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应用氯沙坦和氨氯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的作用。方法 将114例EH伴LVH的患者分为氯沙坦组(n=58)和氨氯地平组(n=56),于服药前及服药后1.6个月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未内经(LVDd)、舒张期室问隔厚度(L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氯沙坦组LVDd、LVSd、LVPWd、LVMI明显下降,而在氨氯地平组则无变化。结论 氧沙坦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重构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经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斑块及两侧颈总动脉内径、扩张性(CD)、顺应性(CC)。EH组分为LVMI正常组及LVMI增高组。所测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H组CCA-IMT高于对照组,LVMI增高组最高;EH组颈总动脉CC和CD较对照组均低;EH组中LVMI增高组斑块检出率及严重程度最高,LVMI正常组次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EH颈动脉重构与LVH存在相关性,颈动脉重构发生早于LVH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瘦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EH患者120例分为EH组(n=60);EH合并LVH组(EH-LVH组,n=60);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60例。超声测定各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A)及E与A之比(E/A);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 EH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H-LVH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E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瘦素水平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P<0.01)。结论瘦素抵抗可能参与了EH合并LVH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左心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DCG)、超声心动图(UCG)对156例EH病人进行检查并分组分析.结果LVH组室性心律失常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LVH组(P<0.01);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室性心律失常(P<0.01).结论左心室肥厚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探讨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将60例EH伴LVH者(A组),63例EH不伴有LVH(B组)者及51例正常对照组(C组)的HRV时域参数、心率参数进行对比分析。EH者时域分析指标及HRV指数均比正常人明显降低。EH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HRV降低,且降低程度与心脏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功能障碍(LVD)与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检测65例EH患者的血清BNP-32浓度,分为4组,第1组左心室功能正常且无左心室肥厚(LVH)18例;第2组左心室功能正常但有LVH 16例;第3组有LVD但无LVH 15例;第4组即有LVH也有LVD 16例;并与健康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1~4组、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112.8±36.5) ng/L、(114.8±41.2)ng/L、(825.6±316.8)ng/L、(839.6±342.4)ng/L和(109.3±37.6)ng/L.3组和4组的BN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1组、2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组和2组与对照组、1组与2组、3组与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LVD患者中BNP水平在心功能不同分级之间有显著差异,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735,P<0.01).(3)血清BNP水平与EH患者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室重量指数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功能障碍的病人血清BNP水平显著升高而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而与左心室肥厚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男性原发性高血压(EH)及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在211例男性EH患者和187例男性正常对照人群中对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作SNP分型,按心脏超声特点将男性EH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82例及无LVH组129例,评价SNP与EH及LVH的关系。结果男性EH患者A1675G位点中A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LVH患者A1675G多态性各基因型构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的A1675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男性EH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伴左心室肥厚(LVH)和不伴LVH红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红细胞膜Ca2+-Mg2+-ATPase活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检测30名正常血压者(NT组),82例轻度和中度EH患者(其中LVH组40例,非LVH组42例)外周血红细胞内Ca2+浓度及红细胞膜Ca2+-Mg2+-ATPase活性.结果 (1)EH组外周血红细胞内Ca2+浓度显著高于NT组,红细胞膜Ca2+-Mg2+-ATPase活性明显低于NT组.(2)EH患者中LVH组外周血红细胞内Ca2+浓度高于非LVH组,红细胞膜Ca2+ -Mg2+ -ATPase活性低于非LVH组;(3)相关分析表明LVMI与红细胞内Ca2+浓度呈正相关,与红细胞膜Ca2+-Mg2+-ATPase活性呈负相关.结论 EH患者尤其是伴LVH时外周血红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而红细胞膜Ca2+ -Mg2+ -ATPase活性降低,提示LVH与红细胞内Ca2+过度超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非左心室肥厚(LVH)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 入选972例EH患者,经心脏超声检查排除LVH,根据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情况分为EH+非MS组及EH+MS组,对两组的相关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EH+MS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高于EH+非MS组(12.84%比6.93%,P<0.01).(2)EH+MS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均高于EH+非MS组(P均<0.01),但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射血分数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与年龄、高血压病程、左心房增大、左心室扩大及合并MS明显相关(OR分别为1.683、1.308、2.262、3.848及1.853,P均<0.05),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MS中肥胖与心房颤动发生密切相关(OR为1.706,P=0.029).结论 MS与非LVH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明显相关,控制体重可作为预防心房颤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厄贝沙坦抗高血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65例EH患者口服厄贝沙坦75~150 mg,每天1次,治疗12周后用动态BP监测仪记录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厄贝沙坦可使24 h BP平稳下降,且左心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结论厄贝沙坦可有效地控制BP的升高,并对EH患者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小时平均脉压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与24h平均脉压(PP)和大动脉内径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80例EH患者24h平均PP,左心室重量指数及主动脉根部内径。分LVH组和无LVH组,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4h平均PP和主动脉根部内径在EH有LVH组和无LVH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左心室重量指数与PP(r=0.3,P<0.01)和主动脉根部内径(r=0.5,P<0.01)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结论24h平均PP和大动脉内径增大,提示大动脉顺应性下降,在EH发生LVH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不同构型左心室肥厚予以常规心电图检查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研究。方法 临床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不同构型左心室肥厚患者230例,全部研究病例根据2018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心脏病学会(ESC)标准分析左心室Ganau分型,分为向心型肥厚组(CH)(n=40)、离心型肥厚组(EH)(n=26)、向心型重构组(CR)(n=110)、正常构型组(NG)(n=54),同时根据中国汉族正常成年人超声心动图检测值研究标准(EMINCA)分组,分为CH组(n=26)、EH组(n=80)、CR组(n=26)、NG组(n=98),分析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组的左心室构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左心室构型予以心电图检查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根据国际标准分型,CH组、EH组、CR组、NG组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的阳性率分别为32.5%、23.1%、10.0%、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CR组、NG组相比,CH组、EH组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中国EMINCA标准分型,CH组、EH组、CR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交感神经兴奋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20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等LVH相关指标,根据心脏超声结果分为不伴LVH组(不伴有LVH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n=90)和LVH组(伴有LVH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n=110)。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计算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和心率变异三角指数等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结果:与不伴LVH组相比,LVH组超声心动图LVH相关指标和平均心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和心率变异三角指数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伴有左心室肥厚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室肥厚 (LVH)的干预作用。方法 EH伴有LVH患者 4 8例 ,用厄贝沙坦 75 - 15 0mg/日 ,总疗程≥ 12周 ,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 ,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并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厄贝沙坦能有效降低EH患者 2 4h血压 ,逆转室间隔及左心室壁肥厚 ,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结论 国产厄贝沙坦能逆转EH患者的LVH ,降低血压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与吲哒帕胺联用的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2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用伊贝沙坦)40例,B组(伊贝沙坦与吲哒帕胺联用)42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2组间血压及LVH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2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B组较A组更明显(P<0.05).结论:伊贝沙坦联合吲哒帕胺能有效地控制血压且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和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EH患者和30例正常受试者,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LVH)将EH病患者分为EH组和EH+LVH组,同时按不同血压等级分为3个组。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IGF-1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据心脏超声各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不同血压水平各组中,随着动脉血压水平的升高,血清IGF-1、LVMI、UAER均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组血清IGF-1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H+LVH组血清IGF-1高于EH组(P<0.05),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LVH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EH组(P<0.01,P<0.01);血清IGF-1与LVMI、UAER均存在正相关性(r=0.41,P<0.05;r=0.53,P<0.05)。结论(1)循环血IGF-1水平与LVMI、UAER均密切相关,表明IGF-1参与了EH病的发生发展,并且很可能在EH心脏、肾脏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EH病患者心脏、肾脏受损程度基本平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左心室应变率与心率震荡的相关性.方法 对入选的241例高血压患者及113例健康对照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25(男),>120 g/m2(女)和(或)室间隔厚度>12 mm为LVH诊断标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左心室肥厚组(NLVH组,n=1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伴左心室肥厚(LVH)和不伴LVH红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红细脑膜Ca^2 -Mg^2 -ATPase活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30名正常血压者(NT组),82例轻度EH患者(其中LVH组40例,非LVH组42例)外周血红细胞内Ca2^ 浓度及红细胞膜Ca^2 -Mg^2 -ATPase活性。结果 (1)EH组外周血红细胞内Ca2^ 浓度显著高于NT组,红细胞膜Ca^2 -Mg^2 -ATPase活性明显低于NT组。(2)EH患者中LVH组外周血红细胞内Ca2^ 浓度高于非LVH组,红细胞膜Ca^2 -Mg^2 -ATPase活性低于非LVH组;(3)相关分析表明LVMI与红细胞内Ca2^ 浓度呈正相关,与红细胞膜Ca^2 -Mg^2 -ATPase活性呈负相关。结论 EH患者尤其是伴LVH时外周血红细胞内Ca2^ 浓度升高而红细胞膜活性降低,提示LVH与红细胞内Ca2^ 过度超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评价IGF-1对EH及其并发症左室肥厚(LVH)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EH患者(EH组)和2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GF-1水平。结果;EH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并发LVH患者乎均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LVH者(P<0.01)。结论:EH患者尤其是伴发LVH者血清IGF-1水平升高,提示IGF-1可能参与EH及其并发症LVH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心脏科门诊新发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 定义LVH为:女性患者 LVMI≥110 g/m2,男性患者 LVMI≥135 g/m2,根据LVMI将入选者分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LVH组,n= 198)与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non-LVH组,,n=282)。同时均检测生化指标及血常规指标。应用SPSS软件分析NLR与高血压患者LVH的相关性。结果 1、与高血压无LVH组比较,高血压合并LVH 组NLR水平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NLR水平与LVMI呈正性相关(r =0.411,P<0.05) 。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收缩压、空腹血糖、血尿酸及血肌酐等因素后,NLR仍是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50, 95%CI: 1.720~3.210, P<0.05)。结论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NLR水平与无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比较明显升高;NLR升高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