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通过调节体质预防老年人常见病的对策。 方法:选择天津市某社区参加免费健康体检的65岁以上 老年人,对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收集相关临床检测指标,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腹型肥胖发生率为 86.4%,明显高于男性的54.3%。参加体检的老年人中偏颇体质占58.9%。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疾病患病率只在血脂异常方面存 在明显差异。腹型肥胖老年人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老年人。腹型肥胖老年人气虚质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体型老 年人, 而正常体型老年人中平和质的比例明显高于腹型肥胖老年人。结论:老年女性及老年腹型肥胖者是血脂异常预防的 重点人群。可针对性开展对老年女性及腹型肥胖老年人的中医体质调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泸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患病情况,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年泸州市全民预防保健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数据,分析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患病情况。结果泸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5.52%,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患病率为15.94%,不同年龄组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9.72%,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体检结果显示泸州市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均较高,因此,泸州市开展全民预防保健工作加强对全人群的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对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老年慢性病患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成都市红牌楼社区60岁以上老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其与BMI、腰围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10338名常驻老年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并按性别、年龄等因素分析其血脂异常患病率,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探讨血脂异常与BMI和腰围的关系。结果成都市红牌楼社区60岁以上老人血脂异常率为52. 22%,女性TG、TC和LDL-C水平和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P0. 01)。随着年龄增加,老人血脂异常检出率降低。肥胖和超重的老年人血脂异常率较高,腹型肥胖的老人血脂异常率高于非腹型肥胖的老人。结论老年人血脂异常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超重和腹型肥胖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防控需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并重视体重和腰围等指标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ebabablic Syndrome MS)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对洛阳市某高校退休职工60岁以上者562例(男性314例,女性248例)进行体检调查分析. 结果 该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7.4%.各危险因素中,腹型肥胖51.6%,糖代谢异常为31.5%,高血压为16.0%,血脂异常为11.6%.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脂代谢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结论 洛阳市某高校的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全国大中城市相当,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脂代谢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华漕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高血脂及其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2014年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健康体检,对8 340名老年人血脂检查,比较分析其血脂异常患病率和影响因素.结果 8 34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54.05%;其中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59.07%)明显高于男性(47.69%);血脂异常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血脂异常患病率随着学历的升高、体重指数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华漕社区的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社区需加大高血脂及其危害的健康教育宣传,督促老年人群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女性老年人群更应该加强规律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降低体重指数,同时定期检测血脂,控制好血脂,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为老年人高脂血症防治中有针对性地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医体质理论,对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2019年度4,534例65岁及以上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结果检出高脂血症4,534例,其中男性1,697例(检出率45.95%),女性2,837例(检出率60.83%),女性高脂血症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常见的偏颇体质类型有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七种类型,其中以痰湿质(17.29%)和阳虚质(13.74%)占比最大。男性湿热质比例高于女性(P0.01),女性气郁质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其他体质类型分布无差异(P0.05)。结论痰湿质、阳虚质可能是白鹤镇65岁及以上人群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同时男性的湿热质和女性的气郁质占比较大。家庭医生在进行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时,应对痰湿质、阳虚质、男性的湿热质和女性的气郁质体质的人群重点监测,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及血脂变化,从而预防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交互作用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贵州省8个县/区的居民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病主要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相加尺度分析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交互作用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结果贵州省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6. 4%,调整年龄、城乡等混杂因素后,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均与糖尿病患病存在统计学关联(P 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与糖尿病患病存在协同的相加交互作用(RERI=1.74;95%CI:0.57~2. 90)。分层交互作用分析显示,仅在正常体质指数人群中,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与糖尿病患病存在协同的相加交互作用(RERI=2. 21; 95%CI:0.22~4. 20)。同时患有腹型肥胖与血脂异常的居民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OR=4. 49, 95%CI:2.79~7. 21)。结论正常体质指数人群中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存在交互作用致使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提升,加强对居民特别是正常体质指数居民血脂和腰围的控制会有效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已经成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本研究分析>65岁老年人体检结果,了解厦门市集美区老年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及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厦门市集美区参加体检的>65岁本地户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体检项目包括病史、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生化检查和腹部超声等,对其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厦门市集美区>65岁老年人高血压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56.37%、46.39%、40.63%和20.69%。超声检查异常前3位分别为肝脏病变4 875例(34.84%)、胆囊病变1 885例(13.47%)和肾脏病变604例(4.32%);男性脾脏病变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5。女性血脂异常(χ~2=69.87,P<0.01)、超重/肥胖(χ~2=22.57,P<0.01)及肾功能异常率(χ~2=81.68,P<0.01)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有≥1种慢性病的老年人占86.82%,女性患多种慢性病数量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P<0.01。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影响老年人健康,>4/5老年人群患≥1种慢性病,慢性病负担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不同体质指数与相关代谢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方法对研究对象1343人进行健康体检,检查项目有BMI、血脂、FPG及肝脏实时超声波(B超)。检查参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按规定分为过低、正常、超重和肥胖4组。结果BMI(x±S)不同性别,男女无明显差别(χ2=3.20,P0.05)。4组BMI检出率分别为6.2%、51.7%、35.5%和6.6%,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0.9%、糖尿病为7.5%和脂肪肝为23.3%。不同性别对此3种疾病患病率进行比较,分别为41.1%VS61.8%、7.0%VS8.6%和21.5%VS28.5%,除糖尿病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患病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P0.005)。不同性别对不同体质指数4组进行比较,血脂异常患病率依次为12.9%VS33.3%、33.7%VS59.2%、52.6%VS71.1%和63.3%VS62.1%;糖尿病患病率依次为0%VS4.8%、4.9%VS8.7%、10.2%VS6.1%和13.3%VS20.7%;脂肪肝患病率依次为0%VS0%、7.6%VS17.9%、35.5%VS40.9%和7.5%VS69.0%,通常均为女性高于男性(P0.001)。结论老年退休离职员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18岁以上成年人的平均患病率,同时此3种相关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升高而依次上升,而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
肥胖及高血压与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肥胖、高血压与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和体检的方法对遵义市40岁及以上年龄的2234名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超重和肥胖组的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和低体重组;肥胖体型组DM和IGT患病率分别为8.86%和9.36%,均高于正常体型组;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肥胖(尤其腹部型肥胖)、高血压对中、老年人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者病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东省老年人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山东省内抽取的7 070名≥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老年人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山东省7 070名≥60岁老年人中,超重者2 774人,超重率为39.2%,男性和女性超重率分别为37.2%和40.6%;肥胖者1 195人,肥胖率为16.9%,男性和女性肥胖率分别为11.2%和20.7%;腹型肥胖者5 712人,腹型肥胖率为80.8%,男性和女性腹型肥胖率分别为70.8%和87.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70~79岁和80~岁、吸烟是老年人超重、肥胖、腹型肥胖的保护因素;居住地在城市是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女性和居住地在城市是老年人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山东省老年人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率均较高。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体质状况,控制体重和腰围,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居住在东丽区无瑕街的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提供更准确更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方法选取在东丽区无瑕街居住的老年人,年龄≥65岁,共计2 322例。由中医门诊医生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对其体质进行判定。结果东丽区无瑕街居住的老年人,偏颇体质人数较多占54.22%,平和体质人数较少占45.78%;在偏颇体质中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较多,其中阴虚质占23.94%、痰湿质占23.13%、阳虚质占18.91%。不同性别、年龄对体质类型有影响,老年男性平和体质人数比老年女性多。平和体质类型中,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要小于其他体质类型中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结论通过辨识东丽区无瑕街的老年人中医体质,了解到社区所辖老年人的中医体质特点,对于今后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武汉市洪山区≥65岁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流行现状和特征,为老年人群慢性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6年5月1日至12月1日参加武汉市老年免费体检项目且资料完整的的30 091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测定,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MS患病率、MS组分聚集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武汉市洪山区≥65岁老年人群MS患病率为23.57%。65~70岁组男性MS患病率高于女性,70~75、75~80和80~85岁组女性MS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无论男性、女性MS的患病率高峰年龄均在75~80岁组。MS最常见组合是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28.24%)。MS人群中各组分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95.12%)、血脂异常(78.60%)、超重或肥胖(75.50%)和高血糖(71.76%)。结论老年人群是MS的高发人群,需加强对MS多种组分的共同干预,尤其是加强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 了解叙永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为慢病防治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四川省基层卫生医疗信息系统和叙永县全民预防保健项目提供的数据库,提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叙永县≥65岁老年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和体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叙永县≥65岁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6.4%、7.7%、2.8%、1.4%和30.2%,慢性病共病占21.2%;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4.6%、7.2%和1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中心性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叙永县≥65岁老年人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超重和肥胖是其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干预策略,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65岁以下退休人员空腹血糖、血脂和人体测量学指标情况,为老年人慢性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镇江市正东路社区参加2016年健康体检的5566名65岁以下退休人员,进行空腹血糖、血脂、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结果研究对象体质指数、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平均水平分别为24.01±3.11kg/m2、82.94±8.92cm、5.55±1.62mmol/L、1.84±1.31 mmol/L和5.28±0.94 mmol/L。男性体质指数、腰围、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女性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空腹血糖患病率分别为36.2%、10.6%、53.6%、14.4%、23.0%和10%。男性超重、中心型肥胖、高空腹血糖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女性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边缘升高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5岁以下退休人员肥胖、高血糖、高血脂情况严重,应加强相关慢性病的宣传,采取防治策略,更好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省接受社区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浙江省选取8个县(市、区)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年龄≥60岁的城镇常住居民1 215人,收集2015年健康体检关键信息,分析慢性病患病情况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1 215名老年人中,常见慢性病自报患病率为84.36%,其中高血压、白内障和糖尿病自报患病率较高,分别为60.66%、21.32%和20.58%。75岁~组老年人的高血压、白内障、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患病率均高于60岁~组。男性老年人的脑血管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均高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低于女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54.75%,其中女性为59.00%,高于男性的48.47%(P0.01);总胆固醇(TC)正常、边缘升高及异常分别为66.75%、23.95%和9.30%;三酰甘油(TG)正常、边缘升高及异常分别为65.73%、17.05%和17.22%;女性的TC和TG正常比例均为61.94%分别低于男性的74.07%和71.52%(P0.05)。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64.0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为60.00%。结论浙江省接受社区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与全省老年人总体情况相近;血压、血糖控制率高于全省水平;应加强对老年女性人群中心性肥胖和血脂水平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驻京某部机关干部体质量指数(BMI)现况,并分析部分代谢性疾病指标与超重或肥胖的相关性,为该人群心血管疾病及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2014~2016年参加健康体检的驻京某部3 620名机关干部,应用非条件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与超重或肥胖的关联性。结果总体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为59.6%,其中男性超重或肥胖检出率(67.9%)明显高于女性(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异常组、高血糖组、高血压组和高尿酸组中超重或肥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各代谢疾病指标非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人群性别、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与超重或肥胖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驻京机关干部男性超重或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控制体质指数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及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璐    杨跃进  温瑞  梁雨昕  任玲君 《现代预防医学》2016,(21):3887-3891
目的 了解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673名15岁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留取空腹和餐后2h静脉血进行血糖检测。结果 开封地区居民标化超重患病率为35.52%;标化肥胖患病率为14.18%;标化腹型肥胖患病率为42.6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的危险因素;腹型肥胖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腹型肥胖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在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中均高于70%。结论 在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时,腰围比体质指数更为重要。减少腹型肥胖人群比例对预防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辽宁省丹东市老年人体质指数和慢性病患病现况,探讨其相关性,为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丹东市6个行政区的2840名≥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女性超重(34.82%)、肥胖率(14.80%)均高于男性(31.28%、7.75%),城市超重(37.70%)、肥胖率(12.79%)均高于农村(29.05%、10.13%)(P0.05)。丹东市老年人总患病率居于前6位的慢性病依次是高血压484例(19.52%)、冠心病216例(8.71%)、2型糖尿病138例(5.56%)、脑血管病127例(5.12%)、慢性颈/腰椎病52例(2.10%)、心脏病46例(1.85%);该人群的BMI与慢性病总体患病率(r=0.06)、高血压(r=0.11)、2型糖尿病(r=0.09)相关(P0.05),慢性病总体患病率、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肥胖组最高,在体质指数正常组(18.5 kg/m~2≤BMI≤23.9 kg/m~2)较低。结论丹东市老年人BMI与慢性病总体患病率、高血压、2型糖尿病有正相关关系,相关卫生部门应该对超重肥胖老年人给予充分关注,强调定期体检、坚持身体锻炼及保持正常BMI的重要性,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腰围(WC)、体质指数(BMI)综合评价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海区2个街道6个镇共17124户中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并进行相关人体测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BMI组别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的OR值。结果体质指数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4.6%、23.8%、34.1%和42.7%;女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0.3%,24.2%,33.8%和43.5%;除男性体型偏瘦组外,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同组内的正常腰围人群(P0.01);调整混杂因素(年龄、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等)后,与正常腰围人群比较,BMI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别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患病的OR值分别为1.485(1.319~1.672)、1.827(1.536~2.191)、2.849(1.659~4.893);中心性肥胖女性BMI偏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高血压患病OR值分别为1.642(1.112~2.425)、1.530(1.363~1.717)、1.644(1.299~2.080)、3.529(2.001~6.225)。结论 BMI与WC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高血压风险预测价值;应将腹型肥胖尤其是全身性肥胖合并腹型肥胖的人群作为社区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