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3~7岁儿童的气质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特征,探究两者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32名儿童使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儿童抚养行为Q分类卡片进行问卷调查。对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变量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对象气质类型分布中,易养型61名,占14. 1%;中间近易养型260名,占60. 2%;难养型19名,占4. 4%;中间偏难养型47名,占10. 9%;启动缓慢型45名,占10. 4%。不同气质类型间比较,家庭教养方式在接受性和鼓励独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儿童气质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接受性是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性、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维度的影响因素,拒绝是规律性、适应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维度的影响因素,鼓励独立是规律性、适应性、反应阈维度的影响因素,惩罚是活动水平、情绪本质维度的影响因素,保护担忧是趋避性、反应阈维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童气质以中间近易养型、易养型为主。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气质的影响不容忽视,应根据儿童气质特性选择适宜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儿气质、家庭环境与智力发展的相关性,为儿童早期教育及家庭教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气质问卷评定婴儿气质,以Gessell智能发育诊断量表评价婴儿智力,以自编的家庭问卷评价家庭环境.结果 各气质类型儿童的智能发育无显著差异.但气质维度得分高低与智能发育有显著差异:情绪较积极的大运动得分较高为:96.05±8.55,反之为:91.59±9.21(P<0.05),活动水平高的精细动作和适应性得分较高:分别为94.96±8.49、97.87±7.87,反之为:88.48±9.78、92.12±10.64(P<0.01);注意力易集中的精细动作得分较高(96.56±6.42),反之为:91.91±8.81(P<0.05);感觉阈值低的语言和个人-社交能力得分较高:分别为100.65±6.62、99.18±6.48,反之为:96.60±7.54、94.78±6.01(P<0.05).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对婴儿智力发展的影响可较早地得到体现.从气质维度上分析,气质对智能发育存在潜在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更多的是通过作用于家庭教养方式达到的.  相似文献   

3.
马雪玉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96-1899
了解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拖延、学业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路径模型,为提高其学业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修订的小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邢台市81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学业拖延题目平均得分为2.65分,总体程度并不严重;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成分最多(M=3.62),溺爱性成分最少(M=1.66).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和不一致性4个因子与学业水平和学业拖延均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学业水平值分别为-0.214,0.164,-0.203,-0.130,r学业拖延值分别为0.246,-0.292,0.371,0.257,P值均<0.01),学业拖延与学业水平呈负相关(r=-0.483,P<0.01).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学业拖延直接影响学业水平(β=-0.447,P<0.01),父母教养方式中溺爱性维度直接影响学业水平(β=-0.104,P<0.05),民主性和放任性2个维度通过影响学业拖延间接影响学业水平(β值分别为-0.196,0.254,P值均<0.01).结论 可以通过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来干预或减少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业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隔代教养对城市家庭2~3岁儿童气质语言理解与工作记忆的发展影响,为明确隔代教养利弊及开展相应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北京市3所幼儿园的81名2~3岁儿童进行气质、语言理解、工作记忆问卷测评,并收集家庭背景信息.结果 2~3岁儿童中有隔代教养的占71.6%.隔代教养和性别对儿童语言理解存在交互作用(F(2.74)=6.127,P<0.01),性别在无隔代教养和隔代教养辅助水平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6)值分别为6.83,6.74,P值均<0.01),在隔代教养主导水平下性别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1,76)=1.15,P=0.287).对于工作记忆而言,无隔代教养组低于隔代教养主导组和隔代教养辅助组(P值均<0.05).结论 城市家庭中隔代教养比例较高.但隔代教养对儿童的气质发展并不存在影响,对语言理解发展则因性别不同影响不同,对工作记忆发展可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情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联性。方法于2015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4所小学、郊区2所小学四年级849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及家长一般人口学信息、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家庭教养方式等内容。结果 91.8%的被调查小学生天天使用"再见",86.7%天天使用"谢谢",75.5%天天使用"对不起",66.5%天天使用"您好",62.1%天天使用"请"。除"对不起"1项,男女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说,男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低于女生。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得分和心理自主维度得分有性别差异(P<0.05)。其中,女生家庭参与维度得分(26.31±4.01)高于男生家庭(25.34±4.53);男生家庭心理自主维度得分(15.22±4.27)高于女生家庭(14.13±4.22)。5项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除"再见"一项,其余4项礼貌用语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严格/监督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目前数据尚未发现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心理自主维度之间存在关联性。结论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需要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改善,特别是对于男生需要重点关注。礼貌用语使用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和严格/监督维度有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了解小学生心理虐待发生率及其与家庭教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基于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为主的儿童虐待干预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北京市4个区4所小学的850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家长,进行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家长版)和父母教养行为量表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关联.结果 在过去6个月,有79.5%的小学生至少经历过1种形式的轻度心理虐待;小学生重度心理虐待发生率男生(25.4%)高于女生(17.4%)(x2=8.0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0.62,95%CI=0.42~0.91)、父母敌意教养(OR=1.89,95%CI=1.61~2.21)和过度反应教养行为(OR=1.30,95%CI=1.09~1.54)是儿童重度心理虐待的影响因素.结论 小学生心理虐待发生率较高,父母敌意和过度反应教养行为显著影响小学生心理虐待的发生.应重视未来开展以改善父母教养行为的儿童虐待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城区2~6岁儿童依恋类型及与气质的关系,探讨儿童气质特征在依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203名2~6岁儿童分别采用"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attachment Q-set,AQS)和幼儿、儿童气质问卷(CTTS、CPTS)进行依恋类型和气质测评,并调查儿童家庭养育情况。【结果】安全型依恋占54.7%,不安全型占45.3%;安全型与不安全型两者的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依恋水平有13.8%受气质情绪维度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节律性低、情绪本质消极、代养人为祖辈、教养态度不一致,儿童依恋更倾向于不安全型。对依恋类型影响贡献大小依次是情绪本质、带养人是否为母亲、节律性和教养态度是否一致。【结论】调查儿童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儿童气质影响家庭中的亲子依恋性质。  相似文献   

8.
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犯罪青少年的人格特征,探索犯罪青少年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调查275名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将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对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犯罪青少年在4个维度上的测验结果与全国常模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而掩饰性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神经质与父母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呈正相关;掩饰性与父母惩罚严厉和母亲拒绝否认呈负相关.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犯罪青少年的人格特征有重要的影响,预防青少年的人格问题需要父母采取良好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婴儿气质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儿气质类型的影响因素和气质与体格的关系。方法:方便取样,测定0~1岁婴儿12个时点体重、身长和6个月时气质特征,回顾孕期资料。结果:中国北京婴儿比美国婴儿活动度低,趋避性大,婴儿气质受母孕龄和学历、抚养人和是否早产影响,而与父亲年龄和学历、婴儿性别、出生季节、分娩方式、产后抑郁和喂养方式无关。婴儿体格与气质类型相关。结论:应根据婴儿的气质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促使婴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学高职生的网络依赖情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 从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抽取6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男性、低自尊、情绪不稳定、孤僻倔强、低社会掩饰性及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是网络依赖的影响因素,网络依赖群体与网络成瘾群体的家庭教养方式及人格特征并无显著差异. [结论] 在实践中应重视网络依赖群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杭州市小学生社会能力的现状,从家庭支持的视角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以及自编的家庭支持量表,随机整群抽取84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社会能力得分17.19±3.47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交能力、学习能力方面;男生6~11岁组社会能力显著高于12~14岁组(P<0.01),年龄组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方面。社会能力的三因子互相关联(P<0.01)。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孩子遇事与父母交流的程度、孩子是否参加俱乐部或小组等团队组织等是影响小学生社会能力的主要家庭支持因素(P均<0.05)。结论重视和加强家庭支持相关要素,对提高小学生社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甘肃省会宁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和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会宁县1 05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的学生检出率为2.3%,各内容量表中学习焦虑检出率(8.50±3.01)最高,为64.46%,孤独倾向检出率(2.67±2.01)最低,为2.65%;女生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全量表得分均高于男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初中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及全量表得分上高于小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因素有性别、年级、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父母亲是否到外地工作。结论 会宁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庭养育环境因素与幼儿气质的相关性,为儿童保健工作及家庭养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中国幼儿气质量表(CTTS)测查儿童气质,结合一般情况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入组幼儿的家庭养育环境,并分析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气质特质的相关性。 【结果】 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因子分与幼儿气质维度中的反应阈呈正相关,情感表达与注意分散呈正相关,成功性与节律性、持久性呈正相关,知识性与适应性呈负相关,道德宗教水平与活动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 【结论】 幼儿气质特征的多个维度与家庭养育环境特征有一定关联性,提示家庭氛围和养育态度等因素对幼儿气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喀什市维吾尔族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状况及其导致失调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喀什市区、城郊和乡村地区共抽取6所小学的912名维吾尔族小学生,进行学生和家长的问卷的调查。结果 喀什市维吾尔族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学生的比例为23.02%(204/886)。轻度和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分别为15.91%和7.11%。男生和女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8.07%(121/431)、18.24%(83/455)。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母亲的学历层次高、怀孕期间进行胎教课程、经常进行亲子活动等对降低维吾尔族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起到积极保护作用(P<0.05)。男生、独生子女家庭、城市生活、家庭氛围不和谐、对子女未来期望高是导致维吾尔族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 喀什市维吾尔族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比例较高,应尽早发现尽早干预,以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鲍丽俊  范佳丽 《中国校医》2010,24(7):494-49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安徽省宣城市某普通中学八年级116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结果核心家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单亲家庭和主干家庭的学生;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时,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较少;而采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时,易出现如焦虑、抑郁、敌对情绪及人际冲突等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心理健康量表的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不同的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情况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北某城市小学生家长不良亲职教育方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在小学生父母中开展亲职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东北某城市地区1 134名小学生家长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和家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家长不良亲职教育方式、社会支持度、童年期受虐经历等。结果被调查的1 134名小学生家长,不良亲职教育方式过度反应轻、中、重度检出率分别为14.2%、6.3%、1.1%,敌意轻、中、重度检出率分别为6.3%、3.5%、0.9%。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的社会支持、自评健康状况与过度反应得分和敌意得分均呈负相关。童年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经历与过度反应得分呈正相关。童年期情感虐待经历与敌意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城市小学生家长的不良亲职教育方式问题较严重,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家庭心理干预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效果,为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将温州市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249名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及其父母随机分为干预组(125名)和对照组(124名),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a的心理干预,分别在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EMBU和EPQ量表评定。结果干预后,2组学生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显著上升,而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均显著下降(P<0.05或P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学龄期儿童家庭功能现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期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相关策略支持和指导。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上海某区四所小学,按照班级进行整群抽样,对抽取的1124名学生家长进行社会人口学信息、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调查。调查学龄期儿童的家庭基本状况和家庭功能。结果此次调查显示学龄期儿童家庭适应性得分(48.31±8.43)分,家庭亲密度得分(71.62±10.33)分;父亲受教育程度、父亲周末照看孩子的时间、家庭人均月收入、母亲周末照看孩子的时间、及是否留守儿童与儿童家庭适应性得分显著相关(P<0.05);父亲周末照看孩子的时间、家庭人均月收入、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周末照看孩子时间、家庭类型及留守儿童与家庭亲密度得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家庭功能影响因素较多,在针对儿童身心健康制定相应策略支持时应综合考虑家庭环境因素,特别是对特殊家庭功能的儿童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亲子冲突状况,为促进疫情期间家庭和谐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3月中旬采用问卷星对12 711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网络匿名调查,考察其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情绪反应、应对方式以及亲子冲突频率和年级发展趋势。  结果  亲子冲突按发生率大小依次是情绪对立(62.3%)、言语冲突(52.6%)和身体冲突(20.5%)。38.1%的家长和23.6%的学生出现了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且学生的应对方式比家长更单一。77.9%的家庭报告存在不同程度的亲子冲突,主要由孩子的学习问题(45.6%)、日常安排(22.1%)和电子产品使用(10.2%)等引起。和去年相比,31.4%的家庭报告最近1个月亲子冲突频率增多。  结论  亲子冲突在中小学生家庭中普遍存在,并受到疫情等应激因素影响。建议加强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20.
早期教育对困难型气质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早期教育对困难型气质幼儿发展的影响,为儿童的优育、优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正常儿童中气质为困难型幼儿以随机兼自愿的原则分为早教组和对照组,早教组由医生和幼师直接教育训练小儿及改善父母认识、态度的方式来实施,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体检。一年后对两组小儿进行气质、发育商、社会生活能力的检测。[结果]教育组小儿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及个人社交五方面的发育商均有显著提高,其中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个人社交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教育组与对照组在持久性、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注意分散度、情绪本质、反应阈等六个气质纬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社会能力方面早教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困难型气质幼儿的智能及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