性HIV/AIDS病例的人口学和行为学信息,分析该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3-2017年温州市报告的15岁以上女性HIV/AIDS病例数明显增长,50岁及以上的女性所占比例为34.25%。已婚有配偶者占62.6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接近90%,五年间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性传播比例为96.50%,其中尤以非婚异性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占71.37%,不同年龄组女性病例异性传播表现形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2015-2017年报告的15~24岁年龄段青年女性病例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商业异性性行为比例分别为62.79%和23.26%,高于其他年龄组;50岁及以上女性经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感染的比例最高,为36.36%。结论 2013-2017年温州市报告15岁以上女性HIV/AIDS病例数明显增长,50岁以上女性所占比例高;建议开展相关人群的扩大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温州市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2-2016年温州市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资料,对病例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发现途径、首次CD4检测等进行分析。结果 温州市2012-2016年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736例,占总报告数的25.85%,老年病例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2=6.000,P=0.014)。本市户籍占87.64%,男女性别比为3.57∶1,确诊时平均年龄为(62.94±9.66)岁,主要分布在50~59岁年龄组,占43.34%,已婚有配偶占66.71%,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65.76%,农民占34.38%,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占73.23%。异性传播为主,占85.33%,男性、女性异性传播分别占81.74%、98.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85,P<0.001)。异性传播中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占84.24%,男性、女性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分别为94.04%、55.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98,P<0.001)。HIV感染时间在3年以内和8年及以上分别占39.45%、15.75%。结论 温州市50岁及以上老年人艾滋病疫情发展较快,已成为艾滋病防控重点对象,亟需根据该人群艾滋病流行因素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通市HIV/AIDS在≥50岁年龄组人群中HIV/AIDS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为该年龄组艾滋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通市2009-2014年间≥50岁年龄组HIV/AIDS疫情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2015-2016年艾滋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9-2014年间,南通市累计报告≥50岁HIV/AIDS病例411例,其中HIV194例(47.20%),AIDS217例(52.80%);男女性别比为4.01:1,职业农民为主,占61.80%;年新增艾滋病例占全人群新增艾滋病例在14.81%~32.67%之间波动,无明显上升趋势(χ2=2.4,P=0.12),50岁以上组和50岁以下组的发病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P=0.03);传播途径均为性接触传播,6年间性传播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P=0.21)。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2015-2016年≥50岁年龄组新发现病例依次为180、245例。结论南通市≥50岁HIV/AIDS感染数仍将继续增长,开展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谭唯  刘少础  赵锦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09-14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HIV/AIDS病例经异性性传播方式的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深圳市2016—2018年新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18年,深圳市新报告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共2 935例,平均年龄(38.1±12.7)岁,男性病例占79.5%,未婚占46.7%,流动人口占83.7%。异性性传播方式中非商业非婚性传播占61.8%,商业性传播占30.7%。不同性别、年龄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的HIV/AIDS病例经异性性传播感染HIV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深圳市异性性传播方式以非商业非婚性传播为主。今后应重点关注非商业非婚性传播,扩大艾滋病宣传教育范围,并对不同特征的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HIV经异性性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山市6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人群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6—2017年江山市≥60岁HIV/AIDS病例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和检测发现途径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17年江山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163例,其中≥60岁HIV/AIDS病例74例,占45.40%。年龄最大91岁,平均为(70.62±8.04)岁;男性65例,占87.84%;已婚有配偶45例,占60.81%;文盲或小学学历68例,占91.89%;农民65例,占87.84%。74例≥60岁HIV/AIDS病例均经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其中商业性性接触传播63例,占85.13%。通过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健康体检发现30例,占40.54%。结论江山市≥60岁HIV/AIDS病例主要为男性、农民、已婚有配偶、文盲或小学学历,主要通过商业性性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苏州市≥50岁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从中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获取2012-2018年现住址为苏州市、确诊时年龄≥50岁的HIV/AIDS信息,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GM(1,1)对未来4年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2012-2018年苏州市新报告≥50岁HIV/AIDS852例,占全人群新报告病例数的20.2%,有明显上升趋势(χ2=17.9,P=0.00)。男女比为4.31,以50~59岁年龄组为主(占50.2%)。主要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占72.3%),其中81.5%的HIV/AIDS有过非婚异性性接触史,18.5%为配偶或固定性伴为HIV抗体阳性。病例发现途径以医疗机构相关检测为主,占71.8%。感染时间>5年的比例为70.5%,感染平均年龄(60.5±7.9)岁;感染病时间≥8年的比例为37.1%,晚发现比较高。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未来4年≥50岁HIV/AIDS数分别为221、259、305、357例。结论苏州市≥50岁HIV/AIDS数仍将继续增长,应积极开展相关专题调查,控制影响该年龄段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四川省报告的经异性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其表现形式,为艾滋病经异性接触传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下载历史卡片,筛选出2015-2017年当年新报告的经异性性接触传播的HIV/AIDS病例,利用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7年共报告经异性性接触传播的HIV/AIDS病例50570例,其中商业性性行为传播22973例(45.4%)、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传播20902例(41.3%)、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5047例(10.0%)、其他未分类传播1648例(3.3%);男性以商业性传播(62.2%)为主,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61.7%)为主;汉族以商业性传播(50.7%)为主,彝族(63.4%)、藏族(49.9%)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随年龄增加,商业性传播(Z=47.9,P<0.001)和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Z=5.8,P<0.001)比例增加,非婚非商业性传播(Z=-47.4,P<0.001)比例降低;随文化程度增加,商业性传播(Z=8.7,P<0.001)和非婚非商业性传播(Z=5.2,P<0.001)比例增加,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Z=-20.8,P<0.001)比例降低;四川省不同地区异性性接触传播表现形式不同,川东南的内江(61.3%)、泸州(60.5%)、自贡(57.7%)等以商业性传播为主,凉山(60.8%)、阿坝(59.8%)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感染时间在3年以内的经异性性接触传播病例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46.0%)为主。结论四川省异性性接触传播HIV/AIDS病例以商业性性性行为传播为主,不同地区、人群的表现形式不同,应因地施策,把握地区传播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同时应关注非婚非商业性传播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15~49岁人群是HIV感染的高危及主要人群,但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报告系统显示≥50岁年龄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报告数及构成比有增多趋势.随着全球范围老龄化问题的出现,≥50岁年龄组人群的HIV感染状况开始引起社会关注[1].为了解我国中老年人群艾滋病疫情特点及流行因素,本研究对我国≥50岁年龄组HIV/AIDS报告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EPP-Spectrum模型评估浙江省艾滋病疫情,为浙江省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各类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艾滋病感染率监测数据、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人口学信息等资料,采用EPP-Spectrum模型拟合各类人群艾滋病流行曲线,对浙江省艾滋病感染率、现存活病例数、新发感染和死亡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截至2016年底,浙江省全人群艾滋病感染率为0.05%(95%CI:0.04%~0.06%)。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27 542例(95%CI:24 564~31 187例),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同性性接触传播占46.94%,异性商业性行为传播占24.43%,非商业性行为(含配偶间)传播占25.29%。2016年HIV新发感染1 714例(95%CI:1 340~2 194例),新发感染例数2014—2016年基本持平,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同性性接触传播占47.55%,异性非商业性行为(含配偶间)传播构成呈上升趋势。2016年HIV/AIDS病例死亡642例(95%CI:476~896例),死亡人数呈缓慢增长后出现平台期。2012—2016年艾滋病检测发现和抗病毒治疗比例逐年上升,估计有57.70%的传染源得到控制。结论浙江省艾滋病感染人数缓慢增长,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态势;以男男性行为、异性商业性行为和异性非商业性行为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15~49岁人群是HIV感染的高危及主要人群,但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报告系统显示≥50岁年龄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报告数及构成比有增多趋势.随着全球范围老龄化问题的出现,≥50岁年龄组人群的HIV感染状况开始引起社会关注[1].为了解我国中老年人群艾滋病疫情特点及流行因素,本研究对我国≥50岁年龄组HIV/AIDS报告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15~49岁人群是HIV感染的高危及主要人群,但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报告系统显示≥50岁年龄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报告数及构成比有增多趋势.随着全球范围老龄化问题的出现,≥50岁年龄组人群的HIV感染状况开始引起社会关注[1].为了解我国中老年人群艾滋病疫情特点及流行因素,本研究对我国≥50岁年龄组HIV/AIDS报告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无锡市2004 - 2018年老年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老年人群的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无锡市2004 - 2018年老年HIV/AIDS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 - 2018年无锡市累计报告老年HIV/AIDS病例843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5.1%,确证时平均年龄(57.6±7.5)岁,男女比例4.5∶1,已婚有配偶占52.1%,初中及以下占78.3%,经性传播占98.8%;经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占69.3%。男性病例中同性传播占比从2004年的0.0%上升至2018年的55.7%(χ2趋势 = 18.168,P<0.001)。经异性性传播的病例中,98.4%的男性病例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高于女性病例的42.1%(χ2 = 229.381,P<0.001);59.2%的女性病例配偶/固定性伴阳性,高于男性病例的3.0%(χ2 = 216.699,P<0.001)。结论 无锡市老年HIV/AIDS病例主要经性传播途径感染,同性性传播比例上升趋势明显,应根据该人群艾滋病流行特点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我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主要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揭示我国经异性性途径传播对未来艾滋病流行形势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2014年新发现并报告自述为经异性性传播的≥15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人口学、暴露史信息,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结果 2008-2014年共发现经异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320 889例,每年新发现经异性性传播病例从2008年的23 402例增至2014年的68 671例,各年龄组HIV/AIDS病例数均逐年增加。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8.7%上升到2014年的66.4%,其中男性构成比从2008年的55.3%升至2014年的68.2%。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的分析显示,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78.2%升至2014年的88.2%,其中15~49岁年龄组中非婚异性性传播所占比例(85.2%)略高于≥50岁年龄组(84.2%)。男性HIV/AIDS感染方式为非婚异性性接触的病例所占比例为93.8%,女性中为69.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 000.000,P<0.001)。结论 HIV经异性性传播作为我国HIV/AIDS流行的最主要因素,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传播方式以非婚异性性传播为主,且在地域分布、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提示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策略,以控制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省≥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湖北省艾滋病网络直报数据库,选择终审日期在2016年12月31日前且现住址为湖北省的≥50岁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累计报告≥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5 054例,其中AIDS占56.7%,死亡病例占34.2%(其中AIDS占64.7%)。该年龄组病例数占当年新报告HIV/AIDS比例由2005年13.6%(66/485)上升到2016年的35.6%(1 166/3 273),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8.0岁,男女比为2.8∶1,以小学及文盲(48.6%)、农民(46.9%)、已婚者(55.5%)为主。全省各地区均有报告,不同地区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性传播占73.1%,构成比从2005年的27.3%增长至2016年的79.8%,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湖北省≥50岁HIV/AIDS病例增长迅速,主要传播途径是异性传播。应根据中老年人特点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加强经性传播高危行为干预和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湖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异性性接触传播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湖北省2016—2017年报告的经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资料,对不同性别HIV/AIDS病例的异性性接触传播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湖北省2016—2017年共报告3 641例经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已排除异性性接触史分类不明12例),其中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传播1 766例,占48.50%。男性HIV/AIDS病例2 508例,以商业性和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传播为主,分别为1 344和1 092例,占53.59%和43.54%;女性HIV/AIDS病例1 133例,以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和配偶/固定性伴传播为主,分别为674和333例,占59.49%和29.39%。随年龄增加,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降低,男性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升高,女性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比例升高;随文化程度降低,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降低,男性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升高,女性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比例升高(均P0.05)。结论湖北省2016—2017年报告的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HIV/AIDS病例以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传播为主;高年龄、低文化程度的男性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风险较高,女性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庆市涪陵片区2010 - 2017年老年人群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 - 2017年涪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确诊的涪陵片区≥50岁老年人群HIV/AIDS资料,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0 - 2017年确诊的涪陵片区老年HIV/AIDS病例共404例,占总确诊数的30.65%,呈逐年上升趋势(χ2 = 45.79,P<0.01)。老年HIV/AIDS确诊时平均年龄为(60.76±8.52)岁,以男性(70.79%)、农民(70.30%)、已婚有配偶(68.81%)、小学及以下文化(66.58%)、其他就诊者检测发现(35.40%)、异性传播(90.35%)为主。异性传播中,男性更容易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χ2 = 106.80,P<0.01),女性更容易通过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性接触感染(χ2 = 121.57,P<0.01)。确诊的病例中,146例在1年内检测过CD4,呈逐年递增的趋势(χ2 = 60.63,P<0.01)。结论 涪陵片区老年艾滋病病例疫情发展较快,老年人群已成为重点防控对象,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控制HI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3—2016年湖州市吴兴区老年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3—2016年吴兴区≥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老年人HIV/AIDS的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及病例发现途径等。结果 2003—2016年吴兴区累计报告老年人HIV/AIDS 89例,占同期报告病例总数的27.81%。年龄50~81岁,平均(59.45±7.68)岁;男性77例(86.52%),女性12例(13.48%);农民占42.70%;已婚有配偶占76.4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8.65%;性接触传播占98.88%;由医疗机构筛查发现的病例占62.92%。53.93%的老年人HIV感染者报告当年即转为AIDS患者。结论吴兴区老年人HIV/AIDS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多为医疗机构被动检测发现,且晚发现比例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4-2019年成都市双流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特征及变化趋势,揭示双流区艾滋病流行形势。方法收集2004-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现住址为双流区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传染病卡片及附卡信息,统计人口信息、感染途径,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 2004-2019年成都市双流区HIV/AIDS累计报告2 216例。报告传播方式从初期散发的性传播、注射途径、母婴垂直传播感染,到2008年以后主要经性传播,其中6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人群只有性传播方式,并且此传播方式呈现上升趋势。经性传播占总感染途径98.42%,异性传播占性传播79.60%,非婚异性占异性传播89.35%。结论目前,性传播是双流区HIV/AIDS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其中非婚异性传播是造成双流区HIV/AIDS逐年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