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描述四川省2007~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中,分离到的部分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型别特征,探讨AFP病例可能的病原谱。方法对四川省2007~2008年AFP病例中分离到的14株NPEV进行基因测序定型。结果测序结果经比较分析,确定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A组的柯萨奇病毒A组4、5、10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Type4、5、10,CVA4、CVA5、CVA10)和EV71型(Type71,EV71)各1株;EVB组的埃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引起细胞病变的人肠道孤儿病毒)6型(ECHO6)和30型(ECHO30)各3株,ECHO251株,CVA91株,CVB3和CVB5各1株。结论四川省2007~2008年AFP病例的病原谱可能包括多型别的NPEV。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015-2016年贵州省手足口病非EV71(Enterovirus 71,EV 71)、非CVA16(Coxsackievirus A16,CVA16)肠道病毒株的病原构成及优势型别。方法 共收集2015-2016年贵州省儿童手足口病疑似患者肛拭子350例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筛选出非EV71、非CVA16型肠道病毒,采用 RT-PCR法扩增病毒VP1区序列,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对测得序列进行型别鉴定并与国内外各型代表株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从收集到的手足口病疑似患者肛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21株其他肠道病毒,分别为:CVA5、CVA7、CVA9、CVB3(Coxsackievirus B3,CVB3)、 CVB4 、E11(Echovirus11,ECHO11)、 E17各1株,CVA10 、CVB1各2株,CVB5、E7各5株。通过系统发育树揭示,分离到的同型别毒株之间具有同源性,而非同型别的毒株与国内外各代表株之间具有同源性。结论 贵州省引起手足口病的非EV71、非CVA16型肠道病毒型别分布较广,包括CVB组,CVA组和ECHO病毒,其中CVB5、E7为非EV71、非CVA16型肠道病毒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 1999~ 2 0 0 0年从 10 87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中 ,共分离出 92株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PV)和 70株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 ,分离率分别为 8 4 6 %和 6 4 4 %。Ⅱ型为PV的主要型别 ,共 4 5株 ,占4 8 91%。NPEV中埃可 (ECHO)病毒 6 5株 ,占 92 86 % ,病毒型别以ECHO11、7、12 为优势血清型。柯萨奇A组病毒(Cox A) 1株 ,柯萨奇B组病毒 (Cox B) 4株。检出PV多在冬春季 ,NPEV流行高峰期在 8~ 10月 ;感染均以小年龄儿童为主。多数肠道病毒 (EV)感染者伴有发热、腹泻或肌肉疼痛等症状。 38例发病 6 0d后仍残留麻痹 ,其中多数为PV感染 ,且未完成全程免疫。EV感染病例临床诊断以格林 巴利综合征和NPEV感染为主。在无脊灰证实以后 ,应该加强对PV和NPEV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肠道病毒(EV)特性,甘肃省卫生防站自1996~1999年连续4年对AFP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及EV监测研究,对336例AFP病例及其290名接触者共626人的粪便标本做了病毒学诊断分类及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型别鉴定.分离鉴定出EV属病毒122株,其中脊灰病毒(PV)疫苗相关株54株,阳性检出率8.63%(54/626);NPEV68株,阳性检出率10.80%(68/626);不能定型11株,阳性检出率1.76%(11/626).Ⅱ型为PV主要型别.埃可病毒是NPEV的主要型别,且呈自然流行状态,并有明显的年度流行趋势.检出柯萨奇B组病毒7株.依阳性病毒型别不同,AFP病例麻痹肢体亦有一定的分布倾向.336例AFP病例中,157例经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分类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占46.73%,其病毒型别分布广泛,残留麻痹率相对较高.无脊灰野病毒后,NPEV对儿童健康危害性愈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省1996~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检出病毒的型别分布及特点。方法用RD、HEp-2、L20B细胞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病毒,阳性分离株首先应用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3个型血清鉴定PV型别,PV3个型血清无法中和的病毒再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RIVM诊断组合血清进行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型别鉴定,继而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序列测定与分析对仍无法定型的病毒株进行鉴定,最后对其中鉴定为非EV疑似腺病毒的标本及2株新血清型EV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从形态学方面进行诊断。结果1996~2002年AFP病例中139例病毒分离阳性,其中46例检出PV疫苗相关株,占33.09%,以Ⅱ型为主,其余93例在最初鉴定为NPEV。在能重新扩增出病毒且仍鉴定为NPEV的57例阳性病例标本中,除5例经电镜形态学诊断为腺病毒外,其余52例均为NPEV,涵盖了25个血清型,并以埃柯病毒(ECV)为主(77.78%),常见的有ECV3、11~13型,柯萨奇A、B,各占11.11%、7.41%,同时发现2例新血清型NPEV。结论与无脊灰野病毒前相比,1996~2002年分离的病毒已从1992~1994年以PV为绝大多数转变为以NPEV为主,分离的PV从以Ⅰ型脊灰野病毒为主转变以PVⅡ型疫苗相关株为主。NPEV中血清型分布广泛,不同血清型的流行规律及特点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包括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柯萨奇病毒(Cox)、埃可病毒(ECHO)和新肠道病毒68~72型等共68个血清型。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是无菌性脑炎、脑膜炎等的主要病因,同时有些型别也是造成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PP)的原因。为了解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的型别和流行情况.探讨NPEV感染与其发病关系,对1997~2000年AFP病例分离到的129株NPEV进行血清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北省 1997~ 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肠道病毒监测结果显示 ,分离到的 47株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经型内特征鉴定均为疫苗病毒 ;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 80株 ,占AFP病例病毒分离数的 63 %。在明确型别的毒株中 ,有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 ,Cox )A组 1个型别 ;Cox B组的 5个型 ,以Cox B1常见 ;有埃柯病毒 (Entericcytopathichumanorphanvirus,E CHO)的 10个型别 ,ECHO15型在 3年中都有分离。NPEV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 ,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人群 ,5岁以下儿童的感染占 77 5 % ,2岁以内的占 5 6 3 %。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缅甸入境健康儿童和云南省口岸地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V)携带情况及病毒型别特征.方法 在10个边境口岸<15岁的健康儿童中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共采集到319份粪便标本.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用抗体中和试验鉴定,并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用基因测序方法进行鉴定;腺病毒用血清学方法鉴定.结果 共检测到EV 53株(带病毒率为16.6%),其中PV23株(阳性率7.2%)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证实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NPEV 30株(阳性率9.4%),经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除1株未被所有EV通用引物扩增外,其余29株分别属于HEV-A组(1株,1个血清型,占3.3%)、HEV-B组(20株,11个血清型,占66.7%),HEV-C组(8株,4个血清型,占26.7%),未检测HEV-D组病毒.同时还检测到腺病毒4株,阳性率为1.25%.分别做B组和C组病毒基因树,相同型别的分离株都与对应的标准株聚集在一起.同源性计算表明,分离株与对应标准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75%和85%以上,符合国际测序定型标准.结论 在中国云南省与缅甸接壤地区,EV携带率较高,特别是PV阳性率高于急性弛缓性麻痹常规监测.EV中以HEV-B组病毒为主,病毒血清型的分布具有多样性,并发现EV73(2株)、EV75(1株)、EV80(1株)和Ev96(4株)等新型EV.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5 - 2016年15岁以下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的携带情况及病毒型别的特征分布。方法 采集江苏省3个县(市)15岁以下健康儿童粪便标本445份,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脊灰病毒(PV)采用荧光定量RT - PCR方法进行鉴定;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采用RT - PCR扩增结合VP1区基因测序定型。结果 共检测到EV31株,阳性率6.97%(31/445)。其中PV18株,阳性率4.04%(18/445),包含Ⅰ型8株、Ⅱ型7株、Ⅲ型3株,未分离到混合型PV。所有的PV毒株经鉴定均为疫苗株,无脊灰野病毒株与疫苗衍生株。NPEV13株,阳性率2.92%(13/445),以HEV - B群(84.62%(11/13))为主。所有NPEV分离株与对应标准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2.01%~97.42%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2.91%~99.19%之间。构建进化树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所有的NPEV分离株与对应的标准株聚集在一起,符合测序定型标准。结论 在2015 - 2016年度江苏省健康儿童中,PV阳性率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监测相当,但NPEV阳性率远低于AFP监测。检测到的NPEV以HEV - B群为主,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江苏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脊灰疫苗衍生株(VDPV)或输入脊灰野病毒,以防止其扩散.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对河北省2003-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血清定型,所有标本用L20B、RD和Hep-2等3种细胞同时进行脊灰病毒(PV)和肠道病毒分离,用PCR-RFLP法和ELISA法做型内鉴定.结果 2003-2005年共采集了1 199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脊灰病毒(PV)86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15株.从AFP病例及其高危病例的5份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PV 100株,用血清型中和试验和PCR-RFLP法进行型内鉴定,结果为Ⅰ型12株,Ⅱ型29株,Ⅲ型23株,混合型23株,PV NPEV 8株,疫苗变异株5株.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所有单型毒株共138株,经ELISA试验鉴定,其中疫苗类似株(SL)132株(95.7%),双反应株(DRV)5株(3.8%),非疫苗类似株(NSL)1株(0.7%).结论 河北省2003-2005年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贵州省环境水体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尤其是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的感染和分布情况,为最终根除脊灰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环境水样经浓缩处理后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22份水样中检出阳性14份,阳性率为63.6%,其中PV 3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58株。结论 EV广泛存在环境水体中,分离出的3株PV均为疫苗株,未发生变异,未在环境及人群中发生循环,贵州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2.
2005~2008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2005~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的病原学监测,为广西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WHO要求对AFP病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32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的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为:脊灰病毒(PV)51株,其中脊灰Ⅰ型11株,Ⅱ型12株,Ⅲ型16株,混合型12株;脊灰疫苗衍生株病毒(VDPV)2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43株.脊灰病毒感染全年可见,而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则夏秋季多见.PV和NPEV的感染主要在小年龄组,≤5岁病例分别占74.51%和86.71%.结论 广西虽已消灭了脊灰野病毒,但仍须加强对脊灰疫苗变异病毒的监测及致病性的研究,从而通过提高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来预防VDPV.  相似文献   

13.
日喀则地区2005年健康儿童肠道病毒病毒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做为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中国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的一部分,对日喀则地区2005年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V)的携带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为西藏自治区维持无脊灰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2005年3月在日喀则地区3个县的0~5岁健康儿童中共采集粪便标本70份,进行EV分离和血清型鉴定。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PV)同时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型内鉴定,对分离到的所有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以鉴定血清型。结果从70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16株PV,阳性率为22.86%。型内鉴定及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日喀则地区无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存在;共分离到9株NPEV,阳性率为12.86%。结论日喀则地区2005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EV监测为后续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也为EV监测逐渐整合到AFP病例监测系统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湖南省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毒学监测情况,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收集<15岁AFP病例粪便标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方法进行肠道病毒(EV)分离与鉴定,脊灰病毒阳性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结果5年共检测1 103例AFP病例粪便标本(2 185份),EV分离阳性27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分离到疫苗相关脊灰病毒112例,疫苗变异脊灰病毒6例,疫苗相关脊灰病毒与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混合4例,NPEV 154例。结论湖南省2001~2005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但监测发现疫苗变异脊灰病毒6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可能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循环和爆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京市1995-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监测情况。方法对北京市1995-2011年AFP病例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和非脊灰(Non-polio)EV(NPEV)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检测478例AFP病例的967份粪便标本,在90例AFP病例的133份粪便标本中检出EV,分离率为13.75%;其中20例AFP病例的41份粪便标本检出PV(30.83%),70例AFP病例的92份粪便标本检出NPEV(69.17%)。在41份PV阳性标本中,检出PVⅡ型(Type 2)(PVⅡ)11份,PVⅢ型(Type 3)(PVⅢ)10份,分别占单型PV检出总数的40.74%和37.04%。在14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中,PVⅡ和PVⅠ型(Type 1)(PVⅠ)+PVⅡ+PVⅢVAPP病例发病60天后随访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留麻痹。2007-2008年,在NPEV阳性标本中检出7例14份粪便标本EV71型阳性,1例2份粪便标本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阳性。结论北京市1995~2011年AFP病例中,EV分布主要为NPEV,其次为PV;PVⅡ和PVⅠ+PVⅡ+PVⅢ是引起残留麻痹的主要PV型别;应深入研究EV不同血清型分布及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地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V)携带状况。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19个边境口岸地区共采集798份健康儿童粪便标本,用RD、L20B和Hep-2细胞分离病毒,用微量板法中和试验进行鉴定。结果在798份粪便标本中检出EV 132株,阳性率为16.54%。在132株EV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26株,其中4株为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06株。结论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地区健康儿童EV携带较为普遍,未发现脊灰野病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重庆市2008-201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运转情况.方法 按照《脊灰病毒检验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由国家脊灰实验室用PCR-RFLP法和ELISA法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从307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10株,分离率为3.26%,其中脊灰Ⅱ型5株,Ⅲ型3株,PV混合2株,Ⅱ型为我市的主要型别占50.00%,其次是Ⅲ型、PV混合型分别占30.00%、20.00%.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有9株为疫苗相关株,另外有1株Ⅱ型有6个核苷酸序列变异,鉴定为疫苗高变异株.分离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 26株,分离率为8.47%.结论重庆市2008-201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仍应加强AFP病例的病毒学监测工作,以确保最终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2003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2 0 0 3年 ,中国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脊髓灰质炎 (脊灰 )实验室 ,从 5 0 1 4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中收集了 9987份粪便标本 ,所有粪便标本用L2 0B、RD细胞同时进行肠道病毒分离。从 373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 (PV) ,分离率为 7 4%。然后对所有病毒做了血清定型 ,其中Ⅰ型5 5例 ,Ⅱ型 1 32例 ,Ⅲ型 70例 ,混合型 74例 ,PV与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混合 1 6例。从 4 7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NPEV ,分离率为 9 6 %。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共收到送检的 4 75株PV标本 ,其中 373株来源于AFP病例 ,1 0 2株从AFP病例接触者、流动人口、非AFP病例、健康人群等分离到。对送检的 4 75株进行了血清型中和试验复核 ,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两种方法进行型内鉴定。血清型中和试验复核和PCR RFLP鉴定结果显示 :4 75株中 ,PVⅠ型疫苗株 80株 ,Ⅱ型疫苗株 1 4 6株 ,Ⅲ型疫苗株 1 0 5株 ,混合型疫苗株 98株 ,PV NPEV1 7株 ,疫苗Ⅰ、Ⅱ、Ⅲ型变异株分别为 1 0、1 0、9株。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 ,所有单型毒株共 5 96株 ,经ELISA试验鉴定 ,其中疫苗类似株 (SL) 5 73株 ,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维持河北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对培养出的阳性毒株进行病毒鉴定,确定为脊灰病毒(PV)后再做型内分析.结果 2006年河北省脊灰实验室检测474例AFP粪便标本948份,分离出脊灰病毒31株,全部为疫苗株,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64株.26例AFP病例采集了接触者粪便标本共计130份,分离到PV 1株,NPEV 5株.结论 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没有发现脊灰野病毒或疫苗衍生株病毒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环境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二年循环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3~1995年作者在连云港市选近三年曾有脊髓灰质炎病例的乡(镇),采用氯化钠-三氯化铝沉淀法对河塘污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V)循环动态进行研究。发现:在连续二年的各个季节采集的水样中均能分离到致Hep-2细胞病变的病毒(57.95%),经鉴定:21株为PV(23.86%),其中PV Ⅰ 18株、PV Ⅱ 1株、PV Ⅲ 2株,另30株(34.09%)为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鉴于我国目前脊灰流行毒株主要为PV Ⅰ,经RT-PCR试验,所分离的PV Ⅰ均为疫苗(Sabin)相关株,初步表明调查地区的外环境的PV已被疫苗相关株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