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1世纪初的中药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中药资源丰富,种类多,达12807种。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有2000余种,从国外引种了西洋参、马钱子、水飞蓟等30余种,药用动物麝、鹿、熊、龟等已人工养殖。中药材栽培、品种选育研究已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与农作物、果树、蔬菜等作物的栽培育种水平相差甚远。必须加强中药栽培薄弱环节的研究,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中药栽培生产水平,为中药现代化,中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创造条件。1中药材的品种选育研究1.1种质资源研究 种质资源是育种和资源保护的物质基础。关键基因(特异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品种选育取得…  相似文献   

2.
佛手参是蒙药制剂中重要的基础药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保健市场需求的逐年扩大,佛手参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本文从佛手参种质资源保护与常规选育等方面对佛手参育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佛手参的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以及良种选育概况,并对我区佛手参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加快我区佛手参人工选育,为佛手参大规模引种、人工栽培、产业化等方面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黄芪的资源分布、环境影响因素、生物学特性、新品种培育等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当前中国黄芪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加强黄芪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以及综合评价研究;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分子生物学及优良种质选育和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护野生四棱草资源并保证药材需求,经过人工引种后,开展了四棱草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同时为了提高四棱草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开展了人工引种和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为建设规模化人工四棱草种植基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南黄连自然资源及其保护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骥  裴盛基  王元忠 《中草药》2005,36(1):112-115
目的系统调查研究云南黄连的资源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利用历史和现状,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传统地道药材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室内文献资料和标本查阅、药用民族植物学调查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研究报道云南黄连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自然分布特点和利用历史及现状。结论应加强保护野生种质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6.
川贝母降低海拔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川贝母降低海拔栽培研究马晓匡(大理医学院671000)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历史上有过或现存的引种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栽培区的海拔高度在2700~3950m。由于在高海拔地区生活和管理生产较为困难,因此,降低海拔栽培是药农多年的愿望。我们在研究川贝母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中、低温处理种子及改进栽培方法,在海拔1997m的大理地区,使川贝母的生长、繁殖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野生川贝母的分布及生态环境水....  相似文献   

7.
贵州淫羊藿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贵州淫羊藿种质资源、自然生境调查及引种栽培研究,为淫羊藿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资料查阅、野外调查、栽培实验、市场跟踪、问题研究、分析与讨论的研究方法。结果贵州淫羊藿属植物资源分布广,自然条件适合于淫羊藿栽培,应走保护野生资源,人工栽培、深度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结论淫羊藿的开发利用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9,(1)
大黄为常用大宗中药材,由于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蕴藏量不断下降,进行栽培研究可有效缓解其野生资源压力。该文从生物学特性、产区、种质质量控制、田间管理技术及采收加工等方面对大黄栽培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大黄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产地历史沿革、资源分布、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品种选育几个方面对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黄芪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认为对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可科学地指导优质黄芪的栽培生产,提高黄芪栽培品的产量与品质,有助于保护和开发野生黄芪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泽泻不同种质资源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泽泻种质资源的种质特性,为泽泻地道性研究及实施泽泻GAP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在对不同来源的种质进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观察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与植株特征及其品质,连续3年品质试验及专题研究.结果:建泽泻、川泽泻和江西泽泻3种泽泻种质问的生物学性状、植株特征及药材品质等具有显著差别.结论:建泽泻与江泽泻是同种植物,原植物都是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is,而与川泽泻属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川泽泻原植物是泽泻A.plantagoaquatica.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川贝母最新试验研究结果进行描述,为川贝母药材鉴别方法提供一定提升思路。方法:用性状观察,薄层色谱研究,含量测定方法对川贝母药材特点进行详细描述。结果:1)栽培品与野生川贝母在性状方面的区别主要在于栽培品鳞叶表面的颜色偏黄,有皱缩,稍粗糙,青贝的个体较大(可达4 cm);2)实际上市的栽培品中具松贝性状特征的,主要源于暗紫贝母,具青贝性状特征的主要源于川贝母、瓦布贝母和太白贝母;3)川贝母的薄层色谱特征主要与植物基源有关,有效成分结构类型相似但细微结构有差异;4)具有松贝特征的栽培品与具有青贝特征的栽培品的总生物碱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建议将川贝母"栽培品"细分为"松贝栽培品"和"青贝栽培品"2种规格以便市场管理和临床应用,对川贝母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现行标准中总生物碱含量限度提出了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该文基于对川贝母资源生态和品质质量的研究,在GIS平台上利用最大信息熵对野生川贝母进行生长适宜性分析,并筛选出影响川贝母生长的主导因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插值生成基于药材品质适宜性的空间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与川贝母植株生长适宜性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模糊叠加,形成基于药材品质适宜性和植株生长适宜性空间相关联的川贝母生产适宜性区划;结合土地利用等环境因素综合分析,对川贝母生产适宜区进行功能划分,得到具有实际生产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川贝母功能型生产区划。该文采用的中药材生长适宜性、品质适宜性和生产适宜性的评价体系及构建方法,可克服现有中药材生产区划中由于缺乏生态因子与品质因子的空间相关分析而导致的将生态适宜性与生产区划等同的误区,为川贝母的资源保护、野生抚育和产业化种植规划,提供理论支持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荧光光谱法鉴别中药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秦皮、大黄、沙苑子、胡麻仁、贝母及其混淆品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比较。为中药材的鉴别提出一个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考察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生附子、黑顺片分别与浙贝母、川贝母配伍前后双酯型生物碱的量,分析共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之间的转化。方法采用HPLC及电喷雾质谱技术,对川乌、草乌、生附子及其炮制品与浙贝母、川贝母配伍前后双酯型生物碱进行定量测定。结果乌头属中药及其炮制品在与浙贝母配伍时能够抑制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转化,而与川贝母配伍对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转化则起到促进作用。结论从化学成分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中药"十八反"之"乌头反贝母"并不是绝对的,乌头属中药及其炮制品与浙贝母配伍"相反",与川贝母配伍"不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对川贝母及其他贝母进行鉴别。方法:利用GC-IMS得到川贝母(包括松贝、青贝、炉贝)、平贝母、伊贝母的指纹图谱,计算挥发性物质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贝母及不同川贝母所含挥发性物质进行比较。结果:松贝、炉贝和青贝样品中相似的挥发性物质较多,且这些挥发性成分在平贝母和伊贝母样品中含量很低或者不含有。通过主成分动态分析,选取所有的信号峰,5种样品区分明显,其中松贝、炉贝和青贝样品的聚类较为集中,平贝母和伊贝母的聚类较为分散。结论:采用GC-IMS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的贝母样品,可为川贝母的快速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川贝母5种不同基原植物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扩大研究范围,从GenBank上下载川贝母及其常见混伪品共10个物种13个样本的ITS2序列。用MEGA4.1计算其种间、种内的K-2-P距离,并分析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最后利用ITS2序列重构其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川贝母基原植物种内最大K-2-P距离为0.0276,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距离为0.0583;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ITS2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重构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川贝母不同基原物种聚为一支,能较好与混伪品区分。研究结果表明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成功鉴定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原植物,为川贝母混伪鉴别提供了新工具。  相似文献   

17.
进化生态学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玲  王振宇  杨淑达  陆露 《中草药》2021,52(5):1221-1233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用于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植物遗传资源,是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准确评价是中药材发挥疗效以及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关键。进化生态学是生态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用于探索物种为适应所处环境的进化机制。近20年来,随着进化生态学的学科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物种地理分布区预测、物种鉴定、遗传多样性检测、亲缘关系分析、化学生理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栽培育种等研究手段也相继用于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评价,并为其不断提供新思路。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分子谱系地理分析、景观遗传分析、生态位模型分析、性状关联分析等几种进化生态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案例,并概述了进化生态学在药用植物种质鉴定、种质多样性评估、资源调查与预测、道地性研究、保护与栽培育种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未来通过结合基因组和大数据时代的前沿技术,以期健全更加完善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为中药物质基础的深度挖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中药川贝对哮喘模型小鼠肺水肿和支气管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OVA致敏的小鼠),中药川贝组(中药川贝治疗的小鼠)和PBS组(正常对照组的小鼠).结果:中药川贝可抑制哮喘模型小鼠肺水肿,降低BALFIL-1和IL-6水平,同时还可降低亚硝酸盐浓度和减轻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并且使哮喘模型小鼠血清IgE水平降低.结论:中药川贝通过抑制哮喘模型小鼠血清IgE水平可减轻肺水肿及支气管中性粒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19.
川贝母转录组中SSR位点信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川贝母转录组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信息,为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2000技术平台对川贝母鳞茎及叶片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MISA对Unigene进行SSR位点分析。结果:从转录组得到44 973条,Unigene中共检测到3 817个SSR位点,分布于3 367条Unigene序列中,出现频率为8.49%,平均每10.37 kb序列出现1个SSR位点。其中重复类型最多的为三核苷酸和二核苷酸,所占比分别为56.51%和27.06%。三核苷酸重复基序CCG/CGG所占比率最大,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基序AG/CT。6种SSR重复类型的重复次数主要集中于4~12次,24.55%SSR的序列长度20 bp。结论:川贝母SSR位点出现频率较高,类型丰富,多态性较高,为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人们对中医中药越来越重视,中药材的品质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由于中药材生产种植缺乏对科学的理论指导、药材产地的区划研究不够全面等原因,导致中药材无论是品质、产量还是价格都一路走低。而这样的情况不但导致了高品质药材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也给以药材种植为经济支持的地区和人民带来直接的影响。该文通过对浙贝母药材的品质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浙贝母存在良莠不齐、品种老化、质量差距大等问题,而生态环境对药材的质量与产量有着重大影响,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药材的质与量。为解决高品质药材生产问题,查阅多方文献发现生态适宜性研究方法是找出中药材品质与环境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方法之一,在浙贝母药材全国产地适宜性区域划分、道地产区的确立和药材种植适宜新产区的发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浙贝母药材的资源现状、质量评价和其生态适应性研究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浙贝母药材药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生产等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有助于解决现阶段以浙贝母药材为代表的中药材产区退化、品质下降、产量减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