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影响部队人员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部队人员口腔卫生服务利用与否的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建立我军合理有效的口腔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陆军、海军、空军团以下单位部队人员进行调查,用Logistic回归建立卫生服务利用的就诊概率模型。结果调查总人数为1 269人,单变量分析的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者、军衔高者、年龄高者牙科就诊率较高;多变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年龄、兵源、兵种、军衔、口腔疾病治疗要求、龋齿、第三磨牙阻生7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军部队人员的口腔卫生服务利用主要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西省12岁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多阶段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12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因素与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结果 共对1 380名12岁儿童进行调查,有效样本量为1 364人,有效应答率98.8%。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37.3%(509/1 364),龋均0.83,龋补充填比为9.4%,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3.1%(452/1 36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居住在城镇(OR=1.348)、父母一方最高学历为中专或高中(OR=1.409)、父母一方最高学历为大专及以上(OR=1.780)、刷牙(OR=2.095)、每日刷牙次数≥2次(OR=1.462)、使用含氟牙膏(OR=1.515)、使用牙线(OR=2.193)、近1年内有牙痛经历(OR=1.522)、经常进食水果(OR=1.412)是山西省12岁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的促进因素。结论 山西省12岁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但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影响因素包括居住地区、父母受教育程度、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影响中国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1991-2003年影响中国农村妇女住院分娩服务利用的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中国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否为初产妇和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影响中国农村妇女住院分娩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结论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农村住院分娩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5—2016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对12 893名中老年人(≥45岁)的认知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地区等因素与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关联显著。体重指数增长,吸烟,午间睡眠、夜间睡眠过长或过短,重度体力活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足和抑郁状态都是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受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身体功能,疾病和心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应针对性干预其中可干预因素以有效促进中老年人认知健康,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郭燕  秦洋  刘彩 《现代预防医学》2022,(7):1235-1240
目的 分析天津中医药卫生服务可及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可及性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天津市652名居民进行调查,使用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信息和服务可及性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地理可及性方面,距离>3 km的人数占45.53%;距离>20 min的人数占33.4...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6 366名中老年人群的数据资料,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6 366名中老年人群中,非高血压者3 622人(56.90%),高血压者2 744例(43.1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有高血脂史、有高血糖史、中心性肥胖和体质指数较高为中国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在婚、每周有体力活动和每月有社交活动为中国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肥胖、超重、有高血脂史和有高血糖史是中国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身体、心理和社会维度,了解云南省不同民族中老年人健康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维护促进中老年人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在云南省6个县(市)抽取2 750名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云南省中老年人中日常生活活动失能率、抑郁检出率和中低社会支持率分别为40.55%、20.22%和60.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中老年人生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有民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亲属照顾;影响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民族、性别、慢性病患病情况;影响中老年人社会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居住地、年龄、婚姻状况、孩子数量及亲属照顾。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省中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并不理想,性别和民族身份是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未来宜继续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大对少数民族女性健康的关注,采取针对性的服务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杭州市拱墅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3年在杭州市拱墅区确定600名研究对象,对其利用自制口腔健康知识行为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健康行为3部分.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法对调查对象的口腔健康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96份,回收率为99.3%.剔除无效应答问卷后,合格问卷为561份,有效率为94.1%.口腔卫生合格率为50.4%,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医保情况、口腔卫生状况的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79、21.32、5.72、16.33,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合格情况是文盲老年人的2.69倍(x2=10.53,P=0.001).结论 杭州市拱墅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率尚可,但口腔卫生良好率偏低;老年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医保情况和口腔卫生状况是其口腔健康行为合格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人隔代照料与抑郁症状现状,探究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提出促进中老年人心理健康、降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对策建议。方法 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5~80岁中老年人7 652名,提供隔代照料的中老年人占比51.0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各项混杂因素后,发现提供隔代照料能够降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概率(OR=0.754,95%CI:0.616~0.900)。讨论我国中老年人隔代照料比例高,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有关,提供隔代照料有助于降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概率。子女、政府、社会应尊重中老年人的主观意愿,体谅提供隔代照料的不易,充分利用中老年人力资源,满足其自我效能感,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昆山市9849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昆山市学龄前儿童罹患龋齿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昆山市9 849名儿童罹患龋齿情况与其导致龋齿有关的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昆山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率为37.21%;各年龄组之间龋患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33,P<0.001),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共有6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年龄、每天刷牙次数、晚上刷牙后是否吃东西、是否有吃零食和糖的习惯、是否检查过口腔、是否做过龋齿预防.结论 加大对口腔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尽早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龋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我国农村中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数据,筛选出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农村中老年人样本7 427例,根据Berkman社会网络指数判断是否存在社会隔离,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对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中国农村中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为28.84%,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OR = 1.55,95%CI:1.38~1.73)、年龄(OR = 1.69,95%CI:1.58~1.80)、地域(OR = 1.21,95%CI:1.13~1.29)、教育水平(OR = 0.83,95%CI:0.74~0.94)、金融机构存款金额(OR = 0.86,95%CI:0.80~0.93)、出入阶梯数(OR = 1.06,95%CI:1.01~1.13)、听力(OR = 1.25, 95%CI:1.11~1.41)、认知情况(OR = 0.91,95%CI:0.89~0.93)、生活满意度(OR = 1.07, 95%CI:1.01~1.15)、抑郁(OR = 1.17,95%CI:1.04~1.31)。结论 我国农村中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较高,应结合农村中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管理,增加其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以减少社会隔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提供行为干预的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以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Mplus 8.3进行潜在类别分析,探索中老年人健康危险行为聚集的潜在类别数,采用多项无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潜在类别分组影响。结果 中老年人健康危险行为可分为低风险组(16.2%)、中风险组(50%)和高风险组(33.8%)3个潜在类别。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男性(OR = 1.747,95%CI:1.578~1.934)、农村(OR = 1.677,95%CI:1.506~1.868)、自评健康较差(OR = 1.830,95%CI:1.605~2.086)、无残疾史(OR = 1.262,95%CI:1.087~1.464)、文化程度较低等是进入中风险组的危险因素。未患有慢性病(OR = 1.375,95%CI:1.191~1.589)是进入高风险组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普遍存在多种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自评健康、残疾史、慢性病种类是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分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范子娜      尹文强      唐晓朦      张晗      范成鑫      张晓林      胡金伟<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818-1822
目的 通过分析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探究影响其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为改进农村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提出建议。 方法 筛选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流入农村的流动人口39 578例,分析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 结果 18 922例最近一年有患病或身体不适的流入农村人口中,10 705例曾就诊,就诊率为56.6%;首诊机构为本地社区卫生站和本地个体诊所的分别占24.5%和18.8%;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 = 1.127,95%CI:1.055~1.204)、已建立健康档案(OR = 1.240,95%CI:1.148~1.340)、接受过健康教育(OR = 1.224,95%CI:1.146~1.308)、有医保(OR = 1.128,95%CI:1.003~1.268)的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高;而有工作的(OR = 0.803,95%CI:0.733~0.880)、随家属迁移的(OR = 0.851,95%CI:0.729~0.994)、自评健康状况健康(OR = 0.514,95%CI:0.444~0.595)的农村流入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 结论 流入农村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较差;患病后首诊机构多为本地社区卫生站和本地个体诊所;流动原因、就业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健康教育接受情况、是否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是否有医保均会影响农村流入人口利用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4.
尹玉  李娜玲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769-3773
目的 了解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中国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共纳入 169 989名流动人口进行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用于组间比较。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用于分析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中,农村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受率为65.6%;城镇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受率为69.6%;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中等教育(OR = 1.236, P = 0.003, 95%CI:1.065~1.361)、年人均GRP(gross regional product)在100 000元以上(OR = 0.833, P = 0.007, 95%CI:0.730~0.951)、患有高血压(OR = 0.702, P = 0.002, 95%CI:0.562~0.878)或者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OR = 0.072, P = 0.043, 95%CI:0.530~0.989)、本地建立健康档案(OR = 4.238, P<0.001, 95%CI:3.509~5.119)、和完全认同自己为本地人(OR = 1.412,P = 0.046,95%CI:1.006~1.981)的农村流动人口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已婚(OR = 0.692,P = 0.000,95%CI:0.671~0.804)、老年人(OR = 0.500, P = 0.020, 95%CI:0.278~0.898)、年人均GRP在100 000元(OR = 0.911,P = 0.034,95%CI:0.837~0.992)以上、患有高血压(OR = 0.820, P = 0.021, 95%CI:0.693~0.970)、自评健康(OR = 1.363, P = 0.018, 95%CI:1.041~1.533)、本地建立健康档案(OR = 3.892, P<0.001, 95%CI:3.424~4.425)的城镇流动人口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结论 城乡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水平不均,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将城乡流动人口作为健康教育服务的重点关注对象,加大对于该群体健康教育服务的投入 ,针对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国不同地区中老年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2018年CHARLS第四次调查,将中国28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依据安德森模型对19 136例中老年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探讨。结果 我国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44.7%,其中,西部地区慢性病患病率最高(47.3%),四周就诊率最高(18.2%); 不同地区中老年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东部地区,女性(男性OR=0.782,95%CI:0.675~0.905)、文化水平较高(OR=1.853,95%CI:1.197~2.869)、丧偶者(OR=1.317,95%CI:1.081~1.605)四周就诊的可能性增加; 在中部地区,参加城镇职工医保(OR=2.094,95%CI:1.123~3.903)或新农合(OR=1.952,95%CI:1.069~3.563)、轻度失能(OR=1.440,95%CI:1.099~1.885)的居民四周就诊的可能性增加; 在西部地区,女性四周就诊的可能性高于男性(OR=0.718,95%CI:0.628~0.821); 三个地区均显示自评健康状况越差、慢性病患者四周就诊的可能性更高(P<0.05)。结论 我国不同地区中老年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自评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是三个地区四周就诊率相同的影响因素因此,在配置门诊医疗资源时,应针对不同地区的中老年人群特点进行合理倾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我国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中重要变量完整的17 075名老年人,收集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养老服务利用等信息。根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情况分为利用组(1 946人)和未利用组(15 129人)。按1∶1对人口学特征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成功匹配1 945对,匹配前两组数据在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态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60,χ1=126.614,191.320,P<0.001),匹配后在人口学特征上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戒烟(OR=1.168,95%CI:1.008~1.396)、患慢性病(1~2类,OR=1.433,95%CI:1.107~1.687;≥3类,OR=1.566,95%CI:1.269~1.931)、无社会活动量(OR=0.617,95%CI:0.515~0.741)、无长期照顾者(OR=0.573,95%CI:0.496~0.661)、有养老金或退休金(OR=1.221,95%CI:1.034~1.443)及医疗服务满意度(一般,OR=1.375,95%CI:1.127~1.678;满意,OR=1.531,95%CI:1.257~1.865)是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管理、鼓励社会活动、加强长期照护和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可有效促进我国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四川省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现状,并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探索四川省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7月在四川省Z市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访谈。运用多水平统计模型分析四川省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四川省农村居民患病后就医比例为58.42%。倾向因素中,年龄≥75岁(OR = 3.732,95%CI:1.303~10.692)的农村居民患病后就医比例更高;促进资源中,家庭经济情况高水平(OR = 2.206,95%CI:1.211~4.018)会促进农村居民就医,到达最近医疗机构时间<20 min(OR = 0.540,95%CI:0.316~0.922)和≥30 min (OR = 0.418,95%CI:0.213~0.818)会阻碍其就医;需要因素中,自评疾病严重程度为严重(OR = 4.651,95%CI:2.568~8.422)的农村居民患病后就医比例更高。结论 四川省农村居民患病后就医行为发生率低。倾向因素、促进资源、需要因素都对四川省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有重要影响,且倾向因素和需要因素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老年人对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意愿,并研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区1713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徐州市区老年人对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意愿率为66.4%。多因素分析显示,与一年前比健康状况差不多(OR=2.299,95%CI:1.686~3.135)、过去两周有就诊经历(OR=1.926,95%CI:1.460~2.541)、文化程度为初中(OR=1.575,95%CI:1.125~2.204)、家庭功能良好(OR=1.572,95%CI: 1.412~2.164)、对生活满意度为一般(OR=1.535,95%CI:1.135~2.074)、空巢(OR=1.438,95%CI: 1.114~1.856)、医疗费用负担有些困难(OR=1.419,95%CI:1.072~1.877)的老年人对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意愿更高。结论 老年人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等因素对其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意愿有影响。应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意愿,采取加大宣传、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综合性措施,推动我国家庭病床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重庆市农村留守老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留守老人健康保障政策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600名农村留守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描述其自评健康状况,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其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自评健康为差、一般、好的农村留守老人分别占44%、40.67%、15.33%。高家庭人均年收入(OR = 0.396,95%CI:- 1.349~- 0.505)、未购买商业健康保险(OR = 0.424,95%CI:- 1.344~- 0.370)、两周内未出现不适(OR = 0.601,95%CI:- 0.884~- 0.135)、一年内未住院(OR = 0.448,95%CI:- 1.197~- 0.406)、高BMI指数(OR = 0.406,95%CI:- 1.530~0.301)的农村留守老人自评健康更倾向于积极(OR<1),医疗费用负担重(OR = 2.433,95%CI:0.313~1.464)、所患慢性病数多(OR = 5.877,95%CI:1.223~2.319)和不饮酒(OR = 2.948,95%CI:0.637~1.524)的老人自评健康更倾向于消极(OR>1)。结论 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留守老人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留守老人专项健康教育行动,降低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中老年人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当地卫生资源,进一步提高当地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提供相关研究依据。方法 根据西藏地区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通过建立二分类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西藏地区中老年人就诊行为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西藏地区中老年人两周就诊率为15.96%,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状况较好(中等收入:OR=1.512,95%CI:1.098~2.083;高收入:OR=1.392,95%CI:1.019~1.903)、患病持续时间较短(OR=0.959,95%CI:0.935~0.984)、患病严重程度较重(一般:OR=1.946,95%CI:1.512~2.506;严重:OR=2.818,95%CI:2.167~3.664)、患慢性病(OR=1.759,95%CI:1.232~2.514)的患者在两周内患病后就诊的比例更高;与医疗机构距离较远(2~<4km:OR=0.694,95%CI:0.497~0.971)、健康状况分值较高(OR=0.985,95%CI:0.979~0.991)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