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慢性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闭塞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因AVG闭塞行PTA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分析技术成功率、通畅率、病变特点、并发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例患者,內瘘闭塞时间10.5(3,14)天。静脉吻合口狭窄12例,静脉流出道狭窄7例,其中狭窄≥2处者6例,技术成功率94.4%,并发症发生率5.6%,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初级通畅率分别是72.2%、66.7%、55.6%和33.3%,次级通畅率分别是88.9%、83.3%、77.8%和50%。结论 PTA治疗慢性AVG闭塞有效、安全、微创,延长了AVG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是自身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期患者重要透析备选途径,保持人工血管内瘘的正常功能对这些患者尤为重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是临床最常见造成透析通路失功的原因,本文评估AVG闭塞后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总结AVG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因AVG闭塞就诊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闭塞原因、时间及处理方法特点,将AVG闭塞分为急性期、早期、晚期。闭塞24 h以内的为急性期,7 d以内的为早期;7 d以上为晚期。结果急性期28例,行局部溶栓治疗,成功22例,余6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早期26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成功21例,余5例行人工血管重建。晚期32例,人工血管重建34例次,包括人工血管静脉端-上臂肱静脉跨越式搭桥8例;人工血管静脉端-上臂贵要静脉跨越式搭桥7例,肱动脉-肱静脉AVG 5例,肱动脉-腋静脉AVG 4例,腋动脉-腋静脉AVG 4例,锁骨下动-静脉AVG 5例,插管透析1例。平均随访时间(29±14)个月(9~108个月)。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闭塞处理后1年初级通畅率为72.4%,累积次级通畅率为89.6%;2年初级通畅率为58.9%,累积次级通畅率为76.2%。结论 AVG闭塞后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可延长人工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急性期和早期AVG闭塞多可通过溶栓、Fogarty导管取栓治愈;晚期AVG闭塞多由于吻合口特别是静脉端内膜增生造成的狭窄、静脉老化等原因,单纯取栓再闭塞率极高,可通过人工血管重建,提高AVG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使用覆膜支架治疗AVG狭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纳入患者6例,在置入覆膜支架前平均经过2.7次皮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4例为吻合口后狭窄,2例为静脉流出道狭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0±3.3)个月,术后3、6、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3%,67%和40%,次级通畅率均为100%。结论覆膜支架治疗AVG短期通畅率较高,且在处理人工血管其他并发症上也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即穿型人工血管夹层的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7年8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6例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graft,AVG)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基础信息、手术前超声表现、病变部位、治疗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4例发生夹层的患者首次治疗均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技术成功率与临床成功率均为100%(4/4)。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8±8.0)个月,手术后3月和手术后6月的一期通畅率为50%(2/4)和25%(1/4)。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于AVG夹层处置入覆膜支架,支架置入手术后3月和手术后6月的一期通畅率均为100%(3/3),另1例患者行人工血管置换,随访9个月过程中AVG通畅。结论人工血管夹层是血液透析患者较为少见的并发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通畅时间短,覆膜支架置入或人工血管置换具有良好的通畅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s,AVG)的远期通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血液透析通路中心2015年1月1日~2017年10月1日新建AVG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成功随访19例,6月、12月、24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9%、63%、31%,辅助初级通畅率分别为100%、95%、69%,次级通畅率为100%、100%、100%。影响通畅的事件包括:狭窄、血栓、假性动脉瘤。结论下肢AVG通畅率较低,但仍可作为上肢血管资源耗竭患者的血液透析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超声监测下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prosthetic graft,AVG)狭窄干预阈值下调,评估AVG的次级通畅率及通路结局。方法 2011年6月~2016年7月行AVG的患者,共26例。A组:常规干预组12例,干预标准为显著性狭窄;B组:下调干预组14例,在显著性狭窄基础上执行更严格的干预阈值。观察AVG次级通畅率,血栓事件,年干预次数,通路结局等。结果 A、B组患者基本特征、次级通畅率、血栓事件、通路狭窄部位及次级终点事件无统计学差异。而且,B组通路干预次数明显低于A组(0.54±0.34比0.94±0.42,t=2.720,P=0.017)。12月、24月及36月2组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比100.0%,(68.2±15.4)%比(78.6±11.0)%,(51.1±18.7)%比(61.1±13.8)%(Log RANK X2=0.007,P=0.941)。结论超声监测下更严格的AVG干预阈值能降低干预次数,并保持较好的AVG次级通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例AVG患者实施术后护理、日常护理、透析中护理,观察患者AVG穿刺成功率及使用通畅情况。结果:9例患者在本院治疗与使用AVG,术后3个月内9例患者血管通畅率100%,透析时血流量200 ml/min以上,满足透析要求。血栓形成导致失功3例(33.33%),1例AVG术后1个月因脑出血死亡退出,其他5例AVG功能良好继续使用。穿刺AVG 1175例次,穿刺成功1134例次(96.51%)。结论:在AVG护理及管理实践中,将AVG的术后护理、使用中严格规范操作与管理、患者健康教育及并发症的管理与预防联合管理,提高了AVG穿刺成功率及AVG使用通畅率,可有效延长AVG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Tei指数评价右室流出道起搏前后的左室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Tei指敷于右室流出道起搏前后的变化情况,了解右室流出道起搏前后的左室功能改变.方法:选取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因心悸、晕厥在我院,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于右室流出道置入DDD(R)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42例,于起搏术前及术后2、6个月分别检测各人左室Tei指数,比较3次检测所得的数据.结果:左室Tei指数在右室流出道起搏前及术后2、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右室流出道起搏能改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早期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20位AVG早期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通过血管超声明确AVG血栓形成,使用尿激酶溶栓后使用注射器经血管鞘反复抽吸血栓,并使用高压球囊推挤残存血栓,并对内瘘狭窄处行球囊扩张,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随访通畅率等。结果 20例手术取得成功,成功率100%;其中1例穿刺点血肿,余病例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0.0%、70.0%、65.0%;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5%。结论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外周血管疾病不断增加,血管资源衰竭问题日趋突出。对于上肢血管条件不佳、存在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的长期透析患者,寻求建立新的透析通路显得尤为重要,下肢透析通路对于此类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选择。近年来下肢透析通路,尤其是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而系统介绍下肢AVG的文章并不多,本文重点介绍下肢AV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Ⅱ型布加综合征(BCS)患者肝流出静脉通畅度与腔房转流术(ACS)疗效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应用ACS治疗的Ⅱ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肝流出静脉通畅组(A组)及肝流出静脉狭窄组(B组)。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门静脉压力(PFP)及下腔静脉压力(IVCP),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人工血管通畅率。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VCP、PFP的比较采用t检验,人工血管累计通畅率采用χ2检验及Kaplan-Meier进行分析。 结果209例患者中183例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6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于肺栓塞。A组患者术后2周PFP下降较B组明显[A组(2.09±0.33)kPa,B组(2.97±0.41)kPa;(t=15.48,P<0.05)],门脉高压症状显著缓解;术后5年人工血管通畅率为80.0%,且A组高于B组(χ2=9.32,P<0.05)。 结论肝流出静脉通畅的Ⅱ型BCS患者行ACS,可同时缓解Ⅱ型BCS的门静脉高压症和下腔静脉高压症,且术后并发症少,人工血管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72例行宫颈癌根治术后存在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采用清洁间歇性导尿术,对照组采用留置导尿,比较2组患者术后1月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尿路感染率和自主排尿时间的差异。 结果 术后1月实验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χ2=14.961,P<0.001),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χ2=4.741,P=0.029),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t=-4.157,P<0.001)。 结论 清洁间歇性导尿能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的快速康复,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入路的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9年行颈内静脉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病例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包括置管位置,是否用X线,置管失败原因,介入干预情况,干预失败原因等.研究主要终点是置管成功率和失败原因. 结果 1598例患者纳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信息化追溯系统的风险预警与干预在达芬奇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6-12月开展的86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使用未优化追溯系统进行处理;选取2021年1-6月开展的104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手术器械作为观察组,运用优化的追溯系统实施风险预警与干预.比较2组的有效验收率、清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专科化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0月颅脑外伤手术后昏迷患者138例,按照专科化护理实施前后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专科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的10.29%(χ2=4.468,P=0.035),护理满意率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6%(χ2=7.154,P=0.008)。结论 实施专科化护理后可显著减少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讨论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增强扫描的对比剂注射方式、浓度和延迟时间,寻求较为理想的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方案.方法 选择下肢静脉疾病患者32例,采用不同对比剂浓度与不同注射速率进行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并对图像对比分析,22例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进行分节段静脉显示能力对比分析.结果 血流相关性伪影为影响CT下肢静脉造影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注射速率1.5 ml/s和2.5 ml/s组的图像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5,P=0.019),稀释浓度为25%与15%的图像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3,P=0.068).CT下肢静脉造影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在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与股静脉显示能力相同(χ~2=2.095,P=0.148),CT下肢静脉造影显示髂静脉的能力优于X线下肢静脉造影(χ~2=8.324,P=0.004).结论 CT下肢静脉造影髂静脉优于X线下肢静脉造影;采用延迟50 s经足背静脉以2.5 ml/s速度注射45 mgI/ml浓度(非离子型300 mgI/ml对比剂稀释15%)可获得较满意的诊断图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 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7年8月行输液港植入的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上臂静脉植入组(n=155)和中央静脉植入组(n=159)。比较2组穿刺置管成功率、近远期的并发症及舒适度。 结果 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8,P=0.618),上臂静脉植入组的导管异位、输液不畅、导管脱落、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率低于中央静脉植入组;患者舒适度高于中央静脉植入组(Z=-3.688,P<0.001)。 结论 超声引导下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且安全性及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直径≥5 cm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第三中心医院收治并接受RFA治疗或RFA联合TACE治疗的HCC患者79例。其中36例HCC患者行单纯RFA治疗(RFA组),43例HCC患者行TACE联合RFA治疗(TACE联合组)。TACE联合组患者在TACE术后2周内进行RFA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TACE联合组与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2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直径≥5 cm的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TACE联合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93.0%(40/43),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为91.7%(33/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821)。TACE联合组及RFA组患者1、3、5、7、10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8%、56.1%、38.4%、25.2%、16.8%及69.0%、40.0%、20.1%、13.4%、1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1,P=0.059);TACE组患者1、3、5、7、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4%、57.6%、45.9%、41.3%、31.0%,高于RFA组患者的68.8%、40.2%、24.1%、16.2%、16.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肿瘤无假包膜以及甲胎蛋白(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 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 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能延长直径≥5 cm HCC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是影响直径≥5 cm 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时机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IVCS伴DVT患者97例,按照髂静脉狭窄程度分为甲组(n=38)先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植入术,再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规范手术与非规范手术在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MT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散发性MTC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非规范化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 两组治疗后降钙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