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检测大肠癌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环氧合酶(COX-2)的表达,探讨Survivin、COX-2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60例大肠癌标本及其病例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COX-2在大肠癌标本中的表述情况。结果:①大肠癌中Survivin、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80.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大肠组织(P〈0.01);②Survivin、COX-2的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③Survivin、COX-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r=0.333)。结论:Survivin、COX-2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二者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预后有-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癌、大肠腺瘤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28例大肠癌、10例大肠腺瘤及5例正常大肠黏膜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结果Caspase-3基因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分别为46.4%(13/28)、60.0%(6/10)、80.0%(4/5),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中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1),凋亡指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与病理类型、Dukes分期无关。大肠癌、大肠腺瘤中Caspase-3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的细胞平均凋亡指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的平均凋亡指数(P〈0.01),而正常黏膜组织中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早期阶段的细胞凋亡异常和过度增生,可能是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作为细胞凋亡的调控因子,Caspase-3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和生存素(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2例大肠癌及3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OX-2和Survivin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OX-2和Survivin的表达为阴性,92例大肠癌组织中COX-2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和71.7%,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5),COX-2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大肠癌大小、浸润程度、分化程度无关(P〉0.05)。Survivin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及浸润程度无关(P〉0.05),COX-2与Survivin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COX-2和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PTEN、VEGF、COX-2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金松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26-27,67
目的探讨PTEN、VEGF、COX-2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VEGF、COX-2的表达,并分析三者关系。结果PTEN在正常大肠组织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大肠癌组织(P〈0.01),VEGF、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PTEN、VEGF和Cox-2阳性表达与年龄、组织分化类型无相关性(P〉0.05);PTEN在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为A、B期的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VEGF和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为C、D期的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PTEN与VEGF和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VEGF与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TEN、VEGF和COX-2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PTEN低表达和VEGF、COX-2的高表达的肿瘤组织转移性和侵袭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损伤人腹膜间皮细胞的机制。方法:(1)人腹膜间皮细胞分别经含1.5%、2.5%、4.25%葡萄糖的M199培养基培养48小时后,检测间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凋亡率、caspase-3活性、bax和bcl-2基因mRNA表达;(2)分别用0.1μmol/L和0.01μmol/L环孢素A(CsA)与4.25%葡萄糖共同作用人腹膜间皮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结果:(1)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Ψ丧失的细胞百分率、bax mRNA表达量、caspase-3活性、凋亡率增加(P〈0.05),而bcl-2 mRNA表达量减少;(2)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bax mRNA的表达量与皿丧失的间皮细胞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bcl-2 mRNA的表达量与Ψ丧失的间皮细胞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Ψ丧失的间皮细胞百分率与间皮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3)0.1μmol/L CsA组间皮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显著低于高糖对照组(P〈0.05)。结论:(1)高糖可能通过上调bax基因表达和下调bcl-2基因表达,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线粒体活化、caspase-3活化和凋亡。(2)高糖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caspase-3活化和凋亡可能依赖于线粒体活化。  相似文献   

6.
VEGF、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乳腺组织中VEGF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OX一2在乳腺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与其在正常乳腺组织、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显著(P〈0.01)。VEGF、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在乳腺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两组中COX-2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77.1%和40%,P〈0.05),VEGF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80.0%和70%,P〉0.05)。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1),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VEGF、COX-2在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8,P〈0.05)。结论VEGF、COX-2的高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检测其表达异常对判断临床进展以及推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熊芬  项彤  眭维耻 《四川医学》2006,27(6):561-562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细胞凋亡与easpase-3、bcl-2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于33例CA、5例巨大CA和8例正常上皮用TUNEL法原位检测角质形成细胞(KC)的凋亡,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bcl-2的表达。结果在CA和巨大CA两组之间,凋亡指数(AI)、easpase-3及bcl-2的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A组的Al与easpuse-3的表达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979,P〉0.0001),与bcl-2的表达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r=0.51470,P〉0.0001),caspctse-3与bcl-2的表达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r=0.70165,P〉0.0001)。结论CA的KC中存在着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caslxtse-3和bcl-2可能参与了CA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生大鼠脑缺血时海马区bcl-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新生大鼠脑缺血时bcl-2基因在海马区的表达特点,探讨bcl-2基因在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实验组。给动物吸入含有92%氯气和8%氧气的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1、3、6、12、24、48、72h等)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捌亡及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各组海马脑区阳性凋亡细胞的病理变化是染色质固缩边集、细胞质浓缩,胞浆内出现浓染颗粒,核膜也可出现,质膜分隔胞质,可形成凋亡小体。TUNEL染色的阳性细胞数与bcl-2蛋白阳性的细胞数在HIBD后的不同时间点出现分别有显著差异(FTUNEL=334.0。PTUNEL〈0.01;Fbcl-2=42.7,Pbcl-2〈0.01)。凋亡阳性细胞出现与bcl-2蛋白表达在12h呈负相关(r=-0.79,P〈0.05)。HIBD后0.5~12h,bcl-2蛋白表达越多,阳性凋亡细胞越少。海马区bcl-2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6h达到高峰,之后渐下降。结论bcl-2基因强表达于海马缺血区和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catenin、E-cadherin、C-myc和cyclinD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3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pcatenin、E-cadherin、c-myc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的pcatenin胞浆和(或)胞核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2.0%、53.3%、3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P〈0.01);大肠癌p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大肠腺瘤c—myc和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56.0%、66.0%;60.0%、50.0%;46.7%、3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0%)(P〈0.01),大肠癌cyclinD1阳性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中p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6.0%、34.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10.0%、6.67%)和正常大肠黏膜(0%、0%)(P〈0.01),二者膜表达缺失和cy—clinD1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大肠癌中pcatenin异位表达与c-myc和cyclinD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1;r=0.57,P〈0.01)。结论:pcatenin异位表达,激活癌基因c—myc和cyclinD1阳性表达是大肠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和cyclinD1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组织Survivin、COX-2、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环氧合酶-2(COX-2)及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58例胃癌标本Survivin、COX-2及Ki67的表达,并以58例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组。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及COX-2表达率分别为79.31%和82.76%,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Survivin及COX-2的表达与胃癌性别、年龄、部位及大小无相关性(P〉0.05),而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且二者有相关性(P〈0.05,r=0.443)。Survivin及COX-2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rvivin、COX-2及Ki67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与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首先用TNF处理U937细胞,提取小片段DNA进行DNA断裂分析,并通过RT-PCR检测细胞的Bcl-2基因mRNA表达,继而以磷酸钙沉淀法将Bcl-2基因转染到U937细胞,用G418筛稳定转染子,然后用不同剂量TNF处理后观察转染与未转染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TNF诱导的U937细胞Bcl-2基因的mRNA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肝细胞Foxa2基因特异性剔除的小鼠模型,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CreloxP重组系统,在Cre重组酶的作用下,将小鼠肝细胞DNA上的Foxa2基因进行条件性的靶向剔除;并通过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结果PCR在剔除型小鼠中未扩增出Foxa2基因的条带;同时定量分析也未测出其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显示剔除型小鼠的Foxa2蛋白也为阴性.结论条件性基因剔除技术能成功地制备肝细胞Foxa2基因特异性剔除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人类甲基化CpG结合蛋白( MeCP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MeCP2,在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COS-7)中检测其表达及定位。方法从人肝癌细胞(HepG2)中获得cDNA,以其为模板扩增MeCP2全长编码基因,克隆到载体 pEGFP-C2上。构建的重组质粒测序后转染至COS-7细胞中,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MeCP2蛋白定位,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鉴定MeCP2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成功构建 pEGFP-C2-MeCP2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片段为1461 bp。 MeCP2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细胞定位实验结果显示MeCP2蛋白定位于胞核。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 pEGFP-C2-MeCP2,该质粒的构建为进行MeCP2功能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PRMT2)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通过PCR扩增PRMT2 c DNA,将PRMT2 c DNA连接于GV308载体,经测序确认后,将GV308/PRMT2与p Helper 1.0和p Helper 2.0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收获病毒,通过Real time PCR测定滴度;将PRMT2慢病毒表达载体侵染293T细胞,通过四环素诱导和Western blot检测PRMT2慢病毒表达载体的表达能力。结果在感染PRMT2慢病毒载体293T细胞中能检测到PRMT2-3Flag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RMT2的慢病毒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食管癌相关基因2(ECRG2)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E.coli)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ECRG2基因开放阅读框(ORF),构建表达载体pGDX-4T-1-ECRG2,测序鉴定后转化E.coli(BL21)进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Western免疫印迹鉴定。结果:SDS-PAGE测定GSr/ECRG2蛋白分子质量约34ku,Western blot验证出目的蛋白特异表达。结论:ECRG2ORF插入pGEX-4T-1质粒并在E.coli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bcl-2、erbB-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LP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0例手术切除胃癌和15例肠化组织标本的MSI和bcl-2、erbB-2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结果:胃癌MSI发生率为54%,肠化组织MSI发生率为20%,胃癌组织bcl-2、erbB、及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0%、22%和38%,肠化生组织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3%,而p53和erbB-2均为阴性。高中分化腺癌MSI发生率(86.7%)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38.7%)(P<0.05),肠型胃癌MSI发生率(77.8%)显著高于胃型胃癌(40%)(P<0.05);MSI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临床分期及bcl-2、erbB-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结论:MSI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早期分子改变,其致癌机制不同于bcl-2、erbB-2及p53。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GF2BP2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has been repeatedly confirmed among different ethnic populations. However, in sever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from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the gene IGF2BP2 has not been replicated. The results of relevant studies fo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GF2BP2 and T2DM showed controversy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common variants in IGF2BP2 to T2DM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8.
胃癌组织中bcl-2和p53基因蛋白表达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和慢性胃病组织中bcl-2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胃癌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经胃镜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和慢性胃病组织细胞中bcl-2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62.00%)高于慢性胃病组(41.3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达强度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56.00%)明显高于慢性胃病组(27.59%),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达强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而p53的异常表达往往出现在胃癌发生发展的晚期.可推断:在胃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出现bcl-2和p53基因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bcl-2、bax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将100只SD大鼠分为轻、中、重度损伤组和对照组 ,通过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作脑损伤模型 ,然后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和bcl-2、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检测和统计。 结果 各损伤组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标记指数 (LI)明显高于未损伤的对照组(均P<0.05) ,bcl-2、bax阳性细胞LI也有所增加 (均P<0.05) ,同时 ,各损伤组bax/bcl-2阳性细胞LI的比值均大于对照组 (均P<0.05) ;轻度、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别大多有显著性意义 ,损伤程度重者指标升高明显。结论 bcl-2和bax表达的比例对颅脑损伤后促进细胞凋亡可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其表达水平与损伤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myc、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在肾上腺良性及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9例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 7例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c -myc、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c -mycmRNA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2 7.5 % (8 2 9) ,71.4% (5 7) (P <0 .0 5 ) ;bcl-2mRNA在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 48.2 % (14 2 9,71.4%(5 7) ,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c -myc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过程中c -myc基因不起主要作用 ,可能对该肿瘤的恶性变起重要作用 ,c -myc基因产物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一定意义。 2、bcl-2基因的凋亡抑制作用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但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鉴别上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