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动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对新发传染病的分析、诊断、研究、预防和控制水平,规范新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监测、报告和处理程序,防止疫情发生或流行,我会研究决定举办“新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及疫情监测培训班”,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我国卫生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新发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危害,提出了国境卫生检疫应对新发传染病的7点建议,即通过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疫情控制体系,技术支持和保障体系,队伍建设体系,部门协调体系,国际地区联络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发传染病日益增多,对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等构成严重威胁。针对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本市通过加强疾病预防三级网络建设,构建拓展传染病监测体系和搭建多部门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建立起敏感、高效、有力的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防控体系。2003年以来,通过有效防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和有效应对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以及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等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疫情,本市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监测与应对能力明显提升,防控体系通过实战检验日渐完善。面对本市面临的特大型国际城市传染病防控压力日益增大,全球化背景下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技能有待提高,以及传染病防控人员构成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挑战,本市应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技术建设,提高传染病监测敏感性与预警能力,建立新发传染病症候群监测系统,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切实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市民健康。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90年代起, 全球不断发现新发传染病暴发流行。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后, 我国也先后发生和出现了多起本地和输入性新发传染病疫情, 新发传染病应对形势不容乐观。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和出现受到生物学、自然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或驱动。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社会着重建立有效的区域和国际监测与应对体系。2003年SARS疫情后, 我国新发传染病应对能力自得到了系统性提高, 但防治体系尚存短板, 面对当前新发传染病疫情形势, 我国新发传染病应对需要明确重点, 提升和强化相关监测预警与应对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在发现与识别新发传染病方面面临的挑战,现有传染病监测体系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监测体系在新发传染病发现和识别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建议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SARS、禽流感、甲H1N1流感和其他传染病暴发的经验显示,灵敏、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是控制传染病蔓延的关键,是降低疾病危害的基础。有效控制不断涌现的新发传染病,除需建立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外,还要不断地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疾病流行的新特征和新形势。本文从全球传染病流行趋势入手,综述了世界部分国家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状况及职能分布情况,以期为建立适合我国传染病流行特征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提供信息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日本开展传染病监测的基本情况及其特色,提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建议。方法从传染病法律法规、传染病分类、报告要求等方面分析日本的传染病监测情况。结果日本的传染病监测已超百年历史,随时代变化和经济发展不断增加病种,重视流行病学信息的收集,利用互联网及时发布信息和开展宣传活动。结论我国应借鉴日本的做法,逐步增加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数量,增加对传染病感染地域、途径等流行病学信息的收集,利用互联网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目前我国传染病监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构建"全哨点""多症候"传染病监测体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传染病监测防控需求,真正发挥岗哨前沿特异性、及时性、灵敏性的作用。方法系统全面检索收集2000—2021年有关新发(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的文献,最终筛选出78篇文献并进行评阅,明确传染病监测哨点并利用文献内容分析法进一步归纳提炼。结果构建出"五纵四横一中心"的传染病监测网络,通过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方位网格化监测网络,监测新发(重大)传染病早期的"临床症状"和"社会症状",真正发挥各哨点灵敏的关口预警作用。结论新发(重大)传染病监测体系的构建遵循统一规划、纵横联网、资源共享、平战结合等原则,能够做到全方位、多症候监测,较为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1背景疾病监测,尤其是传染病监测是目前及时有效发现和控制新发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疫情预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种新发传染疾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的出现和原有传染病(多重耐药性肺结核等)的重新流行,以及各种冲突矛盾导致全球核生化恐怖袭击风险的不断增加,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为基础的传统疾病监测系统由于在症状报告或样品采集和疾病的最后诊断之间通常存在一段滞后期  相似文献   

10.
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让全世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也让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历程, 探讨了传染病监测预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对新出现的传染病监测方法、预警模式进行综述, 寻求未来构建传染病多渠道监测和多维度预警系统的方法, 为提升我国新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水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SARS(非典型性肺炎)、人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近年来新出现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本文从分析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出发,找出现行的卫生检疫法律体系在新发传染病控制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卫生检疫法律体系在新发传染病控制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流感监测网络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感引起的每年季节性流行在全球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而且流感还会不定期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造成严重社会恐慌、经济损失。由于流感病毒的高度可变性和不可确定性,流感防控面临诸多挑战。监测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关键策略,流感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监测的传染病。中国流感监测60余年,为我国和全球流感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近10余年来,流感监测网络得以飞跃发展,规模显著扩大,监测内容和范围不断完善,监测质量迅速提升。中国流感监测网络是我国和全球新发传染病病原的早期发现体系之一,为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准备了技术和人才队伍,有助于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系统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和预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新发传染病出现和爆发的风险因素、传入我国的危险因素及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的应对策略。新发传染病出现和爆发的风险因素多种多样,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进一步扩大,新发传染病进入我国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传统的疾病监测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了局限性,口岸的应对策略须进一步完善。我们要不断完善疫情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科学研究,大力开展培训和演练等构起疫情疫病防控的绿色长城。  相似文献   

14.
2003年SARS的爆发,暴露了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卫生部明确提出建立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2004年1月1日卫生部正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系统。近10年来,武汉市卫生应急工作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新发疾病、不明原因疾病和重大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中心,以完善应急体系、健全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新发传染病防控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新发传染病的传播特征和流行规律,对于控制其传播规模,降低对公众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利用传染病监测资料建立传染病动力学模型,预测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发展趋势,但由于传染病综合防控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很多模型预测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介绍S...  相似文献   

16.
<正>新发传染病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容易出现暴发和流行,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之疫情初期病因不明、流行规律不清,无有效措施采取,常常引发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针对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研究尤为重要。近年来,江苏省构建了针对新发传染病和原因不明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应对体系,以及新型疫苗临床试验评价技术体系,采用系统的现场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岸如何提高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能力和建立健全的应对体系。方法对现行的口岸卫生检疫查验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卫生检疫工作实践,提出口岸提高应对新发传染病能力及建立预备状态的相关措施。结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了40余种新的传染病,其中一些已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新发传染病的控制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对的又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提高口岸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能力及预备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为确保口岸卫生安全。口岸要快速识别传染病病人并及时上报传染病信息;建立健全的口岸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预备状态,对疫情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综合监测。加强人医和兽医的联防和新发传染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的优势与不足,为提升黑龙江传染病预防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的政策文件、信息报告、研究文献等,基于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标准和模型展开量化,运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系统评价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水平。结果:2002年以来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适宜程度呈上升趋势,增幅为163.7%。2020年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评分为748.8分,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7.3%的差距。从不同要素看,黑龙江把控健康风险因素水平适宜程度最高(724.1分),具备良好的基础。资源配置适宜程度最低(403.4分),亟需重点关注。结论: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整体水平逐渐提升,但是目前仍属于中等偏后水平,还需不断提高与完善,应从公众健康素养水平,资源配置和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重点改进。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生物恐怖威胁与传染病暴发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发现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的征兆,尤其是在症状出现早期发现疾病的异常动态,一直是公共卫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症状监测近几年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疾病及其相关事件预警能力的提高。减少了损失。我国的症状监测系统尚处于探索运行的雏形阶段。部分省份都在探讨控制症状监测系统,即多采用前5年的历史疫情资料,采用控制图法,当报告病例超过虚线上限(虚线代表距离平均值2个标准差)即表示控制到异常情况来实现预警。为此,沈阳市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派出流行病学医生进驻医院有关临床科室,建立传染病的现场监测体系,并实行日报告制度,以达到早期排查由禽流感病毒、SAILS病毒引起的发热患者或不明原因肺炎患者,  相似文献   

20.
关于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在系统梳理临床治疗、疾病控制和科学研究三者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的建议。临床治疗方面,要加强医务人员依法报告意识,强化症状检测能力,充分发挥传染病直报系统的作用,建立健全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国家或地方监测平台。疾病控制方面,要从法律和体制机制上赋予疾控相关权限和保障,提升疾控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加强防控与应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性研究和技术储备。科学研究方面,要加强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建设重大疫情应对中“一锤定音”的科研机构,建立国家和区域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加强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救治的战略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