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声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不能耐受开腹手术的肝癌患者,常规超声均无法经皮定位病灶,行经皮射频消融术时术中均在腹腔镜超声下引导穿刺,并动态观察手术进程.结果 31例肝癌患者均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完成经皮射频消融术.其中7例为术前CT或MRI发现而常规超声无法扫查的膈顶部病灶,3例为术前未发现小病灶,1例排除术前MRI诊断的假阳性病灶.31例肝癌患者腹腔镜手术顺利,无术中死亡,术后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5例出现一过性发热,4例出现恶心,3例出现轻微腹痛.术后随访6个月内无1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超声可检出术前影像学检查遗漏的肝癌小病灶、定位常规超声盲区处肝癌病灶并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腹腔镜超声可以辅助完成不能耐受开腹手术、常规经皮超声又无法定位治疗的肝癌患者的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33例肝癌患者的40个肿块接受了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RFA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治疗后,直径<3 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95%,直径≥3 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79%;单个病灶的完全消融率86%,多发病灶者完全消融率7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完全消融率与肿瘤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灶超声声像特征.方法 超声引导30例原发性肝癌50个病灶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3个月,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灶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声像图表现,并对部分射频消融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二维超声检查50个射频消融灶内部呈高回声型占82.0%;低回声型占12.0%;混合回声型占6.0%.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灶超声声像特征:高回声周边可见1~5mm晕环、内部可见伞状强回声带.结论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灶超声声像具有特征性,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射频消融灶的识别和诊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5 cm乳腺癌的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微波消融≤5 cm的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主要终点为肿瘤进展,次要终点包括总体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和美容满意度。   结果   42例患者68个癌灶共接受48次消融治疗,完全消融率100%。肿瘤直径2.5±1.2(0.4~5.0)cm。术后随访时间5.0~ 70.5月,中位随访时间29.2月。所有患者术后经超声造影评估均完全消融,1例术后42月发生局部肿瘤进展,1例术后11月发生同侧乳房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29月发生脑转移。消融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美容满意度达到100%。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5 cm乳腺癌是安全的,尤其为老年女性和患严重合并症的患者提供了微创且可耐受的局部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局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以治愈性治疗为目的的24例肝癌患者32个病灶,对所有患者均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观察患者影像学(超声造影、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结果,以评价局部疗效,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以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病灶完全消融(CA)率96.9%(31/32),其中最大径3cm病灶CA率为100%(27/27),最大径≥3cm病灶CA率为80%(4/5);原发性肝癌完全CA率95.7%(22/23),转移性肝癌CA率100%(9/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与手术相关的死亡。随访2~19个月,局部复发率为6.3%(2/32)远处复发率为33.3%(8/24)。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安全可靠、局部疗效确切,对小肝癌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CEUS)、磁共振(MRI)观察正常兔肾射频消融灶的影像表现,并与大体病理进行对照,探讨超声造影、MRI在正常肾射频消融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行肾经皮射频消融术,分别在射频术后1d、1周行超声造影及MRI检查,并与大体标本消融灶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射频消融术后较短时间内(术后1d和1周),超声造影和增强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肾消融灶的部位、形态及范围,影像表现与大体标本、超声造影与增强MRI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MRI均适用于肾射频消融灶短期情况的观察评价,超声造影可以实时动态地显示消融灶血流灌注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局部治疗后超声造影表现及超声造影在局部治疗后对肝内残留和复发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射频消融(RFA)、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及肝动脉内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4种治疗方法对114例原发性肝癌(96例)及肝转移癌(18例)患者共计119个病灶进行局部治疗,并于治疗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及分型:(1)结节增强型;(2)团块增强型;(3)环状增强型;(4)不规则增强型;(5)退出型及;(6)无增强型.依据超声造影分型诊断结果对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病灶治疗后有无灭活、复发或残留进行评价以指导进一步消融治疗.结果 以无增强型作为肿瘤灭活诊断标准,以结节增强型、团块增强型、环状增强型、不规则增强型及退出型作为残留复发的诊断标准,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98.1%、特异性92.4%、准确性94.9%、阳性预测值91.2%及阴性预测值为98.4%.结论 6种超声造影分型表现对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局部治疗后残留或复发灶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并对各个阶段进行认真分析、观察。结果10例患者9例病灶在1次消融后完全坏死,1例病灶在2次消融后完全坏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安全可靠,关键在于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观察,而护理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49例恶性肿瘤术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结果总射频转移淋巴结病灶118枚,术后超声造影示所有射频病灶消融完全。并发症主要有皮肤灼伤、局部疼痛、恶心、胃部不适等。平均随访(10.8±6.4)个月,均未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肿瘤残留。术后射频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射频淋巴结明显缩小(缩小率≥80%)65枚,部分缩小(50%≤缩小率80%)30枚,小部分缩小(缩小率50%)23枚。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技术可以作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微创治疗手段,可提高治疗疗效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54例经活检证实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输出功率30 W,行多点和扩大消融,超声造影评估疗效。术后激素控制。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计算消融灶缩小率、术后复发率及淋巴结转移率。结果 54例病例均一次完全消融,治疗期间和术后无主要并发症,轻微并发症包括轻度疼痛(6/54,11.1%)、声音嘶哑(4/54,7.4%)、饮水呛咳(1/54,1.9%)。随访期间无局部复发。消融灶体积6个月后较消融前结节增大80%,12个月体积平均缩小率为70%。1例术后颈部淋结转移(1.9%);1例术后12个月对侧叶新生病灶,并行第二次消融治疗;1例术后行侧叶切除,病理证实完全消融。结论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局部治疗后超声造影表现及超声造影在局部治疗后对肝内残留和复发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射频消融(RFA)、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及肝动脉内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4种治疗方法对114例原发性肝癌(96例)及肝转移癌(18例)患者共计119个病灶进行局部治疗,并于治疗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及分型:(1)结节增强型;(2)团块增强型;(3)环状增强型;(4)不规则增强型;(5)退出型及;(6)无增强型。依据超声造影分型诊断结果对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病灶治疗后有无灭活、复发或残留进行评价以指导进一步消融治疗。结果以无增强型作为肿瘤灭活诊断标准,以结节增强型、团块增强型、环状增强型、不规则增强型及退出型作为残留复发的诊断标准,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98.1%、特异性92.4%、准确性94.9%、阳性预测值91.2%及阴性预测值为98.4%。结论6种超声造影分型表现对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局部治疗后残留或复发灶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2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原发性小肝癌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两组各40例,观察组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对照组予手术切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及总胆红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灶根除率,随访期间复发率,术后3、6、12、24、36个月无瘤生存率及术后6、12、24、36个月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效果与手术治疗基本相当,但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且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微创治疗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98例肝癌患者126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51例60个病灶,转移性肝癌47例66个病灶。治疗前及治疗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同期增强CT比较,治疗中51例69个病灶使用了超声造影引导消融。结果:126个病灶治疗1个月后超声造影判定89.7%(113/126)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0.3%(13/126)的病灶消融不全;增强CT判定88.9%(112/126)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1.1%(14/126)的病灶消融不全,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微创治疗中不但起着定位肿瘤、引导穿刺、监测治疗过程的作用,而且是评价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与常规超声引导相比较,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无水乙醇治疗射频消融术(RFA)后残存的肝癌有无优越性。方法:61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RFA术后行无水乙醇注射进行补充治疗,根据引导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超声造影引导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方式,术后1个月对治疗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评价。结果:治疗组30个病灶,28个病灶达到完全灭活,2个病灶存有残存活性区达到部分灭活。对照组31个病灶,22个病灶达到完全灭活,9个病灶达到部分灭活。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超声造影引导可以有效的提高肝癌RFA术后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病灶根除率、术后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病灶根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ALB、AST、ALT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B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4个月,两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系统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直径大于5 cm的单病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40例患者,这些患者病灶均为单发大于5 cm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其中21例接受无三维术前规划的常规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19例接受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采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比较2组间有无复发生存及总生存的差异。 结果三维术前规划组和无三维术前规划组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38.5%,100.0%、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64.6%,89.5%、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P=0.014)。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 结论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大于5 cm原发性肝癌可提高消融治疗的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并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将为消融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手段,为进一步智能消融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8个病灶)和4例转移性癌患者(8个病灶)经射频消融治疗后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治疗后肿瘤灭活、残存或复发情况。结果 36个病灶中,27个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见增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9个病灶在动脉相呈局部形态不一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消退,提示有残存肿瘤。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性为91.7%,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2.9%。结论超声造影判断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准确性较高,可作为肝癌局部治疗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肝细胞性肝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手术后复发灶(直径≤5 cm)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5月~2011年12月,89例HCC复发患者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所有HCC复发患者在MWA治疗后1个月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者增强磁共振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等。结果消融治疗1个月后,病灶完全消融率91%(81/89)。HCC经皮MWA治疗后,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3.3%、53.7%、39.6%、17.3%。肿瘤大小(P=0.046)、肿瘤数目(P=0.001)、Child-Pugh分级(P=O.023)、AFP水平(P=0.003)以及HCC早期复发(≤1年)(P=0.013)为总体生存率的单因素回归分析的危险预后因素。肿瘤数目(P=0.000)、Child-Pugh分级(P=0.000)和AFP水平(P=0.001)是HCC经皮MWA治疗后总体生存率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皮MWA对于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灶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adie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7例肝癌患者共25个病灶在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下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 23个病灶术后1个月经超声造影和增强CT或MRI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坏死;2个病灶术后1个月复查显示病灶部分坏死,经过进行第2次治疗,其后1个月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坏死。现15例患者健在,生存期在5~22个月之间,仍在随访之中。结论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疗效良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单光纤激光消融甲状腺结节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方法、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单光纤激光消融的患者31例共36个结节,甲状腺良性结节13个(其中高功能结节2个)、微小乳头状癌15个、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灶1个、乳头状癌术后转移淋巴结7个,对不同大小的病灶分点分层合理消融,记录消融的具体方法,观察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并评估效果。结果术后超声造影证实36个结节均成功实施消融,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激光单光纤分点分层合理消融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