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和推进东部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收集中国2016年5月—2017年5月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东部地区10个省(市)69 000名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应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分析其健康档案建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东部地区10个省(市)69 000名流动人口中,建立健康档案者19 527人,建档率为28.30%;其中北京市、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天津市和浙江省的建档率分别为18.53%、44.81%、43.85%、23.80%、13.92%、25.61%、50.75%、17.50%、28.50%和13.1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在婚、家庭月均收入5 001~10 000元、社区类型为居委会、有本地长期居留意愿和有医疗保险的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更愿意建立健康档案;年龄≥50岁和家庭月均收入 10 000元的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更不愿意建立健康档案。结论中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较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收入、社区类型、有无长期居留意愿和有无医疗保险是该地区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基层首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流动人口分级诊疗提供实证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82734名最近1次患病(负伤)流动人口数据,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其基层首诊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82734名最近1次患病(负伤)流动人口中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15936人,基层首诊率仅为19.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农业户口、流动时间0~5年、患慢性病、至少参加1项医疗保险,居住地到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所需时间≤15 min的流动人口患病后更愿意选择到基层首诊。学历大专及以上、家庭月均收入>10000元、市跨县、东北地区、不愿意落户、自评健康状况为不健康的流动人口患病后更不愿意选择到基层首诊。结论:流动人口患病(负伤)后选择到基层首诊率较低,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家庭月均总收入、流动时间、流动范围、流入地区域、落户意愿、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慢性病、有无参加医疗保险、居住地到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所需时间是影响流动人口患病(负伤)后选择到基层首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中15~35岁83,242名流动人口相关资料。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二元Logistic分析中国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3,242名中国青年流动人口中,27,811人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为33.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婚、初中及以上学历、家庭平均月收入为5000~9999元、自评健康、省内流动、流动时间>1年、流动因素为社会因素、有定居意愿、办理暂住证、就业身份为雇主、机关事业单位、每周工作小时≤55小时、参与社会及公共事务活动、参保医疗保险、接受过健康教育的青年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建立健康档案(P<0.05)。[结论]中国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相对较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青年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获得性和均等性,保障青年流动人口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居民两周患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规范居民就诊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3—4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174 500名居民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两周患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7 295名调查前两周患病且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中国居民进行分析,其中选择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者4 305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为59.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患慢性病、步行至最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时间≥15 min、自报经济状况一般和好的中国居民两周患病更不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中部地区、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饮酒的中国居民两周患病更愿意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就诊。结论 中国居民两周患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率较低,性别、文化程度、地区、户籍、是否流动人口、医疗保险类型、自报经济状况、是否饮酒、是否患慢性病和步行至最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时间为中国居民两周患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的城乡流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分散参保人患病的财务风险是社会医疗保险的应有之义,因此流动人口在城市务工期间面临的健康风险理应通过就业地社会医疗保险充分保障。基于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城市化转型的背景,利用2018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流动人口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现状,揭示相关因素对参保行为的差异化影响。有94.40%的湖北省流动人口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其中城镇职工医保参保比例为16.81%。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单身、文化水平较高、非农业户籍、省内流动、有长期居留意愿、家庭收入较高居住在城市社区、在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有稳定雇主的流动人口城镇职工医保参保概率更高。通过向流动人口提供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工作能够显著提高其城镇职工医保参保概率,企业应对已建立劳动关系的雇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同时流动人口自身要通过提高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早日走出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和岗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均等化试点政策下,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政策的深入实施和改进完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检验均等化试点政策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流动人口建档率为28.3%,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籍性质、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流动范围、流动时间、流动原因、是否居住在试点城市是影响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的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处于较低水平,均等化试点政策效果不明显,应加大宣传力度,优化资源组合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助力均等化试点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管理》2017,(4):25-28
目的通过了解城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城市流动人口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流动人口聚集地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基本信息、患病就诊情况及就医选择等,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结果流动人口在户籍地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为64.14%,在流入地参加的比例为39.64%;医疗保障未达到全面覆盖,有12.25%的流动人口未参加任何医疗保险;在户籍地参加的医疗保险主要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流入地参加的医疗保险主要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未利用率较高,患病后未到医疗机构就诊比例达64.08%;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月收入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应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流动人口健康宣教,为流动人口提供健全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以提高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健康档案建立在老年流动人口社会支持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为降低老年流动人口健康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6—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和江苏省南京市抽取2 447名≥60岁老年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应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社会支持对老年流动人口健康效用值的影响,并采用Monte Carlo法检验健康档案建立在老年流动人口社会支持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2 057名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效用值为0.875(0.783,1.000);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民族、户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目前/退休前工作单位性质、月均可支配收入、子女数、住房类型、流动时间、流动范围、流动原因、近1年患病负伤或身体不适情况、是否患慢性病和医疗保险情况等混杂因素后,Tob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客观支持(β=0.030)、主观支持(β=0.063)和建立健康档案(β=0.034)对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效用值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均P <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客观支持对健康效用值的间接效应值为0.017(95%CI=0.003~0...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7—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国东、中、西部抽取6个省(自治区)的36个县3 186户共10 376名居民为调查对象,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入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使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的影响因素。结果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9.9%,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45.7%;经过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未就诊率(50.7%)高于农村(38.9%),男性居民未就诊率(48.5%)高于女性(43.6%),东部(50.8%)和西部(52.9%)居民未就诊率均高于中部(33.5%)、年龄≥80岁(52.1%)、婚姻状况为其他(49.6%)、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及中专(51.0%)、人均年收入3 001~5 000元(52.3%)、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时间60 min(57.3%)的居民未就诊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的影响因素为城乡、地区、年龄、性别和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时间;应对居民进行健康宣教,科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梳理山东省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健全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政策、促进人群健康公平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运用描述性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山东省流动人口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参保情况方面,山东省流动人口参保尚未实现全覆盖,至少参加过一种保险的占93.7%,其中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占比最高,为45.62%。在参保影响因素方面,婚姻状况(χ2=40.006,P<0.05)、职业(χ2=5.008,P<0.05)、流动范围(χ2=43.076,P<0.05)均为参保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山东省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尚未实现全覆盖,要实现多元化医疗保险共同发展,保障流动人口参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流动人口的健康公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某市6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卫生服务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于2011年12月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5 338人,自报两周内患病者1 922人,两周患病率为36.0%,其中未就诊205人,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10.7%。婚姻状况、职业、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是否接受过社区健康教育的调查对象两周患病未就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结果显示,职业为管理人员(OR=2.096,95%CI:1.538~2.710)、未参加新农合(OR=1.672,95%CI:1.211~2.362)和未接受过社区健康教育(OR=1.547,95%CI:1.153~1.957)是该地区人群两周患病未就诊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广东省某市6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率较低,管理人员、未参加新农合和未接受过社区健康教育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玉兰  魏常友  贾睿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19-3421
[目的]了解和分析成都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城镇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医疗保险改革的对策。[方法]对成都市两个社区的1000名城镇居民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城镇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有影响,不同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群在患病就诊率、就诊机构、及就诊考虑因素等方面都有不同。[结论]医疗保险改革需要继续扩大保险覆盖面,并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就诊机构,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山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方法]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方法,对昆山市10个工厂的998名流动人口进行了调查。[结果]流动人口两周患病率为21.91%,两周就诊率10.7%,2005年住院率为3.9%,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为31.0%。昆山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是否有医疗保险。[结论]应该将流动人口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加强健康教育,合理引导流动人口有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建立适合流动人口需求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参保地对流动人口健康自评的影响路径。方法:以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为数据源,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分析参保地对流动人口健康自评的影响。结果:参保地可以通过“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患病就诊”和“健康教育-患病就诊”等多维路径,影响流动人口的健康自评。结论:医疗保险“两地分离”加剧了流动人口的健康不平等问题,应从宏观层面提高医保统筹层次,推动医保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重视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珠三角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提供参考建议,助力健康湾区塑造和健康中国建设。方法 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对珠三角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流入珠三角6个月及以上2 970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有407人(13.7%)在本地社区签约过家庭医生,有886人(29.8%)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有2 479人(83.3%)接受过≥1种的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主要为宣传资料、宣传栏。影响本地家庭医生的签约情况的因素有:是否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0.626,95%CI:0.425~0.921)和今明两年是否有生育打算(OR=0.806,95%CI:0.668~0.972);影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因素有:是否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0.626,95%CI:0.425~0.921)和今明两年是否有生育打算(OR=0.813,95%CI:0.675~0.981);影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两周患病就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设计的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抽中的城乡家庭户3960户、11679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四川省城乡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为210.8‰,农村(273.2‰)高于城市(140.8‰)、女性(232.5‰)高于男性(189.5‰);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40.7%,未就诊者中,29.6%的患者采用纯自我医疗,未治疗者占11.2%.;两周新发病例未就诊比例为43.6%,城市(53.7%)高于农村(36.5%).结论:性另q、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及职业状况、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对居民两周患病就诊有一定影响.四川省城乡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尚有待提高,门诊医疗服务利用尚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四川省成都市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成都市6个主城区和6个郊区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6 902名≥18周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6 902名居民中,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医院及二级医院、个体诊所、三级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和其他类型医疗机构就诊的居民分别占25.31%、24.11%、18.89%、11.40%和20.28%;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情况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知晓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慢性病患病和参加社区慢性病管理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情况高于未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不知晓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慢性病患病和未参加社区慢性病管理居民(P<0.00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在主城区、不知道家庭收入、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知晓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参加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的居民更愿意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选医疗机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和患有慢性疾病的居民不愿意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选医疗机构。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成都市城市居民首选就诊医疗机构;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情况、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知晓情况、患有慢性疾病情况和参加社区慢性病管理情况是成都市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选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四川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出参考意见。[方法]使用2015年四川省"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获得8000个有效样本,对其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及孕产妇健康管理的数据进行描述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查流动人口中,已经在流入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占24.8%,年龄、流动范围、单位性质以及是否打算长期居住是建立健康档案的影响因素;获得过健康教育知识的占95.3%,年龄、流动范围、是否工作、是否打算长期居住是接受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流动人口子女有预防接种证的占97.5%,目前年龄已完成应接种的所有国家规定疫苗的占94.5%;流动儿童建立了《0~6岁儿童保健手册》的占84.9%,接受过免费健康检查的占67.5%;流动孕产妇完成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的占45.3%,产后28 d接受过入户产后访视占50.9%,产后42 d接受过健康检查的占77.6%。[结论]四川省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较低、健康教育未全面覆盖,流动儿童健康管理有待改善,流动孕产妇健康管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市中老年(40岁以上)居民医疗需求、利用现状和患病后就医方式,探讨影响就医方式选择的因素,以期引导中老年居民形成正确的就医模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某市6个行政村(居委会)766名年龄≥40岁的户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描述中老年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现状、患病后就医方式选择行为并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74.5%,两周患病率为47.7%,两周就诊率为12.5%,两周患病就诊率为26.3%。患病后有161人选择医院就诊(21%),有455人选择自我医疗(59.4%),有150人选择不做任何治疗(19.6%)。经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态、体检、健康档案、获取健康知识频率和医疗类型偏好等因素影响着中老年居民的就医方式。结论中老年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较大但卫生服务利用率不足,患病不就医现象严重,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20.
杜洁  高林慧    王娜  林钧昌 《现代预防医学》2020,(22):4033-4037
目的 了解我国流动老人健康档案建立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5 309名流动老人相关数据,应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结果 5 309名流动老人中,仅仅38.0%的流动老人在流入地建立了健康档案。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 = 0.083,95%CI:0.698~0.924)、藏族(OR = 0.376,95%CI:0.174~0.811)、跨省流动(OR = 0.785,95%CI:0.645~0.954)和东部地区(OR = 0.512,95%CI:0.428~0.613)是流动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的危险因素。中部地区(OR = 1.209,95%CI:1.013~1.442)、接受过免费体检服务(OR = 4.047,95%CI:3.361~4.874)、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 = 11.430,95%CI:9.520~13.723)、接受过健康教育(OR = 1.893,95%CI:1.624~2.207)、月均家庭收入在2 000元及以下(OR = 2.813,95%CI:1.093~7.239)和月均家庭收入在2 001~5 000元之间(OR = 2.825,95%CI:1.110~7.186)是流动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的保护因素。结论 全国流动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较低,健康档案建设工作亟待加强。建议根据不同人群特征,深入开展流动老人健康档案建设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