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切开与经鼻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及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或危重症监护室(ICU)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年龄≥70岁)80例,按人工气道建立方式不同分为经鼻气管插管组(42例),气管切开组(38例),入选病例均接受专业、全面的护理及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人工气道建立后即刻抢救成功率100%,气管切开组患者在防止痰痂堵塞管道、呼吸机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呼吸衰竭治愈及院内死亡率方面均优于经鼻气管插管组,在并发院内感染或二重感染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气管切开及经鼻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是抢救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相比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能使老年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更易排出,减少气道堵塞,缩短呼吸机撤机时间及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脓毒症患者行气管插管后出现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急救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6月-2021年7月128例确诊脓毒症并行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血压下降组和血压未下降组,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导致血压下降组的危险因素,然后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导致血压下降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中如何正确选择麻醉插管方式与手术方式。方法 选取1998年1月—2018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致气管狭窄原因分为肿瘤组、非肿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插管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随访1个月~20年,统计分析两组气管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疾病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肿瘤组气管修补术较非肿瘤组低(P <0.05),气管环形切除+端端吻合及单腔插管+全麻较非肿瘤组高(P <0.05)。两组手术切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下段气管狭窄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非肿瘤组高(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均治愈出院,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气管狭窄往往是亚急诊或急诊性病种,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麻醉插管及手术方式应依据气管狭窄的特点而灵活选择,若能正确选择,将有效提高气管狭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气管插管内镜辅助床边置入气管支架,治疗重度气管狭窄。方法4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气管狭窄患者,于床边应用气管插管内镜经121插入气管通过气管狭窄处,导入导丝,用气管支架置入定位器辅助气管支架置入法置入气管支架。结果4例气管支架均一次置入成功,患者呼吸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气管插管内镜辅助,可于床边进行气管支架置入术,方便危重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气管插管致气管狭窄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气管插管留置导管致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其中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放置支架解除气道狭窄,3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氩气刀及二氧化碳冷冻治疗缓解,3例行气管扩张成形术,3例行气管狭窄环袖状切除+气管端端吻合成形术,1例因患者病情重,无手术机会,最终死亡。结论严格掌握气管插管的适应证,并注意采取必要的预防手段,可减少气管插管致气管狭窄的发生率。对气道狭窄的患者,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引导管芯顺行引导插管在气管移位或气管狭窄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表面作长度标记、金属内芯塑料外皮的引导管芯 ,气管移位或气管狭窄的患者在清醒诱导下置入气管内 ,再用带套囊金属螺旋丝气管导管沿着管芯推送入气管 ,导管到达预定深度后退出引导管芯 ,完成插管。结果 本组 2 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插管。一次成功插入引导管芯并完成插管 18例 (直接喉镜显露喉头分级Ⅰ ,Ⅱ级 12例 ,Ⅲ级 6例 ) ,二次成功插入引导管芯 3例 (Ⅲ级 3例 ) ,多次成功插入引导管芯 1例 (Ⅳ级 1例 )。更换气管导管 1例。气管导管推送困难 1例 ,经操作者食指伸入口腔内 ,将导管前端推向上方而完成送管。结论 引导管芯顺行引导插管操作简单、安全 ,可作为与其他解决困难插管的互补方法 ,应用于气管移位或气管狭窄患者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脏病患者心脏手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原因,以利于积极预防.减少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8年12月心脏手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14例病例资料.结果 再次气管插管后有4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7例存活.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仔细、加强心肌保护及术后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可减少再次气管插管机会,有利于心脏手术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8.
纤维支气管镜下气管插管扩张术治疗良性气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WT  Xiao YB  Liu GN  Huang SM  Ling Y  Zhang JQ  Zhong XN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2):2995-2998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扩张术治疗良性气管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采用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扩张术治疗的12例不同原因所致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7 ~ 65岁,平均(37±11)岁.经纤支镜引入不同管径气管插管逐渐扩张狭窄的气管,并联合气管球囊扩张术扩张左或右主支气管,视需要临时置入金属支架,分别于术前和最后一次球囊扩张术后的当天,对患者狭窄段的气道直径、气促评分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血气分析进行测定,并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分别接受气管插管及气管球囊扩张术1~5次后,呼吸困难迅速缓解,动脉血pH值、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即刻疗效达到了100%;狭窄气管,支气管的直径由治疗前的(5.7±1.2)mm增加至(12.2 +2.1)mm,FEV1由术前的(0.67±0.13)L,升高至(1.73±0.37)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扩张术治疗良性中心性气道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49-52
目的通过临床指标及免疫指标比较气管插管(非自主呼吸)与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分为气管插管组20例,非气管插管组2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相关免疫指标优劣。结果非气管插管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较气管插管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气管插管组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细胞刺激因子(NKSF)、NK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明显低于非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手术方法均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作用,但是非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比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更好,手术时间短,免疫影响小、恢复更快,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直视法气管插管术的临床经验体会.方法 通过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危重症患者实施急诊气管插管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实施急诊直视法气管插管术的临床经验.结果 90例患者经急诊直视下气管插管抢救,插管成功87例,成功率96%.结论急诊直视法气管插管术对危急重症患者尽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择ICU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患者60例,随机分成经口气管插管(KC)姐和经鼻气管插管(BC)组,两组志者均采用进口高客低压气囊硅胶管气管导管.两组插管成功后继续使用咪唑安定维持镇静状态,2~3d后停用.两组鼻窦炎、气囊漏气.痰痴阻管及鼻腔出血发生率无差异(P》0.05),口腔清疡发生率KC组明显多于BC(P《0.05).认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ICU呼吸衰竭患者应尽可能选择经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道护理干预在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00例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呼吸道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气管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舌咽神经、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ICU清醒至浅昏迷的具有气道保护反应且需要气管插管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在插管前给予A组患者咪唑安定5 mg适当镇静,尔后行舌咽神经、喉上神经阻滞,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5~10 min后行经口气管插管.常规给予B组患者丙泊酚2 mg/kg,司可林1.5 mg/kg,肌松后插管.记录插管前、插管后1 min、15 min、45 min的血压、脉搏、插管反应(呛咳、作呕、喉痉挛)、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较小.B组则较规律地出现插管后血压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插管时间长于B组,A组患者咬肌不如B组松弛.10 min后83.5%的B组患者出现明显呛咳,需要后续镇静.34%的A组患者有呛咳反应,给予镇静.45 min时,A组患者没有出现局麻药失效后的气道高敏反应.结论 行舌咽神经、喉上神经联合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反应,较静脉快速给药患者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成像分析在气管狭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X线胸片示气管受压狭窄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3例。术前患者从舌骨上缘至颈7下缘行螺旋CT扫描。选择CT模拟支气管镜、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图像。测量气管受压狭窄段的长度;气管受压狭窄段末端距环状软骨的距离;气管受压狭窄最严重处的直径、横截面积;未受压处气管的直径、横截面积。按Cotton(1989)分级标准评定患者的气管狭窄程度。气管狭窄程度Ⅰ级的患者,予常规诱导、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气管狭窄程度Ⅱ~Ⅲ级的患者,予芬太尼0.05mg、丙泊酚1~2mg·~(-1)镇静、镇痛,表面麻醉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术后带气管导管入ICU治疗。结果 13例患者中,气管狭窄程度Ⅰ级10例,气管狭窄程度Ⅱ级3例。气管狭窄最严重处直径3.4~9.3mm,平均(6.5±1.3)mm;气管狭窄最严重处横截面积0.82~1.23cm~2,平均(1.03±0.8)cm~2;狭窄段长度2.8~6.0cm,平均(4.5±0.8)cm;气管狭窄段末端距环状软骨5.0~7.1cm,平均(6.1±0.5)cm。1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麻醉诱导插管,且首次插管成功率为100%。术后,10例患者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3例患者入ICU治疗24~48h后拔除气管导管。1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麻醉前行螺旋CT气道重建成像分析,对指导气管受压狭窄患者的围术期气道管理及提高该类患者麻醉的质量与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成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气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人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1994-2003年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性别、年龄、术前有否气管插管,术前插管时间、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既往气管切开史、更换气管套管次数、环甲膜切开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糖尿病、胃食管返流等11个相关临床因素,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并发气管狭窄28例(11.4%),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插管时间(P=0.025)、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P=0.02)、反复呼吸道感染(P<0.001),糖尿病(P<0.001),胃食管返流(P=0.026)与气管狭窄发生有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糖尿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胃食管返流与发生气管狭窄明显相关。【结论】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统计学研究表明,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反复呼吸道感染、胃食管返流和合并有糖尿病等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后患者置胃管的时机和方法,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我科2010年7月-2011年6月174例气管插管后需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87例,试验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胃管,试验组选取在患者气管插管后处于镇静状态下,使用鼻肠营养管导丝做胃管支撑引导置管.结果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后的置胃管方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粘膜损伤和预防肺部感染,同时对操作者技术要求低,简单易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气管插管前麻醉诱导方法的优缺点,探讨气管插管麻醉诱导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急救中心2008年9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需紧急气管插管患者240例,随机分为3组,司可林+芬太尼组、咪唑安定+芬太尼组、丙泊酚组。比较3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及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1、3、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氧饱和度。最后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丙泊酚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最高、无明显心血管反应、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最少,成本效益比最高。结论丙泊酚用于气管插管是优于其他两种气管插管的麻醉诱导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手术后声带运动不良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全麻气管插管后出现声带运动不良的43例患者,作为运动不良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全麻气管插管后未出现声带运动不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普通气管导管预热后用于经鼻明视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ASA Ⅰ-Ⅱ级、需经鼻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预热后的普通气管导管(实验组)和鼻气管导管<对照组)行经鼻明视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3、5min时的血压(BP)和心率(HR)及其观察期的最大值,并计算各时点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记录气管插管时间和插管顺利程度,并对患者鼻黏膜损伤情况和术中导管折弯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间各时点的BP、HR和RPP及最大值,气管插管时问和插管顺利程度,以及鼻黏膜损伤情况比较筹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中导管折弯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普通气管导管预热后用于经鼻明视气管插管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成奉低廉,具有较好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例气管切开术,其中常规气管切开组(A组)149例,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组(B组)49例,比较两组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类型及发生率。结果 198例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8.59%,其中A组(常规气管切开组)15例,发生率10.07%;B组(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2例,发生率4.08%。结论气管插管下气管切开组(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气管切开组(A组),是降低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